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硫化铋纳米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铋,纳米粒子,急性肾损伤,灵芝多糖
硫化铋纳米棒论文文献综述
喻欢,张乐帅[1](2019)在《硫化铋纳米颗粒的肾毒性机制及灵芝多糖修饰的增效减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铋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妆品和医学诊疗等行业,目前,随着金属纳米材料的快速发展,铋相关的纳米粒子被发现有十分优良的CT成像能力。但是铋纳米材料引起的急性肾损伤不容忽视,所以我们对硫化铋纳米粒子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与自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为了增强其抗肿瘤效应、减轻肾毒性我们在硫化铋纳米粒子表面进行了灵芝多糖的修饰。材料和方法我们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低中高不同剂量(1.25、2.5、5 mg·kg~(-1))的硫化铋纳米粒子,经血生化结果、肾组织的病理组织分析。为探究硫化铋纳米粒子造成肾毒性的机制,我们用自噬通路的诱导剂雷帕霉素(3 mg·kg~(-1))和自噬通路的抑制剂氯喹(60 mg·kg~(-1))对小鼠进行预处理后,再经尾静脉注射中等剂量(2.5 mg·kg~(-1))的硫化铋纳米粒子,3天后进行了急性肾损伤的血生化指标(血尿素氮、肌酐)、肾组织的病理分析以及肾组织中相关自噬通路的蛋白(LC3I、LC3Ⅱ)表达检测。同时,为了增强抗肿瘤效应、减轻肾毒性我们在硫化铋纳米粒子表面进行了灵芝多糖的修饰。为了探究灵芝多糖硫化铋的抗肿瘤效应,对4T1荷瘤小鼠经尾静脉注射4 mg·kg~(-1)的灵芝多糖硫化铋,4 h后给予4Gy的射线照射,治疗14天,对肿瘤及主要组织器官进行称量及染色。我们通过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5 mg·kg~(-1)的硫化铋纳米粒子和灵芝多糖硫化铋纳米粒子,腹腔注射17 mg·kg~(-1)顺铂作为阳性对照,3天后进行急性肾损伤的血生化指标(血尿素氮、肌酐)和肾组织的病理分析。结果中高剂量的硫化铋纳米粒子能显着引起血尿素氮、肌酐的升高,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坏死、甚至造成管型。经雷帕霉素预处理过的小鼠肾组织仅出现肾小管细胞的水肿,而经氯喹预处理的肾组织除了水肿还出现了肾间质的炎症细胞浸润。灵芝多糖硫化铋与放射治疗联用能增强抗肿瘤效应。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的升高可通过灵芝多糖的修饰而降低,灵芝多糖铋纳米粒子仅在病理组织中引起轻微的炎症。结论硫化铋纳米粒子能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引发自噬,自噬在该纳米材料引起的肾毒性中发挥了保护性作用。同时,灵芝多糖的修饰能减轻铋纳米粒子引起的肾毒性。我们的研究为硫化铋纳米粒子引起的肾毒性提供了基础理论,并且通过进一步的修饰增强了抗肿瘤效应、减轻了肾毒性,这为铋相关的纳米材料进入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尹健,张小敏,吴振玉,方敏,朱维菊[2](2019)在《硫化铋纳米花的可控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热法以Bi(NO_3)_3·5H_2O为铋源、CH_4N_2S为硫源、尿素为矿化剂,在丙叁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制备不同尺寸的Bi_2S_3纳米花。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荧光分光光度计(PL)等检测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Bi_2S_3为正交相纳米晶结构,Bi2S3纳米花的生长是固相-液相-固相转化过程,样品形貌和尺寸受到反应物摩尔比、溶剂种类、合成温度、合成时间等因素影响。通过控制不同的条件可得到形貌均一的纳米花,并对Bi_2S_3纳米花的光学性能及生长过程进行了初步讨论。(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吴俊豪,崔哲,江宇璐,孙彦刚[3](2018)在《硫化铋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了叁维海胆状Bi_2S_3纳米结构组装体,并通过调节溶剂体系,研究了其由一维结构到叁维结构的组装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Bi_2S_3结构与形貌,并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表征其光学性质。同时研究了不同形貌的Bi_2S_3样品对亚甲基蓝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叁维海胆状Bi_2S_3组装体具有最好的降解能力,降解率为97.4%。(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张新羽[4](2018)在《硫化铋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钠离子电池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符合当下大规模储能设备的实际需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开发具有较大比容量、良好稳定性的负极材料,是实现钠离子电池实际应用的关键。Bi_2S_3作为负极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有着许多的优势。例如,其脱嵌钠过程中的体积膨胀较小,仅有250%;拥有较大的理论比容量626 m Ah g~(-1);转化反应的产物Na_2S可以作为缓冲层,有效地缓解材料的体积变化等。但是,材料本身的导电性较差,其体积膨而造成的电池性能衰减较为严重。本文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制备硫化铋纳米复合材料,提升材料的导电性,更好地缓解材料在脱嵌钠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进而提升其循环稳定性。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溶剂热的方式制备了Bi_2S_3纳米管,并探究甘氨酸、尿素两种导向剂对材料形貌的影响。接下来,对Bi_2S_3纳米管材料分别进行碳包覆(Bi_2S_3@C),以及二氧化钛包覆(Bi_2S_3@Ti O_2)。