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盆地论文-赵杨

宁南盆地论文-赵杨

导读:本文包含了宁南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宁南盆地,丁家二沟剖面,沉积旋回,重矿物

宁南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赵杨[1](2019)在《宁南盆地丁家二沟剖面古近纪-新近纪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其构造地貌定型时限的关键区域,国内外众多学者从构造解析、构造热年代学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缺乏精确的构造年代学依据,使得研究者对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发育的起始时限、定型时间、演化过程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仍存在诸多争议。宁南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的最前缘,是由清水河盆地、红寺堡盆地以及夹持于二者之间烟筒山构造带组成,共同记录了青藏高原晚新生代的隆升过程及其气候变化信息。论文以宁南盆地丁家二沟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剖面露头进行详细的实测、统计和分析,综合利用沉积学研究的多种手段,划分剖面的沉积相及沉积旋回,搞清剖面地层接触关系,分析不整合前后沉积物源的变化,在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古地磁研究成果,确定沉积界面转换的精确时限,从沉积角度响应了青藏高原隆升向东推挤影响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起始时限及发展过程。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包括:(1)青藏高原东北缘自古近系寺口子组至新近系干河沟组,经历了一期完整的湖进至湖退沉积充填过程;寺口子组以冲积扇体砾岩、砂岩为主,代表了湖盆充填初期的沉积特征;清水营组以滨、浅湖相泥岩夹石膏层为主,代表了湖盆充填高峰期沉积特征;彰恩堡组以滨湖相泥质粉砂岩为主,底部厚层块状粉砂质泥岩夹薄层水平石膏层,代表了湖盆衰退初期沉积特征;干河沟组以河流相砂岩、泥岩为主,代表了湖盆衰退高峰期沉积特征。(2)彰恩堡组与干河沟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干河沟组迭加在彰恩堡组沉积之后的古侵蚀面上,以一套填平补齐的古河道充填沉积为特征。(3)彰恩堡组与干河沟组之间沉积间断预示着青藏高原东北缘向东推挤初始影响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具体表现:物源由早期NE方向转变为SW方向;干河沟组碎屑锆石峰值比寺口子组增加了 190~210 Ma的年龄峰值;寺口子组重矿物组合特征以赤铁矿为主,而干河沟组以石榴子石为主;彰恩堡组沉积末期的构造抬升造成“同心动物群”突然死亡;通过与贺家口子磁性地层剖面的对比,确立了彰恩堡组与干河沟组之间沉积间断的时限大约为7.8 Ma。(4)大约2.5 Ma,青藏高原向东推挤影响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达到了高峰期,具体表现在:区域上干河沟组完全被卷入了构造变形,干河沟组与上覆早更新世玉门砾岩之间为区域角度不整合接触。(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9-05-01)

