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复合墙结构论文-严永德

生态复合墙结构论文-严永德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复合墙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施工技术

生态复合墙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严永德[1](2017)在《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具有节能、轻质、抗震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工程中。该技术改善了建筑工程的性能,有着显着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结合实际工程,对生态复合墙结构的墙板生产工艺、墙板的安装、连接构造以及各类管道施工技术的配合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福建建材》期刊2017年09期)

张奇,李凯,张荫,方运泽[2](2016)在《生态复合墙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复合材料理论,采用纤维等效法将墙板框格纤维化,建立了生态复合墙板匀质等效弹性模型。以课题组前期试验墙板为例证明了该等效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引入损伤变量,分析了各向同性材料基于热力学理论损伤演化法则并建立了生态复合墙板的损伤本构关系。根据能量耗散原理推导了匀质等效模型的损伤指数计算公式,建立了匀质等效生态复合墙板弹塑性阶段应力-应变计算方法。算例分析表明,采用等效的匀质墙板模型进行非线性分析模型简单、计算量小、精度高。为生态复合墙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提供了便利和应用基础。(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6年04期)

薛伟伟[3](2016)在《生态复合墙结构在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下竖向荷载受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ANSYS10.0有限元程序建立了生态复合墙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弹簧单元模拟群桩基础,采用Davies方法确定桩的刚度;对生态复合墙结构在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下在竖向荷载下的轴力分配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通过对大量的有限元分析数据应用分离变量的二维曲线拟合方法,建立了竖向荷载作用下生态复合墙体各构件轴力分配系数的实用设计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6年04期)

薛伟伟[4](2015)在《生态复合墙结构在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下隔震设计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时程分析法对天然地基上带群桩基础的生态复合墙结构进行隔震设计研究分析。建立弹簧单元模拟群桩基础,采用Davies方法确定桩的刚度;利用SAP2000建立生态复合板隔震模型。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比较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时程反应分析结果,并找到其中规律,为隔震设计提供设计依据。(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5年11期)

黄炜,张敏,张程华,蒋小平,侯莉娜[5](2014)在《多层生态复合墙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采用的"两阶段叁水准"抗震设计方法已无法满足业主对建筑结构性能目标的个性化要求。将结构特有的叁道抗震防线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框架相结合,分别以叁道抗震防线的屈服位移值对结构的性能水准进行量化。以倒叁角形水平分布荷载等截面剪切型悬臂柱的侧移曲线作为结构的初始侧移模式,结合位移反应谱提出其基于位移设计的具体步骤,并对实例进行了叁个性能目标下的设计计算。算例表明:提出的多层生态复合墙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针对不同性能水平进行设计计算,简单实用。(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4年09期)

