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爆破论文-邱美

人工爆破论文-邱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爆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锯切,智能,切割效率,小煤柱,煤炭回收率,沿空,链锯,无煤柱开采,卸压,定向爆破

人工爆破论文文献综述

邱美[1](2019)在《同煤首创矿用智能链臂锯切顶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同煤集团自主研制的KLJ7型矿用智能链臂锯切顶机取得试验成功,开创了机械装备井下快速切顶、开槽卸压的先河,推动了无煤柱工作面切顶工艺由“人工爆破切顶”向“机械精准切顶”的转变。据了解,链臂锯智能切顶对于配合无煤柱(小煤柱)开采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报》期刊2019-08-01)

李细兵,宋晓东,郑斯华,陈惠芳[2](2019)在《利用人工爆破资料研究福建一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人工爆破资料研究地球结构的独特优点是震源时间和位置精确知道.2010—2012年间福建省进行了一系列的爆破实验.本文利用手工拾取来自省地震台网记录的爆破地震初至Pg、Pn以及续至Pg波到时数据,采用联合反演方法构建了新的一维P波速度模型,即福建爆破模型(FJEM).与华南模型相比,FJEM模型对走时的拟合程度提高了45%,有明显改善.利用不同爆破地震数据组合得到稳定类似的福建地区一维速度模型,显示福建地区存在较简单的一维速度结构.对爆破地震的重定位显示传统使用的华南模型在福建地区具有较小的水平定位误差(平均0.52±0.45km),但存在较大深度误差(平均4.7±1.2km).FJEM模型表现出与华南模型相似的水平定位能力,但是震源深度误差更小(1.3±1.1km).对基于FJEM模型的合成天然地震目录的重定位,华南模型显示出相似的定位结果:(1)台站方位覆盖较好的福建中部地区的水平定位误差小;(2)台站方位覆盖差的福建海岸及海峡区域水平定位误差大;(3)震源深度误差则跟台站数目及方位分布没有明显的关系,而是与发震时间误差有互易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地震水平定位误差基本上受台站方位覆盖影响,而受参考速度模型影响不大;而在深度方面,本文改进的FJEM模型不仅更加接近真实的速度结构(拟合走时更好)而且也减小了深度误差.因此建议在福建及其邻近区域的日常定位中用FJEM模型替代华南模型.(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魏娅玲,蔡一川,唐涛[3](2019)在《利用人工爆破检验四川芦山及邻区地震定位精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SDP地震分析软件提供的Loc3D和HYPOSAT两种定位方法对芦山科考的8次人工爆破事件进行绝对定位,将定位结果与已知爆破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和两种速度模型都能较为准确地测定爆破事件的震中位置,震中定位精度均可优于2.5 km;根据爆破点位置、炸药当量估算震级和定位震级的对比,可验证四川盆地属于介质低衰减区,川西高原属于介质高衰减区,两个区域地震震级平均偏差为0.3;震源深度误差受最近台站震中距的影响比较大,当最近台站震中距小于10 km时,两种定位方法反演的震源深度误差均可优于3 km。(本文来源于《四川地震》期刊2019年01期)

陈润航,黄汉明,施佳朋,薛思敏,袁雪梅[4](2019)在《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地震波形的实时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长短时间窗(LTA-STA)得到启发模拟实时波段类型识别.事件为首都圈及其附近的186个天然地震和174个人工爆破事件,用于抽取特征的波形信号为各观测台站波形3分量中的垂直分量波形,在各个事件的所有观测台站的垂直分量波形中,通过滑动窗口按同一准则去除被噪声淹没的部分台站波形,只选择留下未被噪声淹没的台站波形.对连续波形,使用长窗口沿波形时间轴进行滑动,每滑动一个步长就进行一次滤波处理,以滤除噪声,当滤波后的长窗口波形满足阈值条件,此时停止长窗口滑动.然后在滤波前的长时窗口中选取短时间窗口波形,提取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训练和识别,最后以事件为单位进行识别,事件划分按以训练集为300个事件,测试集为60个事件进行划分,进行了训练和识别.然后又将训练集按照训练集240个事件,测试集120个事件进行划分.得到较好的识别结果.本文结果说明了波形类型实时识别的可行性,也可为后续实时波形检测和识别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张诺男,高国明,徐丹,张晓宇,肖雯静[5](2018)在《利用LS-SVM对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北京周边地区地震事件数据集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波形有效性进行判断,提取地震的S波衰减率和其频谱形态特征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对S波衰减率和频谱形态特征数据进行单一和组合分类识别。通过研究发现:利用地震S波衰减率对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识别的正确率为87.76%,利用频谱形态特征识别正确率为97.96%,利用地震振幅比特征和S波衰减率特征共同判别时,正确率可达100%,采用单循环检测的方法时叁种情况的正确识别率达到81.63%,87.76%,97.76%。(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荣伟健,赵建明,董祎玮,孟令焕,符泽宇[6](2017)在《曹妃甸地震台网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时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搜集2014—2015年曹妃甸测震台网记录的各类爆破与天然地震事件,基于Matlab软件,编制程序实现短时傅里叶变换,对比分析核爆炸、化学爆炸、矿爆炸与天然地震的特征,分析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地震与爆破在频率范围、频率分布和时频聚集性等方面具有各自特点,主要表现在:天然地震的时频图"多峰"且复杂,频率分布范围更广,频率成分集中在S波段;人工爆破的时频图"少峰"且简单,频率范围较窄,频率成分集中在P波段。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今后区分天然地震和爆破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崔鑫,许力生,许忠淮,李铂,王峰[7](2016)在《小地震与人工爆破记录的时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atlab软件,编制了对近震记录进行时-频分析试验研究的程序,搜集2006—2008年间首都圈地区震级介于ML2.4~2.7的5次天然地震和5次人工爆破的27个台站的宽频带记录,根据震中距离的相似性挑选5组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地震,分析其时频特征。对于所有的数据都给出其叁分向的时频图、原始波形图和频谱图,以及水平向和叁分向的迭加图。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的记录具有明显不同的时频特征,天然地震的时频呈现出"多峰"特征,而人工爆破的时频分布则相对"少峰";天然地震的时频峰值分布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人工爆破的峰值则分布在频率较低的相对狭窄的范围内。通过以上实践,发现时频分析在分析不同时间点的频谱信息以及整个数据的时频分布特点时比傅里叶变换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李祖宁,林树,陈超贤,陈光,关玉梅[8](2015)在《利用超高频GPS获取人工爆破引起的位移信号》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频GPS在地震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高频GPS获取位移信号的能力与采样率有很大的关系,随着高频(1 Hz)和超高频(20~50 Hz)GPS接收机的出现以及高频GPS数据处理算法的成熟,使得GPS的观测精度和对形变谱的敏感性朝着测量地壳动态瞬时变化的方向不断改进,目前已经出现大地测量和地震学观测谱范围逐渐合并的趋势。但是,由于GPS测量所受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而且高频GPS的观测精度(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5年09期)

