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气传感器论文-张婷婷,王诗鸣,陈镇,李广,熊兴良

毒气传感器论文-张婷婷,王诗鸣,陈镇,李广,熊兴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毒气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液晶,传感器,DIMP,取向

毒气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婷,王诗鸣,陈镇,李广,熊兴良[1](2014)在《检测神经毒气的液晶型化学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向列型液晶分子具有取向序而无位置序,外界物理、化学和生物刺激非常容易引起分子取向变化,进而导致偏光图像的变化。本文利用玻璃基底表面沉积的Cu2+使4-腈基-4'-戊基联苯液晶(5CB)分子获得沿面垂直取向。当有机磷存在时,有机磷与5CB竞争Cu2+结合位点,从而使5CB分子被有机磷置换而呈水平或倾斜取向。这一取向的变化在偏光条件下通过肉眼即可观察到。利用该原理制作的液晶化学传感器能检测10 ppb的二异丙基磷酸甲基酯(DIMP),响应时间仅25 s。传感器对水蒸汽、乙醇以及丙酮均不响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制作简单以及不需要复杂装置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马莹莹,张少龙,杜暖男[2](2013)在《ARM-Linux平台下的传感器阵列毒气检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有毒气体进行有效检测和及时的预警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神经性毒气、气体种类和测量痕量浓度不同、分布随机性造成检测与预警的误差,设计一种以ARM-Linux技术为基础的毒气检测平台对有毒有害气体迅速、准确和痕量式测量;对化学传感器阵列多点测量进行分析,根据仪器的测量原理、结构,并设计了图像处理模块和光谱数据分析模块搭建了硬件系统平台;在此基础上利用可见光光谱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在MATLAB8.0环境下完成了程序的编写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硬件平台能够迅速完成对有毒气体的检测,最短时间可达0.6s,效果比较理想。(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3年11期)

王红军[3](2012)在《基于光离子化检测器(PID)传感器的便携式毒气检测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装置采用光离子化检测器(PID)传感器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装置设有气体选择模式,可准确地检测一氧化氮或硫化氢气体;同时可实现对一氧化氮或硫化氢气体的定量检测。及时、准确、可靠地显示实时的检测有毒气体的浓度,并根据设定的报警浓度提示使用者是否安全。(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2年04期)

彭晶,姚伟,纪新明,胡元元,刘全[4](2011)在《基于Silicate-1型分子筛修饰的QCM类神经毒气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Silicate-1型纳米分子筛对类神经毒气有机气体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的敏感特性,并结合高灵敏度的石英谐振天平(QCM)研制了DMMP气体传感器。采用Silicate-1型纳米分子筛作为敏感膜材料分别对不同浓度的DMMP气体进行检测。QCM传感器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加,响应时间增加,气体吸附量增加;当DMMP浓度为50×10-6时,QCM响应频率为50 Hz。分别采用水汽,300×10-6 CO2和500×10-6 NH3作为干扰气体对该敏感膜材料选择性进行了研究,QCM的响应频率分别为178 Hz,28 Hz和15 Hz。采用交变电场作用下N2吹洗脱附,在60 s以内就可以达到85%以上的脱附率。(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施云芬,施云波,刘月华,冯侨华,赵文杰[5](2008)在《基于MEMS迭层微结构的SO_2毒气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孔上电极迭层微结构,以真空镀膜技术形成气敏膜,采用MEMS微加工技术研制了气体传感器。依据等效电路和工艺边界条件,通过电导公式推导出传感器的输出电导提高了103倍,解决了有机半导体的信号采集问题。通过SEM微观形貌,确认蒸发电流100~120 A、蒸发时间8~12 s为电极成膜最佳条件;气敏膜表面呈现二次化学反应融合的200 nm左右"米粒状"活性颗粒状态,均匀一致,孔隙有序。测试结果表明:比例系数为0.15~0.35的硫酸掺杂CuPcxPANI1-x对SO2有最佳的灵敏度;考虑到减少H2S气体干扰,选择CuPc0.35PANI0.65为气敏材料,在加热电压VH为1~2.5 V时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特性和响应恢复特性,响应时间为30 s;传感器输出特性为单对数线性关系,检测范围为0~200×10-6;经6个月的稳定性考核,其输出阻抗漂移≤±5%,灵敏度漂移≤10%。(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08年06期)

