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课的兴趣教学
◆魏秀芹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272000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则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某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不仅课内注意听讲,课外也会想方设法找有关读物,寻幽探奇,向知识的纵深处钻研。孔子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生物课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学生呢?现结合我在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试分析如下: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本来就是一门颇有趣味的自然科学。如何利用学科特点,尽快激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及时进入角色呢?这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一个好的导入,不但可以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而且能使学生有余味三日之感,久而久之形成学生学习的持久兴趣。
新课开场,虽有千篇却不一律。不论哪一种导入,力求做到新颖、奇特、具有新鲜感,促使学生有“愤”、有“疑”、有“思”,进而想“议”、想“试”、想“究”。如在处理《蕨类植物》一课时,我特意提前一星期把几盆肾蕨放在教室内供学生观赏,还委托他们分组轮流帮我“照看”。待到上课时,我故意说:“谢谢大家帮我照料这几盆植物。谁能告诉我它叫什么名字?”学生们早就按捺不住了,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我知道它叫肾蕨,可它在什么季节开花呢?”“肾蕨叶子背面都生小虫子了,快想想办法救救它们吧!”“老师,我查过资料,肾蕨根本不会开花,它叶子背面的东西也不是小虫子……”。不觉中,一堂生动有趣的生物课已经拉开了序幕,学生们都沉浸在生物科学的世界里,踏上了通向智慧王国的探索之旅。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将生物知识动态地、直观地、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验活动,更好地发挥实验效果,我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特别是生物小组成员开放实验室,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观察叶片下表皮上的保卫细胞”这一实验,书中建议使用实验材料为菠菜、槐叶以及蚕豆叶,而我们师生都感觉到这样做实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于是学生自发地采来各种植物的叶片来到实验室,耐心地进行观察、比较和总结。最后我们发现用鲜嫩的天竺葵叶片作实验材料,观察到的保卫细胞又多又清晰,效果非常好。这么一个小小的发现,让同学们无比欢欣、倍受鼓舞。这些稚嫩的孩子们已经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初尝成功的甜美了。
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与千百年来宣扬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它正沿着“要学——乐学——会学”的道路迈进。只有正确把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保证自己在教法实践中不会偏离正轨。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如学习“器官”概念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并动手解剖番茄果实,了解果皮是保护组织,果肉含有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果肉中的条条“筋丝”是输导组织,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像番茄果实这样,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学习兴趣
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生物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生态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在生物教学中,我注意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与科技、生产、和生活的联系,强化生物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以致用,发展兴趣。例如在复习“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在树林里进行晨练是否有益健康”。学习《血液》时,我告诉学生一个生活常识,常用铁锅炒菜对身体有好处,并让学生讲讲道理何在。类似的小事例有很多,看似随手拈来,实则是经过一番苦心准备的,适时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记得在学习《环境保护》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市政府正在采取多项措施治理京杭大运河(济宁段),实施‘绿亮清’工程,让济宁不愧誉有‘江北小苏州’的美称。”,话音未落,教室内一片哗然。我示意学生推出代表发言,他们从校园前流过的运河(支流)被污染的状况,说及污水处理厂的设立,再到如何唤醒市民的爱我运河意识等等,最后一致决定将讨论的内容整理成书面材料,寄给有关部门……学生的想法也许有些幼稚,可我却不觉得可笑,因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
一次次的实践证明,实际上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事例很多,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身边的教育契机,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技能更好地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长期有效地发展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