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吸湿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除湿,吸附剂,纳米纤维膜,低温再生
吸湿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孙艺臻,姚晔,蒋峰景[1](2019)在《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酸钠复合纳米纤维膜吸湿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纳米纺丝法制备了一类新型聚乙烯醇(PVA)与聚丙烯酸钠(PAAS)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吸湿材料(NFMs),并对该类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和吸附模型验证,与通过溶液蒸发法制备的普通膜(SCMs)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25℃、相对湿度为80%下,PAAS质量分数为20%的PVA-PAAS复合纳米纤维膜最大吸附量为0.3 kg/kg,相比纯PVA纳米纤维膜吸附剂提高78%。在复合纳米纤维膜中,约90%的水蒸气吸附在5 min内完成,仅需15 min就能达到最大平衡吸附量。PVA-PAAS纳米纤维膜具有较快的脱附速率,在15 min内达到最大脱附量平衡点,是PVA-PAAS普通膜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的1/200。当再生空气状态为45℃、4 MPa和50℃、6 MPa时,吸附的水蒸气量脱除比率均高于80%。由此可见,PVA-PAAS纳米纤维膜能够在低温条件下较好地实现再生,可以利用太阳能等低品位能源。10次循环后,纳米纤维膜的吸附与脱附量、吸附与脱附速率均未发生变化,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庄婷婷[2](2018)在《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吸湿材料是功能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吸湿和保湿的性能。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吸湿原理,吸湿材料的主要类型和目前的研究现状和不足进行了阐述,并对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8年05期)
马久明[3](2015)在《基于吸湿材料的太阳电池组件蒸发冷却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光伏是最有利用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之一,在能源日渐枯竭、环境恶化的今天,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技术具有战略意义。实验表明,无论晶硅还是非晶硅太阳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都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晶硅太阳电池温度每升高1℃,效率下降0.35%~0.7%。无疑地,这种特性对于工作在辐射强、温度高的环境中的电池的转换效率是极其不利的。研究如何降低工作在辐射强、温度高的环境中的太阳电池的温度对提高其发电效率,延长其工作寿命大有裨益。本文根据太阳电池组件传热模型及直接蒸发冷却原理,采用实验研究及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太阳电池组件自然蒸发降温可能性及方法。设计并制作了以铝合金材料作为背板的太阳电池组件,将吸湿材料直接贴敷于太阳电池背板表面,依靠虹吸作用将水分布到整个组件背板表面,对太阳电池有无蒸发冷却情况进行实验测试,以检验所采用的蒸发冷却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内容如下所述。本论文第一章综述了近几年太阳电池组件冷却方法的研究现状,简述各种冷却方法原理及效果,阐述了蒸发冷却的特点及现有的部分研究成果,提出将吸湿材料应用于太阳电池组件蒸发冷却的设想;第二章分析太阳电池传热模型及直接蒸发冷却原理,结合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运用热网络法建立了太阳电池组件的传热模型,具体分析太阳电池组件冷却的条件与特殊性,分析符合于本实验条件的对流换热状态与相应的换热参数;进行了蒸发冷却换热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冷却后稳态温度进行模拟计算。初步了解蒸发冷却对太阳电池组件降温效果;第叁章设计了太阳电池组件蒸发冷却实验方案。利用实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蒸发冷却的关键部件---冷却介质(蒸发填料)进行选取,最终确定吸水性好、保水率低、重复吸水性好的叁种无纺布:竹炭纤维无纺布(1#布)、针棉(2#布)、喷胶棉(3#布)作为蒸发填料分别进行蒸发冷却实验;对实验中所用到的关键设备、仪器进行了选型和精度校核;通过分析,确定对不同光照、不同风速、不同空气温度、不同空气湿度下电池组件有、无蒸发冷却措施进行试验研究,以明确蒸发冷却对提升太阳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所起的作用大小;搭建了实验台并进行实验;第四章进行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无论有无蒸发冷却,太阳电池组件输出性能温度效应均很明显。有蒸发冷却条件下太阳电池组件效率明显高于无蒸发冷却条件下的太阳电池组件,但效率提高幅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蒸发冷却时背板温度出现上低下高的现象,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此现象与水受重力作用,上面的水冷却后温度升高,堆积于蒸发填料下部有关。通过拟合,得出有蒸发冷却和无蒸发冷却情况下转换效率随温度变化的线性方程;第五章进行蒸发冷却速率的因素对太阳电池组件转换效率的影响分析。