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论特长隧道GPS网的布测及其精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1](2017)在《超长引水隧洞贯通误差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长水工隧洞相继开挖,但由于长大隧洞洞内特殊的测量环境,导致仍然有一些亟待解决的测量技术难题。针对长大隧洞测量控制工程实践当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进行一些相应的研究及探讨,尽快形成科学合理的洞内外测量控制方法和技术标准,并指导现场施工。鉴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介绍了根据洞外GPS网误差严密计算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的方法,同时,详细介绍了自由测站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并比较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试验结果与二等水准测量结果的差异情况。第二,提出了顾及对中误差影响的平面控制网精度仿真计算方法,完善了控制网精度仿真计算理论。基于该仿真计算新技术,提出了洞内横向贯通误差预计的新方法;分别就测距误差、方向测量误差和对中误差对横向摆动的影响单独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测距误差对横向摆动影响极小,方向测量误差和对中误差对横向摆动影响很大;通过改变导线网横向间距大小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此项技术改进在尽量避免了旁折光影响的同时,还不会降低控制网的横向精度。第三,对垂线偏差影响联系测量精度的情况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得出最好的避免垂线偏差影响的洞外控制点布点方式;然后设计了进洞联系测量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最优的进洞联系测量及其数据处理方法;对洞内导线网加测陀螺边的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确定了最佳的陀螺定向边加测位置;同时,分析了顾及陀螺边定向误差时陀螺边的加测对导线网精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陀螺边的加测对于控制洞内导线网横向摆动有着显着的优化作用。
付宏平,郭际明,张正禄,陈光金[2](2015)在《铁路特长隧道横向贯通误差允许值的确定》文中研究表明针对20 km及以上特长隧道横向贯通误差问题,在传统隧道贯通误差预计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适合特长隧道横向贯通误差预计的新方法。研究特长隧道的贯通精度预计数学模型和模拟计算方法,编制数据处理软件并对特长隧道洞外、洞内控制测量误差所引起的隧道贯通误差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建议性地提出20 km及以上特长隧道横向贯通误差允许值。
付宏平,郭际明,张正禄[3](2015)在《特长隧道贯通误差预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系统研究了以往隧道贯通误差预计的方法,并比较了其优缺点。结合目前铁路特长隧道的施工方法,对这些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扩展,提出了适合特长隧道贯通误差预计的新方法。研究了特长隧道的贯通精度预计数学模型和模拟计算方法,编制数据处理软件对特长隧道洞外、洞内控制测量误差所引起的隧道贯通误差进行计算,指导特长隧道控制网的设计,从而达到对隧道贯通误差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特长隧道准确贯通。
刘凯,彭方辉[4](2015)在《TBC和COSAGPS GNSS数据处理软件在延安引黄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笔者将TBC和COSAGPS两种数据处理软件分别运用在工程前期的数据处理中,并通过充分的比较论证,得出两者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即TBC用于基线解算、处理,COSAGPS用于后期平差。讨论了COSAGPS在精度要求较高的隧洞工程中,软件的一点一方位方法建立独立坐标系的优越性。论述了这2种软件的拟合GPS高程成果在水准检核和小范围测图中的应用。
刘明学[5](2012)在《GPS高程转换在公路高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路高程控制测量为整个路线提供统一的高程基准,在路线设计、施工、运营阶段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技术的发展,GPS测量以高效率、高精度、不受气候条件限制等优势,使得GPS技术应用于公路高程控制测量已成为一种趋势,其可以减轻外业工作量,从而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采用GPS相对定位技术可以获得GPS网中观测点的大地高,但在公路高程控制测量中,地面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研究GPS高程转换可以精确求定GPS点的正常高。