霍祝青,王俊,张金川,杨云[9](2015)在《江苏地区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江苏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部分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波形数据,通过波形对比分析、震幅比以及频谱等方面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不同之处。把这些不同的方法应用到数字地震台网实际工作中,能够快速有效地分辨出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为今后震相的识别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牟剑英,韦峰,谢夜玉,龙政强[10](2015)在《南丹大厂矿区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的判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南丹大厂矿区地震监测台网的数字波形记录资料,采用波形对比方法,分析大厂矿区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波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爆破与地震在P波平均周期具有不同的特征,可为今后区分该大厂矿区爆破与天然地震提供判定判据。。(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5年01期)

人工爆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人工爆破资料研究地球结构的独特优点是震源时间和位置精确知道.2010—2012年间福建省进行了一系列的爆破实验.本文利用手工拾取来自省地震台网记录的爆破地震初至Pg、Pn以及续至Pg波到时数据,采用联合反演方法构建了新的一维P波速度模型,即福建爆破模型(FJEM).与华南模型相比,FJEM模型对走时的拟合程度提高了45%,有明显改善.利用不同爆破地震数据组合得到稳定类似的福建地区一维速度模型,显示福建地区存在较简单的一维速度结构.对爆破地震的重定位显示传统使用的华南模型在福建地区具有较小的水平定位误差(平均0.52±0.45km),但存在较大深度误差(平均4.7±1.2km).FJEM模型表现出与华南模型相似的水平定位能力,但是震源深度误差更小(1.3±1.1km).对基于FJEM模型的合成天然地震目录的重定位,华南模型显示出相似的定位结果:(1)台站方位覆盖较好的福建中部地区的水平定位误差小;(2)台站方位覆盖差的福建海岸及海峡区域水平定位误差大;(3)震源深度误差则跟台站数目及方位分布没有明显的关系,而是与发震时间误差有互易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地震水平定位误差基本上受台站方位覆盖影响,而受参考速度模型影响不大;而在深度方面,本文改进的FJEM模型不仅更加接近真实的速度结构(拟合走时更好)而且也减小了深度误差.因此建议在福建及其邻近区域的日常定位中用FJEM模型替代华南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爆破论文参考文献

[1].邱美.同煤首创矿用智能链臂锯切顶机[N].中国煤炭报.2019

[2].李细兵,宋晓东,郑斯华,陈惠芳.利用人工爆破资料研究福建一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定位[J].地球物理学报.2019

[3].魏娅玲,蔡一川,唐涛.利用人工爆破检验四川芦山及邻区地震定位精度[J].四川地震.2019

[4].陈润航,黄汉明,施佳朋,薛思敏,袁雪梅.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地震波形的实时分类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9

[5].张诺男,高国明,徐丹,张晓宇,肖雯静.利用LS-SVM对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识别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

[6].荣伟健,赵建明,董祎玮,孟令焕,符泽宇.曹妃甸地震台网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时频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7

[7].崔鑫,许力生,许忠淮,李铂,王峰.小地震与人工爆破记录的时频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6

[8].李祖宁,林树,陈超贤,陈光,关玉梅.利用超高频GPS获取人工爆破引起的位移信号[J].国际地震动态.2015

[9].霍祝青,王俊,张金川,杨云.江苏地区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识别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

[10].牟剑英,韦峰,谢夜玉,龙政强.南丹大厂矿区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的判定研究[J].华南地震.2015

标签:;  ;  ;  ;  ;  ;  ;  ;  ;  ;  

人工爆破论文-邱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