施云芬,施云波,孙墨杰,冯侨华[6](2008)在《酞菁钯-聚苯胺修饰声表面波传感器及含磷毒气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含磷毒气快速检测问题,以自制的杂化酞菁钯-聚苯胺为敏感膜材料,设计了一种双信道声表面波(SAW)传感器.阐述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以有机膜作为信道中间介质时,差频输出Δf由物理化学吸附两种机制迭加的数学模型.依据声波振荡条件,设计了146±5MHz振荡频率的信号采集电路;以钽酸锂晶体为压电基片,通过MEMS微加工技术形成叉指电极对和加热膜;以真空镀膜工艺将敏感膜材料成膜,修饰在SAW信道中间区域构成SAW传感器.测试结果表明:最优气敏性时的材料配比为PdPc0.35PANIO.65;芯片加热60~80℃可提高性能,响应时间≤30s;输出与测试气体浓度与数学模型一致,为线性变化率-110kHz(mg/m3)的N型线性关系;抗汽油、CO2等气体干扰;80天稳定性考核,Δf≤±0.1kHz,满足实际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杨涓涓,任楠,周嘉,刘全,黄宜平[7](2008)在《基于13X型沸石分子筛的类神经毒气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基于13X型分子筛阻抗型气体传感器,探测了神经类毒气沙林的相似物甲基磷酸二甲脂(DMMP)。通过交流电压对传感器进行激励,得到其交流阻抗谱的变化,从而实现对不同体积分数DMMP的检测。对0.2×10-6,0.4×10-6和1×10-6DMMP气体分别进行了检测,在1×10-6时(频率为0.01 Hz)电阻的相对变化可达13.2%;同时,分别采用13X型和Cu-β型分子筛作为敏感膜对1×10-6DMMP,100×10-6CO2和饱和蒸汽压下的乙醇气体进行了选择性比较实验。实验表明:基于13X型分子筛膜传感器对DMMP的探测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08年02期)

施云波,季惠明,张洪泉,李月,郭建英[8](2006)在《CuPc/H_2 PtCl_6有机半导体毒气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问题,采用有机合成工艺制备了CuPc有机半导体材料,并对其进行杂化处理和电极设计,形成了具有较佳性能的毒气传感器.以对甲基苯酚、4-硝基邻苯二晴为原材料,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N-2保护和碳酸钾的催化作用下合成酞菁分子碎片,再以共溶技术合成了4取代对甲苯氧基CuPc.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将CuPc和H-2 PtCl-6共溶在甲醇溶液中,杂化合成了有机半导体CuPc/H-2PtCl-6气敏材料.并采用多孔电极结构结合真空饺技术形成气敏薄膜型传感器.质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验证了合成工艺路线的正确性.电子扫描观察了多孔电极和气敏膜的微观形貌.气敏性能测试表明,CuPe/H-2PtCl-6对Cl-2和H-2S等有毒气体有较好的敏感性和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S1期)

