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寄生线虫论文-阮成俊,谈家金,叶建仁,林司曦

松树寄生线虫论文-阮成俊,谈家金,叶建仁,林司曦

导读:本文包含了松树寄生线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松树,枯死症状,寄生线虫,越南

松树寄生线虫论文文献综述

阮成俊,谈家金,叶建仁,林司曦[1](2016)在《越南枯死松树症状特征和体内寄生线虫种类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造成越南松林的枯死是否为松材线虫所为,对越南南部的林同省、中部的承天-顺化省、北部的广宁省的思茅松(Pinus kesiyaRoyle)、马尾松(P.massonianaLamb.)和南亚松(P.merkusiijungh et de Vries)松树枯死现象及症状特点进行了调查,分别从52株枯死、濒死、健康松树木质部中抽取木质部样品,进行线虫分离,根据形态学特点确定这些松树体内寄生线虫的种类。调查发现松树在枯死过程中,树冠部分针叶失去光泽,逐渐褪绿变黄,进而褐红干枯,最后整个树冠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全株枯死,针叶下垂且当年不落;随着病程的发展,松脂分泌逐渐减少,直至停止;树干上有天牛产卵刻槽,死亡的松树上有天牛的羽化孔。在抽取的松树样品中分离鉴定到了泰国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thailandae)、悬臂伞滑刃线虫(B.gerberae)、中华伞滑刃线虫(B.sinensis)、树木伞滑刃线虫(B.silvestris)、托斯卡纳伞滑刃线虫(B.tusciae)、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rainulfi)、云杉小蠹伞滑刃线虫(B.rufipennis)和伞滑刃属线虫未定种(B.sp.),调查中未发现重要检疫性病原松材线虫(B.xylophilus)。(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方爱琴,谈家金,叶建仁,郝德君[2](2012)在《江苏省松树根际寄生线虫种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京市紫金山、镇江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和扬州市等5个市6个地区采集80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thunbergii)、湿地松(P.elliottii)和赤松(P.densiflora)的根和根际土壤样品,并分离鉴定其中的寄生线虫,初步分析结果如下:从采自南京紫金山上健康的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和松拟盘旋线虫(Paratylenchus pini);从南京江宁区衰弱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斯氏细小线虫(Gracilacus stei-neri)、尖头细小线虫(G.epacris)和斯特林细小线虫(G.straeleni),从健康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布科文针线虫(P.bukowinensis);从扬州市健康的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苹果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malinus);从镇江市健康黑松根际中分离得到微小针线虫(P.minutus)。其中,马尾松是苹果矮化线虫、布科文针线虫、斯特林细小线虫、尖头细小线虫和斯氏细小线虫的新寄主,黑松是微小针线虫的新寄主。同时,布科文针线虫、斯特林细小线虫、尖头细小线虫和斯氏细小线虫为江苏省的新纪录种。(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季锦衣[3](2012)在《病死松树体内寄生线虫种类鉴定及种群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松材线虫病又名松树萎蔫病(Pine wilt disease),是松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也是当前世界上重大森林病害之一。长期以来,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brer1934)Nickle1970]被认为是该病的主要病原。