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种植体骨结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质疏松,种植体骨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
种植体骨结合论文文献综述
丁姗姗,徐建平[1](2019)在《抗骨质疏松药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腔种植技术和骨科植体的手术替代治疗应用已较为广泛,对于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往往可获得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然而,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身进行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结构改变,对骨内种植体的长期稳定具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接受口腔种植及骨科手术的骨质疏松患者逐年增多,而诸多患者面临长期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问题,因此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成为医师临床综合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28期)
王欣,王兴[2](2019)在《巨噬细胞表型转换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种植体的早期松动常导致种植手术失败,骨结合不良被认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巨噬细胞可根据其表面特征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分为促炎的M1型和抗炎的M2型,而且这两种表型可以互相转化。在植入种植体早期,种植窝环境改变刺激单核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促炎巨噬细胞,此阶段巨噬细胞发挥了促炎作用;炎症期后的愈合阶段,原始巨噬细胞和一些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为M2型抗炎巨噬细胞,此阶段巨噬细胞发挥骨质修复作用促进植入物周围骨组织愈合。种植体经过物理、化学、生物改性及改变亲水性和粗糙度,可影响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促使巨噬细胞向抑制炎症的M2方向极化,以此来提高种植体的骨结合。(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26期)
王买全,王永功,侯明[3](2019)在《氢氟酸表面改性种植体对骨质疏松大鼠骨结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喷砂钛种植体经过氢氟酸(hydrofluoric acid, HF)表面改性后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大鼠骨结合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40颗纯钛圆柱状种植体,经过喷砂处理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颗,观察组应用体积分数0.2%HF酸蚀处理90 s,对照组不经过酸蚀处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种植体表面粗糙度,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种植体表面化学成分。SD大鼠20只,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制备OP模型,术后12周,将对照组种植体植入大鼠左侧股骨干骺端髓管,观察组种植体植入右侧股骨干骺端髓管;植入12周处死大鼠取出带种植体的股骨,显微镜下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以及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情况,显微CT测定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推出试验测定种植体生物力学。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示观察组种植体表面较对照组粗糙;原子力显微镜示观察组表面粗糙度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51.85±5.74)nm]、Z范围[(552.44±60.15)nm]、表面积差[(26.87±3.04)%]均较对照组[(15.21±2.12)nm、(291.32±33.77)nm、(7.29±0.81)%]增大(P<0.05);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示观察组种植体表面氧元素[(56.21±5.97)%]、氟元素[(1.88±0.33)%]含量高于对照组[(54.29±5.83)%、0],碳元素含量[(32.39±4.00)%]低于对照组[(36.71±4.46)%](P<0.05),钛元素[(9.52±1.32)%]含量与对照组[(9.00±1.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12周,显微镜下对照组种植体表面见少量骨小梁及骨组织,观察组种植体表面骨小梁及骨组织明显增加、围绕种植体周围可见新骨形成;观察组骨体积占总体积百分比[(40.3±5.2)%]、骨结合率[(46.9±5.3)%]、骨小梁数目[(3.8±0.4)mm]、连接密度[(34.2±4.0)mm~3]均较对照组[(22.1±2.3)%、(20.4±2.1)%、(2.5±0.3)mm、(23.6±3.1)mm~3]增高(P<0.05),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推出力[(71.7±10.2)N]和极限剪切强度[(4.87±0.55)N/mm~2]均较对照组[(32.6±3.5)N、(1.63±0.25)N/mm~2]增加(P<0.05)。结论种植体经过HF表面改性后可增强OP大鼠骨结合能力,表现为促进种植体周围新骨生成,增加骨-种植体接触面,增强骨-种植体接触面机械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钟惠兰,何陨,邓霞[4](2019)在《复方丹参对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及TGF-β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建立糖尿病模型)、复方丹参组(建立糖尿病模型+复方丹参片灌胃),测定治疗前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CT扫描种植体周围股骨标本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隙、骨体积分数,免疫组化法测定种植体周围TGF-β1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种植体周围TGF-β1 mRNA水平。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复方丹参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丹参组血糖和胰岛素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模型组和复方丹参组大鼠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骨体积分数、种植体最大拔出力、种植体周围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骨小梁间隙大于对照组(P<0.05);复方丹参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骨体积分数、种植体最大拔出力、种植体周围TGF-β1水平高于模型组(均P<0.05),骨小梁间隙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可增加糖尿病大鼠种植体周围TGF-β1表达,促进种植体骨结合。(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许东亮,彭朝晖,熊美才[5](2019)在《姜黄素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促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阐明其的作用机制。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植入螺纹钉)、模型组(骨质疏松模型+植入螺纹钉)和姜黄素组(骨质疏松模型+植入螺纹钉+姜黄素治疗),每组15只。显微CT检查各组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相对骨体积分数(BV/TV)、平均骨小梁粗度(Tb.Th)、骨小梁间隙(Tb.Sp)、平均骨小梁数量(Tb.N)和骨结合指数(OI),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染色检查骨组织形态表现,计算骨结合率和松质骨区骨量,扭矩测试仪测定种植体脱位扭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姜黄素组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界面BV/TV、Tb.Th、Tb.N、OI、骨结合率、松质骨区骨量和脱位扭矩均明显降低(P<0.01),Tb.Sp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界面BV/TV、Tb.Th、Tb.N、OI、骨结合率、松质骨区骨量和脱位扭矩明显升高(P<0.01),Tb.Sp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大鼠种植体和骨结合紧密,种植体骨结合界面骨板较厚,骨小梁较密集;模型组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界面骨板比较薄,骨小梁稀疏;姜黄素组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界面骨板较厚,骨小梁较密集。