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空间网架结构论文-王景芹

大跨空间网架结构论文-王景芹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跨空间网架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跨空间网架结构,时程分析法,SMA复合橡胶支座,消能减震

大跨空间网架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景芹[1](2014)在《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时程分析法,对两种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分别进行了多点输入和一致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多点输入下空间结构安装SMA复合橡胶支座与未安装这种支座时的地震响应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安装SMA复合橡胶支座后,空间网架结构多数杆件的地震响应明显减小,达到了消能减震的效果,验证了应用SMA复合橡胶支座进行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地震响应控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樊禹江,王社良,代建波,苗晓瑜[2](2012)在《基于大跨空间网架结构主动控制的新型超磁致伸缩材料作动器优化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基于新型超磁致伸缩材料(GMM)设计了一种新型作动器,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其本构方程.利用结构振动模态方程提出了遗传优化算法中的主要参数——优化性能指标;利用MATLB所提供的遗传算法工具箱并结合前述结论确定了作动器最优布置位置.最后利用所编制的LQR主动控制程序对一平板网架结构进行了不布置及随机布置与优化布置该作动器下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布置该新型作动器后结构地震响应明显减弱,从而验证了该新型作动器在结构主动控制中应用的有效性及遗传优化算法对于此类问题进行研究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12年03期)

杨明飞,徐赵东,黄兴淮[3](2012)在《大跨空间网架结构铅挤压阻尼器减振控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对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减振控制效果,对铅挤压阻尼器的滞回耗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说明铅挤压阻尼器性能稳定,是一种优秀的耗能减振装置。使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计算模型,分别对铅挤压阻尼器在网架结构中不同布置位置下的各种工况进行了减震效果对比分析,得到了铅挤压阻尼器在大跨空间网架中布置的合理位置。同时在铅挤压阻尼器合理布置位置的条件下,研究了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对大跨空间网架倒塌极限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地震响应;而且在合理布置阻尼器的情况下,减振系统更能够提升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倒塌临界荷载。(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邓勇军,姚勇,张兆强,陈代果,缪新乐[4](2012)在《某大跨空间网架结构抗震加固数值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四川绵阳某体育馆钢结构网架实际工程,针对其在施工过程中遭遇地震影响且震后设防烈度提高的特殊性,采用ANSYS软件建立网架有限元模型。首先对该网架结构进行反应谱分析,得到结构的内力分布和变形情况,找出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固补强。然后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比分析加固前后结构的位移响应,为在施工过程中受损且设防烈度提高后的网架结构加固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局部3层处杆件的截面大小及布置形式对网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大,对其进行加固后可以适应更高的设防烈度要求;采用位移作为网架结构抗震性能指标比较合理。(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2年02期)

王臣[5](2010)在《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进行了多点地震动输入时,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动力有限元分析,介绍了求解动力方程的方法,并且给出了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实现的过程,通过具体算例的分析,给出了空间大跨网架结构多点地震动输入下的动力性能规律,对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0年04期)

白凤龙,李宏男[6](2010)在《地震动多点激励下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直接输入位移法建立了多点激励时程分析模型,采用叁角级数法模拟生成满足给定的相干函数和规范反应谱的非平稳空间地震动。选取大跨度柱支承空间网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结构在地震动一致激励、行波激励和多点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分析,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动多点激励作用下,与一致激励相比,上部结构控制杆件轴力和柱顶位移的幅值变化与地震动作用方向有关,地震波先到达的下部支承柱结构的内力反应增大;在竖向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在多点地震激励下的反应明显大于一致激励。网架结构在多点地震动激励下与行波激励下的反应结果变化规律相似,多数情况下行波激励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因此,忽略地震动的空间变化会严重低估大跨度空间网架结构的反应。(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0年07期)