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发现有不明原因、不同症状的枯萎松树,其体内分离检测不到松材线虫,大量的拟松材线虫或其他寄生线虫却存在。基于松树体内寄生线虫种类繁多,其他线虫对松树的致病性、生物学特性、与寄主相互关系等一系列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还不明确,本文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了病死松树体内的寄生线虫种类和种群组成,分析自然条件下感病松树体内寄生线虫种群动态变化,并探讨了松材线虫与病死松树体内其他叁种优势线虫间的种间竞争关系,以期能揭示我国大量存在的松树枯死现象与松树寄生线虫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松材线虫病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从全国354份病死松木样品中分离到寄生线虫16种(含2个未定种),隶属于4科5属,从中发现一个国内新纪录种。它们是:松柱形垫刃线虫(Cylindrotylenchus pini),前孔隐滑刃线虫(Cryptaphelenchoides propora),华美外滑刃线虫(Ektaphelenchus compsi),松外滑刃线虫(E. pini),小麦长尾线虫(Seinura tritica),松材线虫(B. xylophilus),拟松材线虫(B. mucronatus),泰国伞滑刃线虫(B. thailandae),奇异伞滑刃线虫(B. aberrans),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 rainulfi),细小伞滑刃线虫(B. minutus)Walia,Nagi,Bajaj&Kalia,2003(国内新纪录种),双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icaudatus),大连滑刃线虫(A.daliannensis),大核滑刃线虫(A. macronucleatus),滑刃属线虫一种(Aphelenchoides sp.)和滑刃科线虫一种(Aphelenchoidae sp.)。2.病死松树体内寄生线虫种群组成分析表明,松材线虫的发生数量最高,且种群密度在寄主体内占据着绝对优势,其寄主、地域分布范围也最广,能危害多种松树,几乎分布于本次研究采样的所有省份。而其他寄生线虫只能在一种或几种松树上寄生,分离比的高低随着寄主的变化而变化,分布区域也只局限于几个省份。3.通过对江苏省林科院内枯萎马尾松的取样调查,研究了自然条件下病死松木体内寄生线虫种群随时间的变化。在7次的取样过程中共分离到松材线虫(B. xylophilus)、细小伞滑刃(B. minutus)、泰国伞滑刃(B. thailandae)、华美外滑刃(E. comps)、松外滑刃(E. pini)和奇异伞滑刃(B. aberrans)这6种松树寄生线虫。其中松材线虫的种群密度占据着绝对优势,致使松树线虫群落组成趋向单一,其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有着较大的变动幅度,在不同寄主中变化趋势也并不一致。在其他几种松树寄生线虫中,一般有2~4种与松材线虫混合共存,但它们的种群数量相对稀少,在枯萎松树体内是不连续变化。研究还发现树体含水率除与松外滑刃线虫数呈负相关外,与其他种类的线虫数均无相关性。4.从单异活体培养、寄主体内接种繁殖两个层面探讨了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和泰国伞滑刃线虫间的种间竞争关系。通过对它们繁殖参数的比较,发现在真菌平板上,泰国伞滑刃线虫的繁殖系数显着高于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的繁殖能力则显着弱于松材线虫。在长期的共存中通过竞争替代,泰国伞滑刃线虫可以抑制和排除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则被松材线虫完全地替代。在寄主体内,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竞争关系与在真菌单异活体培养上的相似,但是由于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泰国伞滑刃线虫在松树中不能大量繁殖,因而在与这二种线虫的竞争中松材线虫具有绝对地竞争优势。此外致病性试验显示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对黑松有致病性,而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和泰国伞滑刃线虫这二种线虫对黑松无致病力。(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2-06-01)