Bi_2S_3@C材料在0.1 A g~(-1)和1.0 A g~(-1)的电流密度下,10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分别展现出了91.97 m Ah g~(-1)、73.98 m Ah g~(-1)的比容量。Bi_2S_3@Ti O_2材料在0.1 A g~(-1)和1 A g~(-1)的电流密度下,10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分别展现出了139.33 m Ah g~(-1)、116.09 m Ah g~(-1)的比容量。两种包覆后的材料,与未包覆的Bi_2S_3纳米管相比,在循环性能以及倍率性能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2)采用水热的方式,一步制备Bi_2S_3纳米棒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复合材料(Bi_2S_3/r GO)。在复合材料中,Bi_2S_3呈现纳米棒状结构,长度在500 nm~600 nm,直径在50 nm左右。而未加入石墨烯的反应体系得到的Bi_2S_3尺寸较大,证明石墨烯的加入起到了减小纳米棒尺寸的作用。同时,石墨烯的加入使得Bi_2S_3纳米棒的分散性更好,抑制其在电极反应过程中的团聚,并进一步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Bi_2S_3/r GO纳米复合材料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次之后的比容量仍可达306.57 m Ah g~(-1);在1.0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其放电比容量也基本稳定在284.76 m Ah g~(-1)。Bi_2S_3/r GO复合材料在倍率性能上也有很大提升,在2.0A g~(-1)的电流密度下,依然展现出291.80 m Ah g~(-1)的放电比容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永明[5](2018)在《硫化铋纳米材料导致的与自噬相关的肾毒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铋相关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冶金业,化妆品工业以及医疗诊断中,与铋相关的化合物也常被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发的胃肠道疾病。最近,我们前期合成了硫化铋纳米颗粒(BiNP),而且被证明具有很好的CT成像能力,可以作为潜在的CT造影剂。由于有研究表明铋相关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具有副作用,特别是对肾脏器官,然而,对于铋相关纳米材料的肾毒性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我们决定以BiNP为例,研究铋相关的纳米材料对肾脏的损伤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及结果:我们首先制备了BiNP,并且证明能够增加肿瘤的成像效果,在对其细胞毒性的研究中发现,与其它细胞系相比,BiNP对人胚胎肾细胞(HEK293)的毒性尤其明显。另外,通过荧光观察和元素分析发现,BiNP进入细胞存在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而且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发现BiNP存在于细胞质中,进一步利用溶酶体染料Lysotracker Red染色发现,进入细胞的BiNP最终到达溶酶体中。利用内吞抑制剂研究我们发现BiNP进入细胞需要ATP和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的参与。通过小鼠体内实验进一步研究BiNP的对肾脏的损伤。血生化分析结果显示肌酐和血尿氮明显增加,而且病理切片观察发现在小鼠的近曲小管中能够观察到有凋亡和坏死的细胞存在。而且研究还发现BiNP引起的急性肾损伤与自噬标记蛋白LC3II蛋白的增加有关,但是与自噬流相关的p62蛋白没有明显变化。氯喹和雷帕霉素作为自噬抑制剂和诱导剂被用于研究自噬在BiNP引起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BiNP引发的急性肾损伤由于雷帕霉素的加入而得到缓解,而氯喹的加入使得肾损伤变的更加严重。此外,我们在体外实验中进一步证明了BiNP能够引发人胚胎肾细胞发生自噬,通过实验,观察到自噬囊泡的形成并伴随着自噬相关蛋白的增加包括LC3II,Beclin1,Atg12。我们还发现BiNP引起的活性氧的产生是自噬发生的主要诱导物之一,因为实验发现活性氧的清除能够减弱自噬的发生。对于BiNP引发的自噬信号途径,研究中发现主要是通过AMPK/m TOR信号途径发生,部分通过Akt/m TOR途径。通过以上我们的研究,为更好的了解铋金属诱发的肾毒性提供了基础理论,为使铋相关材料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了研究基础。结论:BiNP粒径大小为6-8nm,具有很好的CT成像能力;当pH降为5.5时,BiNP会发生聚集;BiNP具有明显的肾细胞毒性;BiNP入胞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ATP的参与,最终BiNP与溶酶体共定位;BiNP能够引起肌酐、血尿氮、总蛋白的增加,引起肾组织凋亡、坏死以及肾小管管型;BiNP能够引起肾细胞发生自噬且自噬的信号途径主要为AMPK/m TOR途径,此外BiNP会引起ROS的产生;自噬能够减轻BiNP造成的肾损伤,起到保护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6-01)
江山,郭洪影,王超元,李申万,冯健健[6](2018)在《疏水性硫化铋纳米材料的改性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一种新的疏水性硫化铋纳米材料的改性方法,考察改性后的硫化铋纳米材料的光热转换能力。首先制备出油酸、油胺保护的硫化铋纳米材料;接下来合成一种一端可以与钆螯合,另一端为长链烷基链的两亲性的配体;最后,该配体与油相的硫化铋通过非共价作用力结合在一起,得到了钆修饰的硫化铋纳米材料。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有效将疏水性硫化铋纳米材料改性为尺寸均一、在水中分散性良好硫化铋纳米材料,改性后的硫化铋纳米材料具有较强的近红外吸收能力,在808nm近红外激光器照射下,在250s即可升温26.3℃。(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东亮,何芳菲,郭宏博,胡西学,王昱青[7](2016)在《利用microCT研究硫化铋纳米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CT在分子影像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将硫化铋纳米棒灌胃给药后,利用microCT对小鼠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扫描,实时监测纳米材料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计算小鼠各组织不同时间点的HU值,分析获得纳米材料在小鼠不同组织内随时间变化的累积及代谢情况。(本文来源于《分析仪器》期刊2016年06期)