黄炜,李斌,张巍,张程华,王冬冬[6](2014)在《不同内填材料的生态复合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复合墙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环保住宅结构体系,其内填材料要满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本文在课题组已研发和应用的五种生态复合墙体材料的基础上,采用经过验证的刚架-复合弹性板力学模型,对结构进行弹性阶段的动力反应对比分析,并模拟原型结构在弹性阶段的动力特性.利用该模型对某工程实例分析研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多种地震波作用下,内填石膏砌块墙体频率最大,其余四种材料频率较为接近,内填草砖时频率最小;当内填草砖时,侧移及层间位移最大,内填陶粒块和发泡块时,侧移及层间位移较为接近,而内填石膏时最小;五种不同内填材料的楼层加速度曲线趋势大体趋于一致.(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张荫,贾正义,张彩阳,孙焕伟,刘立芳[7](2014)在《生态复合墙结构-筏基-黄土地基共同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生态复合墙结构、筏板基础和黄土地基共同作用数值模型,分析了筏板厚度变化对基础沉降、筏板应力应变、基底反力和上部结构框架柱内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大筏板厚度能有效减小基础自身的差异沉降;筏基逐渐呈现出刚性基础的特性;基底反力向筏板边角部位集中;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减小,上部结构产生的次应力减小,结构内力与常规设计越接近,中柱弯矩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张荫,孙焕伟,贾正义,张程华,刘立芳[8](2014)在《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生态复合墙结构质量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生态复合墙结构质量影响因素,明确各影响因素间的主次关系和层级关系,找到影响生态复合墙结构质量的根本因素.方法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结合在建项目现场调查和专家意见,选取25个影响生态复合墙结构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邻接矩阵定义,将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数量化并进行区域化、层次化处理.结果构建出生态复合墙结构质量的解释结构模型,将25个影响因素分为5个层次3个区域,使影响生态复合墙结构质量各因素间主次轻重关系得以直观表现.结论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有效地建立起生态复合墙结构质量影响因素层次结构关系图,明确了每个子区域最底层因素为影响生态复合墙结构质量的根本因素,引导设计和施工单位定制相应有效策略控制其质量,为现场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刘立芳[9](2014)在《生态复合墙结构抗连续倒塌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墙体材料改革的发展趋势,研发的生态复合墙结构是一种新型住宅结构体系,具有广阔的建筑市场和发展前景,目前已经在陕西、河北、宁夏以及河南等地区得以推广应用。当建筑物受到爆炸、地震等偶然作用时,结构将会发生连续倒塌。为了研究生态复合墙结构的连续倒塌机制及抗倒塌方法,论文选取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生态复合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及研究。(1)论文针对生态复合墙结构,结合建筑抗连续倒塌的分析方法,提出了生态复合墙结构倒塌分析的具体方法与详细流程。依据生态复合墙结构的基本力学性能,选取刚架-等效对角斜撑力学模型,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进行倒塌数值研讨,为生态复合墙抗连续倒塌研究提供思路。(2)建立生态复合墙结构的平面计算模型,拆除不同位置的竖向构件模拟结构的初始破坏,分析了生态复合墙剩余结构的传力状况。结果表明生态复合墙结构平面倒塌机制在于:等效对角斜压杆首先失效,引起连接柱失稳破坏,使结构发生倒塌,而且角柱失效的破坏程度最为严重,中柱较轻。并基于平面内的倒塌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合生态复合墙结构倒塌评价的准则。(3)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结合提出的评价准则,对生态复合墙结构工程实例进行了抗倒塌分析。拆除结构首层四个不同位置的竖向承重构件模拟局部的初始破坏,对比分析生态复合墙结构在局部构件破坏后的整体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生态复合墙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倒塌能力。基于结构抗倒塌的数值分析结果,给出了有效提高生态复合墙结构抗连续性倒塌能力的设计建议,对生态复合墙结构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效用。(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艾文[10](2014)在《罕遇地震下部分框支生态复合墙结构破坏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框支生态复合墙结构是底部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可采用部分落地生态复合墙或剪力墙与框架相结合),上部采用生态复合墙结构的新型结构形式。由于上部生态复合墙结构自重较轻,且生态复合墙体承载力和刚度可根据不同的设计情况进行调整,故易于实现底部大空间房屋结构的竖向刚度协调,并有效减轻地震震害,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合理的破坏模式不但能通过底部部分框支结构发挥其较大的延性来消耗地震能量,同时使得上部墙体中各组件(砌块、肋格及外框)在地震作用下依次发挥主次作用,实现结构的多道抗震防线。因此,本文结合框支墙梁试验,探讨部分框支生态复合墙结构的叁种破坏模式类型,并利用非线性数值分析软件对框支生态复合墙结构破坏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扩展分析,为框支生态复合墙结构发生合理破坏模式的设计提供依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结合课题组四榀两跨框支生态复合墙梁结构试验的基础,分析各组试件的具体破坏形态及相应特征,并通过钢筋应变值定量分析指出塑性铰出现部位,最终提出框支生态复合墙结构的叁种破坏类型。①破坏发生于框支转换层;②框支转换层上下结构破坏相对均匀;③破坏发生于框支转换层上部结构。2、结合部分框支生态复合墙结构特点,采用非线性数值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框支生态复合墙梁试件的刚架-等效斜撑弹塑性力学模型,并与四榀两跨框支生态复合墙梁试件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表明:塑性铰的发展与试验中试件各构件的破坏次序较为吻合,在弹塑性阶段等效斜撑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模拟部分框支生态复合墙结构的受力行为。3、基于验证的刚架-等效斜撑模型,建立一系列刚度比及楼层数量变化的部分框支生态复合墙结构非线性数值模型,提出刚度比及楼层数量对部分框支生态复合墙结构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数值分析表明:①刚度比大于1.5时,框支生态复合墙结构易发生下柔上刚的框支层破坏模式;刚度比小于1.0时,框支生态复合墙结构薄弱层上移易发生复合墙板层破坏模式;刚度比在1.5~1.0之间,框支生态复合墙结构发生转换层上下结构破坏相对均匀;②转换层下部结构刚度较弱时,通过增加转换层上部结构的楼层数量对下部框支薄弱层有利。(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生态复合墙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复合材料理论,采用纤维等效法将墙板框格纤维化,建立了生态复合墙板匀质等效弹性模型。以课题组前期试验墙板为例证明了该等效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引入损伤变量,分析了各向同性材料基于热力学理论损伤演化法则并建立了生态复合墙板的损伤本构关系。根据能量耗散原理推导了匀质等效模型的损伤指数计算公式,建立了匀质等效生态复合墙板弹塑性阶段应力-应变计算方法。算例分析表明,采用等效的匀质墙板模型进行非线性分析模型简单、计算量小、精度高。为生态复合墙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提供了便利和应用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复合墙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严永德.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福建建材.2017

[2].张奇,李凯,张荫,方运泽.生态复合墙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6

[3].薛伟伟.生态复合墙结构在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下竖向荷载受力性能分析[J].新型建筑材料.2016

[4].薛伟伟.生态复合墙结构在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下隔震设计研究分析[J].新型建筑材料.2015

[5].黄炜,张敏,张程华,蒋小平,侯莉娜.多层生态复合墙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14

[6].黄炜,李斌,张巍,张程华,王冬冬.不同内填材料的生态复合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张荫,贾正义,张彩阳,孙焕伟,刘立芳.生态复合墙结构-筏基-黄土地基共同作用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张荫,孙焕伟,贾正义,张程华,刘立芳.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生态复合墙结构质量影响因素[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刘立芳.生态复合墙结构抗连续倒塌的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10].艾文.罕遇地震下部分框支生态复合墙结构破坏模式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标签:;  ;  ;  

生态复合墙结构论文-严永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