施云波,张洪泉,项金娟,冯侨华,胡竹平[9](2006)在《多孔电极平板结构的PdPc/H_2PtCl_6杂化有机半导体毒气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摸扳法”以对甲基苯酚、4-硝基邻苯二晴为原材料,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N2保护和碳酸钾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酞菁分子碎片,通过质谱分析确定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43(理论值为243.34),验证了工艺过程的正确性。以共溶技术将分子碎片与氯化钯在正戊醇、DBU作用下合成墨绿色四取代对甲苯氧基PdPc,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分析验证了其吸收峰的测量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确定了合成反应终产物,进而以一定比例将PdPc、H2PtCl6共溶在甲醇溶液中,在30~50℃下48 h杂化合成为有机半导体气敏材料。依据欧姆定律,并以激光微加工、半导体技术设计、制作了多孔电极平板结构,增大电极面积,降低了电极间距,比常用叉指电极结构的电阻降低了103倍以上,使其电导率接近无机半导体数量级,利于后续电路信号采集。通过电镜观察了多孔电极的微观SEM形貌,确定其为连续、多孔的表面态,气孔在0.1~2μm,既保证了导电,又有透气的特征。以真空镀膜技术将气敏材料形成气敏膜,电镜观察其气敏膜的微观SEM形貌,基本层膜厚2μm,并有0.1~5μm微球结晶体嵌入,分布匀一,呈现继续互融生长趋势。以静态法测量其气敏特性,结果表明传感器对NO2呈N型半导体,0.010%气体浓度下灵敏度为7.45倍;对NO呈P型半导体,0.010%气体浓度下灵敏度为0.25倍;响应时间为90s。对气体不同的变化规律说明其的气敏机理与气体性能有关。(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06年05期)

杨涓涓,任楠,周嘉,张亚红,刘全[10](2006)在《沸石分子筛修饰的QCM类神经毒气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Cu2+-Beta型纳米分子筛对类神经毒剂DMMP有机气体的敏感特性,并结合高灵敏的石英谐振微天平(QCM)研制了DMMP气体的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选择Cu2+-Beta纳米分子筛作为敏感膜对DMMP气体的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达到14.4811Hz/lg(C/ppm).在0.2ppmDMMP气体浓度下,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40s和100s,响应达到103Hz.同时经过高温和水汽吹扫脱附处理,该传感器表现了较好的重复性.(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毒气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有毒气体进行有效检测和及时的预警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神经性毒气、气体种类和测量痕量浓度不同、分布随机性造成检测与预警的误差,设计一种以ARM-Linux技术为基础的毒气检测平台对有毒有害气体迅速、准确和痕量式测量;对化学传感器阵列多点测量进行分析,根据仪器的测量原理、结构,并设计了图像处理模块和光谱数据分析模块搭建了硬件系统平台;在此基础上利用可见光光谱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在MATLAB8.0环境下完成了程序的编写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硬件平台能够迅速完成对有毒气体的检测,最短时间可达0.6s,效果比较理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毒气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张婷婷,王诗鸣,陈镇,李广,熊兴良.检测神经毒气的液晶型化学传感器[J].传感技术学报.2014

[2].马莹莹,张少龙,杜暖男.ARM-Linux平台下的传感器阵列毒气检测系统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

[3].王红军.基于光离子化检测器(PID)传感器的便携式毒气检测装置[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2

[4].彭晶,姚伟,纪新明,胡元元,刘全.基于Silicate-1型分子筛修饰的QCM类神经毒气传感器[J].传感技术学报.2011

[5].施云芬,施云波,刘月华,冯侨华,赵文杰.基于MEMS迭层微结构的SO_2毒气传感器[J].光学精密工程.2008

[6].施云芬,施云波,孙墨杰,冯侨华.酞菁钯-聚苯胺修饰声表面波传感器及含磷毒气的检测[J].半导体学报.2008

[7].杨涓涓,任楠,周嘉,刘全,黄宜平.基于13X型沸石分子筛的类神经毒气传感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

[8].施云波,季惠明,张洪泉,李月,郭建英.CuPc/H_2PtCl_6有机半导体毒气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J].天津大学学报.2006

[9].施云波,张洪泉,项金娟,冯侨华,胡竹平.多孔电极平板结构的PdPc/H_2PtCl_6杂化有机半导体毒气传感器的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6

[10].杨涓涓,任楠,周嘉,张亚红,刘全.沸石分子筛修饰的QCM类神经毒气传感器[J].传感技术学报.2006

标签:;  ;  ;  ;  

毒气传感器论文-张婷婷,王诗鸣,陈镇,李广,熊兴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