岳文萍[7](2009)在《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多点输入下地震反应分析与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因此如何提高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抗震可靠性和经济适用性,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建立比较真实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二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减震控制,以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本文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与形状记忆合金(SMA)-橡胶复合支座的隔震减震控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多点地震波输入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多点地震输入的分析方法、动力方程的建立与求解、如何施加实测地震波的加速度以及在ANSYS软件中的程序实现等问题。(2)进行了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多点地震波输入的地震反应分析。主要有:建立了某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计算模型,选取了合适的地震波并根据规范要求进行了适当调整,接着对计算模型分别进行了单点和多点地震输入的地震反应分析,最后对两种不同地震波输入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3)研究了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屋盖隔震的机理和理论分析方法,主要从设置耗能减震支座方面来研究结构的振动控制,之后从橡胶支座构造及SMA材料性质入手,进一步分析了SMA-橡胶复合支座的隔震减震能力,并进行了部分特征参数的确定。(4)进行了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多点地震波输入下的隔震减震性能研究。首先分析了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在单点地震作用下的隔震减震效果,随后在综合考虑了地震作用空间特性的条件下,研究了这类结构的隔震减震性能。结果表明,SMA-橡胶复合支座在多点地震波输入下也能起到良好的隔震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余长霞[8](2009)在《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共同作用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大型体育馆、机场、展览馆、大型歌舞剧院和工业厂房等工程中,其规模不断地扩大,数量也不断地增加。相应的,国内外对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主要集中于屋盖部分或支承结构部分的静、动力分析,对大跨空间网架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理论分析却很少。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共同作用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共同作用中常用的地基模型,分析了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等,结合刚性地基假定,建立了不考虑共同作用时大跨空间网架上部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不考虑共同作用模型进行的振动特性分析,得到了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网架上部结构的自振特性,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对不考虑共同作用模型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得到了具有代表性的结构构件内力和位移,找出了构件内力、位移与柱刚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论文采用层向各向同性体地基模型,建立了考虑网架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时大跨空间网架结构整体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对其动力特性进行的有限元分析,将考虑共同作用与不考虑共同作用时模型结构动力特性进行了对比,找出了两者间的主要差异和影响因素,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对考虑共同作用时模型结构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通过改变模型结构中柱的刚度、桩的刚度以及土的弹性模量等参数,分析了在地震作用下考虑共同作用时结构构件内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以及各参数的主要影响,对比分析了考虑共同作用和不考虑共同作用时地震作用下模型结构内力和变形的不同,找出了主要变化规律,探讨了网架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机理,指出了工程常用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可供同类结构设计时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杜森[9](2009)在《多点输入下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SMA阻尼减震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空间结构以其新颖的结构形式、优雅的建筑造型和强大的跨越能力而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这种结构存在自身形式多样,造型复杂多变,杆件和节点数目繁多等特点,目前对这种结构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静力稳定性能方面,而对其动力灾变分析和减震控制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将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简称SMA)阻尼器设置在大跨空间网架杆件中形成SMA阻尼杆件替换原结构的部分杆件,通过有限元分析这种方法在多点输入下大跨空间结构的减震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已有资料基础上归纳了适用于大跨度空间网架结构的多点输入时程分析法。其次,对形状记忆合金(SMA)丝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着重介绍了初始应变对其性能的影响。简介了形状记忆合金(SMA)性能和本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网架结构的SMA阻尼器。再次,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比较了理想大跨空间网架在一致输入下和多点输入下的动力响应和内力的不同。分别比较网架在加速度峰值为400gal和70gal时的EL-CENTRO波作用下,多点输入下结构水平方向位移、杆件轴力幅值的不同。证明了大跨空间结构考虑多点输入的必要性。最后,在考虑多点输入对大跨空间结构的不利影响下,把SMA阻尼设置在部分杆件上形成智能耗能减震杆件并替换原杆件进行耗能减震控制。本文把SMA阻尼杆件替换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替换部分下弦杆,另一种是替换部分腹杆,分别比较这两种替换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这种SMA阻尼杆件替换原杆件的方法既能对结构进行有效的减振控制,又不改变原结构的结构形式,不失为一种新颖而优越的耗能减震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王金国,郭迅[10](2008)在《大跨空间钢网架结构静力和动力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结构静力与动力性能与结构能否安全服役密切相关。文章对某大跨钢网架结构进行了静载试验,并测试了各级堆载条件下网架竖向振动频率。试验中选择在其中一跨的接近中心处(挠度最大点)进行静载和动载试验。采用吊篮法在网架挠度最大点分别施加10kN和20kN配重,得到了加载处的竖向刚度;振动测试表明,该网架在脉动激励下振动卓越频率不明显,在冲击激励下可以得到较好的自由振动波形,并且卓越频率明显。振动测试数据分析中,考虑了各测点的相位关系,分别得到了无配重、10kN配重和20kN配重下钢网架竖向一阶振动频率,可用于设计阶段采用的分析结果的校核。(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08年04期)

大跨空间网架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基于新型超磁致伸缩材料(GMM)设计了一种新型作动器,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其本构方程.利用结构振动模态方程提出了遗传优化算法中的主要参数——优化性能指标;利用MATLB所提供的遗传算法工具箱并结合前述结论确定了作动器最优布置位置.最后利用所编制的LQR主动控制程序对一平板网架结构进行了不布置及随机布置与优化布置该作动器下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布置该新型作动器后结构地震响应明显减弱,从而验证了该新型作动器在结构主动控制中应用的有效性及遗传优化算法对于此类问题进行研究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跨空间网架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景芹.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J].建筑科学.2014

[2].樊禹江,王社良,代建波,苗晓瑜.基于大跨空间网架结构主动控制的新型超磁致伸缩材料作动器优化配置研究[J].空间结构.2012

[3].杨明飞,徐赵东,黄兴淮.大跨空间网架结构铅挤压阻尼器减振控制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

[4].邓勇军,姚勇,张兆强,陈代果,缪新乐.某大跨空间网架结构抗震加固数值分析研究[J].建筑结构.2012

[5].王臣.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反应研究[J].四川建材.2010

[6].白凤龙,李宏男.地震动多点激励下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10

[7].岳文萍.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多点输入下地震反应分析与振动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8].余长霞.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共同作用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9].杜森.多点输入下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SMA阻尼减震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10].王金国,郭迅.大跨空间钢网架结构静力和动力性能实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8

标签:;  ;  ;  ;  

大跨空间网架结构论文-王景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