吴小力[2](2018)在《宁南盆地清水营组沉积期咸化湖盆发育特征与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咸化湖盆的发育和演化是气候、构造和沉积环境等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咸化湖盆演化特征研究对区域构造、古气候和沉积环境的反演和重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过程的探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咸化湖盆中生物有机质的发育和演化、咸化湖盆相烃源岩生排烃及油气成藏是油气地质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位于六盘山构造带的宁南盆地古近系清水营组主要发育灰绿色、褐红色含膏泥岩和石膏层的互层,为典型的咸化湖盆相沉积。宁南盆地清水营组咸化湖盆相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以及新生界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对咸化湖盆背景下油气成藏的理论研究和宁南盆地新生界油气勘探的实践探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宁南盆地贺家口子剖面清水营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沉积地层特征和清水营组主量元素和锶、硫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并结合前人区域基础地质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清水营组沉积期咸化湖盆的演化特征和发育机制;对清水营组泥质烃源岩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咸化湖盆相清水营组烃源岩特征,总结了清水营组烃源岩的发育机制。开展了清水营组石膏中油气包裹体特征研究和油源对比,总结宁南盆地新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和运聚特征,对宁南盆地新生界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宁南盆地清水营组岩性以灰绿、紫红色含膏泥岩和石膏层为主,为典型的咸化湖盆相的沉积环境,沉积环境可分为深水盐湖、半深水盐湖、浅水盐湖和半咸水湖这4种类型。在清水营组石膏主量元素中,Al_2O_3、MgO、Na_2O、K_2O、SiO_2和P_2O_5的含量特征反映了陆源碎屑物质的沉积作用;而CaO含量反映了咸化湖盆中蒸发岩的化学沉积作用。清水营组石膏锶、硫同位素主要记录了区域气候条件,当气候湿润时,石膏中锶同位素增大,硫同位素减小;当气候干旱时,石膏中锶同位素减小,硫同位素增大。宁南盆地清水营组沉积期,区域气候整体偏干旱,咸化湖盆演化程度不高,未达到钾盐沉淀的高浓缩阶段。根据沉积学和地球化学记录,将宁南盆地清水期咸化湖盆演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38-34Ma期间的深水盐湖阶段、34-30Ma期间的半深水盐湖阶段、30-27Ma期间的浅水盐湖阶段和27-23.5Ma期间的半咸水湖阶段。咸化湖盆发育和演化主要受盐类物质来源、湖盆封闭性和干热的气候条件这3个因素共同控制。其中,大气水循环携带的盐类物质成为咸化湖盆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盐类物质来源;青藏高原演化和全球气候变冷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湿-热(45-40Ma)、干-热(40-30Ma)、干-冷(30-27Ma)和湿-冷(27-23Ma)这4种气候类型的演变,这成为咸化湖盆发育演化的关键;而湖盆封闭性是咸化湖盆发育、演化的必要条件。宁南盆地清水营组泥岩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处于低成熟生烃阶段,清水营组部分层位为新生界潜在烃源岩,咸化湖盆相烃源岩具有生烃转化率高、排烃率高和生排烃早的特征。清水营组烃源岩发育在深水盐湖演化阶段,咸化湖泊中发育的嗜盐细菌等浮游生物和入湖河流带来的陆生植物组成了混合有机质来源;干旱气候下湖盆水体浓缩咸化和水体分层形成了强还原的沉积环境,为沉积有机质在的保存提供有利条件。宁南盆地新生界清水营组两种类型油气包裹体和油气包裹体油源对比研究表明,清水营组泥岩也是宁南盆地潜在的烃源岩;白垩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以沿着断裂等输导体系向上覆地层进行运移和聚集,宁南盆地新生界也是一个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层。宁南盆地新生界存在―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2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下生上储‖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的关键在于沟通烃源岩和圈闭的断裂的发育,因此断裂带附近成为此类油气聚集的有利区;而―自生自储‖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的关键在于优质烃源岩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有效圈闭的发育,因此在优质烃源附近的有效圈闭成为此类油气聚集的有利区。(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18)

吴小力,赵帮胜,刘福田,程敬华,李得路[3](2017)在《宁南盆地古近系清水营组石膏锶、硫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南盆地是在始新世早中期,鄂尔多斯盆地边部裂陷解体的大构造背景下发育的断陷盆地,后期受到青藏高原隆升向外扩展挤压增强的响应而发生冲断、褶皱变形和构造抬升,盆地遭受强烈改造,现今已经不具盆地形态,属于改造残留盆地(刘池洋,2006)。宁南盆地主体位于宁夏南部,泛指银川地堑以南古近系红色地层广泛分布的地区,盆地自下(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赵岩,刘池洋,张东东,邓辉,赵晓辰[4](2016)在《宁南盆地古近纪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的反映》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盆地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通过分析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研究了宁南盆地古近纪气候条件、古盐度和氧化还原环境。Cu、Cs质量分数变化以及Rb/Sr比值、Sr/Cu比值特征,揭示寺口子组沉积时期至少存在一期由潮湿-干旱转变的气候事件,从寺口子组沉积末期到清水营组沉积初期,古气候由干旱变为潮湿。Sr/Ba比值和B/Ga比值反映清水营组沉积水体盐度与寺口子组相差不大,仅在石峡口水库处古盐度值极大,其他地区略有减小。寺口子组沉积过程中,水体盐度有所增加。氧化还原指标V/Cr、Ni/Co、U/Th、V/(V+Ni)、δU、δCe、Ce/La和Ce_(anom)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V、U、Ni、Zn和Cr的质量分数变化指示清水营组沉积时期水体氧含量整体小于寺口子组沉积时期。寺口子组沉积环境以氧化环境为主,清水营组沉积水体为氧-贫氧环境。(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6年05期)

