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液驱动论文-王振宇,朱玉川,罗樟,李宇阳

静液驱动论文-王振宇,朱玉川,罗樟,李宇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静液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致伸缩材料,电静液作动器,主动配流阀,双向运动

静液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宇,朱玉川,罗樟,李宇阳[1](2019)在《磁致伸缩棒驱动的双向电静液作动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设计了一种由磁致伸缩材料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通过主动配流阀的整流作用,实现了作动器内部油液的单向流动,并通过改变驱动电流的相位角,实现了作动器的双向运动及连续可控流量的输出。通过MATLAB/Simulilnk对作动器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分析了相位角与作动器输出流量的关系。最后搭建作动器性能测试平台,通过改变驱动电流的相位角,测量作动器的双向输出位移,并得到不同驱动频率下的作动器输出流量,实验结果表明,在系统偏压为0.6 MPa,驱动频率为120 Hz时作动器的最大无负载输出流量为1.28 L/min。(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3期)

刘尧[2](2019)在《山地农机静液驱动系统液压泵的减振降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地农机静液驱动系统中的泵工作时由于高速运转的机械结构和高压流量冲击导致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过大的振动噪声会降低零部件寿命,并危害操作者健康。另外,液压驱动本身对节能环保的更高要求,需要解决自身振动、噪声大等缺点。本文研究泵如何实现更小的流量脉动和压力冲击,并对泵壳体结构优化以获得更高的固有频率,从而实现减振降噪的目的。(1)首先对静液驱动泵的柱塞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泵出口流量脉动理论分析。利用AMESim建立了柱塞数为8、9、10、11的静液驱动泵仿真模型,分别仿真出驱动轴转速、斜盘倾角、柱塞直径以及柱塞数目对泵出口流量和压力脉动的影响。(2)其次对内部滑靴副流场和配流副中柱塞腔瞬时压力进行理论分析。根据内部结构建立流体模型,并利用Fluent数值分析软件得到滑靴副中的单双阻尼孔及直径大小对流量压力脉动的影响,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得到阻尼孔直径对振动噪声影响最小的组合值;对配流副流场做瞬态计算,获得泵的输出流量曲线和柱塞腔瞬时压力曲线。通过数值计算曲线判断配流副中流量脉动和压力冲击较大的区域,并利用速度矢量图和压力云图将其可视化。(3)然后对静液驱动泵的振动噪声源及传递路径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泵壳体是振动噪声的主要受体。对泵壳体进行了模态分析找出了壳体的薄弱区域,并对泵壳体进行振动谐响应分析,找出其应力、应变、振动位移峰值对应的频率。(4)最后根据模态分析和振动谐响应分析结果,对壳体薄弱区域结构优化并进行模态分析。与原模型比较,各阶的频率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即提高了壳体的结构刚度。(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宇阳[3](2019)在《面向变体飞行器应用的双压电迭堆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材料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输出力大等优点,在变体飞行器、分布式机载液压系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及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面向变体飞行器驱动装置轻质、紧凑的应用需求,在调研国内外关于变体作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研制了双压电迭堆复合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对其进行理论建模分析与实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变体飞行器的数字样机,对该作动器应用于变体飞行器驱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验证。首先,根据压电迭堆的输出特性及嵌套结构的原理设计了轻质、紧凑型双压电迭堆复合驱动电-机执行器,并在国内外智能材料驱动泵配流阀研究基础上,提出无阀型配流双压电迭堆驱动泵及其电静液作动器设计方案。考虑到便于开展无阀配流特性的全面研究,其无阀锥形管尺寸可随研究需求改变;其次,双压电迭堆复合驱动电-机执行器作为作动器的动力元件,其电-机转换输出性能直接决定作动器流量的大小与精度,因此对其滞环及输出特性进行仿真与实验研究。基于非对称Maxwell模型及系统动力学方程建立电-机转换的率相关迟滞模型,仿真模型可较准确的描述执行器输出位移;对执行器的输出性能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迭堆轴向尺寸最大为20mm时,输入电压峰-峰值140V时输出位移超过40μm,且在600Hz时位移仅衰减7.1%,高频输出性能好;再次,对无阀电静液作动器的机-液转换过程进行理论建模与仿真分析,通过数值对比分析得出,锥形管处的局部液阻对作动器的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压峰-峰值120V、蓄能器偏压0.6MPa时,作动器的最大峰值流量为0.386L/min,峰值频率为400Hz,但无阀作动器的带载能力相对较弱,应用于变体飞行器驱动有一定的难度;鉴于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提升作动器带载能力,研制了双压电迭堆驱动的被动阀作动器物理样机,实验测得其峰值流量为1.08L/min,峰值频率为400Hz,带载能力超过12Kg,理论上可作为变体飞行器的驱动;最后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各变体飞行器的变体方式,并结合本文作动器的性能特点,拟选定可变展弦比机翼为变体方案。