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神经根病论文-尹国栋,罗剑,陈观华,蒲晓斌,郭珊成

颈神经根病论文-尹国栋,罗剑,陈观华,蒲晓斌,郭珊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颈神经根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颈椎,脊髓压迫症,神经根病,椎间盘退行性变

颈神经根病论文文献综述

尹国栋,罗剑,陈观华,蒲晓斌,郭珊成[1](2015)在《伴颈神经根病的无症状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伴颈神经根病的无症状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asymptomatic spondylotic cervical cord compression,A-SCCC)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4例伴颈神经根病的A-SCCC患者病例资料,患者入院后先接受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如果神经功能无缓解或加重,则行手术治疗,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影像学资料,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4例患者平均随访4个月,其中23例经非手术治疗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11例改善不明显,其中8例改手术治疗,3例患者继续非手术治疗(2例症状逐渐缓解,1例出现脊髓病临床表现)。治疗后及随访期间非手术组与手术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数伴颈神经根病的A-SCCC患者经过系统非手术治疗后病情可以缓解,部分仍需手术治疗,伴颈神经根病或脊髓高信号的A-SCCC不必预防性手术,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郄淑燕,张丽华[2](2010)在《常用激发试验在颈神经根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颈神经根病常需与各种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进行临床鉴别,多数研究认为,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及电诊断,可以将颈神经根病与臂丛神经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准确鉴别。然而,对于大多数临床医师、治疗师来说,一些快速、廉价、有效的初步筛查和诊断方法更为实用。因此,一些激发/症状释放性临床试验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颈神经根病的试验有椎间孔挤压(Spurling's)试验、上肢张力试验(upper limb tensiontest,ULTT)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肩关节外展试验等。椎间孔挤压(Spurling's)试验也称为压顶试验,检查时患者将头侧弯向患侧,检查者双手在头上逐渐加压或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出现患侧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即为阳性,阳性表明患侧神经根受压,出现放射性疼痛和感觉异常的皮区分布可提示受损神经根的节段。上肢张力试验(upper limb tension test,ULTT)也称Elvey试验,目前通用的ULTT分为叁种检查方法,通过调整受试者肩、肘、前臂、腕和手指的位置,分别对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施加张力,检查过程中始终保持颈部向对侧屈、同侧肩带下压,从而对特定的神经根施加压力,如果患者出现放射性神经痛或感觉异常即为阳性。ULTT被临床医师广泛应用,但在国内更多的应用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来替代。肩关节外展试验被用来检查神经根性症状,特别是C4或C5神经根,检查时主动或被动地外展抬高上肢至手部和前臂放在头顶,症状减轻或缓解表明存在颈神经根受压。上述四种激发/释放试验尽管临床应用广泛,在各种专业书籍和教科书中也将其推荐作为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然而对这些激发试验诊断颈神经根病的有效性、特异性、敏感性的研究甚少,这与颈神经根病尚缺乏有效的诊断标准和缺乏对试验结果的有效衡量方法有关。对人体标本的在体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发现,ULTT在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远端施加的压力可以向上传导至臂丛各束。在神经远端施加压力的同时将颈部向对侧屈,对神经根提供的张力与单纯远端施压相比并没有显着差异。因此研究者认为ULTT对颈神经根性疾病的诊断并无特异性。一项对颈神经根病各种常用临床激发试验的回顾性研究发现,上述4种激发试验均不具备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其中椎间孔挤压试验作为诊断颈神经根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具有高特异性和低-中敏感性,而ULTT、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具有高敏感性、低特异性的特点,临床检查阳性率较高,但对于区别颈神经根性病变与臂丛神经病变的特异性较差;而肩关节外展试验具有低-中度敏感性及高-中度的特异性。因此,研究推荐,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可以作为诊断颈神经根病的纳入标准之一,相应的ULTT阴性可作为颈神经根病的排除标准。然而,由于目前研究较少,方法亦不统一,尚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大样本量、统一标准的研究来验证这些临床常用激发试验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结论: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激发试验可以作为准确鉴别颈神经根病的特殊检查,应结合使用多种激发/症状释放性试验,根据其阳性和阴性结果,结合各种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点,综合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8-21)

