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河流域论文-程宗杰

党河流域论文-程宗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党河流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党河流域,径流量,累积距平法,相关分析

党河流域论文文献综述

程宗杰[1](2017)在《1970-2014年党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支流党河为例,基于1970-2014年的流域水文站点监测数据资料,采用双累积曲线法、累积距平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流域中游径流量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探究对径流量变化产生影响的因子。结果表明:党河流域中游地区径流量呈现增长趋势,一定程度受到中游地区降水的影响且有较为直接的关系;党城湾温度和降水是党河水库径流量变化的直接促进因子,受水库集水面积影响,水库站点蒸散能力的变化对径流量变化起负向效应。(本文来源于《甘肃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7年09期)

柴晓伟[2](2017)在《基于WEAP模型的党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是疏勒河的一级支流,同时也是维持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城市稳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主要水源。随着党河流域各县市发展加速,人口、经济持续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流域生态的持续恶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城市安全和人民生活。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当地政府不能再回避的棘手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党河流域多年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建立了党河流域水资源评价和规划系统模型(Water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System),并根据当前发展趋势对流域未来水资源发展、利用情况进行模拟,对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探讨,对流域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最大节水能力和节水成本进行了计算。通过模拟和计算,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若只考虑流域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在高、中、低人口增长预案下,到2030年流域因人口增长而增加的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量约为340m3、270 m3和240 m3,增长幅度为现状基准年的47.89%、38.03%和33.8%。因基数较小,人口增长在2030年以前对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影响较小,但对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管网供水要求有一定影响。2.若只考虑流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在高、中、低经济增长预案下,到2030年,党河流域经济发展要求的水量将分别达到2.38亿m~3、1.21亿m~3和0.82亿m~3,约是2007年党河流域经济发展需水量的30倍,15倍和10倍,分别占党河多年平均来水量的67%、34%和23%,将会对流域水资源平衡产生较大影响。3.通过计算,在高、中、低农业节水预案下,到2030年,分别可节约3.32亿m3、2.98亿m3、2.80亿m3的水量。占现状基准年农业生产要求水量的70%、63%和59%。4.通过“高人口高经济增长低效农业节水预案”等八组预案的模拟分析,在人口、经济发展和农业节水措施共同作用下,如果保持流域各县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将不利于流域可持续发展,到2030年流域生态恶化速度没有得到缓解,并有加剧恶化的可能。5.如果仅依靠在党河单个流域内开展全流域的节水措施,将不足以解决党河流域生态持续恶化问题,流域未来社会、经济、生态发展将不可持续。(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7-02-01)

赵玮,马金珠,何建华[3](2015)在《党河流域敦煌盆地地下水补给与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指标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党河流域敦煌盆地地下水补给和演化规律。岩盐、石膏及芒硝等矿物的溶解对Na+、Ca~(2+)、Cl-及SO42-离子浓度影响较大。阳离子交换作用明显,地下水中Mg~(2+)和Ca~(2+)浓度增加,并与碳酸盐发生沉淀,导致HCO_3~-减少。地下水的δ~(18)O值介于-12.1‰~-7.5‰,δ~2H值变化范围为-84.3‰~-61.5‰,指示了盆地不同地带地下水补给来源不同。潜水δ~(18)O和δ~2H数值随着地下水径流路径方自西南到东北越来越富集,反映了蒸发浓缩效应,南湖、盆地南部潜水同位素与河水相近,体现了现代补给。相比之下,承压水稳定同位素相对贫乏,指示过去寒冷时期的补给。该研究可以为敦煌区域地下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5年06期)

金晓颖,安蓉,屈建军,李毅[4](2015)在《党河流域骆驼刺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党河流域骆驼刺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相关性,为有效管理该流域天然骆驼刺群落及退化骆驼刺群落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样方"法,于2012年6—10月调查群落特征及土壤样品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在6—10月,生物量表现出显着的季节变化,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季节变化趋势几乎一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相反。在0—50cm土壤层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呈现出先增加再减小的变化过程,土壤容重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土壤含水量在土壤深度达到30cm以后增加不明显。[结论]土壤环境因子是影响骆驼刺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主要因素。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可以增加骆驼刺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土壤容重抑制骆驼刺群落根系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5年06期)

