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匾额论文-姚娜

清代匾额论文-姚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代匾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关帝庙,戏台,修复

清代匾额论文文献综述

姚娜[1](2019)在《关帝庙大戏台清代匾额加固修复工作汇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省大同市关帝庙坐落在古城内鼓楼东街。在关帝庙门前广场有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戏台,创建年代不详。关帝庙戏台正中悬挂匾额一块。文章先介绍了戏台来历与匾额现状,后概述了匾额修复过程,希望为日后的修复工作和其他匾额的修复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02期)

冯英[2](2018)在《清代匾额书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清代匾额书法为主体,对其概念、兴盛的背景、艺术特征、代表书家及价值,进行了概括性的梳理和阐释。力求探索匾额书法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审美表达,挖掘其艺术价值及实用价值,揭示清代匾额书法不同于前几朝的艺术特征。尽管匾额书法兴盛有着复杂的综合性因素,比如朝代的更迭,碑学书法的发展,官方机构的倡导及制作水平的提高等等,对清代匾额书法的发展和推动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匾额书法发展最直接的因素还是书法艺术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其次是受清代书法大环境的影响。因此本文在论述匾额书法兴盛的学术背景时,重点放在清代碑学书法的发展方面,对官方机构的推动、制作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只是辅助性的说明。从秦代出现题榜的“署书”开始,经唐宋、元明完善匾额书法理论的构建,再到清代匾额书法创作传播为风气,清代匾额书法不仅涉及书法史观、书法理论的重新构建,而且带来清代书法创作从技法到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康有为先生将清代匾额书法不同于前几朝的原因归结于“方笔作榜书最难,庄雅严重,美于观望,非深于北碑者,寡能为之而无弊矣。”即写榜书要“熟精碑法”。在匾额书法兴盛的表征背后,其本质是碑学的兴起。作为一种以文字为载体的艺术,书法在兼具艺术形式本身审美价值的同时,还承载着传播思想的文化功能和传递文字信息的实用价值。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匾额书法的重要性,在印刷技术极不发达的清代,其发挥了很大作用。(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8-03-10)

石渠,李雄[3](2017)在《北京清代皇家园林匾额楹联文化意蕴与植物景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皇家园林中有大量典雅优美、含义深邃的匾额楹联。但在历史长河的进程中,大量匾联受到了破坏,如今仅能以颐和园室外园林匾联作为代表。颐和园内植物景观独具特色,并利用匾额楹联作为载体升华植物景观之美。本文依据匾额楹联中蕴含的植物文化主题、配置方式、营造特征等叁方面,对颐和园的植物景观加以研究,力求在未来景观修复工作中还原其历史植物景观风貌。(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4)

丁英俊[4](2017)在《文魁匾额背后的历史风云》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块海南文昌叶氏家族流传至今的文魁匾额,背后却与清代最大的科场案——咸丰八年顺天乡试舞弊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写满了历史风云。这块清代文魁匾额是笔者在海口市的一家古玩店铺发现的,它制作于清代咸丰戊午年(1858年),距今159年,系店主叶世健的高(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7-08-07)

杨全[5](2017)在《清人引《诗》题匾现象刍议——以洛阳匾额博物馆馆藏清代匾额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很早就被列为儒家经典并被广泛接受,但就"诗义"而言,因为时代的缘由和受众群体的差异导致了理解上的偏差,所以依靠《毛诗序》来考察"诗作"背景就成了理解"诗义"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洛阳匾额博物馆入藏的清代匾额中题文引《诗》现象加以梳理与考释,可以看出清人对"诗义"的理解是多方面的,而且传统的注疏如《毛诗故训传》、"郑玄笺"及"孔颖达正义"等较为清代士绅所接受。研究匾额题文引《诗》现象对考察清代一般士绅对"诗义"的理解以及《诗经》的政教功能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还原《诗经》在清代儒生中的话语体系也是重新审视经学传统的重要方面。(本文来源于《长江文明》期刊2017年01期)

张红樱[6](2016)在《浅释各地文庙中清代皇帝所题匾额与楹联》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有保存完好的文庙百余处,保留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其中清代皇帝写的匾额、楹联最多,且保存较好。解释匾额、楹联上的文字内涵,有助于人们了解孔子思想、儒家学说和清代帝王,更好地保护文庙,弘扬民族文化。(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6年05期)

董俊霞[7](2016)在《试探一块清代“贡元”匾额及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馆藏的这块"贡元"匾额,为我们研究清代科举制度及清代归化城副都统兼署绥远城将军文瑞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文结合相关史料,试探析这块清代"贡元"匾额及其历史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6年03期)

