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圆叶乌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乌桕,圆叶乌桕,繁殖,应用
圆叶乌桕论文文献综述
邱敏婷,陈玉婷,王嘉怡,罗连,林石狮[1](2016)在《乡土生态修复和鸟媒植物山乌桕和圆叶乌桕栽培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乌桕(Sapium discolor)和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2种乡土植物具有彩叶特色,强阳性,耐贫瘠,山乌桕更因其富含油脂的种子而吸引多种野生鸟类,整体具有重要的生态修复和景观价值。本文对2种乌桕的形态特征、生态特性、种子繁殖技术、嫁接繁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价值等作了全面的综述。(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6年21期)
刘珊,何茜,李吉跃,苏艳,吴俊文[2](2016)在《石漠化树种圆叶乌桕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深入研究圆叶乌桕的抗旱性能提供基础依据,并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及造林树种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2年生圆叶乌桕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连续监测其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圆叶乌桕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着上升,干旱末期分别达到峰值37.42%和197.18μg·g-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在干旱第18、21和21天达到峰值159.19 U、31.89 nmol·g-1和2.31 mg·g-1。【结论】在不同干旱胁迫时期圆叶乌桕的生理响应机制不同,在轻度与中度干旱时期,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积极防御与渗透调节能力的提高协同作用,以增强抗旱能力,在重度干旱时期,主要以渗透调节为主。总体而言,圆叶乌桕幼苗具有一定的耐旱潜能,是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洪文君,徐瑞晶,魏依娜,何妙坤,庄雪影[3](2015)在《干旱胁迫对圆叶乌桕和毛果巴豆幼苗生长、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华南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的树种选择及人工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温室盆栽生长法,通过不同浇水频度控制干旱条件,并用常规方法测定各项指标.【结果和结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和毛果巴豆Croton lachnocarpus的苗高净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减少2%~5%和8%~10%,基径净生长量增加17%~35%和10%~30%;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2种植物幼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根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生理检测结果表明,圆叶乌桕苗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毛果巴豆;2种植物苗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比较敏感,但SOD活性和MDA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变化不明显.茎部解剖结构比较结果表明,2种植物在茎部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和髓部比例存在较大的差异,干旱胁迫会导致其木质部与髓部厚度比值增加,反映了2个树种可通过增加木质部与髓部结构来适应干旱胁迫.模糊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干旱,还是中度和重度干旱,圆叶乌桕的耐旱能力均强于毛果巴豆,其生理指标和茎部结构对干旱胁迫响应的不同反映了其耐干旱胁迫机制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洪文君,刘珊,庄雪影[4](2014)在《促进圆叶乌桕发芽的种子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Hemsl.)Esser]是石灰岩地区次生林特有树种,该树种树形优美,叶形独特,秋季落叶前变红,是石灰岩山地极具应用前景的风景林树种。报道了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圆叶乌桕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98%H2SO4处理种子2min后清洗播种可显着提高圆叶乌桕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其它酸、碱、温水和人工破损种皮等处理方法虽然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但效果不佳;90℃热水浸泡到自然冷却和10%硫酸处理种子12h等处理会直接伤害种子,因此种子萌发率低。该研究成果可为圆叶乌桕的开发利用及播种育苗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林业实用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徐瑞晶,黄川腾,周雪刚,邹龙海,唐光大[5](2013)在《清新和阳山县圆叶乌桕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群动态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亚热带地区石灰岩山地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群落的变化规律,应用样方调查法,对广东省清新县和阳山县两片石灰岩山区圆叶乌桕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总面积为4800 m2的样方中,共有维管植物140种,隶属于65科118属。