本文结合公路高程控制测量实测数据,利用神经网络、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进行GPS高程转换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在收集GPS高程转换及公路高程控制测量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了解了GPS定位技术原理,高程系统的定义,理清了各高程系统之间的关系,掌握了国内外常用的GPS高程的转换方法及其在公路高程控制测量中应用研究现状。明确了公路高程控制测量的重要性,实测方法及精度要求。(2)在基于神经网络GPS高程转换模型中,为避免各转换参数数值差异过大,必须对测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具有同等的权重。传统的归一化函数值域为[0,1(]函数A),为了研究数据归一化方式对GPS高程转换结果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值域为[-1,1]的归一化函数(函数B),结合反向传播(BP)、广义回归(GRNN)和径向基(RBF)等三种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得出函数B的转换结果优于函数A的转换结果;采用B函数归一化时,基于广义回归(GRNN)神经网络的GPS高程转换结果最优。(3)针对常规GPS高程转换模型没有顾及非随机参数向量,其结果与正常高的实际值必然会有一定差异,本文在最小二乘配置模型中加入了非随机参数向量,结合实测数据,与平面转换模型进行对比计算。采用平面转换模型,其结果的中误差为0.039m,而采用最小二乘配置转换模型,其结果的中误差为0.008m,相对精度大幅度提高。针对协方差函数对最小二乘配置转换结果的影响问题,采用高斯(Gauss)函数、希尔伏宁(Hirvonen)函数、似高斯(Gauss)函数分别作为协方差函数进行了GPS的高程转换计算分析,得出了当采用似高斯函数作为协方差函数时,其结果优于前二者。(4)探讨了在公路高程控制测量中GPS高程转换为正常高的精度影响因素。从数据源分析,在观测过程中GPS数据采集误差主要包含卫星星历引起的误差、GPS信号的传输误差及GPS天线高的测量误差;联测误差有水准点本身的误差和与水准点联测引起的误差。从GPS高程转换模型分析,主要包含模型的适用范围,模型参数的选择,GPS网型结构以及已知点的选择情况。最后,基于广义回归(GRNN)神经网络的GPS高程转换方法计算了一个公路高程控制测量实例,验证将GPS技术应用于公路高程控制测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徐顺明[6](2012)在《广州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轨道交通逐步成为特大城市的公共交通骨干,因其便捷、环保、节能、安全和运量大等特点,在缓解城市交通瓶颈、改善城市交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盾构法与传统地铁隧道施工(明挖法、矿山法)方法相比较,具有地面作业少、对周围环境影响小、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随着长距离、大直径、大埋深、复杂断面盾构施工技术的发展、成熟,盾构施工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已成为地铁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本文以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施工测量为对象,在对盾构知识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盾构隧道工程各阶段的测量控制技术进行了应用总结与研究。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盾构隧道GPS平面控制网的选点布设、数据处理等;总结和研究轨道交通新旧线路交叉处控制点平差解算、精度分析,各条线路控制点进行的联测与检核,为盾构施工按正确姿态掘进、隧道高精度贯通解决平面测量基准。(2)研究了盾构隧道水准网及水准路线的设计,水准网平差计算的原则、跨河水准的实测方法,高程控制统一布网,统一数据处理,使不同时期建设的不同线路有统一的高精度的高程基准。(3)研究了GPS、精密导线控制测量引起横向贯通误差精度估算、高程测量引起的纵向贯通误差估算和洞外、内精密导线测量的精度分析,提出了提高盾构隧道控制测量贯通精度的措施与建议。(4)总结研究了盾构贯通误差的来源;按测量误差理论,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在各个工作阶段的测量方法;在充分考虑地下工程的实际经验以及各测量阶段误差影响大小,结合广州轨道交通盾构施工实例,采取不同测量方法分别对地面控制网、竖井联系测量、地下导线测量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施测方法,并对各方案的可操作性、可靠性等进行了细致研究。(5)随着地铁建设规模的扩大,线路长度不断增加,盾构施工下穿既有运营隧道日益增加,结合实例总结探讨了盾构下穿既有隧道自动监测的点位布设、实施方法,数据传输与处理,成果分析等,取得初步成果,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为隧道施工与运营提供实时沉降数据,为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保证。