孙红梅,孙梦薇,郭洪影[8](2016)在《钆修饰的硫化铋纳米材料用作MRI/CT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剂》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式~([1])。虽然基于纳米材料的多模式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剂的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是考虑到生物安全性、生产成本等,仍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构建一种安全、有效、价廉的多功能纳米平台,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这里我们基于硫化铋纳米材料,构筑了钆修饰的硫化铋多功能纳米复合体系,并将其用于癌症治疗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制备了一种两亲性配体,并使之与钆螯合形成配合物;接下来,该螯合物与油酸保护的硫化铋纳米粒子通过亲水疏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得到钆功能化的硫化铋纳米材料。所制备材料采用具有强近红外吸收能力的硫化铋作为光敏剂,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光热转换能力,降低材料的构建成本及毒副作用。这对于发展可控、智能诊疗剂,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期刊2016-07-01)
罗昉星,汤化伟,袁新松[9](2016)在《硫化铋单晶纳米棒的模板法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乙二醇为溶剂、硫代乙酰胺(TAA)为硫源、按文献报道的方法制备的单质铋纳米管阵列作为前驱体并作为自牺牲模板,通过常压沸腾回流法大规模合成了硫化铋单晶纳米棒。采用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测试技术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纯相正交晶型,直径30~60纳米,长达数微米。(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6年09期)
梁焕喜,程金虎,朱海涛[10](2015)在《花状硫化铋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光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铋和硫脲为反应物,乙二醇为溶剂,制备了花状硫化铋纳米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等手段,研究了铋源浓度、表面活性剂、反应时间等参数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并对花状硫化铋材料的光热转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铋源浓度为0.01mol·L~(-1),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作表面活性剂,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0min,得到花状硫化铋纳米结构;其粒度均一,分散均匀,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好的光热转换性能。(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硫化铋纳米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水热法以Bi(NO_3)_3·5H_2O为铋源、CH_4N_2S为硫源、尿素为矿化剂,在丙叁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制备不同尺寸的Bi_2S_3纳米花。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荧光分光光度计(PL)等检测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Bi_2S_3为正交相纳米晶结构,Bi2S3纳米花的生长是固相-液相-固相转化过程,样品形貌和尺寸受到反应物摩尔比、溶剂种类、合成温度、合成时间等因素影响。通过控制不同的条件可得到形貌均一的纳米花,并对Bi_2S_3纳米花的光学性能及生长过程进行了初步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化铋纳米棒论文参考文献
[1].喻欢,张乐帅.硫化铋纳米颗粒的肾毒性机制及灵芝多糖修饰的增效减毒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2].尹健,张小敏,吴振玉,方敏,朱维菊.硫化铋纳米花的可控制备[J].化工新型材料.2019
[3].吴俊豪,崔哲,江宇璐,孙彦刚.硫化铋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张新羽.硫化铋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5].刘永明.硫化铋纳米材料导致的与自噬相关的肾毒性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
[6].江山,郭洪影,王超元,李申万,冯健健.疏水性硫化铋纳米材料的改性及其性能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8
[7].王东亮,何芳菲,郭宏博,胡西学,王昱青.利用microCT研究硫化铋纳米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J].分析仪器.2016
[8].孙红梅,孙梦薇,郭洪影.钆修饰的硫化铋纳米材料用作MRI/CT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剂[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2016
[9].罗昉星,汤化伟,袁新松.硫化铋单晶纳米棒的模板法合成研究[J].广东化工.2016
[10].梁焕喜,程金虎,朱海涛.花状硫化铋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光热特性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