针对影响蒸发冷却速率的叁种因素中的两种---风速、空气相对湿度,进行定风速下空气相对湿度对太阳电池组件转换效率的影响实验和定空气相对湿度下风速对太阳电池转组件换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给定光照强度、空气温度、风速情况下,电池转换效率随空气相对湿度增加而线性下降,而自然通风冷却时太阳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基本不随空气湿度变化;定空气湿度下,电池转换效率随风速增加而上升。得出结论:1、通过蒸发冷却方法降低太阳电池温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2、通过对五种无纺布对比实验,选出吸水性能好,保水率低、重复吸水性能好的竹炭纤维布、针棉、喷胶棉叁种无纺布作为本文实验用蒸发填料。利用无纺布进行蒸发冷却时,太阳电池背板出现温度梯度:1#布时背板上最大温差5℃,2#布为6℃,3#布为6.5℃。1#布温度分布较均匀;3、通过蒸发冷却,叁种无纺布降温冷却效果明显,太阳电池组件效率比自然通风冷却有所提升:1#布全天提升13.6%、2#布7.2%、3#布6.7%;4、当太阳辐射强度平均值为670W/m2,空气温度平均值为33℃时,风速3m/s的情况下,空气相对湿度每升高5%,有冷却时电池转换效率下降0.8%。当太阳辐射强度平均值为740W/m2,空气温度平均值为33℃,空气相对湿度34%时,风速每增加1m/s,无蒸发冷却时的转换效率增加1.7%,有冷却时的转换效率增加2.7%。说明风速对有冷却时太阳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影响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5-05-01)
周雅琴,刘俊荣,张缇,梁耀龙[4](2014)在《利用吸湿材料制备建筑多孔调湿陶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建筑中的干湿问题对人居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具有调湿功能的建筑材料已成为国内外生态建材发展的重点之—。本文利用抛光废渣、陶瓷用普通原料,以及吸湿材料硅藻土、海泡石等制备多孔吸湿陶瓷材料,并研究了吸湿材料的外加量对吸湿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最佳制备工艺及烧成制度。本文利用基础料与吸湿材料的不同颗粒级配均匀混合,可制备出吸湿性较好的多孔调湿陶瓷,其吸湿率平均在175 g/㎡。(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4年08期)
张春晓,白福臣,潘振远,张万喜,刘健[5](2012)在《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吸附模型与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选聚丙烯酸钠(PAA)、聚丙烯酰胺(PAM)、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AA-MA)、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MA),系统研究其吸湿过程和机理。吸湿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硅胶和分子筛10 h内便饱和,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仍能持久吸湿,其饱和吸湿容量比硅胶提高至少6%以上,比分子筛提高至少50%以上,吸湿速率快于硅胶和分子筛。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吸湿主要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湿率受湿度和高分子树脂自身的吸附性能影响。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证实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吸湿并非单层吸附,而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同时发生,且多以化学吸附为主。热力学分析得该吸湿过程为吸热反应且可自发进行。(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2年03期)
张春晓,张万喜,刘健,张希尧,潘振远[6](2008)在《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吸湿机理和吸湿动力学,综述了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分类,并指出了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08年10期)
王玉刚,黄翔,武俊梅,嵇伏耀[7](2005)在《包覆在椭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上功能性吸湿材料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和研究了椭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对功能性吸湿材料的要求以及纤维的性能和织物的结构对蒸发冷却能力的影响。在由一种纤维制成的吸湿材料实现不了多种功能的情况下 ,提出了采用复合不同纤维的方法获取具有多种功能的吸湿材料 ,用异形涤纶实现吸水、快湿、快干的功能 ,用Lanseal纤维实现管外壁润湿和与管外壁良好接触的功能 ,并且当使管外壁完全润湿的吸湿材料表面凹坑结构为菱形时才能达到加快蒸发冷却的目的。最后通过单管试验证实了理论设计出的功能性复合吸湿材料的优越性能。(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05年03期)
王玉刚,黄翔,嵇伏耀,武俊梅[8](2004)在《包覆在椭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上功能性吸湿材料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暖通空调业也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就是要以最少的能耗创造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真正达到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蒸发冷却技术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冷却方法之一,如今又重新焕发了青春。通过近十年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蒸发冷却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重点从结构和材料角度入手对包覆在椭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上的吸湿材料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解决目前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期刊2004-08-01)
