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位新膀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泌尿道功能
原位新膀胱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艳,廖斌[1](2019)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集束化护理对泌尿道功能恢复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泌尿道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59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27)以及对照组(n=3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泌尿道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反映患者泌尿道康复情况的肉眼血尿消失时间、膀胱冲洗时间、自控排尿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2组患者泌尿道近期和远期泌尿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心理,更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泌尿道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加快病床周转,减少医疗费用。(本文来源于《赣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詹辉,王剑松,陈戬,左毅刚,丁明霞[2](2019)在《原位新膀胱储尿囊不可控性收缩波观察及其临床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尿动力学分析,观察原位回肠与乙状结肠新膀胱患者储尿囊中不可控性收缩波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其与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的9例患者(男8例,女1例)进行尿动力学分析,重点关注储尿囊不可控性收缩波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行尿动力学分析时发现存在节律性不可控性收缩波,不可控性收缩波表现出固有性、节律性、易激性、收缩波幅呈容量相关性的特点,并与原位新膀胱术后尿失禁的发生密切相关。与回肠新膀胱相比,乙状结肠新膀胱具有有效容量较低、顺应性较低的特点,但残余尿更少,最大尿流率更高。结论:原位新膀胱储尿囊的不可控性收缩是制作储尿囊的肠管的固有运动特点,也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尿失禁的重要原因,需要临床医生予以关注并给予患者正确排尿指导。回肠新膀胱具有更佳的控尿能力,而乙状结肠新膀胱则具有更好的排空能力。(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陈敏娜,戴韵[3](2019)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全腔镜下Studer原位新膀胱术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20例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全腔镜下Studer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肠道管理,术后严密观察出血、感染、肠梗阻、尿漏、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做好疼痛、管道、活动的管理和出院前新膀胱功能锻炼的指导。20例患者中2例发生肠梗阻,2例发生尿漏,术后(15.7±6.17)天康复出院。(本文来源于《天津护理》期刊2019年05期)
李亚君,杜进,张黎[4](2019)在《循证护理配合延续性护理对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配合延续性护理对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循证护理配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自护能力、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瘘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尿瘘发生率均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护能力总评分及优良占比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着升高,且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配合延续性护理有助于保证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罗青阳,陶文林[5](2019)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对膀胱癌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对膀胱癌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医院收治53例膀胱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分时间段随访并评估两组患者新膀胱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2个月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压、膀胱顺应性较6个月明显好转(P <0.05);术后患者近期并发率为(11.32%),远期并发率为(9.43%)。结论对患者行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术后新膀胱功能恢复较好且手术安全可靠,是膀胱癌患者的最佳选择。(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8期)
龙振河[6](2019)在《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3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然后观察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这31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其手术的平均时间为(312.14±102.54)min,其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541.55±201.24)ml。术后其新膀胱的形态、功能及输尿管抗尿液反流的能力均接近正常膀胱。术后,这3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心肺功能衰竭,有1例患者发生肠瘘,有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9%。术后对这31例患者进行3~12个月的随访显示,其中无患者死亡及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效果显着,术后其新膀胱的功能良好,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8期)
高玲玲,戴韵[7](2019)在《19例机器人辅助下全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病人围术期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19例机器人辅助下全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手术的护理。主要护理要点:术前对病人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增加病人对手术的信心和配合度,严格遵医嘱配合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包括肠道抗生素的服用,术前饮食调整及术前当晚全肠道灌洗;术后重视体液、电解质的平衡,并发症的预防,特别是感染的观察,尊重病人主诉,前瞻性预防病情的发展及恶化,做好各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参与饮食及活动的管理;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最终达到顺利康复。(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25期)
伊庆同,刘东[8](2019)在《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一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男性,66岁,因浸润性膀胱癌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本文来源于《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9-06)
李茂章,周晓波,廖锦先,陈惠[9](2019)在《腹腔镜与开放性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54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31例)及开放手术组(2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后尿控率及术后3个月膀胱功能。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膀胱内压、最大尿流率及控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不会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与开放手术相似,且手术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郭园园,刘贝贝,李立强,孙巍,刘建民[10](2019)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后原位回肠新膀胱(IN)与输尿管皮肤造口(CU)两种尿流改道方式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为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LRC及尿流改道的男性膀胱癌病人61例。根据尿流改道方式不同分为IN组(15例)和CU组(46例)。比较病人近期(3个月内)和远期(3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IN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CU组(P<0.01),IN组病人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U组(P<0.01),2组病人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CU组(P<0.01),其中,CU组≥70岁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高于<70岁组(P<0.01)。结论:行IN术病人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生活质量高,但对于高龄病人,CU仍为可选择的手术方式。临床中应根据病人的意愿和病情选择合适尿流改道方式,并关注病人的心理影响。(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原位新膀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分析,观察原位回肠与乙状结肠新膀胱患者储尿囊中不可控性收缩波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其与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的9例患者(男8例,女1例)进行尿动力学分析,重点关注储尿囊不可控性收缩波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行尿动力学分析时发现存在节律性不可控性收缩波,不可控性收缩波表现出固有性、节律性、易激性、收缩波幅呈容量相关性的特点,并与原位新膀胱术后尿失禁的发生密切相关。与回肠新膀胱相比,乙状结肠新膀胱具有有效容量较低、顺应性较低的特点,但残余尿更少,最大尿流率更高。结论:原位新膀胱储尿囊的不可控性收缩是制作储尿囊的肠管的固有运动特点,也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尿失禁的重要原因,需要临床医生予以关注并给予患者正确排尿指导。回肠新膀胱具有更佳的控尿能力,而乙状结肠新膀胱则具有更好的排空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位新膀胱论文参考文献
[1].刘艳艳,廖斌.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集束化护理对泌尿道功能恢复的效果[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
[2].詹辉,王剑松,陈戬,左毅刚,丁明霞.原位新膀胱储尿囊不可控性收缩波观察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9
[3].陈敏娜,戴韵.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全腔镜下Studer原位新膀胱术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9
[4].李亚君,杜进,张黎.循证护理配合延续性护理对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
[5].罗青阳,陶文林.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对膀胱癌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6].龙振河.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
[7].高玲玲,戴韵.19例机器人辅助下全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病人围术期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9
[8].伊庆同,刘东.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一例报告[C].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2019
[9].李茂章,周晓波,廖锦先,陈惠.腹腔镜与开放性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比较[J].新医学.2019
[10].郭园园,刘贝贝,李立强,孙巍,刘建民.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
标签:集束化护理; 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 泌尿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