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激活论文-冯洪波

负激活论文-冯洪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负激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英语句型,负激活,专家,特异性

负激活论文文献综述

[1](2012)在《外国专家修饰的医学英语句型:“特异性激活和负激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2年08期)

马莹华,冯洪波,唐一源,张晔,李长军[2](2009)在《抑郁症情绪认知加工中的特征负激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在情绪认知任务状态下的负激活变化规律。方法:选取9例确诊抑郁症患者和9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被试,以情绪图片判别作为刺激任务,比较两组被试在任务状态下负激活的差别。统计分析采用SPM5软件包完成。结果:相对于健康被试组,抑郁症患者组表现出更为显着的全脑负激活模式,但后扣带回负激活出现特征缺失。结论:抑郁症患者在执行情绪认知任务时,脑内出现更大的资源重分配过程,并具有特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冯洪波[3](2008)在《功能成像中的负激活及其网络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负激活是脑功能成像研究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由于其机理尚不明晰,之前的脑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与任务相关的激活区域上,直到近来对负激活区域的研究才逐渐成为热点。在负激活的研究中发现包括后扣带回等脑区在不同的任务情况下均出现了相似的负激活现象,而这些脑区所参与的功能又是人脑最基本的认知功能,因此功能成像时的负激活可以反应人脑的基本状态,对研究人脑的基本认知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负激活现象分别采用SPM和复杂网络的分析方法对负激活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讨论。本文共分叁部分内容:1.对脑科学基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介绍和分析了几种常见的脑功能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及优势,并对脑功能数据分析软件包SPM的基本原理与数据处理方法做了介绍。2.详细介绍了大脑中的负激活概念和研究现状,并对数字加工的认知实验中的负激活现象进行分析,除了后扣带回、前扣带回、楔叶,楔叶和前额叶内侧等区域之外,还发现了脑岛区域的显着负激活。结合各脑区在静息状态下的认知功能,对于负激活现象的生理机制做了初步分析,发现了脑岛在听觉认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将复杂网络理论引入到负激活的现象分析之中,建立了符号方向判别任务的负激活网络。通过对度值和介数值的计算,不仅从局域的角度阐述了网络中某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还从整体的角度研究了个体在系统中的作用。统计网络中度值和介数值前十大点所在的脑区,初步推测后扣带回是符号方向判别任务中负激活的关键性区域。(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8-06-01)

张晔[4](2008)在《脑功能成像的负激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脑功能成像研究中,负激活是一种普遍现象。它是指在执行认知任务时脑内出现的相对于“静息状态”的局域脑血流减低。由于其产生的机理较为复杂,一直未有一种公认的合理解释,直到近年来对负激活的研究才逐渐成为脑功能研究的焦点。对于负激活的研究科研人员已经获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但是之前的研究主要着重于确定脑血流出现减低的区域,对于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这些脑区之间相互作用及协同工作的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引入了新的功能连通方法——基于内部条件的脑区间协方差分析方法(Within-condition Interregional Covariance Analysis,WICA),分析了不同任务条件下脑内出现负激活的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脑功能成像的负激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全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介绍了脑科学的基本知识,并详述了脑功能成像的几种常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简单介绍了脑功能成像数据处理的常见方法。2.阐述了功能成像中负激活的定义,在分析了之前的研究对负激活现象产生原因的几种解释之后,肯定了资源重分配理论并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探讨了任务无关负激活一致性出现的脑区的特定功能,进一步介绍了脑内默认网络的概念。并比较了数字加工任务中的负激活脑区与之前研究的异同。3.为了探讨负激活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详细讨论了叁种用于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的基于内部条件的脑区间协方差分析方法。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基于内部条件的脑区间协方差分析,分别研究了符号方向判别和数字大小比较两种认知任务中,负激活脑区的相互作用及活动规律并进行比较,发现其存在着差异,初步推测可能与外在任务的不同或者与认知负荷或注意资源需求不同有关。(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张晔,冯士刚,冯洪波,董峰,唐一源[5](2008)在《负激活脑区相互作用的任务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负激活是脑功能成像中非常普遍的现象,由于其生理机制未知,直到近来才成为系统研究的焦点.目前对负激活的研究主要着重于确定脑血流出现减低的区域,对于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这些脑区之间相互作用及协同工作的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采用基于内部条件的脑区间协方差分析方法(within-condition inter-regional covari-ance analysis,WICA)分析了符号方向判别和数字大小比较两个不同认知任务的负激活情况.结果表明,虽然两个不同任务情况下出现负激活的脑区都集中在后扣带回、楔前叶、角回及额叶区域,但各负激活脑区间的相互作用及活动规律却存在着差异,初步推测可能与外在任务的不同或者与认知负荷或注意资源需求不同有关,精确界定是哪种原因所致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8年07期)

