导读:本文包含了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降解薄膜,生物聚合物,淀粉基薄膜,生物基材料
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韩国程,郭蕊,俞朝晖[1](2019)在《淀粉基生物降解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基材料因其来源广泛、可食用、生物可降解,是包装领域近年来研究最热门、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本文中,笔者简要讨论淀粉组分对淀粉基薄膜的影响,综述目前研究较多的淀粉基改性材料体系,包括物理/化学改性淀粉薄膜以及由于环保原因越来越受关注的生物聚合物改性淀粉薄膜,同时分析不同改性方法对淀粉基薄膜性能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19年05期)
李积迁,何和智,王国振,陈晓江,薛斌[2](2019)在《淀粉生物降解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生物降解材料概念和淀粉生物降解材料的叁个发展阶段,简述了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论述了淀粉生物降解材料的应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金征宇,王禹,李晓晓,支朝晖,焦青伟[3](2019)在《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发展,优良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已经成为目前材料行业发展的一大标杆。淀粉基材料由于其来源广泛、再生能力强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淀粉基材料也经过几代的演变。本文通过整理已有的资料,概述了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发展历程、种类、性能测试以及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钟宇科,李旭宁[4](2019)在《淀粉类完全生物降解材料吹膜晶点异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类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因为淀粉的特性,在吹膜加工过程中的破孔是最长见的现象。分析穿孔的原因发现是晶点,通过分析晶点成分,检测螺杆和挤出机磨损情况确定了晶点产生的源头。通过调整螺杆和修复挤出机缺陷后,彻底解决了吹膜破孔的问题。最后调整加工工艺延长了螺筒的使用期限。(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左迎峰,顾继友,张彦华,吴义强,何啸宇[5](2018)在《淀粉/聚乳酸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相容界面构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聚乳酸(淀粉/PLA)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开发能够缓解塑料工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和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塑料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对淀粉与PLA之间的相容界面性进行构建,可以有效提高淀粉/PLA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耐水性能和熔融加工性能等。概述了淀粉/PLA的界面特性和构建机理,从淀粉塑化改性、增容剂改性、淀粉疏水改性和PLA亲水改性4个方面综述了淀粉/PLA复合材料相容界面构建进展。针对淀粉/PLA复合材料在构建方法和构建机理等方面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3期)
申志翔,陈复生,宋小勇,辛颖,布冠好[6](2017)在《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是一种可再生、可降解的高分子共混物质,它具有来源广、成本低、性能良好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塑料替代品。主要详细阐述了热塑性淀粉(TPS)的性质,以及热塑性淀粉和不同的合成聚合物、天然高分子共混体系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7年11期)
应纪飞[7](2017)在《膜级淀粉基全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塑料制品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在其被遗弃后也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同时传统塑料来源于石油,大量消耗石油资源,而石油资源不可再生,导致“能源危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发展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无疑是最佳途径。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玉米、小麦、马铃薯等植物中,是自然界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在自然条件下能被微生物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聚乳酸(PLA)由植物发酵的乳酸制得,原料来源广泛且可再生。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主要通过酯化聚合而来,分子链中含有酯键,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本文首先将PLA接枝顺丁烯二酸酐(MA)改性;然后以淀粉、PLA-g-MA、PBAT为主要原料,通过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BA-GMA)来改善PLA-g-MA与PBAT间的界面相容性,采用哈普转矩流变仪、万能拉伸试验机、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等仪器设备来研究不同相容剂含量共混材料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材料的动态热机械性能,来确定相容剂的最佳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相容剂EBA-GMA增加,淀粉基复合材料的平衡扭矩和非牛顿指数增加,而淀粉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淀粉基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先增加后降低,且在相容剂含量为3 phr时,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15.28 MPa,断裂伸长率也达到最佳为268.63%。其次,采用次磷酸钠催化PLA-g-MA与淀粉间酯化反应来增加聚乳酸与淀粉间的界面作用力,采用哈普转矩流变仪、接触角测试仪、万能拉伸试验机等仪器设备来研究不同催化剂含量的共混材料的流变性能、亲水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次磷酸钠含量的增加,淀粉基复合材料的平衡扭矩以及非牛顿指数先增加后降低、熔融指数先降低后增加、亲水性有所改善;同时随着催化剂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储能模量先增加后降低,且在催化剂含量为0.5 phr时,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15.57 MPa,储能模量525.36 MPa。最后,研究了不同PLA-g-MA含量对淀粉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哈普转矩流变仪、万能拉伸试验机、动态热机械分析仪、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其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以及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PLA-g-MA含量的增加,淀粉基复合材料的平衡扭矩、非牛顿指数、拉伸强度也随之增加,而熔融指数降低、亲水性变差、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另外,PLA-g-MA含量的增加,淀粉基复合材料的初始储能模量逐渐增加,而其损耗因子逐渐降低;同时,随着PLA-g-MA含量的增加,淀粉的酯化度增加,淀粉基复合材料中的淀粉颗粒含量较少。(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7-04-24)