彭文建[7](2011)在《高速公路隧道GPS控制及变形监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越来越多,大量的铁路隧道、公路隧道不断兴建。隧道工程的施工控制和施工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以大浏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实例为依托,对高速公路隧道GPS控制测量和洞口段的变形监控进行了研究。在隧道GPS控制测量中,分GPS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进行研究。平面控制根据隧道工程控制测量的要求和GPS控制测量的特点,对GPS控制测量的原理、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观测、GPS数据的处理等进行分析,结合道吾山隧道GPS平面控制测量的工程实例,对点位的选取、外业数据的采集、内业数据的处理及平差等问题进行详细了的介绍,并对GPS数据进行了精度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GPS高程控制,采用水准高程测量和GPS高程进行分析,结合道吾山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的实例进行了研究,采用5种不同方案进行拟合的质量和精度分析,效果良好。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变形常常较大,其监控中,针对隧道洞口段的围岩特点,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监控方法,建立了洞口段围岩变形的基准和监控体系,确保了洞口段施工的稳定与安全。在监控方法上,主要介绍了地表下沉、周边收敛、拱顶下沉等监测技术和沉降准则,并对数据处理理论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义泰湾隧道洞口段的监控实例对监控方法、沉降基准、数据处理及回归预测进行详细的说明和研究。本文的研究,为深入开展公路隧道的施工控制和变形监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万军[8](2010)在《GPS在水运工程控制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水运工程控制网受限于技术条件,多采用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水准仪等常规测量设备建立测角网、测边网或边角网等形式的测量控制网,工作量大、作业时间长、受气候和环境等条件影响显着。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向海洋要空间,向海洋要工业,向海洋要GDP”,类似于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的大型水运工程纷纷出现,为便于施工控制,大型的水运工程往往需要高等级的工程控制网,但是对于水运工程,因资源、环境恶劣,通视极为困难,要用传统测量方法直接布设高精度的控制网往往难上加难,为此,研究一种适合于水运工程建设的高精度控制测量方法非常必要,而GPS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给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本文研究内容主要以长江口航道GPS控制网的布设为例,阐述了如何利用GPS定位技术来建立水运工程控制网,阐述了水运控制网布设中的GPS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同时本文结合处理科学分析软件GAMIT软件着重对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具体包括:水运工程控制网的设计、GPS系统的观测量、数据采集、数据格式及其转换、基线解算及网平差。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详细剖析,进一步论证了研究成果以及继续研究的方向。
宋瀛道[9](2009)在《浅谈锦屏电站引水隧洞TBM施工测量方法》文中提出锦屏二级电站1号引水隧洞采用TBM施工,配置有PPS激光导向系统,可实时监测TBM确切位置和掘进方向,为操作手提供TBM掘进方向与隧洞设计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PPS系统的定位原理,掌握PPS在TBM在掘进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实施纠偏,可保证TBM掘进后隧洞实际轴线在设计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实现精确贯通。
赵铁怀[10](2009)在《GPS技术在关角特长隧道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关角(青藏线西宁-格尔木段增建二线工程)特长隧道控制测量是目前最长的带状控制工程,本文讨论GPS技术在特长隧道控制测量中的作业过程,主要对工程坐标系的建立,投影面的选择,工程椭球的建立作了分析,包括技术设计、布网、测量、计算等方法。通过采用工程椭球很好地解决带状长大控制工程变形问题。
二、浅论特长隧道GPS网的布测及其精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特长隧道GPS网的布测及其精度(论文提纲范文)
(1)超长引水隧洞贯通误差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超长隧洞贯通误差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第2章 洞外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对贯通精度的影响分析 |
2.1 概述 |
2.2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分析 |
2.2.1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
2.2.2 GPS网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的预计 |