春花[8](2015)在《清代紫禁城武英殿建筑群建筑名匾额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紫禁城是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朝政和居住的宫殿,始建于明永乐初年,至永乐十八年(一四二〇年)竣工。建筑格局依照南京皇宫"前朝、后宫"的建筑规制,占地约七十二万平米,南北长方形,四面各有一座出入门,其南门为午门,北门为玄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城墙四角有角楼。紫禁城建筑中路以乾清(本文来源于《紫禁城》期刊2015年12期)

春花[9](2015)在《论清代多语合璧匾额满文名修饰说明词的语法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满文意译词匾额名,还是半意译、半音译词匾额名,或半音译、半意译词匾额名,均是"偏正词组",修饰说明词在中心词前。其中修饰说明词为单词的匾额较少,大多数修饰说明词为"联合词组""偏正词组""动宾词组""动补词组"等。因满语和汉语分别属于阿尔泰语系和汉藏语系语言,语法体系不同,汉语用虚字或词语的前后组合顺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满语必须用格助词或词尾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此外汉文和满文又是属于不同的文字体系,(本文来源于《“满洲民族共同体及其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6-26)

李明月[10](2015)在《清代皇帝敕谕国子监官员匾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藏清代皇帝敕谕国子监官员匾额共有七块,分一别是:顺治九年、康熙八年、雍正二年、乾隆叁年、嘉庆八年、道光叁年、咸丰叁年敕谕国子监官员匾额,匾文内容记录的是七位清代皇帝到国子监视学之后颁敕给国子监祭酒、司业等官员的圣谕。本文利用文献记录与匾额文物进行比较研究,首先梳理了匾额的形制及其内容,其次运用匾额文字考释订正了文献记录资料,进而分析了匾额内容的异同,最后探讨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笔者认为这七块匾额是从顺治朝到咸丰朝皇帝重视儒学、祭奠孔子和临雍视学的历史见证,亦是清王朝由鼎盛至逐渐衰弱的重要佐证。(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5-05-01)

清代匾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清代匾额书法为主体,对其概念、兴盛的背景、艺术特征、代表书家及价值,进行了概括性的梳理和阐释。力求探索匾额书法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审美表达,挖掘其艺术价值及实用价值,揭示清代匾额书法不同于前几朝的艺术特征。尽管匾额书法兴盛有着复杂的综合性因素,比如朝代的更迭,碑学书法的发展,官方机构的倡导及制作水平的提高等等,对清代匾额书法的发展和推动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匾额书法发展最直接的因素还是书法艺术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其次是受清代书法大环境的影响。因此本文在论述匾额书法兴盛的学术背景时,重点放在清代碑学书法的发展方面,对官方机构的推动、制作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只是辅助性的说明。从秦代出现题榜的“署书”开始,经唐宋、元明完善匾额书法理论的构建,再到清代匾额书法创作传播为风气,清代匾额书法不仅涉及书法史观、书法理论的重新构建,而且带来清代书法创作从技法到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康有为先生将清代匾额书法不同于前几朝的原因归结于“方笔作榜书最难,庄雅严重,美于观望,非深于北碑者,寡能为之而无弊矣。”即写榜书要“熟精碑法”。在匾额书法兴盛的表征背后,其本质是碑学的兴起。作为一种以文字为载体的艺术,书法在兼具艺术形式本身审美价值的同时,还承载着传播思想的文化功能和传递文字信息的实用价值。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匾额书法的重要性,在印刷技术极不发达的清代,其发挥了很大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代匾额论文参考文献

[1].姚娜.关帝庙大戏台清代匾额加固修复工作汇报[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2].冯英.清代匾额书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3].石渠,李雄.北京清代皇家园林匾额楹联文化意蕴与植物景观研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2017

[4].丁英俊.文魁匾额背后的历史风云[N].海南日报.2017

[5].杨全.清人引《诗》题匾现象刍议——以洛阳匾额博物馆馆藏清代匾额为中心[J].长江文明.2017

[6].张红樱.浅释各地文庙中清代皇帝所题匾额与楹联[J].文化学刊.2016

[7].董俊霞.试探一块清代“贡元”匾额及其价值[J].长江丛刊.2016

[8].春花.清代紫禁城武英殿建筑群建筑名匾额变迁[J].紫禁城.2015

[9].春花.论清代多语合璧匾额满文名修饰说明词的语法结构[C].“满洲民族共同体及其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10].李明月.清代皇帝敕谕国子监官员匾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5

标签:;  ;  ;  

清代匾额论文-姚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