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协调度论文-赵涛,于晨霞,潘辉

系统协调度论文-赵涛,于晨霞,潘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系统协调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碳城市,3E1S系统,耦合协调度,耦合模型

系统协调度论文文献综述

赵涛,于晨霞,潘辉[1](2019)在《低碳城市3E1S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经济、能源、环境和社会四个维度提出了低碳城市系统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进行扩展,把社会系统单独作为和经济系统、能源系统、环境系统并列的系统加以研究,进而构建了低碳城市经济-能源-环境-社会(3E1S)综合系统;并以天津市为例,选取2007—2016年共10年的相关数据,对其低碳城市3E1S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系统是影响天津市3E1S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关键因素,在进行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快能源系统建设的步伐。(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22期)

张雨[2](2019)在《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可持续发展背景,遵循协调性、实用性、科学性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深圳市2010-2015年能源、经济、环境的宏观数据,利用耦合度计算深圳地区的3E系统发展综合指数,对系统之间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21期)

苏慧,张仲伍,张兴毅,王伯礼[3](2019)在《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时空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进行评估,为该地区生态经济系统治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1992,2000,2008和2016年中部6省GDP数据和Landsat TM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以及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评估其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及时空演化特征。[结果]①1992年以来,中部地区GDP呈现快速增长模式,但增长速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安徽和江西2省快于其他地区,湖南省增长最为缓慢;②中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波动上升,呈现良性发展态势,空间分布特征是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③1992—2016年中部地区EEH值在各省变化较为明显,安徽和湖北省EEH呈现改善趋势,河南省EEH值最高,其余省份改善不明显或有下降趋势。[结论]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存在一定差异,可持续发展水平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雪铭,郭玉洁,田深圳,白芝珍,刘贺[4](2019)在《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居环境系统内部的耦合协调是保证人居环境均衡发展的基础。基于"人类-居住-支撑-自然-社会"5个子系统,构建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2个系统间的容量耦合模型扩展运用到人居环境5个子系统中,综合熵值法、GIS空间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对辽宁省2005~2016年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力进行探讨,阐述人居环境系统内部协调性。研究表明:①2005~2016年辽宁省人居环境系统内部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缓慢浮动上升趋势;②辽宁省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呈分散格局,并且呈现从中间向两侧递减的"屋脊"式格局和"双核结构";东西方向上,空间演变趋势由倒U型逐渐向一字型演变,南北方向上由斜线型向"L"型演变。③全省出现了中耦合低协调区、中耦合过渡协调区、高耦合低协调区、高耦合过渡协调区、高耦合高协调区5种类型区。④空间分异驱动力主要包括人的需求、经济发展、住房、互联网发展等。(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胡艳,胡子文[5](2019)在《长叁角新型城镇化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基于经济、人口、空间、环境和社会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结合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新型城镇化子系统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与评价,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叁角地区2007-2016年的新型城镇化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动态评价。结果显示:长叁角地区整体新型城镇化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在逐年提升,2016年已达到中级耦合协调水平,上海市已达到良好阶段,浙江、江苏与安徽处于中级耦合协调水平,但安徽相对落后;另外,长叁角各市之间新型城镇化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差距在不断扩大。(本文来源于《商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郭庆,张爱萍[6](2019)在《直觉模糊决策系统的一种变协调度粗糙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严格序关系下的粗糙集模型在处理不协调直觉模糊决策系统时,下近似集中包含很少的对象,其中可能存在着被遗漏的对象。文章通过引入协调度提出了一种序关系下直觉模糊决策系统的变协调度粗糙集模型,该模型通过调节协调度阈值的大小能够较为有效地处理直觉模糊决策系统中的不协调性,并给出该模型相关的重要性质及其证明,这些性质揭示了所提模型与严格序关系下模型的区别与联系;然后通过引入直觉模糊决策系统的分类质量给出了相对约简的方法,同时给出序决策规则的获取方法及其置信度;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国巍,邵云飞,阳正义[7](2019)在《网络的网络视角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系统协同评价——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和脆弱性的整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评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系统协同效果,借助复杂网络的"网络的网络"模型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式"创新网络。在此基础上,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评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系统协调度,并基于拓扑结构和功能双重视角剖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系统脆弱性,据此判别(相连边)脆弱点对协同存续运行的影响。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系统(上游、中游和下游子网络系统间)整体协同效果不佳(复合系统协调度均值为-0.099811268);考虑联结上游、中游和下游各环节相依边的复合系统协调度高于传统复合系统协调度,表明相依边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整体无序性;中游子网络有序度呈"随机非均衡"状态,其协调与否对整体网络协同影响较大;产业链创新系统(拓扑结构和功能)脆弱性较低,相依边不容易引发系统崩溃。(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袭祥辉[8](2019)在《汽车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协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供应链金融是在供应链金融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应运而生的,它为整条汽车供应链提供了一条新型的融资渠道,并将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整合在一起,有效解决了汽车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然而,由于汽车供应链金融起步相对较晚,在其发展过程中主体间耦合机制和制度环境之间还存在不协调性,基于此,本文从生态系统的协调性角度,对汽车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以生态学、协同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现阶段汽车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构建出汽车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结合B汽车企业进行协调度评价研究,并提出协调发展对策。论文首先对大量的文献和理论进行梳理,结合实际对现阶段汽车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现状、主体关联性、特征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几种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的对比分析,选取适合研究汽车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协调度评价模型。最后,论文以B汽车企业为例,采用汽车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B汽车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并根据协调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对策。本文对研究结果做出总结,期望对以后深入研究汽车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顾剑华,李梦,杨柳林[9](2019)在《中国低碳绿色新型城市化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及时空演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以及城乡一体化五个方面构建低碳绿色新型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法(ESTDA),测度和分析了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域低碳绿色新型城市化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和演进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中国低碳绿色新型城市化系统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空间联系不断增强;从空间看,中国各省域耦合协调度呈现"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异质性"并存的空间演进特征,表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性或空间锁定效应。(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尹炜,李建,辛小康[10](2019)在《基于系统协调度的入河排污布设分区理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河湖等地表水体仍存在入河排污口布局不合理,取水口、排水口犬牙交错和相互影响等问题。而如何科学划定排污分区,协调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论方面的指导,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入河排污布设分区理论。基于系统协调论基本思想,从目标、关系、规则、行为等方面构建了入河排污布设分区理论体系,提出了基于系统协调度函数的排污布设分区模型,并选择汉江干流汉川段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系统协调度的入河排污布设分区理论可以从系统角度统筹考虑保护与发展、区域与区域、部门与部门、当前与长远4个维度的协调关系。基于协调度函数的排污布设分区模型具有计算方便、结果准确等优点,可为入河排污口科学布局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7期)