邓辉[5](2014)在《宁南盆地新生代沉积—构造面貌及其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南部广泛分布新生代地层,因遭受改造强烈已不具备盆地形态,现今表现为多断裂分割的构造格局。该区处于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东北犄角,东邻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位置重要,研究热度高。然而受现今构造格局影响,以往学者将该区新生代沉积作用与青藏高原的北东向挤压简单联系,忽略了现今构造格局是新生界沉积之后遭受改造的结果。以改造型盆地的思路研究宁南地区(盆地)新生代的构造演化,不仅可以再现其原始沉积-构造面貌,对认识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效应及鄂尔多斯盆地后期改造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宁南地区新生代沉积地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改造型盆地为研究思路,在大量的野外露头考察和充分调查地震、钻井资料的基础上,对现存新生代各地层沉积特点、分布范围、厚度变化,以及构造特点进行综合研究。统计、分析宁南盆地新生界褶皱各要素及其与主要断裂的关系,并结合地质体错位距离及其GPS数据分析改造作用的强度、期次等特点。结果表明在后期改造中盆地中、南部在东西方向上收缩、走滑位移约为11.4~14.7km:盆地北部在改造中总体沿南南东向走滑约4km,北东向收缩量甚微。将现存新生界分布范围与岩相、厚度及古水流的变化规律与地震资料相结合,论证了盆地古近纪处于裂陷环境。按改造位移将盆地现今格局进行反矢量归位得到沉积物的原始位置。据此得到盆地演化中主要时期的沉积-构造面貌。宁南盆地在裂陷作用中形成,故属于断陷盆地。其裂陷作用基本同步于银川地堑、河套盆地、渭河盆地,是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后期改造的一部分,而与青藏高原的挤压无关。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的挤压扩展直到中新世晚期才波及宁南盆地,导致宁南盆地发生构造反转而消亡,并遭受后期改造。(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4-06-30)

房建军[6](2009)在《宁南盆地沉积构造演化与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南盆地主体位于宁夏南部,现今不具盆地形态,为经过后期改造残留的沉积体。展布范围泛指银川盆地之南古近纪-新近纪地层集中广泛出露和分布地区,其主要为大面积红色地层,且分布零星,无固定规律。其地理和大地构造位置重要,东接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与鄂尔多斯地块周缘诸新生代断陷盆地遥相呼应,西接青藏高原东北犄角部位,是青藏高原隆升最直接的响应。因此开展宁南盆地沉积构造演化与后期改造的研究,对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新生代改造及其区域动力学环境与演变、中生代原盆恢复、该地区进一步油气勘探及青藏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目前对于该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别是盆地的后期改造、形成的区域动力学环境和构造属性涉及较少,尚有一系列关键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典型剖面观察及实测,基本查清并分析总结了盆地现今古近系-新近系的分布、岩性组合、地层厚度、物源变化、沉积环境演化、前新生界的分布及其与古近系-新近系的接触关系等基本沉积地层特征。认为在寺口子期,盆地由多个相互连通或不连通的小断陷所组成,至清水营期,盆地范围逐步加大,并在红柳沟期发育到鼎盛时期,全区基本上已经为彼此相通或相连的较大型湖盆群,干河沟期盆地北迁,范围缩小。选取固原寺口子剖面,利用磁性地层学研究方法,通过高密度采样和实验测试,结合与本区已有的地层古生物、区域地层和磁性地层学等相关研究的对比分析,综合研究认为宁南盆地的第一套沉积.寺口子组的地层年龄为47.9Ma-29.4Ma B.P.,即寺口子组的地层时代为中始新世-早渐新世,宁南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周缘诸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发生具有同步一致性。将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卷入或构成的断裂、褶皱、不整合接触等地质构造变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构造要素、形成时期、变形期次和变形强度等主要构造研究内容,认为盆地现今以≤20km~2的小规模的等轴、开阔-平缓褶皱为主要特征,总体受到南西至北东方向的挤压,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扩展直接相关。盆地南部的地层接触关系以微角度不整合或和断层接触为主,在盆地中北部,与下伏前新生代地层以超覆接触关系为主。根据对盆地不同地区地震、地质剖面的分析,揭示了在现今,盆地北部新生代地层沉积表现出明显受张性正断层和断陷的控制的结构构造特征,盆地南部新生代地层分布在挤压缩短了的断陷或呈残留的断楔体之中,盆地中部新生代地层的结构构造特征大致介于二者之间。对盆地原始沉积-构造环境的恢复结果,并结合古近系-新近系分布区的地质构造变形特点及后期改造特征,表明现今的盆地面貌是遭受强烈后期改造的结果,改造的基本特征是南早北晚、南强北弱,原始盆地沉积范围明显大于今盆地残留地层沉积展布。在新生代早中期,宁南盆地的沉积作用与鄂尔多斯地块其它同期地堑一样,也是在张性断陷中进行的,彼此形成的区域动力学环境相似。综合上述研究认为,宁南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历经始新世-渐新世初始断陷、中新世早中期鼎盛时期和中新世晚期分割萎缩叁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宁南盆地与鄂尔多斯地块周缘诸断陷盆地的发生、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中新世晚期以来,宁南盆地受到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明显渐至强烈的影响,其构造背景由发育时期的拉张逐渐变为挤压,沉积构造演化与诸断陷盆地明显分异,盆地遭受强烈的反转改造而渐趋消亡。(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房建军,刘池阳,韩鹏,黄雷,高飞[7](2008)在《宁南盆地构造演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宁南盆地发生、发展与消亡的构造演化历程。方法通过磁性地层学研究标准剖面寺口子组的沉积时代。结果寺口子组年龄为47.1~29.1 MaB.P.,地层时代对应于中始新世鲁帝特期—早渐新世鲁培尔期。结论至中新世晚期以前,宁南盆地具有和周缘其他同期地堑相似的构造动力学环境和沉积地层特征,属于伸展作用下的拉张断陷。之后,随着青藏构造域影响的增强和扩展,六盘山隆升,宁南盆地发生构造反转并抬升消亡遭受改造。上新世中晚期以来,宁南地区的地质地貌逐渐定型并趋向于现今盆山相间的弧形构造格局。(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韩鹏,刘池洋,高飞,房建军,王建强[8](2008)在《宁南盆地新生界寺口子组磁性地层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宁夏固原新生代寺口子剖面的古地磁年代研究,获得该剖面始新统寺口子组共记录的15个正极性和14个反极性,可以与标准极性柱C21n—C11n.1n段进行很好的对比,通过多种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年龄为47.906—29.401Ma。这一年龄区间正好与现今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其他新生代断陷盆地(如渭河盆地、银川盆地等)接受沉积的时代基本一致,宁南盆地的发育与这些周缘新生代断陷盆地很可能具有相同的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和盆地属性。(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2008年03期)

