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用竹林论文-李冬林,孙戴妍,孙威,于成景

笋用竹林论文-李冬林,孙戴妍,孙威,于成景

导读:本文包含了笋用竹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笋用竹,丰产经营,发展建议

笋用竹林论文文献综述

李冬林,孙戴妍,孙威,于成景[1](2018)在《笋用竹林丰产经营关键技术与发展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竹笋以其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等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竹笋销量日益增加,产量与品质成为笋用竹林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笋用竹林的丰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笋用竹林的经营效益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当前笋用竹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笋用竹丰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并对笋用竹林可持续经营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笋用竹林的高产培育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8年05期)

汪娅黎[2](2016)在《浙江笋用竹林土壤农药污染特征及毒死蜱降解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竹笋素有“寒土山珍”之称,是最受追捧的纯天然绿色健康食品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大宗出口的重要农产品之一。目前,笋产业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人们对笋用竹林经营强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冬笋覆盖等高强度农业经营措施的广泛应用,竹笋病虫害日趋严重。为防治竹笋病虫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高毒速效化学农药被广泛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竹林土壤农药污染,并引起竹笋农药残留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本研究以浙江省主要笋用雷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取样检测分析笋用雷竹林土壤农药污染的现状,并与笋用竹林土壤农药污染的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浙江省主要雷竹笋产区土壤农药污染的变化趋势;根据土壤取样分析结果,选择农药残留污染最重的毒死蜱为耙标,采用微生物降解和碱性物质降解这两种手段,研究笋用竹林土壤毒死蜱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在德清、临安、富阳、龙游、缙云和庆元六个主要笋产区共采集土壤样品349份,检测到13种有机农药残留,分别为α-HCH、β-HCH、γ-HCH、δ-HCH、p,p'-DDT、p,p'-DDE、五氯硝基苯、百菌清、叁氯杀螨醇、毒死蜱、乐果、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所有检出的农药种类中,毒死蜱的检出率最高,其最高残留量为200.00 ng/g;与2003-2004年的历史检测资料相比,农药污染的种类少了9种,检出率和浓度均有所降低,表明浙江省雷竹笋用林土壤农药残留污染水平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有机材料覆盖、土壤酸碱度、竹林土壤的历史背景和新土覆盖等经营管理措施对土壤农药残留有显着的影响,是决定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3)室内降解试验结果表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20 d内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为89.46±4.72%、83.07±5.83%和75.59±1.14%,无菌对照组对毒死蜱的降解率为59.33±4.39%,叁种菌与对照间差异显着(F=26.323,df=3;P=0.0002);石灰能有效促进毒死蜱的降解,在0.006 g/L的石灰浓度条件下,20 d内毒死蜱的降解率为72.58±5.41%,显着高于对照组的40.35±7.07%(F=38.873,df=1,P=0.0034)。(4)野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和碱性肥料石灰氮都能够有效地促进毒死蜱的降解。将石灰按照85、135、185和235 g/m2剂量均匀施于土壤,毒死蜱的半衰期分别为:12.38 d,8.25 d,6.73 d和10.35 d,而对照组毒死蜱的半衰期为19.80d;将石灰氮按照60、90和120 g/m2剂量均匀施于土壤,毒死蜱的半衰期分别为:16.12 d,11.75 d和11.00 d;碱性物质处理的毒死蜱半衰期均比对照组有所缩短。(5)将蜡样芽孢杆菌和不动杆菌的菌悬液(菌体密度均为108个/m L)按照50ml/m2剂量喷洒于野外竹林土壤,63天后毒死蜱的降解率达到93.38±0.55%和94.69±0.92%,半衰期分别为17.77 d和15.75 d,空白对照的降解率为90.45±1.54%,半衰期为19.8 d,表明蜡样芽孢杆菌和不动杆菌在野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毒死蜱的降解,但差异并不显着(F=4.959,df=2,P=0.054)。(6)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冬笋覆盖等高强度经营引起的竹林土壤酸化问题,我们建议在冬笋覆盖之前按照185 g/m2浓度施用石灰或者90 g/m2浓度施用石灰氮碱性肥料,可以有效修复毒死蜱在笋用竹林中的残留污染。(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6-06-01)

