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吸声结构论文-常道庆,刘碧龙,郑成诗,李晓东

水下吸声结构论文-常道庆,刘碧龙,郑成诗,李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下吸声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吸声结构,吸声特性,质量,空气

水下吸声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常道庆,刘碧龙,郑成诗,李晓东[1](2009)在《水下薄板吸声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在空气中薄板吸声结构是一种典型的低频共振吸声结构,其最低阶吸声峰位于薄板的第一阶模式共振频率附近。关于空气中薄板的吸声特性已有大量研究,而对于水下薄板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则研究的比较少。大量文章研究了水的辐射质量对水中薄板共振频率的影响,但其吸声峰是否也相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期刊2009-10-01)

王泽锋,胡永明,倪明,罗洪[2](2008)在《微穿孔板吸声结构水下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大猷教授提出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在空气噪声降低和隔离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未见水下应用的相关研究和报道。本文将空气中微穿孔板理论应用到水中,得到了水下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公式。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微穿孔板结构直接应用于水中无法获得宽频吸收的结论。提出了通过匹配液将微穿孔板间接应用到水下的设想。设计了单层板和双层板吸声结构,并对它们的吸声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在水中能够获得优于空气中的宽频带吸声效果。实验测量了自制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吸声系数的测量值与理论曲线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应用声学》期刊2008年03期)

王曼,何祚镛[3](1997)在《水下复合层吸声结构中反向声能与振动能量传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文献[1,2]所讨论的水下复合层吸声结构中能量的反向传输送行了研究.利用多层结构的传递矩阵求逆.导出声能和振动能的反向传输关系,给出传递损失.数值计算分析了结构的各层参数变化对能量传递损失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声学》期刊1997年03期)

水下吸声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大猷教授提出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在空气噪声降低和隔离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未见水下应用的相关研究和报道。本文将空气中微穿孔板理论应用到水中,得到了水下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公式。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微穿孔板结构直接应用于水中无法获得宽频吸收的结论。提出了通过匹配液将微穿孔板间接应用到水下的设想。设计了单层板和双层板吸声结构,并对它们的吸声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在水中能够获得优于空气中的宽频带吸声效果。实验测量了自制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吸声系数的测量值与理论曲线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下吸声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常道庆,刘碧龙,郑成诗,李晓东.水下薄板吸声结构研究[C].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2009

[2].王泽锋,胡永明,倪明,罗洪.微穿孔板吸声结构水下应用研究[J].应用声学.2008

[3].王曼,何祚镛.水下复合层吸声结构中反向声能与振动能量传输的研究[J].应用声学.1997

标签:;  ;  ;  ;  

水下吸声结构论文-常道庆,刘碧龙,郑成诗,李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