韩鹏[9](2008)在《宁南盆地群第叁系磁学特征及地质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南盆地群主体位于宁夏南部,现今不具盆地形态,为经过后期改造残留的沉积体。展布范围泛指银川盆地之南第叁纪地层集中广泛出露和分布地区,其主要为大面积红色地层,且分布零星,无固定规律。其地理和大地构造位置重要,东接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与鄂尔多斯地块周缘诸新生代断陷盆地遥相呼应,西接青藏高原东北犄角部位,是青藏高原隆升最直接的响应。故其发生演化和消亡历程的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新生代改造及其区域动力学环境及演变,中生代原盆地恢复,该地区进一步油气勘探,及青藏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前人对宁南地区新生界做了许多探索性的研究,但研究时代比较局限,研究内容相对简单,对于该盆地的形成演化和后期改造,特别是新生代盆地形成的区域动力学环境和构造属性涉及较少,尚有一系列关键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因此对盆地叁条典型剖面进行了实测,并结合80天的野外踏勘探明了盆地现今第叁系分布状况和地层特征、前第叁系分布特征及与第叁系接触关系规律,并绘制成图。同时本论文利用古地磁方法,问隔0.3—0.5m采样,并通过系统热退磁建立磁性序列得出盆地新生代第一套沉积寺口子组记录了15个正极性和14个反极性,沉积年龄为47.906Ma—29.401Ma。另外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构造单元上多个裂变径迹和周缘盆地孢粉的研究成果并配以实测剖面来探讨新生代宁南盆地群的构造和演化,结合鄂尔多斯周缘其他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发生时间,地层特征及构造属性和特征来探讨整个鄂尔多斯及周缘盆地的演化和响应关系。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山脉的抬升及盆地东西反转时间初步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与周缘新生代断陷盆地有着很好的响应关系,鄂尔多斯周缘新生代的断陷盆地断陷具有同时性,以河套盆地和渭河盆地于古新世局部断裂为最先,随后始新世整个盆地周缘开始大面积发育。(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8-06-01)