以被动阀作动器作为驱动源搭建机翼数字样机,并在仿真中从铰链阻尼、变形速度和承载叁个方面,论证被动阀作动器驱动可变展弦比机翼变形的可行性。由仿真结果可知,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被动阀作动器可为飞行器变形提供足够的动力与变形范围。论文的主要创新工作:基于渐缩与渐扩管双向液阻差异性原理,提出一种无阀片单向配流结构;基于圆筒压电迭堆嵌套复合驱动位移扩大原理,提出一种双压电迭堆复合驱动电-机执行器,进一步将两者结合构建出双压电无阀电静液作动器,研究了作动器的流量特性,具有体积小、无配流阀运动部件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王振宇[4](2019)在《基于主动阀配流的双磁致伸缩棒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飞行器向高机动性、超高速及轻质化方向发展,对其作动系统工作的快速性和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智能材料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结构紧凑等优点,为实现集成式轻质高效的作动系统提供了可能。目前,对智能材料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研究多采用单根智能材料作为驱动,但其输出流量较小,带载能力较弱,不能应用于实际情况。此类作动器采用的配流阀通常有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其中被动式配流的作动器通常采用膜片阀实现配流,但作动器在高频驱动下的输出性能较差,液压缸无法实现换向;而主动式配流的作动器采用主动阀实现配流,可以充分发挥作动器的高频特性,同时主动阀集成了配流和换向两个功能,使作动器的功能更为全面。因此,利用主动阀配流的方式将会提高作动器的输出特性。本文根据国内外对多智能材料单元的应用及智能材料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阀配流双磁致伸缩棒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并对其展开了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首先,基于智能材料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双磁致伸缩棒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及主动配流阀的结构,并对主动配流阀的运动匹配性以及阀芯与阀体配合间隙的选取进行了理论分析;随后通过流场仿真软件ANSYS/Fluent对阀芯的流场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确定影响流道内油液流速及阀口压降的几种因素,为后续优化阀芯结构提供参考;其次,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了主动配流阀通流面积的数学模型,并准确的描述了其变化的趋势;由作动器各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建立了作动器系统的仿真模型,得到不同匹配关系下作动器的输出流量并分析了系统的回流现象;由仿真模型可知,此作动器能实现液压缸双向连续位移的输出并且可对作动器的输出流量进行伺服控制;最后,搭建了作动器系统的实验测试平台,利用DSP开发板作为系统的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作动器最佳驱动频率为150Hz,最大无负载输出流量为2.61L/min,最大可带负载质量约为55Kg。在磁致伸缩棒总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本文所设计的作动器与被动式单泵驱动电静液作动器和主动式单泵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相比,最大输出流量从1.26 L/min提高到2.61L/min,提升近1.02倍,且带载能力也有显着提升。论文的主要创新工作:针对单根智能材料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输出流量低,不可换向以及抖动前进等技术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阀配流的双磁致伸缩棒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建立了其仿真模型,并研制了实验样机,对其输出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作动器输出位移连续、输出流量较大且可实现流量的伺服调节,具有较强的带载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罗艳蕾,康宇,罗瑜,肖玉[5](2019)在《静液驱动插装式安全阀压力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种静液驱动插装式高压安全阀为研究对象,根据静液驱动系统及安全阀的工作原理,运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静液驱动插装式高压安全阀仿真模型。通过对高压安全阀阻尼孔、弹簧预紧力、阀芯锥角结构进行参数设置并批量仿真,对比分析得到了不同结构参数对高压安全阀压力特性的影响。设计了试验回路,通过搭建压力性能试验平台,测量得到试验曲线,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为插装式高压安全阀的结构优化和选型提供指导性建议。(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02期)

丁磊,邵养鹏,马亚珍,周凯,魏浩[6](2018)在《电静液刹车电机及驱动控制器仿真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飞机刹车系统在飞机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作用是承载飞机的静态重量、动态冲击载荷以及吸收其滑行所产生的动能,并在各个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控制。采用速度、压力双串级反馈电液作动器质量轻、体积小、惯量小、响应快等优点,通过仿真验证方案可行高效,增加了压力反馈控制系统后,显着改善了系统的性能,电静液刹车系统可以稳定系统响应,任何情况下也能很好地控制刹车特性,显着改善了刹车力矩的控制精度和防滑性能。(本文来源于《2018(第七届)民用飞机航电国际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04-17)