赵小虎,王培军,李春波,董宁欣,胡正辉[6](2007)在《焦虑症患者前额叶中内侧及扣带回后部负激活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血氧水平依赖功能 MR 成像(BOLD-fMRI)负激活特点及其神经病理机制。方法焦虑症组10例、对照组10名受试者参加试验,先进行焦虑状态特质量表(STAI-T)测试,随后进行 BOLD-fMRI,2次 fMRI 试验数据采集。采用组块设计刺激模式,刺激材料(情绪中性词及威胁词)通过听觉呈现。试验1为情绪中性词与无词空白对照交替,试验2为威胁词与情绪中性词交替,2次试验均要求受试者仔细听通过耳机传入的词语,并对其引起的主观情绪体验作出心理判断(愉快、不愉快或中性),空白对照不给任务。采用 SPM 99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先分析单个被试,然后行组间分析。主要观察焦虑症患者负激活脑区特点,数据处理时把静息期与任务期数据进行反减得到负激活图,对有关脑区的反应特性做进一步分析。结果焦虑症组 STAI-T 分值(58±8)高于对照组(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P<0.01)。fMRI 试验1对照组与患者组均有负激活脑区,试验2仅有患者组出现负激活,正常对照组无负激活脑区,上述3组负激活脑区网络基本相同,主要包括 MPFC(BA 10、BA 24/32)、PCC/楔前叶(BA 31/30)、丘脑及两侧顶下小叶(BA 39/40)等脑区。试验1 MPFC(BA 24/32)平均负激活强度(平均 T 值)正常人(5.1)强于患者(4.2)(t=4.8,P=0.006),而患者 PCC 平均 T 值(5.8)强于正常人(4.9)(t=2.4,P=0.026)。结论焦虑症组 MPFC及 PCC 存在功能异常,这种异常在其神经病理机制中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放射学杂志》期刊2007年08期)

冯洪波,张晔,唐一源,靳静,董峰[7](2007)在《数字加和任务时的脑内负激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负激活逐渐成为脑功能成像研究中的热点,但数字加工中负激活现象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15名健康被试在数字加和判别实验中的全脑负激活现象.结果显示,后扣带回及临近的楔前叶区域、前扣带回和前额叶区域都出现了负激活,特别是两侧脑岛也出现了显着负激活.结合这些区域所参与的相关认知功能,探讨了它们对于维持静息状态下人脑认知活动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发现脑岛参与了静息状态下从外界获取声音信息的活动.(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7年11期)

董峰[8](2007)在《大脑中负激活与默认活动网络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作为一种成熟的功能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认知研究中。之前的脑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与任务相关的激活区域上,直到近来对负激活区域的研究才逐渐成为热点。fMRI研究中的脑激活现象反映了特定任务下相关脑区的神经元活动增强,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局部脑血流增加和血氧水平变化,但与脑激活相对的负激活的生理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本文把复杂网络理论应用到脑科学领域,构建了一个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的脑功能负激活网络,并对其进行了探讨。本文共分四部分内容,介绍如下:1、对脑科学基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初步讨论了功能成像技术及脑功能数据处理的主要方法。2、详细介绍了大脑中的负激活概念、生理机制及其与脑的默认活动网络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了有关脑默认活动网络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另外,对复杂网络理论以及复杂网络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3、讨论了符号方向判别实验中的负激活现象,引入复杂网络,提取负激活体素点信息构建负激活网络。分析了网络特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大脑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何高速、有效。4、通过对度值和介数值的计算,不仅从局域的角度阐述了网络中某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还从整体的角度研究了个体在系统中的作用。统计网络中度值和介数值前十大点所在的脑区,初步推测出符号方向判别任务中负激活的关键性区域。最后,又通过对另外两个实验进行计算,结果发现这些区域具有任务无关性。结合负激活与静息态下脑网络的关系,从而,推测出人脑默认活动网络的关键性区域。(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7-06-01)