唐康康[8](2016)在《淀粉生物降解材料的分子模拟与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塑料以石油裂解产物为基础制备而成,但是由于不可降解性和添加剂的毒害性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淀粉具有价格低、易降解等特性且可再生材料,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天然可降解材料之一。淀粉是由葡萄糖单元构成的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内和分子间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导致天然淀粉的玻璃化温度高于其分解温度,使其加工困难,为了增强淀粉可加工性,就必须要破坏淀粉中强烈的氢键作用,使其能在较低温度下塑化,得到热塑性淀粉。目前的研究淀粉的塑化的测试方法主要是红外测试等,认为淀粉塑化机理是由于塑化剂渗入到淀粉分子链间,使得淀粉分子链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削弱它们之间的氢键作用,屏蔽了淀粉分子和分子内的氢键作用,淀粉分子链的运动更加自由,致使淀粉加工温度降低。但此类研究方法仅从宏观上对塑化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和推断,并不能给出体系中不同分子间的氢键能作用的大小,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持。分子模拟的方法,能够计算体系中各个分子间的键能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构象,可微观角度阐释分子氢键作用和淀粉塑化机理,因此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本论文利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模拟研究了以下内容:(1)淀粉分子链模型中葡萄糖淀粉单元的数目对分子链的构象、电荷的分布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的影响;(2)水、甘油、二羟甲基脲和二乙烯叁酰胺不同类型塑化剂与淀粉分子链的氢键作用大小。利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计算甘油作为塑化剂时,温度不同、含量不同时,甘油/淀粉模型的氢键能作用变化规律,并与实验制备热塑性淀粉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度、透光率和吸水性等性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淀粉塑化机理。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模型中淀粉葡萄糖单元数的增加单元,单元中相同位置上原子的电荷数都不改变正负,但其大小不断变化,同时淀粉链构象不断变化,最终稳定在螺旋结构上;塑化剂能够破坏淀粉的螺旋结构,同时其构象也在改变;塑化剂如能与淀粉产生较强氢键作用而分子间氢键作用较弱,则其塑化材料的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高;温度的降低和甘油含量的增加,都会使得甘油/淀粉体系氢键能增加,但其作用机理不同;通过分子动力学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制备甘油/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塑化剂的最佳用量,但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最佳温度的预测欠佳。(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期刊2016-06-01)
沈华艳[9](2015)在《基于淀粉和蔗渣的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拥有丰富的甘蔗渣资源,但目前蔗渣的利用一直存在附加值低、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通过向PLA/淀粉中加入蔗渣制备可完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对解决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白色污染”问题,推动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和生物质复合材料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本实验首先对淀粉/蔗渣进行增塑改性,而后通过挤出注塑制备出了PLA/淀粉/蔗渣复合材料,研究了增塑剂种类和含量、材料配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吸水性、热性能等的影响。本实验还研究了蔗渣经碱处理后其成分和结晶的变化,及其对PLA/淀粉/蔗渣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本实验对复合材料的自然土埋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改性剂甘油、甲酰胺、乙二醇对淀粉/蔗渣体系均有明显的增塑作用,且增塑效果为甲酰胺>甘油>乙二醇。加入改性剂的含量为30%时(相对淀粉和蔗渣总量),复合材料兼具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其中,由甲酰胺增塑的复合材料PLA/淀粉/蔗渣(60/20/20)的拉伸强度高达43.9MPa,由甘油增塑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36.4MPa,但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普遍较低,韧性较差。增大复合材料中淀粉和蔗渣的含量,复合材料的熔体粘度有所增大,吸水性急剧上升,机械性能变差。其中,复合材料PLA/淀粉/蔗渣(20/40/40)的平衡吸水率高达38%,拉伸强度为37MPa,断裂伸长率为3.0%,相比于PLA/淀粉/蔗渣(80/10/10),复合材料的吸水率上升了489.1%,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降低了28.57%和50%。蔗渣对PLA/St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PLA/St/BF(60/20/20)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比PLA/St(60/40)分别提升了17.42%和12.32%。经过一定浓度碱处理一段时间后,能有效除去蔗渣中的果胶、木质素等杂质,蔗渣纤维素表面积有所增大,结晶度有所提高,但过高的碱浓度和过长的处理时间会破坏纤维素的结晶结构。蔗渣经一定浓度的碱处理后能提高纤维与其他组分间的机械咬合力,在1%浓度下处理1小时后的蔗渣性能最佳,相比于未处理蔗渣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升了21.43%和26.18%,但过高的碱处理浓度和过长的碱处理时间均不利于复合材料机械强度的提高。增大淀粉和蔗渣的含量,有助于提升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其中,PLA/淀粉/蔗渣(20/40/40)在自然土埋条件下两个月的降解率达到57.35%。研究发现淀粉的生物降解性略优于蔗渣。SEM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经降解后留下了大量的孔洞结构,表面发生一定程度的层状剥离现象,结构受到严重的破坏。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保持率大体上不断降低,且含易降解成分越多,力学性能下降地越厉害。一定的降解时间内复合材料的结晶度不断增大,热稳定性变好,表明材料的降解始于材料的无定型区,而后延至材料的结晶区。(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12-25)
何乐,郭宁,陈复生,胡春红,盛东峰[10](2015)在《我国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具有来源广泛、易于再生等特点使得发展以淀粉基为主导的降解材料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伴随着国家、社会及家庭个人对生物降解材料理解的愈加充分,淀粉基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通过整理现有资料,论述了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发展历程、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现阶段新型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5年04期)
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生物降解材料概念和淀粉生物降解材料的叁个发展阶段,简述了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论述了淀粉生物降解材料的应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发展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韩国程,郭蕊,俞朝晖.淀粉基生物降解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19
[2].李积迁,何和智,王国振,陈晓江,薛斌.淀粉生物降解材料研究进展[J].塑料工业.2019
[3].金征宇,王禹,李晓晓,支朝晖,焦青伟.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19
[4].钟宇科,李旭宁.淀粉类完全生物降解材料吹膜晶点异常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9
[5].左迎峰,顾继友,张彦华,吴义强,何啸宇.淀粉/聚乳酸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相容界面构建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8
[6].申志翔,陈复生,宋小勇,辛颖,布冠好.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2017
[7].应纪飞.膜级淀粉基全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7
[8].唐康康.淀粉生物降解材料的分子模拟与制备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
[9].沈华艳.基于淀粉和蔗渣的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10].何乐,郭宁,陈复生,胡春红,盛东峰.我国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