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谢萍
宾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716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儿科选择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护理组(n=40),对常规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患儿在常规组患儿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输液配合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状况。结果:护理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0%与常规组87.5%相比明显较高,P<0.05。护理组患儿静脉输液配合率95.0%、一次穿刺成功率92.5%明显高于常规组72.5%、67.5%,且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常规组22.5%,P<0.05。护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39.2±0.4)分与常规组(36.4±1.3)分相比明显较高,P<0.05(对的)。结论:儿科心理护理能有效提升患儿治疗效果,可推广运用。
【关键词】儿科;心理护理;治疗效果;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115-02
儿科是临床重要科室,患儿年级较小,身体耐受性较低,患病后极易受疾病折磨出现哭闹、不安等相关症状,影响治疗过程的进行。当前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此次研究中探讨儿科心理护理对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改善患儿预后。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儿科选择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家长均自愿配合研究,排除存在精神疾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护理组(n=40),常规组患儿中男女比为24:16;年龄2-14岁,平均年龄(8.7±4.8)岁;疾病类型:呼吸道感染15例,支气管炎14例,肠胃炎11例。护理组患儿中男女比为25:15;年龄2-15岁,平均年龄(8.8±4.9)岁;疾病类型:呼吸道感染14例,支气管炎15例,肠胃炎11例。与常规组对比,护理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方法
常规组患儿进行常规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护理组患儿再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①健康知识教育:护理人员需及时采取温和语气,告知患儿及家长相关疾病基础知识,并告知患儿及家长日常卫生状况及相关不良习惯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告知患儿及家属相关治疗注意事项,提升患儿及家长对该病的认识,缓解家长的治疗顾虑,促进患儿家长积极辅助治疗。②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在患儿入院时,及时引导患儿及家属对医院环境进行初步了解,便于患儿及早熟悉陌生环境;及时为患儿创设优质的治疗环境,及时根据患儿年龄及喜好状况,在病房为患儿提供针对性玩具,对于年龄较小患儿可为患儿准备玩具、贴纸等,对于年级较大患儿可根据患儿喜好为患儿准备书籍、看电视等,转移患儿注意力,促进患儿配合治疗过程,并减少患儿疼痛感。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在患儿住院后,及时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及时通过语言沟通了解患儿性格等,根据患儿实际性格,对患儿进行针对性语言安抚和鼓励,积极缓解患儿紧张、焦虑情绪,促进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促进患儿积极接受治疗,提升治疗的勇气和信心。例如护理人员需以和蔼的态度以及温和的语气对待患儿,通过抚触、拥抱等行为给患儿留下良好的印象,给予语言安慰可有效降低患儿对输液的恐惧。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成功出院;有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成功出院;无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病情加重,需进行进一步治疗[1]。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对两组患儿输液配合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
对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服务态度、治疗性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四项,总分40分,分数越好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上述患儿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满意度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进行检验。治疗效果采用率(%)表示,以X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详见下表。
表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n(%)]
护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39.2±0.4)分与常规组(36.4±1.3)分相比明显较高,t=13.020,P<0.05。
3讨论
由于儿科收治的患儿年级较小,治疗依从性较差,且患儿自身机体发育不够完善,自我护理能力及表达能力,疾病进展较快,且治疗增加了感染风险,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患儿疾病进展死亡[2]。
当前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儿科工作环境较为嘈杂,患儿常出现哭闹不配合状况,因此此次研究中探讨心理护理对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护理组患儿静脉输液配合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在尚桂英[3]的相关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此次研究结果与之相符,说明心理护理能提升患儿治疗效果。原因分析为:①儿科治疗过程中,一些患儿家长在患儿出现哭闹状况时,将会过度紧张或出现情绪失控状况,严重时甚至会打骂护理人员,导致医患纠纷出现,这种状况不仅影响患儿的及时诊治,也会影响医院的整体运作[4]。因此给予患儿及家属健康知识教育能促进患儿家属的配合,改善患儿治疗效果。②患儿年龄较小,对于陌生环境易出现紧张、恐慌情绪,易导致患儿哭闹,因此护理人员加强环境护理,及时根据患儿实际状况采取针对性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并通过心理护理,通过语言安抚和鼓励,促进患儿积极配合治疗,进而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改善治疗效果[5]。③采取心理护理时,护理过程更加全面、有效,护理质量更高,例如护理人员通过心理学技巧,以语言、表情、态度以及行为去干预患儿心理状态,改善其不良情绪,对大多数患者采取语言激励,或者以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可获得显著效果,尤其是在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可有效提高输液配合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在输液过程给予持续心理干预能避免患儿因紧张出汗、哭泣、情绪过激等因素导致输液部位胀痛、药液渗漏等不良反应。
综上,儿科心理护理能有效提升患儿治疗效果,改善患儿家长满意度,可在儿科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石岩,刘平.心理护理对儿科监护室儿童及家长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6):804-805,833.
[2]虞朝霞.心理护理对儿科患儿输液配合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6):1466-1467.
[3]尚桂英.心理护理在儿科治疗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6):3197-3197.
[4]司菊.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心理护理策略[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11):6437-6437.
[5]张子茹.心理护理在儿科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28):23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