程远顺,程宗杰[5](2015)在《党河流域近40年径流量特征与气候变化关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党河水库水文站径流数据、党河流域内5处水文站及雨量站的降水数据,利用趋势分析、Person双侧相关分析法,探究近40年来党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党河流域径流量呈现波动上升,温度与蒸发量同时出现上升趋势;降水量总体表现为上游>中游>下游,且年季尺度受地形影响差异显着;通过Person相关分析显示,党河干流区径流量的增加主要是温度升高带来的冰川融水增多、上游降水量增多的正面驱动和流域内蒸发能力降低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期刊2015年13期)

徐轶[6](2015)在《章党河流域污染治理方案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章党河流域污染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章党河流域污染治理方案,并进行治理工程建设。投资5 968万元,采用A2O+纤维转盘深度处理工艺,建设日处理能力2万t污水的章党污水处理厂,同时进行污染截流管网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了章党河流域污染难题。(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5年05期)

宋智渊[7](2015)在《干旱区流域水足迹可持续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作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环境因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决定性作用。水足迹理论提出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水资源的总体消耗是各种独立水资源消耗之和,很少有人关注商品类型、数量、服务等活动在产业链中的水消耗和水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案例频频上演,造成的环境、生态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更是不容忽视的环境因子。位于西北干旱区的党河一直被敦煌人民视为母亲河,但是在近些年,人们不得不面对母亲河在敦煌以下断流的尴尬现实, 据统计党河下游的敦煌地区20年间地下水位累计下降了10.77m,水域面积缩小23%,还有20%的草场消失,生态效益显着的湿地面积仅剩不到—半。为了维护党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国务院批准通过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党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引起国家高度重视。传统的水资源评价方法重视对直接取水量的比较和分析,对水资源问题发生的时间和水资源消耗的类型研究不够。水足迹理论的提出,丰富了水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将水资源和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解决水问题提供了思路。本文以水足迹理论为基础,基于流域水资源公报、统计年鉴数据,利用Cropwat软件核算了党河流域的蓝水、绿水和灰水足迹及变化特征,并按照水足迹评价的国际标准对流域水足迹进行可持续评价,提出了控制水足迹的措施,为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提供了思路。研究的结论如下:(1)2003-2013年党河流域年均水足迹34%(1.51 Gm3)为绿水足迹,66%(2.88Gm3)为蓝水足迹;灰水足迹70%(2.41Gm3)来自作物产品,其余30%(1.01 Gm3)为畜产品,超过96%的灰水足迹都发生在敦煌市境内。说明党河流域作物生产消耗了大量的蓝水资源,畜产品消耗了党河流域大部分的绿水资源,而敦煌的作物生产造成了流域的水污染。(2)作物蓝水足迹总体上不断增加,从2003年的1.56G增长到2013年的2.6G,十年间蓝水总量为22.59G;绿水足迹从2003年的0.12G增加到2013年的0.15G,总体增幅不大,且总量小于蓝水足迹,十年间绿水总量为1.54G。灰水足迹从2003年的0.13G增加2013年的0.21G,十年间总量为1.77G,高于绿水足迹。棉花是作物蓝水和绿水足迹主要的组成部分,分别为11.13G、1.02G。(3)作物消耗了流域绝大部分的蓝水资源,畜产品和作物各消耗了流域约一半的绿水资源。经济作物是流域蓝水消耗的主要原因,棉花消耗了一半的作物蓝水足迹。农产品和畜产品各消耗了流域约一半的绿水足迹:作物绿水消耗中,经济作物消耗了96.7%,棉花是经济作物绿水消耗的主要部分,达到66.7%;畜产品绿水消耗中,猪肉消耗了畜产品绿水足迹的67.2%,是畜产品绿水消耗的主要原因。(4)畜产品蓝水足迹总体增幅不大,从2003年的0.11G增长到2013年的0.13G。十年蓝水总量为0.71G,其中羊肉超过猪肉蓝水足迹成为主要组成部分;绿水足迹从2003年的1.4G降低到2013年的1.2G,是唯一水足迹降低的,总量大于蓝水足迹,十年间绿水总量为11.9G,猪肉绿水足迹始终在60%以上;灰水足迹变化不大,十年间总量为1.77G。(5)对党河流域水足迹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结果显示一年中有5个月蓝水足迹高于可利用蓝水资源量,是不可持续的,且蓝水短缺程度年内变化较大,最大达135%,最小仅为10%;党河流域一年中月绿水足迹未超出可利用绿水资源量,达到100%,但绿水月均短缺要比蓝水更为严峻,7个月绿水短缺程度超过年内绿水月均短缺程度81.2%的值;十年间党河流域水污染程度总体不大;敦煌农业水足迹对水资源的占用是实际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1.2倍,水足迹过高带来许多环境问题,流域种植结构与水资源效率关系密切。(6)基于可持续水足迹综合评价分析,明确水足迹主体的权责要求,提出通过流域灌区的节水改造和建立“自主管理+用水者协会+农水户,,的灌溉管理体制控制流域水足迹。(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段浩,潘世兵,李琳[8](2014)在《党河流域冰川变化遥感监测及其对径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党河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冰川融水是党河径流重要组成部分。党河径流变化影响下游敦煌盆地用水,也影响西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条件。利用多时相资源卫星Landsat MSSTM和环境小卫星HJ影像数据,分析了党河流域近40年的冰川面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40年来党河流域内的冰川面积呈显着减小的趋势,减小面积153.96km2,减小比率达到48.11%。利用气象资料和派定理建立了冰川面积变化分析模型,初步揭示了冰川面积变化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冰川变化对党河径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中国环境遥感应用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4-07-10)

