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和英语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方言,英语词重音,产出,韵律迁移
汉语和英语词论文文献综述
张薇,范兆旭[1](2019)在《汉语湘方言背景下大学生英语词重音产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方言韵律迁移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词重音产出的影响,从音高、音强、时长叁个方面考察具有湘方言长沙话背景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双音节词重音的产出,并对比具有普通话背景的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的产出,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结果显示:所有语言背景的受试者都能通过使用音高、时长和音强来区分英语词重音;所有语言背景的受试者用时长来表现重音的程度最高,其次是音高,再次是音强;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音高和时长的使用程度均高于英语本族语者。以长沙话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时长的使用程度上尤其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沙话中对时长这一特征的强调。研究结果支持了韵律迁移假说。(本文来源于《外语艺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娄燕[2](2018)在《汉语和朝鲜语母语者对英语词重音的感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探讨汉语母语者以及延边朝鲜语母语者对英语词重音的感知。先行研究发现母语中没有对比词汇重音的二语习得者在感知二语词重音时会出现重音失聪现象,即不能很好的区分由重音位置不同而构成语义不同的词汇,如,法语语者在感知西班牙词汇重音时出现感知困难。英语具有词汇重音,其声学相关物包括基频,时长,元音音质和音强。汉语属于声调语言,在词汇层面较明显的词重音表现在含有轻声音节的词语中,其声学线索主要体现在基频和时长上。延边朝鲜语也被认为是声调语言,词语中音节的声调模式包括高调(H)和低调(L),这两种调主要依靠基频的高低来判断。根据线索权重理论,听者在母语词汇加工过程中,对凸显词汇重音的声学线索的感知权重是不同的,而母语中对不同声学线索的感知权重直接决定了二语中词汇重音声学线索的感知权重。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感知同化理论强调不同语言背景的二语习得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母语的感知经验同化到二语的习得过程中。因此,不同语言背景下的英语二语习得者可能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对英语词汇重音声学线索的权重呈现不同的感知模式,因此出现不同的感知困难。本文使用心理学的短期记忆感知方法分析汉语和朝鲜语二语英语习得者对英语词重音的感知特点。本实验受试分为两组:15名汉语本族语者,15名朝鲜语语者。两组水平相当的英语专业的受试者完成两项感知实验:一项是判断重音位置的序列回忆任务;另一项是分别在基频条件和时长条件下判断重音位置的序列回忆任务。实验结果通过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统计得出。实验结果显示:首先,汉语母语者和延边朝鲜语母语者一样,最主要依赖基频,时长次之;其次,汉语母语者在使用时长参数感知英语词重音时比延边朝鲜语母语者更敏感;最后,在当时长和基频共同凸显英语词重音时,两组并没有显着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汉语母语者和朝鲜语母语者都运用母语中词汇重音声学线索的权重模式来感知英语词重音;此外,该论文也进一步论证了重音失聪在不同语言背景习得者中的表现不一样,不用语言背景的习得者会出现不同的感知困难,与其母语词汇重音方面的特点有很大关系。该论文只考察了英语二语习得者在听感上对基频和时长的操作模式,未来将进行基频,时长,响度和音质在听感上的一个全面,综合的考察。(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6-03)
奚盈盈[3](2018)在《试析初中生在英语词块学习运用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的结构规则差异很大,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影响就比正迁移影响要多的多,特别是对于处于英语学习初级阶段的中学生尤其如是。因此,初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两种语言进行必要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汉语在哪些方面会对英语产生负迁移,使学生在对英语的各种语言现象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基础上培养起正确使用英语的良好习惯。一、词块——语音的负迁移英语中元音有长短音之分,汉语没有,因此造成许多学生[i](本文来源于《考试与评价》期刊2018年04期)
蒲晓燕[4](2015)在《英语“词重音”与汉语“轻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词重音"与汉语"轻声"都处于超音段层面,在各自语言中都属于标记现象,是各自语言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基础因素之一。通过介绍英语的词重音与汉语的轻声、结合词、词组、句子等具体实例,依次从分布位置及规则,功用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语音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丁慧[5](2013)在《英语词素与汉语偏旁部首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汉两种语言的字词都可拆分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即英语的词素与汉语的偏旁部首。通过对英语词素与汉语偏旁部首异同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各自的优劣,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大有裨益。(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昌言[6](2012)在《汉语中英语词的分类与其意思的扩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步伐在加快,不同语言的接触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现代汉语中的英语词汇在不断地丰富起来。学者们通常根据翻译的方式来划分英语外来词,而本研究从文化的视角介绍一种新的分类法。通过案例讲解汉语中英语词的分类,并分析这些英语词经过长期使用后的意义的扩展。(本文来源于《重庆与世界(学术版)》期刊2012年06期)