安春厚,原泉,王海义[3](2007)在《颈神经根病致叁角肌麻痹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引起叁角肌麻痹的颈神经根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1998年5月~2003年11月,收治无脊髓锥体束症状的颈神经根病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4~76岁。病变发生在C3、4间隙1例,C4、5间隙9例,C5、6间隙5例。颈椎间盘突出9例,按照Yamazaki分类,4例为旁内侧型突出,5例为外侧型突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4例;上关节突增生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单侧肩部无力,以外展为主,严重者有肌肉萎缩,肩部、肩胛区至前臂有放射性疼痛,部分有感觉迟钝;神经学检查无锥体束症状、无病理反射、无腱反射亢进。术前叁角肌麻痹程度为2.40±0.51级,神经根病变程度为7.60±1.45分,MRI测定椎间孔宽度为2.90±0.15mm。13例采用颈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术中注意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增厚的后纵韧带和增生的钩椎关节;2例采用后路部分内侧关节突关节切除,以见到减压后神经根自由活动为准。结果15例获随访16~24个月,平均19.4个月。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最为明显,神经根病变程度为3.34±0.6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例患者的肌肉力量也有较好的恢复,术后叁角肌麻痹程度为4.40±0.74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上椎间孔宽度测量为4.07±0.16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神经根病通常伴随颈椎病发生,单独发生不伴有脊髓锥体束症状的颈神经根病少见,常与椎间盘侧方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骨化有关,手术切除增生骨赘或突出的椎间盘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Carette,S.,Fehlings,M.G.,郭俊[4](2005)在《颈神经根病》一文中研究指出A 37-year-old woman presents with a two-week history of severe neck pain radiating to her left shoulder girdle and extending to the arm, forearm, and dorsum of the hand. She reports having had no fever, weight loss, leg weakness, or urinary or bowel dysfunc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reveals weakness of her left triceps, finger extensors, and wrist flexors, as well as hypoesthesia of the third digit and a diminished triceps reflex. How should her case be managed?(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期刊2005年12期)

安春厚,刘学勇,原泉,王海义,崔振铎[5](2004)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治疗颈神经根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颈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手术在治疗颈神经根病中的作用。 方法  1996年~2 0 0 0年治疗 2 9例有颈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 ,其中男 16例 ,女 13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9岁。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 :椎间盘脱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椎管狭窄 +黄韧带肥厚和关节突增生。最常受累的椎间孔为 C5、6 、C6、7。主要表现为双上肢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手术为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 ,其中 度减压 13例 (次 ) , 度减压 2 1例(次 )。 结果 术后随访 15~ 2 9个月 ,平均 2 2个月。感觉减弱最先恢复 ,效果最为理想 ;其次为肌力恢复 ,腱反射恢复最慢 ,效果也最差。术后效果评价 :优 2 4例 ;良 4例 ;一般 1例。 结论 对合并有椎间孔狭窄的颈椎病患者 ,采用颈椎管扩大成形加椎间孔切开减压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04年05期)

胡利华,邓秀玲[6](1998)在《颈神经根病的诊断和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运动员颈神经根病的现状、评估、鉴别诊断、治疗和重返赛场标准的综合性认识。对运动员颈神经根病评估和治疗方面资料尚有限,许多研究报告年青运动员中具有颈神经根病代表性的“烧灼痛”和“刺痛”的评估及治疗情况,合理的渐进性非手术治疗对绝大多数病人有效。通过病史,详细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正确诊断颈神经根病,明确诊断后,便可以通过系统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使运动员安全重返赛场。(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期刊1998年04期)

任安[7](1989)在《MR应用表面线圈对颈神经根病和脊髓病的术前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对256例颈神经根病和脊髓病病人应用MR表面线圈、平片及选择性的应用CT、脊髓造影作为随诊检查。其中34例MR检查后手术。34例中28例术前行CT、脊髓造影、CT脊髓造影。共发现50处病变,分叁类:1.椎间盘突出;2.椎管狭窄;3.硬膜内病变。MR、CT脊髓造影、脊髓造影和CT对颈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率分别为85%、75%、36%和25%。MR或CT脊髓造影漏诊者常由于移动伪影所致。作者认为,MR诊断多处椎管狭窄较CT脊髓造影稍差。四种检查方法对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硬膜内病变的综合诊断率分别为88%、81%、58%、50%。对欲行手术的颈椎病变,MR较CT脊髓造影的优点为1.MR能检查全段颈椎,而CT脊(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期刊1989年03期)

高培毅[8](1989)在《颈神经根病的梯度场回波MRI检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用梯度场回波序列对130例有或疑有颈神经根病患者作了MR检查。翻转角度10°或20°,TR=75msec,TE=12.3msec。其中20例作了碘水脊髓造影,16例作了CT脊髓造影。图像质量优95例,良33例,差2例。翻转角度10°或15°时,脊髓与周围蛛网膜下腔的对比优于30°角,脑脊液信号强度高于脊髓,其图像与CT脊髓造影图像相似。130例中,31例正常,99例见椎间盘脱出或骨刺压(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期刊1989年01期)

李运扬[9](1981)在《乳房疼痛:颈神经根病症候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颈椎源性胸痛作为颈神经根病及类似冠心病的恒定症状之一,已为人所共知;而顽固性乳房痛,作为颈神经根受累的原发症状之一,则少被人认识.早期确定这两种疼痛的病源在颈椎并及时治疗,有助于减少患者精神和肉体的痛苦.18例女性,初诉均为乳房痛,颈牵引取得疗效.每例均有明显颈神经根受累,并有 X 线摄片及肌电图证据.另两名患者有胸出日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作了第一肋切除后症状缓解.本文拟强调乳痛与颈神经根病有关,能被临(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运动医学分册)》期刊1981年03期)