金伟力,罔野浩志,船户浩史[9](2004)在《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湿材料的新型转轮型全热交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序言全热交换器,顾名思义它不仅可以进行显热(温度)交换,也可以进行潜热(湿度)交换。因此,作为一种楼宇空调新风换气系统的节能装置,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地普及推广这一产品。现行的以硅胶、氧化铝、分子筛等吸附剂作为吸湿材料的全热交换器,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臭气转移、或异味发生等严重问题。因此,研发可以防止或显着减少臭气转移的新型转轮型全热交换器成为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本文在分析了各种吸附剂特性的基础上,对研发的新型以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湿材料的全热交换器与现行的全热交换器从传热性能及臭气转移状况两方面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本文来源于《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期刊2004-08-01)
金伟力,冈野浩志,船户浩史[10](2004)在《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湿材料的新型转轮型全热交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热交换器,顾名思义是一种即可进行显热、交换也可进行潜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由于它可以同时回收空调房间因换气而损失热能中的显热和潜热,在楼宇空调新风换气系统的节能过程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转轮型全热交换器的运转原理,分析阐述了现行的以各种吸附剂为吸湿材料的全热交换器在使用中有时会发生的异味现象(又称臭气转移现象)的发生机理。并对研发的可以避免异味现象发生的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湿材料的新型全热交换器与现行的以各种吸附剂为吸湿材料的全热交换器在传热性能、臭气转移发生状况等方面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作了详细介绍。(本文来源于《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发表论文集》期刊2004-08-01)
吸湿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分子吸湿材料是功能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吸湿和保湿的性能。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吸湿原理,吸湿材料的主要类型和目前的研究现状和不足进行了阐述,并对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湿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孙艺臻,姚晔,蒋峰景.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酸钠复合纳米纤维膜吸湿材料研究[J].制冷学报.2019
[2].庄婷婷.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研究进展[J].塑料工业.2018
[3].马久明.基于吸湿材料的太阳电池组件蒸发冷却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
[4].周雅琴,刘俊荣,张缇,梁耀龙.利用吸湿材料制备建筑多孔调湿陶瓷的研究[J].佛山陶瓷.2014
[5].张春晓,白福臣,潘振远,张万喜,刘健.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吸附模型与机理[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
[6].张春晓,张万喜,刘健,张希尧,潘振远.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8
[7].王玉刚,黄翔,武俊梅,嵇伏耀.包覆在椭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上功能性吸湿材料的理论与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05
[8].王玉刚,黄翔,嵇伏耀,武俊梅.包覆在椭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上功能性吸湿材料的理论与实验研究[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2004
[9].金伟力,罔野浩志,船户浩史.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湿材料的新型转轮型全热交换器[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2004
[10].金伟力,冈野浩志,船户浩史.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湿材料的新型转轮型全热交换器[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发表论文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