2.3 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对竖向贯通精度的影响分析 |
2.3.1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
2.3.2 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对竖向贯通精度影响值的预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误差对贯通精度的影响分析 |
3.1 概述 |
3.2 隧洞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方法设计 |
3.2.1 交叉导线网 |
3.2.2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 |
3.2.3 交叉导线网及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试验数据分析 |
3.3 顾及对中误差的洞内横向贯通误差仿真计算技术研究 |
3.3.1 精度仿真计算时顾及对中误差影响的重要性 |
3.3.2 仿真计算时对中误差以及观测值误差的确定方法 |
3.3.3 基于仿真计算技术进行洞内横向贯通误差预计的方法 |
3.3.4 洞内平面控制网横向摆动误差来源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
3.3.5 横向间距对交叉导线网横向摆动影响的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
3.3.6 洞内外横向贯通误差总预计 |
3.4 顾及对中误差影响的平面控制网精度仿真计算程序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联系测量与陀螺定向在控制横向贯通误差方面的作用 |
4.1 概述 |
4.2 联系测量影响因素及其测量试验结果分析 |
4.2.1 垂线偏差对联系测量的定性影响分析 |
4.2.2 进洞联系测量试验的实施 |
4.2.3 进洞联系测量试验的结果分析 |
4.3 陀螺定向在超长隧洞洞内横向贯通误差控制中的应用 |
4.3.1 陀螺定向在长大隧洞中的应用方法 |
4.3.2 加测陀螺边最佳位置的仿真计算 |
4.3.3 陀螺定向在横向贯通误差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主要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表 |
(2)铁路特长隧道横向贯通误差允许值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20 km及以上特长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方法研究 |
2. 1 坐标差统计法 |
2. 2 坐标中误差法 |
2. 3 微分公式法 |
3 隧道贯通误差影响值估算软件研制 |
3. 1 软件界面( 图5) |
3. 2 软件功能 |
4 20 km及以上特长隧道贯通误差模拟计算分析 |
4. 1 洞内导线网 |
4. 2 洞外GPS网 |
5 20 km及以上特长隧道贯通误差影响值的分配 |
5. 1 分配原则 |
5. 2 分配方法 |
5. 3 分配数值 |
6 结论与建议 |
(3)特长隧道贯通误差预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特长隧道贯通误差预计方法研究 |
1. 经典方法 |
( 1) 导线法 |
( 2) 误差来源分析法 |
( 3) 权函数法 |
2. 近似方法 |
( 1) 简化公式法 |
( 2) 平均相对误差估计法 |
( 3) 设计尺寸法 |
3. 本文提出的隧道贯通误差预计方法 |
( 1) 坐标差统计法 |
( 2) 坐标中误差法 |
( 3) 微分公式法 |
三、隧道横向贯通误差预计实现步骤 |
1. 洞外 GPS 控制网 |
( 1) 按GPS网进行估算 |
( 2) 按边角网进行估算 |
2. 洞内导线网 |
(4)TBC和COSAGPS GNSS数据处理软件在延安引黄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1.1 工程任务 |
1.2 数据处理软件 |
2 GPS基线解算 |
3 GPS网平差 |
3.1 TBC软件中GPS网平差 |
3.2 COSA_GPS中GPS网平差 |
3.3 TBC和COSA_GPS平差结果分析 |
4 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及高程拟合 |
4.1 建立独立坐标系 |
4.2 TBC与COSA_GPS在高程拟合中的差异 |
5 结语 |
(5)GPS高程转换在公路高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GPS 高程转换问题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GPS 高程与公路高程控制测量 |
2.1 GPS 高程测量 |
2.2 高程系统 |
2.2.1 大地高程系统 |
2.2.2 正高系统 |
2.2.3 正常高 |
2.3 公路高程控制测量 |
2.3.1 高程控制测量的重要性 |
2.3.2 高程控制测量的现状 |
2.3.3 公路高程测量精度要求 |
2.4 GPS 控制布网等级 |
2.4.1 GPS 布网等级划分 |
2.4.2 GPS 网布设原则 |
2.4.3 GPS 公路控制网的建立 |
2.5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 GPS 高程转换 |
3.1 样本数据归一化 |
3.2 基于神经网络的 GPS 高程转换 |
3.2.1 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 GPS 高程转换 |