宁南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咸化湖盆的发育和演化是气候、构造和沉积环境等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咸化湖盆演化特征研究对区域构造、古气候和沉积环境的反演和重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过程的探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咸化湖盆中生物有机质的发育和演化、咸化湖盆相烃源岩生排烃及油气成藏是油气地质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位于六盘山构造带的宁南盆地古近系清水营组主要发育灰绿色、褐红色含膏泥岩和石膏层的互层,为典型的咸化湖盆相沉积。宁南盆地清水营组咸化湖盆相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以及新生界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对咸化湖盆背景下油气成藏的理论研究和宁南盆地新生界油气勘探的实践探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宁南盆地贺家口子剖面清水营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沉积地层特征和清水营组主量元素和锶、硫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并结合前人区域基础地质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清水营组沉积期咸化湖盆的演化特征和发育机制;对清水营组泥质烃源岩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咸化湖盆相清水营组烃源岩特征,总结了清水营组烃源岩的发育机制。开展了清水营组石膏中油气包裹体特征研究和油源对比,总结宁南盆地新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和运聚特征,对宁南盆地新生界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宁南盆地清水营组岩性以灰绿、紫红色含膏泥岩和石膏层为主,为典型的咸化湖盆相的沉积环境,沉积环境可分为深水盐湖、半深水盐湖、浅水盐湖和半咸水湖这4种类型。在清水营组石膏主量元素中,Al_2O_3、MgO、Na_2O、K_2O、SiO_2和P_2O_5的含量特征反映了陆源碎屑物质的沉积作用;而CaO含量反映了咸化湖盆中蒸发岩的化学沉积作用。清水营组石膏锶、硫同位素主要记录了区域气候条件,当气候湿润时,石膏中锶同位素增大,硫同位素减小;当气候干旱时,石膏中锶同位素减小,硫同位素增大。宁南盆地清水营组沉积期,区域气候整体偏干旱,咸化湖盆演化程度不高,未达到钾盐沉淀的高浓缩阶段。根据沉积学和地球化学记录,将宁南盆地清水期咸化湖盆演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38-34Ma期间的深水盐湖阶段、34-30Ma期间的半深水盐湖阶段、30-27Ma期间的浅水盐湖阶段和27-23.5Ma期间的半咸水湖阶段。咸化湖盆发育和演化主要受盐类物质来源、湖盆封闭性和干热的气候条件这3个因素共同控制。其中,大气水循环携带的盐类物质成为咸化湖盆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盐类物质来源;青藏高原演化和全球气候变冷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湿-热(45-40Ma)、干-热(40-30Ma)、干-冷(30-27Ma)和湿-冷(27-23Ma)这4种气候类型的演变,这成为咸化湖盆发育演化的关键;而湖盆封闭性是咸化湖盆发育、演化的必要条件。宁南盆地清水营组泥岩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处于低成熟生烃阶段,清水营组部分层位为新生界潜在烃源岩,咸化湖盆相烃源岩具有生烃转化率高、排烃率高和生排烃早的特征。清水营组烃源岩发育在深水盐湖演化阶段,咸化湖泊中发育的嗜盐细菌等浮游生物和入湖河流带来的陆生植物组成了混合有机质来源;干旱气候下湖盆水体浓缩咸化和水体分层形成了强还原的沉积环境,为沉积有机质在的保存提供有利条件。宁南盆地新生界清水营组两种类型油气包裹体和油气包裹体油源对比研究表明,清水营组泥岩也是宁南盆地潜在的烃源岩;白垩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以沿着断裂等输导体系向上覆地层进行运移和聚集,宁南盆地新生界也是一个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层。宁南盆地新生界存在―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2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下生上储‖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的关键在于沟通烃源岩和圈闭的断裂的发育,因此断裂带附近成为此类油气聚集的有利区;而―自生自储‖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的关键在于优质烃源岩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有效圈闭的发育,因此在优质烃源附近的有效圈闭成为此类油气聚集的有利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宁南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赵杨.宁南盆地丁家二沟剖面古近纪-新近纪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

[2].吴小力.宁南盆地清水营组沉积期咸化湖盆发育特征与油气地质条件研究[D].长安大学.2018

[3].吴小力,赵帮胜,刘福田,程敬华,李得路.宁南盆地古近系清水营组石膏锶、硫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4].赵岩,刘池洋,张东东,邓辉,赵晓辰.宁南盆地古近纪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的反映[J].地质科技情报.2016

[5].邓辉.宁南盆地新生代沉积—构造面貌及其演化[D].西北大学.2014

[6].房建军.宁南盆地沉积构造演化与改造[D].西北大学.2009

[7].房建军,刘池阳,韩鹏,黄雷,高飞.宁南盆地构造演化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韩鹏,刘池洋,高飞,房建军,王建强.宁南盆地新生界寺口子组磁性地层学研究[J].地层学杂志.2008

[9].韩鹏.宁南盆地群第叁系磁学特征及地质构造意义[D].西北大学.2008

标签:;  ;  ;  ;  

宁南盆地论文-赵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