史延梅,陈凤毛,叶建仁,方国飞,潘宏阳[4](2012)在《我国松树寄生线虫分类检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松树体内已经发现有寄生线虫46个已知种和一些未定种。分属于3目9科17属。其中,滑刃目(Aphelenchida)线虫数量最多,包括滑刃科(Aphelenchidae)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伞滑刃线虫属(Bursaphelenchus),外滑刃科(Ektaphelenchidae)外滑刃线虫属(Ektaphelenchoides)、外真滑刃线虫属(Ektaphelenchus)、隐滑刃线虫属(Crytaphelenchus),长尾科(Seinuridae)长尾线虫属(Seinura)等,总共40个已知种。垫刃目(Tylenchida)包括粒科(Anguini-dae)茎线虫属(Ditylenchus),伪垫刃科(Nothotylenchidae)柱形垫刃线虫属(Cylindrotylenchus),纽带科(Hoplolaimidae)拟盘旋线虫属(Pararotylenchus),环科(Criconematidae)小环线虫属(Cri-conemella)、鞘线虫属(Hemicycliophora)等,共6个已知种。矛线目(Dorylaimida)仅有1个未定种。根据不同目、科、属、种的线虫主要形态鉴定特征,编制了46种松树寄生线虫分类检索表,从而有利于人们方便地鉴定和区分松树寄生线虫。(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史延梅[5](2011)在《几种松树寄生线虫种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松树寄生线虫种类多样,对松树致病性、生物学特性、与寄主相互关系等等一系列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还不明确,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松树寄生线虫种类鉴定;(2)我国松树寄生线虫分类检索表的编制;(3)几种松树寄生线虫的实时PCR鉴定技术研究;(4)几种松树寄生线虫致病性研究;(5)双尾滑刃线虫胚胎发育的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结果:(1)在甘肃省华山松枯死样木中分离到4种线虫:松柱形垫刃线虫(Cylindrotylenchus pini),红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resinosi)星尖滑刃线虫(A. asteromucronatus) Ektaphelenchus prolobos,在来自江苏马尾松林的松墨天牛体内分离到双尾滑刃线虫(A.bicaudatus)。在重庆枯死木中分离到薄荷滑刃线虫(A. menthae)。(2)编制了我国松树寄生线虫分类检索表。(3)采用BioEid软件对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泰国伞滑刃线虫、李氏长尾线虫、吴氏长尾线虫、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大核滑刃线虫、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等9种松树寄生线虫的Its区序列进行比对,在内部转录区存在较多的碱基差异区域,利用Premier express3.0软件设计了5种线虫的引物与荧光探针。经特异性验证,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泰国伞滑刃线虫和吴氏长尾线虫等4种线虫的引物与探针具有种的特异性。通过线虫与对应探针进行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探针P-bx、P-bm、P-bt、P-sw均能够分别检测出样品中含有1条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泰国伞滑刃线虫和吴氏长尾线虫。(4)不同株系的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对2年生黄山松和黑松致病性不同。根据拟松材线虫对2年生黑松苗的感病指数、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将供试的23个拟松材线虫株系划分为叁个致病等级:Ⅰ级(强致病性)、Ⅱ级(弱致病性)和Ⅲ级(无致病性)。(5)接种11种其它寄生线虫,其中吴氏长尾线虫(Seinura wuae)、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B. hofmanni)、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 rainulfi) (GD、ZJ106D、CQ)、大核滑刃线虫(A. macronucleatus)、泰国伞滑刃线虫(B. thailandae)、赫列尼库斯伞滑刃线虫(B.hellenicus)、薄荷滑刃线虫(A. menthae)、双尾滑刃线虫(A. bicaudatus)、星尖滑刃线虫(A. asteromucronatus)、Aphelenchoides. Sp等10种松树寄生线虫对黑松无致病性。接种小角伞滑刃线虫(B. corneolus),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 rainulfi) (GS)分别有一株黑松苗表现发病症状,并且检测到少量相应活体线虫,表明小角伞滑刃线虫(B. corneolus)、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 rainulfi) (GS)可能是一种弱致病性线虫。(6)双尾滑刃线虫生殖是单性生殖,在25℃条件下胚胎发育大约经历2.5天.线虫卵的一侧出现一个雌性前核,卵细胞沿轴线对称分裂,形成2个等大的细胞,进入2细胞阶段。(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1-06-01)