结论:姜黄素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愈合,改善种植体骨结合强度,增加种植体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欢,魏彤梅,郭赵梁,戚孟春,孙红[6](2019)在《口腔种植体体内实验种植体-骨结合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种植已经成为目前修复口腔牙列缺损或缺失的热门手段,而种植体的体内研究效果是评价种植体临床应用可行性必要的途径。骨结合已成为体内实验中重要的检测指标,常通过对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的情况进行检测观察,故种植体-骨结合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种植体-骨结合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朱曦[7](2019)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采用微螺钉种植体与MBT直丝弓矫治技术联合方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安氏Ⅱ类上颌前突患者50例,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MBT直丝弓矫治技术联合方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影测量项目角度、头影项目线距、软组织、咀嚼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头影测量项目角度中U1-L1高于治疗前,U1-NA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影测量项目线距中L1C-MP、U1-NA、LMC-MPV低于治疗前,L6-MP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治疗前,治疗后上唇突角缩小,鼻唇角增大(P<0.05)。相较治疗前,咀嚼功能指标咀嚼效率、咬合力均有提高(P<0.05)。结论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可内收上颌切牙,将深覆盖、前倾问题有效解决,促使软组织侧貌改善,增强咀嚼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18期)
陈朝兴,陈建刚,文茜[8](2019)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牙合)的有效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对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牙合)患者实施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56例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牙合)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颌骨、上颌牙齿位置与角度、软组织等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NA角、SNB角、ANB角、GoGn-SN角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但OP-SN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1-NA距、Apg-U1距、Ptm-U6距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 lip-E、L lip-E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Z角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牙合)患者实施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更有助于上颌切牙内收,减小上下唇突度。(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12期)
徐丽娜,邱憬[9](2019)在《高脂血症对钛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中老年人多见,发病率较高。高脂血症是种植治疗的风险因素之一,可引起种植体骨结合不良,从而影响种植义齿的临床疗效。该文针对高脂血症对钛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丘雨蓓,郭伟忠,陈江[10](2019)在《较大载荷下加载时机对正畸微种植钉骨结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较大载荷情况下,不同加载时机对微种植钉-骨组织界面骨结合的影响。方法:将32枚微种植钉植入8只成年雄性Beagle犬下颌骨,分别于植入后即刻、2周、4周及8周后加载350g的力值。加载4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并取材,检测各组微种植钉旋出扭力峰值及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微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的形态。结果:除即刻加力组有1颗微种植体有轻微松动,植入2周后加力组2枚微种植钉脱落外,其余所有微种植体均没有松动、脱落。植入8周后加载组的旋出扭力峰值大于植入4周后加载组(P=0.03),微种植体-骨组织界面为成熟的骨组织,而植入4周后加载组骨界面可见与旧骨分界明显的新骨。即刻加载组和植入2周后加载组的旋出扭力峰值最低,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微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均存在纤维结缔组织,植入2周后加载组更为明显。结论:在较大的载荷下,微种植钉植入后即刻加载及植入2周后加载均存在一定的风险,若想要获得更高的稳固性,建议植入4周以后再开始加载。(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种植体骨结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种植体的早期松动常导致种植手术失败,骨结合不良被认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巨噬细胞可根据其表面特征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分为促炎的M1型和抗炎的M2型,而且这两种表型可以互相转化。在植入种植体早期,种植窝环境改变刺激单核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促炎巨噬细胞,此阶段巨噬细胞发挥了促炎作用;炎症期后的愈合阶段,原始巨噬细胞和一些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为M2型抗炎巨噬细胞,此阶段巨噬细胞发挥骨质修复作用促进植入物周围骨组织愈合。种植体经过物理、化学、生物改性及改变亲水性和粗糙度,可影响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促使巨噬细胞向抑制炎症的M2方向极化,以此来提高种植体的骨结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植体骨结合论文参考文献
[1].丁姗姗,徐建平.抗骨质疏松药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9
[2].王欣,王兴.巨噬细胞表型转换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9
[3].王买全,王永功,侯明.氢氟酸表面改性种植体对骨质疏松大鼠骨结合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4].钟惠兰,何陨,邓霞.复方丹参对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及TGF-β1表达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许东亮,彭朝晖,熊美才.姜黄素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促进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6].王欢,魏彤梅,郭赵梁,戚孟春,孙红.口腔种植体体内实验种植体-骨结合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7].朱曦.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9
[8].陈朝兴,陈建刚,文茜.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牙合)的有效性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9].徐丽娜,邱憬.高脂血症对钛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9
[10].丘雨蓓,郭伟忠,陈江.较大载荷下加载时机对正畸微种植钉骨结合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