系统协调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结合可持续发展背景,遵循协调性、实用性、科学性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深圳市2010-2015年能源、经济、环境的宏观数据,利用耦合度计算深圳地区的3E系统发展综合指数,对系统之间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系统协调度论文参考文献

[1].赵涛,于晨霞,潘辉.低碳城市3E1S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9

[2].张雨.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J].现代经济信息.2019

[3].苏慧,张仲伍,张兴毅,王伯礼.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时空演化[J].水土保持通报.2019

[4].李雪铭,郭玉洁,田深圳,白芝珍,刘贺.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研究[J].地理科学.2019

[5].胡艳,胡子文.长叁角新型城镇化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基于经济、人口、空间、环境和社会角度[J].商学研究.2019

[6].郭庆,张爱萍.直觉模糊决策系统的一种变协调度粗糙集模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刘国巍,邵云飞,阳正义.网络的网络视角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系统协同评价——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和脆弱性的整合分析[J].技术经济.2019

[8].袭祥辉.汽车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协调度研究[D].济南大学.2019

[9].顾剑华,李梦,杨柳林.中国低碳绿色新型城市化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及时空演进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19

[10].尹炜,李建,辛小康.基于系统协调度的入河排污布设分区理论及应用[J].人民长江.2019

标签:;  ;  ;  ;  

系统协调度论文-赵涛,于晨霞,潘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