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作曲家论文-朴蕙秀

韩国作曲家论文-朴蕙秀

导读:本文包含了韩国作曲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陈银淑,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分析,韩国传统音乐

韩国作曲家论文文献综述

朴蕙秀[1](2018)在《韩国作曲家陈银淑及其小提琴协奏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研究现代音乐的学徒来讲,陈银淑是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对象。她1961年在首尔出生,现在住在柏林。1985年第一次出国,到德国汉堡去跟利盖蒂学习。她2004年获得格文美尔(Grawemeyer Award)大奖,最近获得西贝柳斯(Wihuri Sibelius Prize)大奖。2004年,让陈银淑获得格文美尔奖的作品,就是她的小提琴协奏曲。陈银淑从出生到现在,所经验过的文化及学到的音乐,都会在她的作品里面反映。因此,关于她的成长背景和作曲观念的研究是必须的。陈银淑的成长过程中有几件事情值得注意的:陈银淑童年时期对钢琴的热爱、在梦里看到的幻想、中学生时候接触的西方音乐、汉堡留学时期等,都在她的音乐语言的形成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还有,也不能不提到陈银淑在汉堡留学时期的导师,利盖蒂的影响。此论文的研究重点在陈银淑的小提琴协奏曲上。同时,也会涉及到关于作曲家和作品的背景因素。此论文一共以八个章节组成,里面涉及到;作曲家的文化背景、音乐语言研究、小提琴协奏曲结构建构研究、音高以及节奏材料的组织方法、配器手段、作品的文化及哲学背景研究等的内容。此论文里面,对陈银淑小提琴协奏曲研究的内容,会占有最大比重。笔者将要深层探究,陈银淑以音高、节奏、音色、配器方法等的材料,在此作品里面所组织方式。并且,还要研究韩国传统文化因素、其它文化因素、哲学性因素对陈银淑的小提琴协奏曲带来的影响。在此论文的附录里面也涉及到,陈银淑在韩国音乐界里面的地位以及贡献。陈银淑2005年,就在韩国开始举办现代音乐节;Ars Nova。Ars Nova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在韩国举办。此音乐节会在韩国社会传发世界各个国家伟大的现代作品。同时,它是让韩国的音乐学徒们,能够接触到现代音乐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笔者也就是此音乐节的受惠者之一。2016年的秋季的Ars Nova期间,笔者参家此音乐节,接触到很多的现代作品。并且,也能够跟陈银淑见面,问她一些关于她的小提琴协奏曲的重要问题。19世纪末功能性和声结构的消失之后,作曲家们为创造一个崭新的音乐形式,做很大的努力。结果,现代的音乐作品的形式存在方式,却是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其中,陈银淑的音乐也是在她作品里面,包含很多不同文化的因素的。同时,她也会继承传统,而在传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创作她自己的音乐。结果,在现代的音乐分析学界里面,她的作品就十分具有值得研究的学术价值。那么,在现代这样全球化、多文化的时代里,什么样的音乐作品才是优秀的呢?笔者以为一个伟大的作品,不管是什么时代,都会有一些必须达到的重要要素;就是作品结构的逻辑性和音乐语言的原创行以及它的沟通能力。就如陈银淑的小提琴协奏曲,达到如此境界的作品能够反映作曲家内在的最本质的音乐。(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8-03-01)

任洁[2](2017)在《《十天之间》的艺术特色与演奏体验——韩国作曲家赵晳衍古筝曲新作的表演艺术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2月,笔者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中国古筝独奏会上,首演了韩国作曲家赵晳衍的古筝新作品《十天之间》,这是中国古筝曲流传历史上,首次由韩国作曲家创作的古筝独奏曲。这部作品在当前古筝现代作品中呈现出风格独特而富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它的出现和在韩国的首演,对丰富古筝现代音乐作品、开拓古筝现代音乐技法、加强中韩古筝音乐合作交流,做出了有益尝试,显现出了积极影响,标志着中韩古筝音乐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作为《十天之间》的首弹、首演者,对作品进行了反复研读和细心体验,从中获出一些值得笔录和总结的感悟,在此,尝试对作品的艺术性和技术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并讨论演奏中的技术与艺术难点和解决办法,旨在通过对此作品的分析、研究,使更多人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推动中、韩两国古筝音乐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和广泛。(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7年11期)