群落均以大戟科、茜草科、芸香科、桑科和木犀科为优势科;其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占总属数的79.6%,温带分布型属占18.3%。除草本层均匀度外,清新群落的各层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比阳山群落的高。清新的圆叶乌桕种群缺乏小苗,为不稳定种群;而阳山的圆叶乌桕种群相对年轻,为稳定种群。随着群落的演替发展,群落中圆叶乌桕的优势地位终将被其它耐荫型树种所取代。(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洪文君,徐瑞晶,魏依娜,何妙坤,庄雪影[6](2013)在《干旱胁迫对圆叶乌桕和毛果巴豆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 Hemsl.)和毛果巴豆(Croton achnocarpus Benth.)为我国南方石灰岩乡土树种。应用温室盆栽生长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圆叶乌桕和毛果巴豆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圆叶乌桕和毛果巴豆幼苗的苗高生长量均下降,基径生长增加;但圆叶乌桕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苗高差异未达到显着性(P<0.05);而毛果巴豆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苗高差异达到显着性(P<0.05);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两种植物幼苗的地上部、地下部和根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生理生化检测结果表明,圆叶乌桕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和MDA含量均低于毛果巴豆;干旱胁迫导致圆叶乌桕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其叶片POD活性和MDA含量在轻度干旱时最高,SOD活性在中度干旱时最高;干旱胁迫也导致毛果巴豆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5),但叶片POD活性、SOD活性和MDA含量均在重度干旱时最高。模糊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干旱,还是中度和重度干旱,圆叶乌桕的抗旱能力强于毛果巴豆,而两种植物在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上的差异反映了其耐干旱胁迫机制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分会场: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期刊2013-10-13)
徐瑞晶,曾思金,闫湘,王瑶,庄雪影[7](2013)在《粤北两地石灰岩风水林与圆叶乌桕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灰岩地区生态环境特殊,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其森林一旦破坏,极难恢复。风水林和圆叶乌桕次生林是广东粤北石灰岩区保护较好的森林群落,前者为保存较好和演替时间较长的森林群落,后者为早期次生林群落。开展粤北石灰岩区不同演替阶段的林分的植物组成、群落结构和土壤肥力研究,可为石灰岩区退化山地的植被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报道了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和清新区的石灰岩区风水林和圆叶乌桕林的群落物种组成、不同层次的植物多样性及优势种的种群结构。分别在阳山县和清新区面积为2400m2的石灰岩区风水林样方中记录了维管植物80和113种,隶属67科127属;在两地同样面积的圆叶乌桕次生林样方中分别记录了维管植物76和96种,隶属65科117属。这些群落均以大戟科、茜草科、桑科和樟科为优势科,但风水林群落以阴香、青冈、香叶树、檵木和桂花为优势种,圆叶乌桕群落以圆叶乌桕、小芸木、朴树、铁榄和香蒲桃为优势种。无论是同一地点风水林或圆叶乌桕次生林,还是两地风水林间和次生林间,DBH>2cm的乔木层物种相似性(Sorensen指数)均小于0.40,反映了它们在物种组成上的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清新圆叶乌桕群落以乔木层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最高外,其余3个群落均以灌木层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最高。4个群落土壤因子的聚类结果表明,两地风水林群落的土壤肥力较接近,首先聚为一类;阳山圆叶乌桕次生林的土壤成分与风水林较接近,清新圆叶乌桕次生林与风水林的土壤肥力差异相对较大。(本文来源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期刊2013-10-13)
刘锡辉,秦新生,梁同军,林森[8](2013)在《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土壤与叶片化学元素含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与同属的乌桕、山乌桕叶片及其生长地土壤化学元素进行测定,比较叁者化学成分特征,分析了圆叶乌桕在广东石灰岩地区的环境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圆叶乌桕生长地的有机质、全N及全P含量均高于乌桕、山乌桕生长地,N素和P素有效率较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6.88%,速效P仅占全P的4.77%,全K含量偏低,但圆叶乌桕生长地速效K含量(151.8 mg.kg-1)达到土壤速效K含量对应的适量K(125~155 mg.kg-1)水平等级,属适量K型土壤,交换性Ca及交换性Mg含量均高于乌桕、山乌桕生长地,微量元素含量排序为Mn>Pb>Cr>Zn>Ni>Fe>Cd>Cu,全Pb、全Zn及全Cu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3级标准。圆叶乌桕叶片Ca含量(25.24 g.kg–1)、Cd含量(0.45 mg.kg-1)高于乌桕、山乌桕。