李燕玉[10](1980)在《乳房病是颈神经根病的一种症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报告20例妇女主诉乳房痛,年龄在28~70岁(平均44岁)。14例痛在左侧,6例为右侧,全部均有间歇性同侧颈或枕部不适史。8例同侧肩、臂或手疼痛和感觉迟钝,2例肢体乏力。19例为乳房慢性反复发作痛和不适,仅1例呈急剧无缓解的疼痛。全部乳房疼痛加重同颈椎的位置明显有关.20例心电图或胸部 X 片无异常,10例乳腺 X 线片和4例乳房活检正常。(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期刊1980年12期)

颈神经根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颈神经根病常需与各种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进行临床鉴别,多数研究认为,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及电诊断,可以将颈神经根病与臂丛神经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准确鉴别。然而,对于大多数临床医师、治疗师来说,一些快速、廉价、有效的初步筛查和诊断方法更为实用。因此,一些激发/症状释放性临床试验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颈神经根病的试验有椎间孔挤压(Spurling's)试验、上肢张力试验(upper limb tensiontest,ULTT)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肩关节外展试验等。椎间孔挤压(Spurling's)试验也称为压顶试验,检查时患者将头侧弯向患侧,检查者双手在头上逐渐加压或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出现患侧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即为阳性,阳性表明患侧神经根受压,出现放射性疼痛和感觉异常的皮区分布可提示受损神经根的节段。上肢张力试验(upper limb tension test,ULTT)也称Elvey试验,目前通用的ULTT分为叁种检查方法,通过调整受试者肩、肘、前臂、腕和手指的位置,分别对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施加张力,检查过程中始终保持颈部向对侧屈、同侧肩带下压,从而对特定的神经根施加压力,如果患者出现放射性神经痛或感觉异常即为阳性。ULTT被临床医师广泛应用,但在国内更多的应用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来替代。肩关节外展试验被用来检查神经根性症状,特别是C4或C5神经根,检查时主动或被动地外展抬高上肢至手部和前臂放在头顶,症状减轻或缓解表明存在颈神经根受压。上述四种激发/释放试验尽管临床应用广泛,在各种专业书籍和教科书中也将其推荐作为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然而对这些激发试验诊断颈神经根病的有效性、特异性、敏感性的研究甚少,这与颈神经根病尚缺乏有效的诊断标准和缺乏对试验结果的有效衡量方法有关。对人体标本的在体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发现,ULTT在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远端施加的压力可以向上传导至臂丛各束。在神经远端施加压力的同时将颈部向对侧屈,对神经根提供的张力与单纯远端施压相比并没有显着差异。因此研究者认为ULTT对颈神经根性疾病的诊断并无特异性。一项对颈神经根病各种常用临床激发试验的回顾性研究发现,上述4种激发试验均不具备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其中椎间孔挤压试验作为诊断颈神经根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具有高特异性和低-中敏感性,而ULTT、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具有高敏感性、低特异性的特点,临床检查阳性率较高,但对于区别颈神经根性病变与臂丛神经病变的特异性较差;而肩关节外展试验具有低-中度敏感性及高-中度的特异性。因此,研究推荐,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可以作为诊断颈神经根病的纳入标准之一,相应的ULTT阴性可作为颈神经根病的排除标准。然而,由于目前研究较少,方法亦不统一,尚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大样本量、统一标准的研究来验证这些临床常用激发试验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结论: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激发试验可以作为准确鉴别颈神经根病的特殊检查,应结合使用多种激发/症状释放性试验,根据其阳性和阴性结果,结合各种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点,综合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颈神经根病论文参考文献

[1].尹国栋,罗剑,陈观华,蒲晓斌,郭珊成.伴颈神经根病的无症状颈椎退变性脊髓压迫的治疗[J].脊柱外科杂志.2015

[2].郄淑燕,张丽华.常用激发试验在颈神经根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C].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3].安春厚,原泉,王海义.颈神经根病致叁角肌麻痹的治疗[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

[4].Carette,S.,Fehlings,M.G.,郭俊.颈神经根病[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

[5].安春厚,刘学勇,原泉,王海义,崔振铎.颈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治疗颈神经根病[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

[6].胡利华,邓秀玲.颈神经根病的诊断和治疗[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8

[7].任安.MR应用表面线圈对颈神经根病和脊髓病的术前诊断[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9

[8].高培毅.颈神经根病的梯度场回波MRI检查[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9

[9].李运扬.乳房疼痛:颈神经根病症候之一[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运动医学分册).1981

[10].李燕玉.乳房病是颈神经根病的一种症状[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0

标签:;  ;  ;  ;  

颈神经根病论文-尹国栋,罗剑,陈观华,蒲晓斌,郭珊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