王子蒙,焦宗夏,李兴鲁[7](2018)在《直线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匹配设计规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静液作动器(EHA)是一种高度集成的泵控传动系统,A380和F35等机型已经利用EHA驱动主飞控舵面。但传统的以旋转电机和柱塞泵构成的EHA面临低频响的问题,以一种具有良好动态特性的新原理直线驱动电静液作动器(LEHA)为对象,研究其参数匹配设计问题。LEHA的关键特征在于新型的直线协同配流泵,以及采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泵的吸排油和配流组件。首先,从静态指标匹配性上考虑LEHA的参数设计规则,得到最大空载速度约束条件、最大静态输出力约束条件、系统最高压力约束条件;然后,根据系统模型分析系统各参数对频宽的影响,得到LEHA的动态性能匹配设计规则,具体是指LEHA频宽指标对直线电机振荡频率的约束条件;最后,分析LEHA的功率约束条件,给出了LEHA对惯性负载、弹性负载和黏性阻尼负载在输出力-速度坐标下的功率包络条件,得到LEHA的负载匹配设计约束。LEHA参数设计的6项匹配设计约束条件能够为LEHA的设计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郭亚子[8](2017)在《压电迭堆驱动电静液作动器实验与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飞行器发展,传统机载液压系统正向着分布式、小型化方向发展,基于智能材料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以其结构紧凑等优势为分布式机载液压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新选择。本文以压电迭堆为驱动元件研制了一种压电迭堆电静液作动器,主体工作按照实验样机研制、实验特性观察、理论建模与仿真、样机改进研究这一思路具体展开。首先,基于智能材料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压电迭堆电静液作动器的机械结构,研制实验样机,并在不同电压幅值、系统偏压和带不同负载条件下进行样机输出性能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作动器激励频率在275Hz时无负载流量达1.6L/min,驱动20kg负载时输出流量达1.0L/min。然后,在实验特性观察基础上开展了作动器理论建模、仿真与实验对比等研究工作。第一,针对压电材料迟滞非线性对作动器控制性能的不利影响,基于非对称Bouc-Wen模型对压电迭堆输出位移的迟滞非线性进行了建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压电迭堆执行器动态输出位移的数学模型与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仿真与实验的结果对比表明,输入电压峰峰值100V对应压电迭堆执行器最大输出位移约37?m;此外,在激励电压峰峰值0-100V和激励频率0-600Hz范围内,所建立的压电迭堆执行器仿真模型输出位移滞环和实验结果间的最大误差不超过4?m。第二,为构建压电迭堆电静液作动器全系统模型,基于机-电-液系统模拟的思路对其流体传动部分进行数学建模,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该部分重要部件悬臂梁阀片进行流固耦合分析,辨识出悬臂梁阀片在固液耦合条件下的等效质量和刚度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作动器全系统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并进行了输出流量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显示,作动器在空载和带0-20kg负载条件下,激励频率0-450Hz范围内,输入电压100Vpp、120Vpp和140Vpp以及系统偏压1.0MPa和1.2MPa等工作情况下,仿真结果均能准确描述实验结果,验证了以上理论模型与仿真模型的正确性。最后,从作动器关键部件蓄能器与样机轻型化两方面对作动器进行了进一步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蓄能器刚度对作动器输出性能的影响,并成功研制了一种体积小、重量轻、调压方便的弹簧式蓄能器。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改进样机质量由4.8kg减轻到2.7kg。(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7-03-01)

李洋,焦宗夏[9](2016)在《直线驱动电静液作动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行器的多电化是当前的发展趋势,功率电传电静液作动系统是其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已有的或是正在研发的电静液作动器,主要采用旋转伺服电机驱动轴向柱塞泵的架构作为核心能源。以轴向柱塞泵作为伺服控制系统的传动环节,存在着摩擦磨损限制使用寿命、惯量较大限制响应速度,结构复杂难以余度(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冷加工)》期刊2016年17期)

