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压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化岩土体,冻结温度,冻胀特性,单轴抗压强度
抗压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巍,张付涛,刘立民[1](2019)在《西北地区风化岩土体冻结特性及抗压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松散层较厚,岩石风化严重,冻结井筒施工设计需要依据表土和风化岩石的冻结特性和力学参数。目前对于风化岩土体的冻结特性及力学性质尚未有研究,根据榆横矿区钻孔风化岩土体取样,对细砂、黏土、细粒砂岩、粉砂岩和砂质泥岩试件进行了冻结温度、冻胀特性和冻结单轴抗压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表土的冻结温度介于-1.0~-1.5℃之间,风化岩层冻结温度相对较低,介于-2.5~-3.0℃之间;表土的冻胀率和冻胀力明显大于风化岩石;随冻结温度的降低,试件的抗压强度逐渐增大,且增长幅度呈加快的趋势;冻结温度对细砂、黏土和粉砂岩抗压强度的增强幅度相对较大,对细粒砂岩和砂质泥岩的增强幅度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1期)
刘红,邹大成[2](2019)在《二灰稳定风化砂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峡库区风化砂进行研究分析,从石灰粉煤灰比例为1∶2,1∶3,1∶4的二灰稳定风化砂对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了论述,在不同的比例下研究在7 d,14 d,21 d,28 d养护龄期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结果表明:二灰比例为1∶2,1∶3,1∶4中,石灰与粉煤灰比为1∶3时对风化砂稳定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0期)
陈自祥,王幸,陈立鹏[3](2019)在《深厚黏土层中打入钢管桩抗压与抗拔承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湛江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码头项目为工程背景,对深厚黏土层中2根钢管桩进行了竖向抗压、抗拔静载试验,并对试验过程中试桩的轴向反力系数和分层侧摩阻力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湛江地区深厚黏土层中对钢管桩的抗压抗拔承载力性状及桩侧阻力发挥特性。(本文来源于《港工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赵春风,吴悦,赵程,费逸,王有宝[4](2019)在《黏土中桩端后注浆单桩抗压承载特性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参照现场桩端后注浆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自主研发的模型桩钻机以及注浆装置研究黏土中不同桩端注浆量下5根模型钻孔灌注桩竖向抗压承载特性,并通过后续土体开挖,分析桩端后注浆浆液上返高度和浆液在土体中的扩散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注浆试桩相比,黏土中不同桩端注浆量下试桩极限承载力提高率为37.5%~112.5%,承载力提高幅度与注浆量呈正相关;注浆试桩桩端以上浆液上返段深度范围内轴力明显小于未注浆试桩,且轴力随着注浆量的增大而减小;桩顶荷载较小时,在浆液上返段深度范围内,4根不同注浆量试桩平均侧摩阻力略大于未注浆试桩且增长幅度受注浆量影响很小;随着桩顶荷载增大,该深度范围内注浆试桩桩侧平均摩阻力远大于未注浆试桩且其值随着注浆量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注浆压力条件下,不同桩端注浆量主要影响桩端浆液上返深度范围内桩身侧摩阻力值大小,对上返高度影响较小,桩端后注浆浆液上返高度约为桩端以上14倍桩径;未注浆试桩表现出摩擦端承桩的特性,注浆试桩表现出端承摩擦桩的特性;在同一桩顶荷载下不同注浆量试桩桩端阻力发挥比例随着注浆量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开挖分析得出黏土中桩端后注浆主要通过浆液压密和劈裂作用于桩端和桩侧土体进而改善基桩承载特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12期)
袁剑辉,雷钦文,刘其城[5](2019)在《碳纳米管与氮化硼纳米管内铝纳米线的形成及其复合结构抗压特性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对管内充以铝原子碳纳米管(CNT)与氮化硼纳米管(BNNT)进行了结构性能研究.优化结果显示:(5, 5) CNT和BNNT内均能形成一束一维铝纳米线(AlNW);(10, 10)管内形成的是多束AlNW,其中(10, 10) CNT内形成的是11束高度轴对称一维AlNW,而(10, 10) BNNT内形成的是5束螺旋结构形状的AlNW.进一步分析表明:CNT内的AlNW具有比BNNT内的AlNW较大的原子分布线密度,但大管径(10, 10)型BNNT内的螺旋状AlNW可以具有比相同管径CNT内纳米线更高的结晶性.通过对其轴向压缩模拟及其能量分析,可以发现AlNW@CNT复合结构的屈曲应变明显大于AlNW@BNNT,且同类型复合结构,屈曲应变随管径增大而减小,故较小管径的AlNW@CNT具有更强轴向抗压能力.能量分析结果表明van der Waals能是维系复合纳米管结构稳定,增大抗压能力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袁泉,薛炳勇,谭彩,李列列,卓莉[6](2019)在《层状岩体单轴抗压强度的速率效应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地下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层状岩体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层理角度岩样开展了大跨度单轴加载速率试验,系统研究了加载速率对千枚岩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千枚岩由于微裂隙的存在,加载速率对裂隙的发育存在一个临界值,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峰值强度未单调增加,而是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S型曲线;层理软弱物质的承载力有限,在高速率条件下,出现了弹性模量下降现象;总能量、弹性应变能、耗散能具有与强度类似的S型曲线变化规律,层理倾角为0°时能量最高、90°时能量最低。(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8期)