代凤贵[3](2014)在《四季笋用竹林开发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叁元区现有竹类标本园,通过对104种中39个竹种的产笋期、年产笋量,以及鲜笋的品质综合评价,筛选出17个较具开发潜力的四季笋用竹种,并提出了配置模式,为笋用竹林基地建设提供竹种选择依据。(本文来源于《林业勘察设计》期刊2014年01期)

王增华,高百龙,吕军美,华瑞富,周智峰[4](2013)在《竹笋基夜蛾在笋用竹林中的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田间调查基础上,研究了竹笋基夜蛾[Kumasia kumaso(Sugi)]幼虫在早竹林和红哺鸡竹林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幼虫在两种竹林中种群消长曲线均呈倒V形变化。种群密度高峰期出现在4月下旬,在红哺鸡竹林中种群密度高峰较在早竹林中推迟约6 d。通过频次分析法和9种聚集度指标对竹笋基夜蛾幼虫在早竹和红哺鸡竹林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幼虫在两种寄主竹林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均符合Neyman分布和P-E核心分布2种分布模型。各聚集度指标也均表明竹笋基夜蛾在早竹和红哺鸡竹林中呈现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3年09期)

王红京[5](2011)在《雷竹等笋用竹林营造与管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竹林营造、抚育管理2个方面介绍了雷竹等笋用竹林的营造与管理技术,以期为雷竹等笋用竹林的营造与管理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1年14期)

郭子武[6](2008)在《笋用竹林地有机农药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态与食品安全备受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背景下,本研究以浙江省主要产竹(县)市的竹林地土壤和竹笋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和竹笋有机农药污染状况作了深入研究,并对残留状况作出了科学评价。鉴于竹林地土壤、竹笋存在有机农药残留的现状,针对性地开展了竹林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微生物修复、修复效果影响因子及降解微生物分离鉴定等研究工作。研究结果如下:1.竹林地土壤和竹笋有机农药残留现状竹林地土壤中共检测到17种有机农药,其中,有机氯农药及其异构体11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2种,有机磷农药4种。HCH检出率达100%,显着高于DDT(70.37%)。甲基对硫磷检出率96.30%,拟除虫菊类农药检出率较低(62.96%)。土壤中检测出的有机农药中,除顺-氰戊菊酯残留量超过1000μg·kg-1外,其它种类农药的残留量均低于150μg·kg-1。HCH、DDT残留量均低于50μg·kg-1,有机磷农药最大残留量低于40μg·kg-1。这说明浙江省主要竹产区商品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残留具有普遍性,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残留量较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较高。竹笋中检测到9种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均低于检测限。HCH和DDT检测率均达100%,在竹笋中DDT更加稳定。五氯硝基苯检出率达75%。竹笋检测出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低于100μg.kg-1,符合浙江省优质竹笋标准,但部分竹笋样品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蔬菜水果标准(50μg.kg-1),其中,DDT超标率17.9%,HCH超标率3.6%。综合污染指数和系统聚类分析表明,试验笋样可以分为两类,即安全类(P<1),占82.14%,基本安全类(P=1~1.2),占17.86%。商品竹林经营类型、经营水平和土地利用方式对竹林地土壤及竹笋有机农药残留有一定的影响,集约经营竹林显着高于粗放经营竹林,笋用竹林较毛竹笋材两用林高,山地竹林较原农业耕作地改种为竹林的低。2.竹林地有机农药残留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有机农药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效果明显。使用菌剂15d内甲基对硫磷、丁硫呋喃丹、六六六叁种有机农药降解率超过62%,分别达到83.08%、82.66%、62.21%,显着高于对照。雷竹林不同林分密度对甲基对硫磷微生物修复效果影响显着,在中密度下,既能获取较高的竹笋产量和经济产出,15d内甲基对硫磷降解率达84%以上。因此,应结合雷竹林丰产林分结构的建立,使竹林达到中密度水平,即立竹度12000-15000株·hm-1,再进行微生物修复。在退化雷竹林土壤中共检测到3种有机磷农药,即乐果、甲基对硫磷、乙酰甲胺磷,且随着竹林退化程度的加剧残留量升高。采用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剂进行田间微生物修复,15d内残留降解率超过50%,最高达100%。退化程度对降解率有显着影响,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降解率显着下降。3.环境因子对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对有机磷农药甲基对硫磷的微生物降解有着显着的影响。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逐渐增加,但降解速率逐渐降低。正交试验表明温度、土壤水分、土壤pH叁因子在有机磷农药甲基对硫磷微生物降解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获得最佳修复效果的环境因子组合为:温度25℃、光照60%、土壤含水率15%、土壤pH值6.03。4.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对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通过二次正交回归设计,确立了土壤主要养分元素含量与有机磷降解菌剂对甲基对硫磷农药降解效果的关系,推导出了二次方程,5d、10d、15d的回归方程均达显着水平,其中,5d时回归方程极显着。根据回归方程,推导出5d、10d、15d最佳降解率的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分别为:氮素(N)0.112 g·kg-1、0.113 g·kg-1、0.122 g·kg-1,磷素(P2O5)0.083 g·kg-1、0.096 g·kg-1、0.093 g·kg-1,钾素(K2O)0.077 g·kg-1、0.078 g·kg-1、0.088 g·kg-1。降解率分别为62.09%、84.79%和96.13%。5.有机磷农药降解微生物分离从取自化工厂排水口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出了2株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定名为OPDM-1、OPDM-2,二者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目标菌株OPDM-2特性研究表明,菌株对有机磷农药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液体培养条件下,72h菌株对100mg·L-1有机磷农药乙酰甲胺磷降解率达59.72%。(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08-05-01)