鲁瑶[3](2014)在《双重压迫》一文中研究指出聆听韩国民间传统音乐时,常常感叹这个民族的发声充满了干冷、强烈、甚至尖锐的音响。无论是器乐中的韩国筚篥、伽椰琴,还是说唱音乐板嗦哩,都有着执拗与棱角分明的态度。10月11日下午,当代音乐周《韩国作曲家尹伊桑与朴泳姬专场音乐会》的现场,那种似曾相识的凄厉在(本文来源于《音乐周报》期刊2014-10-22)

禾泽[4](2013)在《韩国作曲家呼吁慎对“疑似抄袭”》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歌坛近来频发歌曲“疑似抄袭”事件。今年上半年,歌手金尚宇的新歌《春天春天春天》、歌手IU的新歌《粉红色高跟鞋》等数首歌曲都被怀疑为抄袭。这些怀疑主要由网民提出,并且在没有明确认定的情况下就贴上“抄袭”标签四处传播,被指会对歌坛创作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3-11-14)

任洁[5](2008)在《《十天之间》的艺术特色与演奏体验》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2月,笔者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中国古筝独奏会上,首演了韩国作曲家赵晳衍的古筝新作品《十天之间》,这是中国古筝曲流传历史上,首次由韩国作曲家创作的古筝独奏曲。这部作品在当前古筝现代作品中呈现出风格独特而富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它的出现和在韩国的首演,对丰富古筝现代音乐作品、开拓古筝现代音乐技法、加强中韩古筝音乐合作交流,做出了有益尝试,显现出了积极影响,标志着中韩古筝音乐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作为《十天之间》的首弹、首演者,对作品进行了反复研读和细心体验,从中获出一些值得笔录和总结的感悟,在此,尝试对作品的艺术性和技术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并讨论演奏中的技术与艺术难点和解决办法,旨在通过对此作品的分析、研究,使更多人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推动中、韩两国古筝音乐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和广泛。(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08-04-18)

[6](1996)在《访韩国着名作曲家朴范薰》一文中研究指出得知韩国作曲家朴范薰先生2月份来京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为北京观众献上一台新春音乐会的消息,我们早早就做了采访安排。 这一天,刺骨的西北风五六级地刮着,为了争取时间我们还是顶(本文来源于《国际音乐交流》期刊1996年02期)

韩国作曲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7年2月,笔者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中国古筝独奏会上,首演了韩国作曲家赵晳衍的古筝新作品《十天之间》,这是中国古筝曲流传历史上,首次由韩国作曲家创作的古筝独奏曲。这部作品在当前古筝现代作品中呈现出风格独特而富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它的出现和在韩国的首演,对丰富古筝现代音乐作品、开拓古筝现代音乐技法、加强中韩古筝音乐合作交流,做出了有益尝试,显现出了积极影响,标志着中韩古筝音乐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作为《十天之间》的首弹、首演者,对作品进行了反复研读和细心体验,从中获出一些值得笔录和总结的感悟,在此,尝试对作品的艺术性和技术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并讨论演奏中的技术与艺术难点和解决办法,旨在通过对此作品的分析、研究,使更多人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推动中、韩两国古筝音乐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和广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韩国作曲家论文参考文献

[1].朴蕙秀.韩国作曲家陈银淑及其小提琴协奏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8

[2].任洁.《十天之间》的艺术特色与演奏体验——韩国作曲家赵晳衍古筝曲新作的表演艺术探微[J].黄河之声.2017

[3].鲁瑶.双重压迫[N].音乐周报.2014

[4].禾泽.韩国作曲家呼吁慎对“疑似抄袭”[N].中国文化报.2013

[5].任洁.《十天之间》的艺术特色与演奏体验[D].南京艺术学院.2008

[6]..访韩国着名作曲家朴范薰[J].国际音乐交流.1996

标签:;  ;  ;  ;  

韩国作曲家论文-朴蕙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