张晋华[10](2016)在《矿用车前桥静液辅助驱动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矿石的主要运输工具,矿用车主要作业于道路条件极其恶劣的矿山,因此经常会遇到冰雪、泥浆等附着系数非常低的路面,而由此造成的车轮打滑会使得矿用车的驱动性能大打折扣。为提高矿用车的驱动能力,本文在原6×4矿用车车型的基础上,设计添加前桥静液辅助驱动系统。综合考虑矿用车的实际运行状况,采用具有自由轮功能的液压轮毂马达作为驱动车轮的终端元件,其转速由变量泵排量调节进行控制。由此确定前桥静液辅助驱动系统的结构布置方案,并对液压系统主要元件进行参数匹配。然后根据矿用车的工作要求,利用AMESim软件设计具有自由轮、辅助驱动、辅助制动、举升四种工作模式的液压回路,并对此回路进行功能性仿真,仿真结果满足矿用车的功能性需求。在建立辅助驱动轮轮毂马达转速控制模型的基础上,采用PID串联校正对马达输出转速进行跟随主驱动轮转速的控制,以保证加入静液辅助驱动系统以后矿用车能够满足主、辅驱动轮协调运转的基本要求。为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自适应能力,在PID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加入神经网络监督控制,形成反馈+前馈的控制方式。采用MATLAB脚本文件对此控制方式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辅助驱动轮转速控制模型在参考电压的输入下可以对液压马达转速实现精确控制。为确保矿用车在遇到不同路面时静液辅助驱动系统能够合理、自动、及时地开启与关闭,本文提出通过后轮平均滑转率与当前档位决定辅助驱动系统开闭的控制策略。为精确计算后轮滑转率,本文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对整车车速进行估计,同时实现滤波功能。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建立整车的动力学模型、Pacejka89轮胎模型、车速估计模型、辅助驱动系统切换模型以及轮速跟踪模型,并对这些模型进行相关仿真,结果表明无迹卡尔曼滤波可以对车速进行精确估计并且同时实现滤波功能,辅助驱动系统可以在设定的情况下及时开启与关闭,静液辅助驱动系统开启后可以提高整车的驱动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静液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地农机静液驱动系统中的泵工作时由于高速运转的机械结构和高压流量冲击导致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过大的振动噪声会降低零部件寿命,并危害操作者健康。另外,液压驱动本身对节能环保的更高要求,需要解决自身振动、噪声大等缺点。本文研究泵如何实现更小的流量脉动和压力冲击,并对泵壳体结构优化以获得更高的固有频率,从而实现减振降噪的目的。(1)首先对静液驱动泵的柱塞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泵出口流量脉动理论分析。利用AMESim建立了柱塞数为8、9、10、11的静液驱动泵仿真模型,分别仿真出驱动轴转速、斜盘倾角、柱塞直径以及柱塞数目对泵出口流量和压力脉动的影响。(2)其次对内部滑靴副流场和配流副中柱塞腔瞬时压力进行理论分析。根据内部结构建立流体模型,并利用Fluent数值分析软件得到滑靴副中的单双阻尼孔及直径大小对流量压力脉动的影响,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得到阻尼孔直径对振动噪声影响最小的组合值;对配流副流场做瞬态计算,获得泵的输出流量曲线和柱塞腔瞬时压力曲线。通过数值计算曲线判断配流副中流量脉动和压力冲击较大的区域,并利用速度矢量图和压力云图将其可视化。(3)然后对静液驱动泵的振动噪声源及传递路径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泵壳体是振动噪声的主要受体。对泵壳体进行了模态分析找出了壳体的薄弱区域,并对泵壳体进行振动谐响应分析,找出其应力、应变、振动位移峰值对应的频率。(4)最后根据模态分析和振动谐响应分析结果,对壳体薄弱区域结构优化并进行模态分析。与原模型比较,各阶的频率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即提高了壳体的结构刚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液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宇,朱玉川,罗樟,李宇阳.磁致伸缩棒驱动的双向电静液作动器[J].压电与声光.2019

[2].刘尧.山地农机静液驱动系统液压泵的减振降噪研究[D].贵州大学.2019

[3].李宇阳.面向变体飞行器应用的双压电迭堆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4].王振宇.基于主动阀配流的双磁致伸缩棒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5].罗艳蕾,康宇,罗瑜,肖玉.静液驱动插装式安全阀压力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9

[6].丁磊,邵养鹏,马亚珍,周凯,魏浩.电静液刹车电机及驱动控制器仿真验证[C].2018(第七届)民用飞机航电国际论坛论文集.2018

[7].王子蒙,焦宗夏,李兴鲁.直线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匹配设计规则[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8

[8].郭亚子.压电迭堆驱动电静液作动器实验与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9].李洋,焦宗夏.直线驱动电静液作动机理的研究[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6

[10].张晋华.矿用车前桥静液辅助驱动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标签:;  ;  ;  ;  

静液驱动论文-王振宇,朱玉川,罗樟,李宇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