陈逸[7](2012)在《汉语语境下英语词素-ing磨蚀顺序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意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退的现象。自1980年“语言技巧磨蚀会议”召开后,语言磨蚀领域的研究逐渐繁荣,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国内关注汉语语境下词素磨蚀的研究仍然有限。笔者拟通过调查142名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词素-ing的磨蚀,深入探讨汉语语境下英语词素-ing磨蚀的特征,从语言磨蚀的角度来丰富和完善二语习得理论。笔者在回顾和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论证雅各布逊“回归假设”为切入点,采用大慧法,得出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词素-ing的习得顺序,并采用横断研究,分析了中国成年英语学习者英语词素-ing的磨蚀情况。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一系列影响外语磨蚀的因素,包括对“关键阈值”假设的讨论。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有:(1)本文被试是否存在英语词素-ing磨蚀的情况?(2)雅各布逊的“回归假设”能否解释汉语语境下的英语词素-ing磨蚀?(3)影响英语词素-ing磨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文以验证雅各布逊“回归假设”为研究目标,通过设计相应问卷获取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所得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本文被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英语词素-ing磨蚀;其次,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成年学习者的英语词素-ing磨蚀按照“先习得,后磨蚀;后习得,先磨蚀”的顺序进行,初步验证了“回归假设”在汉语语境下同样成立;此外,本文发现英语词素-ing磨蚀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磨蚀前外语水平。磨蚀前外语水平与磨蚀呈现负相关,即高水平学习者比低水平学习者更耐磨蚀;(2)受蚀时间。受蚀时间超过10年的学习者对外语磨蚀最为敏感。(3)与受蚀语的接触量。被试与受蚀语的接触量与磨蚀呈现负相关,即接触量越大,磨蚀得越少。(4)除英语外的其他外语(第叁语言)学习经验。相较无第叁语言学习经验者,学过其他外语(如日语、韩语、法语、德语和俄语)的学习者英语词素-ing磨蚀得较少。(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2-03-03)
汪璐,王欢,童慧颖,叶新新,方婷婷[8](2011)在《论汉语语境下英语词词义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汉语语境下英语词词义的演变,主要指英语词在汉化后理性义和色彩义的演变,并对词义演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1年86期)
李俊叶[9](2010)在《英语词库中的汉语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外来语,其中汉语因素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对英语词库中的汉语现象进行分类,对英语语言中汉语文化现象作以阐述,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商品与质量》期刊2010年S7期)
杨智慧[10](2010)在《汉语字形象似性和英语词形象似性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文字的形态受多种外在及内在因素的影响,如认知的、语用的、语义的,等等。文字形态象似性并非是指文字形态象镜子一样呈现现实事物,文字形态象似性其实是人们认知和内化外在世界是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英语单词词形象似性是语言学家从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特征、发音器官状态、发音机制等方面感知、探究出来的。这样的象似性是很模糊和抽象的,和汉字象似性的直观和生动形成鲜明对照。汉字字形所蕴含的象似性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汉字字形直观象似性就是客观实物的简笔画,而汉字字形抽象象似性则把客观实物的形态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汉语和英语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探讨汉语母语者以及延边朝鲜语母语者对英语词重音的感知。先行研究发现母语中没有对比词汇重音的二语习得者在感知二语词重音时会出现重音失聪现象,即不能很好的区分由重音位置不同而构成语义不同的词汇,如,法语语者在感知西班牙词汇重音时出现感知困难。英语具有词汇重音,其声学相关物包括基频,时长,元音音质和音强。汉语属于声调语言,在词汇层面较明显的词重音表现在含有轻声音节的词语中,其声学线索主要体现在基频和时长上。延边朝鲜语也被认为是声调语言,词语中音节的声调模式包括高调(H)和低调(L),这两种调主要依靠基频的高低来判断。根据线索权重理论,听者在母语词汇加工过程中,对凸显词汇重音的声学线索的感知权重是不同的,而母语中对不同声学线索的感知权重直接决定了二语中词汇重音声学线索的感知权重。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感知同化理论强调不同语言背景的二语习得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母语的感知经验同化到二语的习得过程中。因此,不同语言背景下的英语二语习得者可能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对英语词汇重音声学线索的权重呈现不同的感知模式,因此出现不同的感知困难。本文使用心理学的短期记忆感知方法分析汉语和朝鲜语二语英语习得者对英语词重音的感知特点。本实验受试分为两组:15名汉语本族语者,15名朝鲜语语者。两组水平相当的英语专业的受试者完成两项感知实验:一项是判断重音位置的序列回忆任务;另一项是分别在基频条件和时长条件下判断重音位置的序列回忆任务。实验结果通过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统计得出。实验结果显示:首先,汉语母语者和延边朝鲜语母语者一样,最主要依赖基频,时长次之;其次,汉语母语者在使用时长参数感知英语词重音时比延边朝鲜语母语者更敏感;最后,在当时长和基频共同凸显英语词重音时,两组并没有显着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汉语母语者和朝鲜语母语者都运用母语中词汇重音声学线索的权重模式来感知英语词重音;此外,该论文也进一步论证了重音失聪在不同语言背景习得者中的表现不一样,不用语言背景的习得者会出现不同的感知困难,与其母语词汇重音方面的特点有很大关系。该论文只考察了英语二语习得者在听感上对基频和时长的操作模式,未来将进行基频,时长,响度和音质在听感上的一个全面,综合的考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和英语词论文参考文献
[1].张薇,范兆旭.汉语湘方言背景下大学生英语词重音产出研究[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9
[2].娄燕.汉语和朝鲜语母语者对英语词重音的感知研究[D].延边大学.2018
[3].奚盈盈.试析初中生在英语词块学习运用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J].考试与评价.2018
[4].蒲晓燕.英语“词重音”与汉语“轻声”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
[5].丁慧.英语词素与汉语偏旁部首的异同[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
[6].昌言.汉语中英语词的分类与其意思的扩展(英文)[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
[7].陈逸.汉语语境下英语词素-ing磨蚀顺序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8].汪璐,王欢,童慧颖,叶新新,方婷婷.论汉语语境下英语词词义的演变[J].考试周刊.2011
[9].李俊叶.英语词库中的汉语现象[J].商品与质量.2010
[10].杨智慧.汉语字形象似性和英语词形象似性对比[J].宜宾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