谈家金,叶建仁[6](2009)在《我国松树寄生线虫名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松树寄生线虫有40个已知种和一些未定种,这些种分属于3目9科17属,该文从线虫分布和寄主两个方面列出名录。(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09年05期)

王姝颖[7](2009)在《几种松树寄生线虫的致病性及其ITS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生产上存在的大量不明原因枯死松树这一现象,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1)松树寄生线虫对黄山松、黑松、马尾松的致病性;(2)几种松树寄生线虫的ITS序列分析等。主要取得了如下结果:(1)设置不同松材线虫接种量对松苗接种,通过分析和对比,2年生黄山松、4年生黑松、4年生马尾松的较适接种量分别为2000、8000、8000条/株。(2)与25℃相比,在30℃条件下接种松材线虫的黄山松发病进程明显加快、发病程度明显加重。(3)不同株系的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对2年生黄山松致病性不同。30℃温室条件下,供试的22株中10株具有致病性,12株未使黄山松表现感病症状。(4)吴氏长尾线虫(Seinura wuae)对2年生黄山松具有致病性。(5)接种5株大核滑刃线虫(A. macronucleatus)、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B. hofmanni)SF2、外滑刃科线虫(Ektaphelenchidae sp.)吹上8、未定种2后,2年生黄山松未表现感病症状。(6)在室外条件下,以上提到的22株拟松材线虫、9株其它线虫都不能使4年生黑松、马尾松表现感病。(7)采用线虫ITS区通用引物扩增外滑刃科线虫、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大核滑刃线虫、李氏长尾线虫、吴氏长尾线虫5个线虫种群的ITS区并进行序列测定,长度分别为840bp、986bp、771bp、888bp和978bp。通过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得出这5种线虫ITS区差异比较大。(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汤坚,叶建仁,陈凤毛,苏胜荣[8](2008)在《松树体内寄生线虫种类及其致病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松树是我国重要的造林先锋树种与景观绿化树种,然而,近年来在许多地方发现有不明原因、不同症状的枯萎松树,不同种类的寄生线虫在枯萎松树中被发现。笔者对松树体内的寄生线虫以及这些寄生线虫的致病性进行了综述。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松树上已经发现寄生线虫有11属42种以及11个未定种。除松材线虫外,一些线虫如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sexdentati等也能够引起某些松树的死亡。(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潘宏阳,叶建仁,陈凤毛,黄任娥[9](2007)在《松树寄生线虫的收集与保存》一文中研究指出枯死松树体内寄生线虫种类较多,笔者共收集了线虫资源212个株系。按线虫种类分,包括松材线虫171个株系,拟松材线虫22个株系、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5个株系、薄荷滑刃线虫1个株系、大核滑刃线虫8个株系、长尾属线虫3个株系以及外滑刃科线虫2个株系,松材线虫收集率为80.7%。按线虫来源分,包括中国线虫198个株系、日本线虫10个株系、美国线虫2个株系、加拿大和韩国线虫各1个株系,中国线虫收集率为93.4%。将212个线虫株系用灰葡萄孢菌培养保存,其中173个株系松材线虫、5个株系拟松材线虫及其他线虫5个株系还采用了DNA-20℃和-80℃保存。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保存松树线虫资源。(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松树寄生线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京市紫金山、镇江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和扬州市等5个市6个地区采集80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thunbergii)、湿地松(P.elliottii)和赤松(P.densiflora)的根和根际土壤样品,并分离鉴定其中的寄生线虫,初步分析结果如下:从采自南京紫金山上健康的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和松拟盘旋线虫(Paratylenchus pini);从南京江宁区衰弱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斯氏细小线虫(Gracilacus stei-neri)、尖头细小线虫(G.epacris)和斯特林细小线虫(G.straeleni),从健康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布科文针线虫(P.bukowinensis);从扬州市健康的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苹果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malinus);从镇江市健康黑松根际中分离得到微小针线虫(P.minutus)。其中,马尾松是苹果矮化线虫、布科文针线虫、斯特林细小线虫、尖头细小线虫和斯氏细小线虫的新寄主,黑松是微小针线虫的新寄主。同时,布科文针线虫、斯特林细小线虫、尖头细小线虫和斯氏细小线虫为江苏省的新纪录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松树寄生线虫论文参考文献

[1].阮成俊,谈家金,叶建仁,林司曦.越南枯死松树症状特征和体内寄生线虫种类调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方爱琴,谈家金,叶建仁,郝德君.江苏省松树根际寄生线虫种类鉴定[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季锦衣.病死松树体内寄生线虫种类鉴定及种群动态变化[D].南京林业大学.2012

[4].史延梅,陈凤毛,叶建仁,方国飞,潘宏阳.我国松树寄生线虫分类检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史延梅.几种松树寄生线虫种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

[6].谈家金,叶建仁.我国松树寄生线虫名录[J].中国森林病虫.2009

[7].王姝颖.几种松树寄生线虫的致病性及其ITS序列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9

[8].汤坚,叶建仁,陈凤毛,苏胜荣.松树体内寄生线虫种类及其致病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潘宏阳,叶建仁,陈凤毛,黄任娥.松树寄生线虫的收集与保存[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标签:;  ;  ;  ;  

松树寄生线虫论文-阮成俊,谈家金,叶建仁,林司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