周信炎,经仰贤,陈菊凤,魏忠田,何元荪[7](2006)在《笋用竹林配套栽培技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余姚市本地笋用竹品种进行配套栽培,选择良好的山地建园,建立合理的林分结构,改善地下鞭根系统的环境,满足竹林肥、水需要。结果笋用竹林年产春笋7 425 kg/hm2,产值22 275元/hm2;鞭笋780 kg/hm2,产值4 680元/hm2;冬笋375 kg/hm2,产值3 375元/hm2。“叁笋”合计产量8 580 kg/hm2,产值30 330元/hm2,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06年03期)

李根[8](2003)在《如何培育笋用竹林》一文中研究指出1.选好园地。栽笋用竹林,应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结构疏松的酸性沙壤地或红壤地。园地选好后,应在秋、冬进行整地,深翻土壤,清除土中的杂草根、石块、砖块等杂物,把土整碎整平,每667平方米(1亩)施入腐熟的堆肥等有机肥1500~200(本文来源于《农村百事通》期刊2003年09期)

邱尔发,黄宝龙,洪伟,郑郁善[9](2002)在《笋用竹林培育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良种繁育、结构控制、环境控制 3个途径综述了国内外近 15年来对笋用丰产林研究的状况 ,探讨了笋用林培育的研究方向 ,为笋用林的丰产、优质、高效培育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竹子研究汇刊》期刊2002年02期)

梁仰贞[10](2000)在《笋用竹林地覆盖增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竹、雷竹笋用林,冬季进行地面覆盖,能提高林地温度和湿度,可以提前一个月出笋,并可大幅度提高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现介绍其技术要点:一、覆盖时间新造竹林地下鞭不充实,鞭嫩笋少,不宜覆盖。造林5年后已郁闭成林的竹林进行覆盖,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具体覆盖时间宜在12月中下旬进行。二、适用盖物厩肥、垃圾、竹叶、谷壳、麦秸、杂草、稻(本文来源于《致富天地》期刊2000年12期)