3.2.2 基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的 GPS 高程转换 |
3.2.3 基于广义回归(GRNN)神经网络的 GPS 高程转换 |
3.3 基于神经网络的 GPS 高程转换计算实例 |
3.3.1 归一化 |
3.3.2 基于神经网络的 GPS 高程转换计算结果 |
3.3.3 转换结果对比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最小二乘配置法的 GPS 高程转换 |
4.1 最小二乘配置法 |
4.2 最小二乘配置法的 GPS 高程转换 |
4.3 协方差函数的选择对转换精度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公路高程控制测量中 GPS 高程转换精度分析 |
5.1 GPS 高程转换精度分析 |
5.1.1 GPS 采集数据的误差分析 |
5.1.2 已知水准点的联测精度 |
5.1.3 转换误差 |
5.2 高程转换应用实例 |
5.2.1 工程概况 |
5.2.2 基于神经网络高程转换实验结果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次研究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6)广州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地铁发展状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盾构知识介绍 |
2.1 盾构法概述 |
2.2 盾构施工的条件与特点 |
2.3 盾构法施工工序 |
2.4 盾构法隧道的发展概况 |
2.5 我国盾构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三章 盾构隧道 GPS 控制布网及数据处理 |
3.1 测量依据和精度要求 |
3.2 方案设计及选点 |
3.3 外业观测 |
3.4 数据处理 |
3.5 平差计算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盾构隧道高程测量布网与数据处理 |
4.1 概况 |
4.2 测量准备工作 |
4.3 外业观测 |
4.4 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盾构隧道控制网精度设计 |
5.1 概述 |
5.2 隧道贯通误差 |
5.3 隧道贯通误差估算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盾构(掘进)施工控制测量 |
6.1 盾构掘进前控制测量 |
6.2 盾构 (掘进)施工控制测量 |
6.3 盾构掘进(贯通)后控制测量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实时监测及控制 |
7.1 引言 |
7.2 工程概况及其风险控制 |
7.3 自动监测系统及其布设 |
7.4 自动监测实施 |
7.5 监测成果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的主要工作 |
一、发表论文 |
二、参加项目 |
三、获奖情况 |
致谢 |
(7)高速公路隧道GPS控制及变形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GPS 控制测量技术应用概况 |
1.2.2 隧道洞口段变形监测技术发展概况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隧道 GPS 平面控制测量 |
2.1 GPS 测量的基本原理 |
2.2 GPS 控制网布设 |
2.3 GPS 基线解算 |
2.3.1 观测值 |
2.3.2 基线解算 |
2.4 GPS 网平差分类 |
2.5 道吾山隧道 GPS 控制测量 |
2.5.1 道吾山隧道概况 |
2.5.2 GPS 平面控制测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隧道 GPS 高程控制测量 |
3.1 GPS 高程拟合原理 |
3.2 GPS 高程拟合数学模型 |
3.3 GPS 高程拟合精度分析 |
3.4 隧道高程控制测量 |
3.4.1 水准高程测量 |
3.4.2 隧道GPS 高程测量 |
3.4.3 GPS 高程拟合实测 |
3.4.4 精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理论研究 |
4.1 隧道洞口段围岩稳定性特点 |
4.2 隧道洞口段围岩影响因素 |
4.3 隧道洞口段现场施工监控 |
4.3.1 变形监控方案 |
4.4 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
4.4.1 监测信息的反馈方法 |
4.5 监测数据处理成果分析及回归趋势预测 |
4.5.1 地表沉降数据处理成果分析 |
4.5.2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数据处理成果分析 |
4.5.3 回归趋势预测 |
4.6 义泰湾隧道洞口段监控 |
4.6.1 工程概况 |
4.6.2 洞口设计 |
4.6.3 洞口及明洞的施工及安全 |
4.6.4 工程地质条件 |
4.6.5 洞口段围岩稳定性 |
4.6.6 量测结果分析 |
4.6.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8)GPS在水运工程控制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 |
1.1.1 传统测量方法及现状 |
1.1.2 GPS 的建立与应用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技术线路 |
1.3.1 研究的主要问题 |
1.3.2 技术线路 |
1.4 本章小结 |