靳静[9](2006)在《大脑中的负激活及其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脑是我们目前所知的最复杂、最完善的动态信息处理系统。在某种意义上,大脑可以被看作一个多层次的动态分布式网络,为实现一系列复杂功能,它能够不断组织和重塑其功能连接。之前的脑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与任务相关的激活区域上,直到近来对负激活区域的研究才逐渐成为热点。然而,人们对负激活的研究仍局限于确定脑内负激活的区域,并对其进行功能定位,进而探索负激活的生理机制。 文献报道,大脑在没有任务的清醒、静息状态时也存在一定的功能活动模式。而在静息状态下活跃的点,在任务状态下往往是负激活的。所以我们尝试用任务状态下负激活点的信息,来反映静息状态脑内的活动模式。 复杂网络的研究是系统复杂性理论研究的一部分,作为研究复杂性科学和复杂系统的有力工具,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用这种方法围绕脑内负激活的研究作了以下工作: 1、简要介绍了大脑中的负激活现象,分析了其生理学基础,并初步讨论了与之密切相关的静息状态下的脑网络。 2、首次将复杂网络理论引入了大脑负激活的研究中。我们关注两种不同认知任务(符号方向判别实验和数字加和实验),提取任务中的负激活点信息构建了网络。结果显示,两个网络均具有大的簇系数、小的平均路径长度,即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大脑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何高速、有效。 3、最后我们计算了网络的一个全局变量——节点的介数值,并找到网络中介数最大的前十个点所在的脑区,结合负激活与静息态下脑网络的关系,初步推测了扣带回\楔前叶、额叶属于静息网络的关键性区域。(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6-12-01)

赵小虎[10](2006)在《fMRI负激活与人脑默认活动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fMRI研究中,许多研究者的注意点集中在检测与某一特定任务相关的脑区神经元活动增加伴随的局部脑组织血流增加和血氧水平变化。通常用脑激活(Activation)来表征这类变化。fMRI背景下,脑激活是指任务状态减去对照状态数据所得信号,它反映了与该任务相关的局部脑区神经元活动增强。但是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注意到对照状态(大多数为闭眼、无任务的静息状态)数据减去任务期数据也有脑活动信号,这就是负激活(Deactivation)。负激活存在两种现象:一种为任务依赖性负激活(task-dependent decrease),另一种为非任务依赖性负激活(task-independent decrease)。根据负激活的非任务依赖性现象Raichle提出脑的默认活动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activity)假说:人脑在无外界任务的清醒、静息状态下就存在有组织的脑功能活动,这些脑区主要包括前额叶中内侧、扣带回前部、扣带回后部及两侧顶下小叶等区域。其确切的功能意义尚不清楚,但与大脑对内外环境的监测、情节记忆及自我意识密切相关。该网络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其负激活程度随任务的认知难度增高而增大,简单的运动及视觉任务对其活动程度没有影响。这一假说的提出,对阐明人类意识及fMRI研究结果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①探索脑的默认活动网络的普遍性(正常成人、焦虑症患者及高血压病人是否存在相同的脑默认活动网络);②检验该网络负激活程度与认知任务难度之间的关系;③研究人类大脑在某些非器质性病理状态时脑默认活动网络的变化特征;④初步探索该网络的功能意义。 全文共分为叁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着重于文献调研及理论探讨。主要阐述了关于负激活的概念、生理机制及其与脑的默认活动网络的关系,重点阐述了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6-01)

负激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在情绪认知任务状态下的负激活变化规律。方法:选取9例确诊抑郁症患者和9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被试,以情绪图片判别作为刺激任务,比较两组被试在任务状态下负激活的差别。统计分析采用SPM5软件包完成。结果:相对于健康被试组,抑郁症患者组表现出更为显着的全脑负激活模式,但后扣带回负激活出现特征缺失。结论:抑郁症患者在执行情绪认知任务时,脑内出现更大的资源重分配过程,并具有特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激活论文参考文献

[1]..外国专家修饰的医学英语句型:“特异性激活和负激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

[2].马莹华,冯洪波,唐一源,张晔,李长军.抑郁症情绪认知加工中的特征负激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

[3].冯洪波.功能成像中的负激活及其网络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08

[4].张晔.脑功能成像的负激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5].张晔,冯士刚,冯洪波,董峰,唐一源.负激活脑区相互作用的任务相关性[J].科学通报.2008

[6].赵小虎,王培军,李春波,董宁欣,胡正辉.焦虑症患者前额叶中内侧及扣带回后部负激活的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

[7].冯洪波,张晔,唐一源,靳静,董峰.数字加和任务时的脑内负激活研究[J].科学通报.2007

[8].董峰.大脑中负激活与默认活动网络的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07

[9].靳静.大脑中的负激活及其网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10].赵小虎.fMRI负激活与人脑默认活动网络[D].浙江大学.2006

标签:;  ;  ;  ;  

负激活论文-冯洪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