程玉兰,王毅红,兰官奇,王岩[7](2019)在《加载速率效应对生土材料单轴抗压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生土块材在不同加载速率下进行单轴抗压试验,研究了生土材料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峰值应变随加载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加载速率处于1~3mm/min时,生土材料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抗压特性,其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均随加载速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应变随加载速率的增加逐渐减小。以切线模量的变化来量度试块的损伤,分析了生土试块损伤的演化规律和临界损伤应力随加载速率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加载速率的增加,试块临界损伤应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同的应力比条件下,试块的损伤随加载速率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5期)
李秀华,张艳玲,高振强,苏现强,王海亮[8](2019)在《玉米秸秆成型颗粒热解炭抗压强度和收缩特性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300~800℃的热解温度下制备了玉米秸秆成型颗粒热解炭,并分析了这些热解炭的抗压强度和收缩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当热解温度为300~700℃时,热解炭的径向和轴向收缩率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一热解温度下,径向收缩率均大于轴向收缩率,径向收缩率从12.3%增大到24.2%,轴向收缩率从9.1%增大到18.4%;当热解温度升高到800℃时,热解炭的径向和轴向收缩率均略有回降;当热解温度为300~600℃时,热解炭的抗压强度约为1 MPa,当热解温度为600~800℃时,热解炭的抗压强度约为2 MPa;热解炭的径向抗压强度略大于轴向抗压强度。(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06期)
宁致远,刘云贺,薛星[9](2019)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水工沥青混凝土动态抗压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水工沥青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对水工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了动态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工沥青混凝土的破坏模式具有显着的应变率效应,应变速率为10~(-5)/s和10~(-4)/s时,破坏模式主要为黏结破坏;应变速率为10~(-3)/s和10~(-2)/s时,破坏模式主要为黏结破坏和骨料开裂。温度对试件应力应变特性有显着影响,当应变速率不小于10~(-4)/s时,-5℃和0℃时试件呈现应变软化现象;5℃时应变软化逐渐向应变硬化转变。当温度恒定时,水工沥青混凝土的吸能能力、弹性模量、抗压强度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增加。对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动态增强因子进行分析,给出了水工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弹性模量动态增强因子随应变速率变化的经验公式,非线性单轴动态强度S准则较好地反映了水工沥青混凝土在地震响应速率下动态抗压强度的增长特性。(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冬,邹龙庆,高光甫,王红艳[10](2019)在《油管径向抗压承载力学特性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J55油管径向的抗压承载能力以及施加载荷与截面变形之间的关系,基于轴对称压溃塑性铰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接触、弹性小变形、塑性大变形3个阶段径向载荷的理论表达式。对3种规格油管进行了准静态的径向压缩试验,通过观察分析了结构的主要变形失效模式,分析显示对于常规不加厚油管理论与试验吻合较好,在发生相同变形时理论载荷值略小于试验数值。通过不同规格试件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表明,径向载荷随管的长度、壁厚、加载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总的径向塑性变形能力减弱,在左右两端外侧较早出现断裂而发生强度失效。(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1期)
抗压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叁峡库区风化砂进行研究分析,从石灰粉煤灰比例为1∶2,1∶3,1∶4的二灰稳定风化砂对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了论述,在不同的比例下研究在7 d,14 d,21 d,28 d养护龄期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结果表明:二灰比例为1∶2,1∶3,1∶4中,石灰与粉煤灰比为1∶3时对风化砂稳定效果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压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巍,张付涛,刘立民.西北地区风化岩土体冻结特性及抗压强度分析[J].煤矿安全.2019
[2].刘红,邹大成.二灰稳定风化砂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影响研究[J].山西建筑.2019
[3].陈自祥,王幸,陈立鹏.深厚黏土层中打入钢管桩抗压与抗拔承载特性研究[J].港工技术.2019
[4].赵春风,吴悦,赵程,费逸,王有宝.黏土中桩端后注浆单桩抗压承载特性室内模型试验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9
[5].袁剑辉,雷钦文,刘其城.碳纳米管与氮化硼纳米管内铝纳米线的形成及其复合结构抗压特性的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19
[6].袁泉,薛炳勇,谭彩,李列列,卓莉.层状岩体单轴抗压强度的速率效应力学特性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7].程玉兰,王毅红,兰官奇,王岩.加载速率效应对生土材料单轴抗压特性的影响研究[J].建筑结构.2019
[8].李秀华,张艳玲,高振强,苏现强,王海亮.玉米秸秆成型颗粒热解炭抗压强度和收缩特性实验[J].可再生能源.2019
[9].宁致远,刘云贺,薛星.不同温度条件下水工沥青混凝土动态抗压特性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9
[10].刘冬,邹龙庆,高光甫,王红艳.油管径向抗压承载力学特性及试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