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深部经颅磁刺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深部经颅磁刺激,线圈,真实头模型,阻抗法
深部经颅磁刺激论文文献综述
逯迈[1](2018)在《深部经颅磁刺激线圈设计与真实人脑中感应电场分布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经颅磁刺激(TMS)非侵入、无创地刺激位于皮层下面的大脑"奖赏系统"(Reward and Motivation System)有助于缓解或治愈多种神经与精神疾病,比如重度抑郁症,帕金森病,脑年痴呆,成瘾等。常规的经颅磁刺激,采用圆形或"8-字"线圈,磁场离开线圈表面快速衰减,通常用于刺激距离头皮表面1.5-2 cm的皮层表面组织。而大脑"奖赏系统"神经核团通常位于头皮表面以下4-8 cm的深部脑区。传统TMS很难刺激到深部脑区。因此,深部经颅磁刺激(dTMS)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报告首先介绍了常用d TMS线圈,他们是双锥线圈,H-线圈,Halo-圆形组合线圈(HCA),同轴圆线圈等(如图1所示)。利用阻抗法计算了这些线圈作用于真实人头模型时,在脑深部组织中磁感应强度、感应电场的分布的特点,并与常规"8-字"线圈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双锥、H-和HCA线圈可以在4 cm以下的深部脑区感应出超过神经元兴奋阈值的感应电场值。同轴圆线圈在刺激脑深部组织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小对浅层皮质的刺激。但是与"8-字"线圈相比,深部经颅磁刺激线圈刺激聚焦度明显减弱。d TMS线圈在刺激脑深部组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刺激了浅层皮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d TMS为与深部脑区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与精神病学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工具,但是对于特定的临床应用,应该针对刺激的特定深部神经核团,在刺激深度与聚焦度的平衡中选择刺激线圈。(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8-06)
白天山,黄平,寇绍杰[2](2017)在《深部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对其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深部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睡眠质量、负情绪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77例,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无痉挛电休克治疗,观察组给予低频r TMS真刺激,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治疗结束后采用症状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抑郁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8.9%,显着低于对照组31.2%(P<0.05);治疗后两组HAMD、PSQI评分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TES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部经颅刺激可有效缓解难治性抑郁症的不良情绪,保证睡眠质量,临床疗效显着,可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药》期刊2017年02期)
肖乐,冯媛,丰雷,胡昌清,张国富[3](2015)在《深部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深部经颅磁刺激(DMS)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的影响。方法:15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给予DMS治疗,频率8~12 Hz(alpha节律),每周5次,每次20 min,连续6周共30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HAMD-17的睡眠和Apathy亚量表中情感淡漠和睡眠障碍的特定条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和6周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同时间检测血清BDNF浓度,分析比较疗效及与BDNF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治疗6周,治疗有效率53.5%;完全缓解率33.3%。HAMD总分(F=31.75,P<0.001)、HAMA总分(F=10.62,P=0.001)、情感淡漠(F=24.10,P<0.01)及睡眠障碍(F=8.79,P<0.01)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血清BDNF浓度在治疗6周时明显增高(F=5.72,P=0.00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AMD减分值与BDNF浓度增加呈正相关(r=0.56,P=0.028)。结论:DMS在有效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症状的同时可提高血清BDNF的浓度,且BDNF浓度与疗效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程欢欢[4](2015)在《深部经颅磁刺激脑内感应电场分布的仿真研究与线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无创的神经刺激技术,已应用于多种精神类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表明,抑郁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等精神障碍或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深部脑组织功能异常有关,但是目前的磁刺激技术和线圈仅适合对浅层皮质的刺激,难以对深部组织形成有效的刺激。本文研究的深部经颅磁刺激技术旨在增加刺激深度,同时尽量避免对浅层皮质产生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MRI数据建立真实头部模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平行头部外轮廓的H型线圈模型。通过H型线圈的仿真研究,分析头皮、大脑深部边缘系统的电场分布,结果显示H型线圈产生的电场在头皮不聚焦,但在边缘系统的前部,即前扣带回区域聚焦。为评估H型线圈的刺激深度,定义头皮-边缘系统感应电场峰值之比作为评估参数。通过优化H型线圈导线的间隔,提高其深部特性。优化结果显示前额叶前面导线数量为4,间隔为前面导线分布范围的叁分之一时;前额叶侧面导线数量为7,间隔为侧面导线分布范围六分之一时;前额叶上面导线间隔为5-6mm时,取得较好深部特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8字线圈、H型线圈、双锥线圈、Halo线圈,以及H-Halo组合线圈的深度特性进行了比较,其中Halo线圈和H-Halo组合线圈还比较了电流方向对引起的电场分布和刺激深度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Halo线圈(电流同向)、H型线圈、H-Halo组合线圈(电流同向)的深部特性较好。Halo线圈和H-Halo组合线圈电流同向时,同时增强头皮电场和边缘系统电场强度,但边缘系统电场强度增加较多;Halo线圈和H-Halo线圈电流反向时,同时减弱头皮电场和边缘系统电场强度,边缘系统电场强度减弱较多,但是Halo线圈和H-Halo组合线圈的反向电流可以明显减弱眼眶附近的电场强度,减弱了电场对眼部和面部组织影响。最后,本文分别采用电感系数法和能量法计算了线圈的电感。对于规则线圈,直接通过解析函数进行线圈电感的计算;对于非规则线圈,由能量法计算出线圈产生的磁场能量,再得到线圈电感。本文制作了一款与磁刺激仪匹配的刺激线圈,检测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设计的线圈电感的理论值和测量值基本一致。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种深部磁刺激中真实头模型的建模方法,提出了H型线圈优化方案,为深部磁刺激仿真研究及线圈设计提供了有益思路。与此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种针对复杂结构的线圈的电感计算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和制作,为磁刺激线圈产品化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5-05-01)
杨天祝[5](2003)在《脑深部电刺激,跨颅磁刺激及迷走神经电刺激对神经精神病的治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Andrews BJ.(2003年5月)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间,通过神经调制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业已开展了叁种对神经、精神疾病的新一代疗法。 一、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疗法,刺激器是如同起搏器样的装置,或者将刺激电极植入基底神经核区,或背侧丘脑,或底丘脑核区,以高频电刺激打断神经、精神病疾病的异常神经活动。McIntyre CC和Thakor NV.(2002)指出,(本文来源于《现代电生理学杂志》期刊2003年04期)
深部经颅磁刺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深部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睡眠质量、负情绪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77例,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无痉挛电休克治疗,观察组给予低频r TMS真刺激,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治疗结束后采用症状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抑郁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8.9%,显着低于对照组31.2%(P<0.05);治疗后两组HAMD、PSQI评分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TES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部经颅刺激可有效缓解难治性抑郁症的不良情绪,保证睡眠质量,临床疗效显着,可用于临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部经颅磁刺激论文参考文献
[1].逯迈.深部经颅磁刺激线圈设计与真实人脑中感应电场分布的比较研究[C].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2].白天山,黄平,寇绍杰.深部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对其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7
[3].肖乐,冯媛,丰雷,胡昌清,张国富.深部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
[4].程欢欢.深部经颅磁刺激脑内感应电场分布的仿真研究与线圈设计[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
[5].杨天祝.脑深部电刺激,跨颅磁刺激及迷走神经电刺激对神经精神病的治疗作用[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