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含量较低的元素如K、Fe和Cu在圆叶乌桕叶片中的生物吸收系数较高,而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如N、Ca、P、Mg、Mn和Zn在其叶片中生物吸收系数较低。在高温干旱的胁迫下,圆叶乌桕叶片会吸收一定量的Ca,提高抗逆性。圆叶乌桕的化学元素特征反映了它对石灰岩生境的适应性较强。(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谭金玉,张传博,罗充[9](2012)在《茂兰喀斯特森林圆叶乌桕AM真菌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 Hemsl)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进行了初步分离、鉴定与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乌桕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为44.3%;从乌桕根系土壤中分离到AM真菌2个属29种,分别为球囊霉属(Glomus)21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8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属,枫香球囊霉(G.liquidambari)和凹坑无梗囊霉(A.excavatadun)为优势种。(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7期)
何敏宜,袁锡强,秦新生[10](2012)在《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叶表皮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与同属的乌桕、山乌桕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比较3个种的叶表皮形态特征,分析圆叶乌桕在石灰岩地区生长的环境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圆叶乌桕叶下表皮细胞小且呈无规则型,细胞排列紧密;气孔集中分布于下表皮,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相对最小;气孔类型是无规则型,无副卫细胞;圆叶乌桕上下叶表皮有厚角质层和蜡质层,蜡被呈片状和网状。圆叶乌桕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反映了它对石灰岩生境的适应性较强。(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圆叶乌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深入研究圆叶乌桕的抗旱性能提供基础依据,并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及造林树种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2年生圆叶乌桕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连续监测其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圆叶乌桕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着上升,干旱末期分别达到峰值37.42%和197.18μg·g-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在干旱第18、21和21天达到峰值159.19 U、31.89 nmol·g-1和2.31 mg·g-1。【结论】在不同干旱胁迫时期圆叶乌桕的生理响应机制不同,在轻度与中度干旱时期,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积极防御与渗透调节能力的提高协同作用,以增强抗旱能力,在重度干旱时期,主要以渗透调节为主。总体而言,圆叶乌桕幼苗具有一定的耐旱潜能,是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圆叶乌桕论文参考文献
[1].邱敏婷,陈玉婷,王嘉怡,罗连,林石狮.乡土生态修复和鸟媒植物山乌桕和圆叶乌桕栽培技术综述[J].现代园艺.2016
[2].刘珊,何茜,李吉跃,苏艳,吴俊文.石漠化树种圆叶乌桕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
[3].洪文君,徐瑞晶,魏依娜,何妙坤,庄雪影.干旱胁迫对圆叶乌桕和毛果巴豆幼苗生长、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
[4].洪文君,刘珊,庄雪影.促进圆叶乌桕发芽的种子处理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4
[5].徐瑞晶,黄川腾,周雪刚,邹龙海,唐光大.清新和阳山县圆叶乌桕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群动态探讨[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3
[6].洪文君,徐瑞晶,魏依娜,何妙坤,庄雪影.干旱胁迫对圆叶乌桕和毛果巴豆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C].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分会场: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2013
[7].徐瑞晶,曾思金,闫湘,王瑶,庄雪影.粤北两地石灰岩风水林与圆叶乌桕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C].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2013
[8].刘锡辉,秦新生,梁同军,林森.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土壤与叶片化学元素含量特征[J].西南农业学报.2013
[9].谭金玉,张传博,罗充.茂兰喀斯特森林圆叶乌桕AM真菌多样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
[10].何敏宜,袁锡强,秦新生.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叶表皮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