郑炳林,曹红[9](2013)在《汉唐间疏勒河党河流域的湖泽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唐间疏勒河下游地区的湖泽今天都消失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对汉唐间疏勒河中下游的湖泽进行考证,主要有冥泽、乌泽、凉兴胡泊、曲泽和鱼泽等,这些湖泽分布在东起布鲁湖花海子,西到榆树泉的疏勒河河道,其湮没消失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屯垦和农业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谢磊[10](2013)在《都伟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谢磊)5月28日上午,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都伟主持召开市政府叁届26次常务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常委扩大会及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审议通过《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办法》等。    会议指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叁运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本文来源于《酒泉日报》期刊2013-05-29)

党河流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是疏勒河的一级支流,同时也是维持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城市稳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主要水源。随着党河流域各县市发展加速,人口、经济持续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流域生态的持续恶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城市安全和人民生活。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当地政府不能再回避的棘手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党河流域多年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建立了党河流域水资源评价和规划系统模型(Water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System),并根据当前发展趋势对流域未来水资源发展、利用情况进行模拟,对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探讨,对流域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最大节水能力和节水成本进行了计算。通过模拟和计算,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若只考虑流域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在高、中、低人口增长预案下,到2030年流域因人口增长而增加的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量约为340m3、270 m3和240 m3,增长幅度为现状基准年的47.89%、38.03%和33.8%。因基数较小,人口增长在2030年以前对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影响较小,但对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管网供水要求有一定影响。2.若只考虑流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在高、中、低经济增长预案下,到2030年,党河流域经济发展要求的水量将分别达到2.38亿m~3、1.21亿m~3和0.82亿m~3,约是2007年党河流域经济发展需水量的30倍,15倍和10倍,分别占党河多年平均来水量的67%、34%和23%,将会对流域水资源平衡产生较大影响。3.通过计算,在高、中、低农业节水预案下,到2030年,分别可节约3.32亿m3、2.98亿m3、2.80亿m3的水量。占现状基准年农业生产要求水量的70%、63%和59%。4.通过“高人口高经济增长低效农业节水预案”等八组预案的模拟分析,在人口、经济发展和农业节水措施共同作用下,如果保持流域各县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将不利于流域可持续发展,到2030年流域生态恶化速度没有得到缓解,并有加剧恶化的可能。5.如果仅依靠在党河单个流域内开展全流域的节水措施,将不足以解决党河流域生态持续恶化问题,流域未来社会、经济、生态发展将不可持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党河流域论文参考文献

[1].程宗杰.1970-2014年党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探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7

[2].柴晓伟.基于WEAP模型的党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清华大学.2017

[3].赵玮,马金珠,何建华.党河流域敦煌盆地地下水补给与演化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5

[4].金晓颖,安蓉,屈建军,李毅.党河流域骆驼刺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J].水土保持通报.2015

[5].程远顺,程宗杰.党河流域近40年径流量特征与气候变化关系探究[J].中国水利.2015

[6].徐轶.章党河流域污染治理方案研究与应用[J].辽宁化工.2015

[7].宋智渊.干旱区流域水足迹可持续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5

[8].段浩,潘世兵,李琳.党河流域冰川变化遥感监测及其对径流的影响[C].第十八届中国环境遥感应用技术论坛论文集.2014

[9].郑炳林,曹红.汉唐间疏勒河党河流域的湖泽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0].谢磊.都伟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N].酒泉日报.2013

标签:;  ;  ;  ;  

党河流域论文-程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