2 第2章 GPS 定位误差分析 |
2.1 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
2.1.1 电离层延迟误差 |
2.1.2 对流层延迟 |
2.1.3 多路径误差 |
2.2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
2.2.1 轨道误差 |
2.2.2 卫星钟差 |
2.2.3 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偏差 |
2.3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
2.4 地球自转影响 |
2.5 相对论效应影响 |
2.6 地球潮汐改正 |
2.7 本章小结 |
3 第3章 GPS 网设计及数据标准化 |
3.1 GPS 网设计 |
3.1.1 精度标准 |
3.1.2 GPS 网的基准设计 |
3.1.3 GPS 网图形设计 |
3.2 GPS 定位模式及观测量 |
3.2.1 GPS 布网定位模式 |
3.2.2 GPS 观测量 |
3.3 GPS 数据标准化 |
3.4 本章小结 |
4 第4章 基线解算与网平差 |
4.1 基线解算 |
4.1.1 基线解算模式 |
4.1.2 基线质量评定 |
4.2 网平差 |
4.2.1 自由网平差 |
4.2.2 约束平差与坐标系统的转换 |
4.3 本章小结 |
5 第5章 高精度 GPS 基线解算软件 |
5.1 软件简介 |
5.2 数据准备 |
5.2.1 测站信息文件 |
5.2.2 测站坐标初始文件 |
5.2.3 测段信息文件 |
5.2.4 测站信息控制文件 |
5.2.5 测段信息控制文件 |
5.2.6 其它文件 |
5.3 基线处理 |
5.4 本章小结 |
6 第6章 GPS 在长江口航道控制网中的应用 |
6.1 长江口航道控制网现状 |
6.2 GPS 控制网设计 |
6.3 外业观测 |
6.3.1 GPS 网同步静态观测 |
6.3.2 高程联测 |
6.4 解算软件选择 |
6.5 基线解算 |
6.5.1 解算参数设置 |
6.5.2 精度分析 |
6.6 网平差 |
6.7 平面平差 |
6.8 坐标系转换 |
6.9 本章小结 |
7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浅谈锦屏电站引水隧洞TBM施工测量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控制测量的方案设计及实施 |
2.1 洞外控制测量 |
2.1.1 测量等级的确定 |
2.1.2 具体实施办法 |
2.2 洞内控制测量 |
2.2.1 测量等级的确定 |
2.2.2 具体实施办法 |
3 PPS导向系统在TBM掘进中的应用 |
3.1 PPS导向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
3.1.1 前部两自动棱镜 |
3.1.2 测斜仪 |
3.1.3 全站仪 |
3.1.4 参考棱镜 |
3.1.5 系统计算机 |
3.2 PPS导向系统的基本原理 |
3.3 PPS导向系统的作用 |
3.4 PPS导向系统的操作过程 |
3.4.1 PPS导向系统中原始数据的设置 |
(1) 隧道设计中线坐标计算: |
(2) PPS初始参数设置: |
(3) TCA托架和后视托架的三维坐标的测量: |
3.4.2 移站测量 |
3.4.2.1 移站测量作业流程 (见图2) |
3.4.2.2 移站测量作业要点 |
3.4.3 掘进中的测量 |
3.5 人工导向 (应急方案) |
4 PPS导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
5 影响导向精度的因素及所采取的措施 |
6 结束语 |
(10)GPS技术在关角特长隧道控制测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工程概况 |
3 测量的技术设计 |
3.1 设计精度 |
3.2 网形设计 |
3.3 观测计划 |
4 外业实施 |
4.1 选点 |
4.2 观测 |
5 成果计算 |
5.1 基线计算 |
5.2 投影面的选择 |
5.3 建立工程椭球 |
5.4 建立工程坐标系 |
结束语 |
四、浅论特长隧道GPS网的布测及其精度(论文参考文献)
- [1]超长引水隧洞贯通误差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刘志.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7)
- [2]铁路特长隧道横向贯通误差允许值的确定[J]. 付宏平,郭际明,张正禄,陈光金. 铁道标准设计, 2015(12)
- [3]特长隧道贯通误差预计方法研究[J]. 付宏平,郭际明,张正禄. 测绘通报, 2015(02)
- [4]TBC和COSAGPS GNSS数据处理软件在延安引黄工程中的应用[J]. 刘凯,彭方辉. 西北水电, 2015(03)
- [5]GPS高程转换在公路高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 刘明学. 长安大学, 2012(07)
- [6]广州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的研究[D]. 徐顺明. 武汉大学, 2012(03)
- [7]高速公路隧道GPS控制及变形监测技术研究[D]. 彭文建. 长沙理工大学, 2011(05)
- [8]GPS在水运工程控制网中的应用研究[D]. 万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9]浅谈锦屏电站引水隧洞TBM施工测量方法[J]. 宋瀛道. 铁道建筑技术, 2009(11)
- [10]GPS技术在关角特长隧道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 赵铁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