笋用竹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竹笋素有“寒土山珍”之称,是最受追捧的纯天然绿色健康食品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大宗出口的重要农产品之一。目前,笋产业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人们对笋用竹林经营强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冬笋覆盖等高强度农业经营措施的广泛应用,竹笋病虫害日趋严重。为防治竹笋病虫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高毒速效化学农药被广泛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竹林土壤农药污染,并引起竹笋农药残留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本研究以浙江省主要笋用雷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取样检测分析笋用雷竹林土壤农药污染的现状,并与笋用竹林土壤农药污染的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浙江省主要雷竹笋产区土壤农药污染的变化趋势;根据土壤取样分析结果,选择农药残留污染最重的毒死蜱为耙标,采用微生物降解和碱性物质降解这两种手段,研究笋用竹林土壤毒死蜱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在德清、临安、富阳、龙游、缙云和庆元六个主要笋产区共采集土壤样品349份,检测到13种有机农药残留,分别为α-HCH、β-HCH、γ-HCH、δ-HCH、p,p'-DDT、p,p'-DDE、五氯硝基苯、百菌清、叁氯杀螨醇、毒死蜱、乐果、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所有检出的农药种类中,毒死蜱的检出率最高,其最高残留量为200.00 ng/g;与2003-2004年的历史检测资料相比,农药污染的种类少了9种,检出率和浓度均有所降低,表明浙江省雷竹笋用林土壤农药残留污染水平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有机材料覆盖、土壤酸碱度、竹林土壤的历史背景和新土覆盖等经营管理措施对土壤农药残留有显着的影响,是决定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3)室内降解试验结果表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20 d内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为89.46±4.72%、83.07±5.83%和75.59±1.14%,无菌对照组对毒死蜱的降解率为59.33±4.39%,叁种菌与对照间差异显着(F=26.323,df=3;P=0.0002);石灰能有效促进毒死蜱的降解,在0.006 g/L的石灰浓度条件下,20 d内毒死蜱的降解率为72.58±5.41%,显着高于对照组的40.35±7.07%(F=38.873,df=1,P=0.0034)。(4)野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和碱性肥料石灰氮都能够有效地促进毒死蜱的降解。将石灰按照85、135、185和235 g/m2剂量均匀施于土壤,毒死蜱的半衰期分别为:12.38 d,8.25 d,6.73 d和10.35 d,而对照组毒死蜱的半衰期为19.80d;将石灰氮按照60、90和120 g/m2剂量均匀施于土壤,毒死蜱的半衰期分别为:16.12 d,11.75 d和11.00 d;碱性物质处理的毒死蜱半衰期均比对照组有所缩短。(5)将蜡样芽孢杆菌和不动杆菌的菌悬液(菌体密度均为108个/m L)按照50ml/m2剂量喷洒于野外竹林土壤,63天后毒死蜱的降解率达到93.38±0.55%和94.69±0.92%,半衰期分别为17.77 d和15.75 d,空白对照的降解率为90.45±1.54%,半衰期为19.8 d,表明蜡样芽孢杆菌和不动杆菌在野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毒死蜱的降解,但差异并不显着(F=4.959,df=2,P=0.054)。(6)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冬笋覆盖等高强度经营引起的竹林土壤酸化问题,我们建议在冬笋覆盖之前按照185 g/m2浓度施用石灰或者90 g/m2浓度施用石灰氮碱性肥料,可以有效修复毒死蜱在笋用竹林中的残留污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笋用竹林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冬林,孙戴妍,孙威,于成景.笋用竹林丰产经营关键技术与发展建议[J].世界竹藤通讯.2018

[2].汪娅黎.浙江笋用竹林土壤农药污染特征及毒死蜱降解技术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6

[3].代凤贵.四季笋用竹林开发利用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4

[4].王增华,高百龙,吕军美,华瑞富,周智峰.竹笋基夜蛾在笋用竹林中的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J].中国植保导刊.2013

[5].王红京.雷竹等笋用竹林营造与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

[6].郭子武.笋用竹林地有机农药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

[7].周信炎,经仰贤,陈菊凤,魏忠田,何元荪.笋用竹林配套栽培技术初探[J].浙江农业科学.2006

[8].李根.如何培育笋用竹林[J].农村百事通.2003

[9].邱尔发,黄宝龙,洪伟,郑郁善.笋用竹林培育研究现状[J].竹子研究汇刊.2002

[10].梁仰贞.笋用竹林地覆盖增产技术[J].致富天地.2000

标签:;  ;  ;  

笋用竹林论文-李冬林,孙戴妍,孙威,于成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