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论文-熊丹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论文-熊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功能翻译理论,曹文轩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熊丹[1](2019)在《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儿童文学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文学翻译研究长期以来处于边缘地位,近30年来,儿童文学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但是,对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国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译入,对于国内儿童文学的外译重视不足。因此本文选取了曹文轩的五部作品作为研究文本,结合功能翻译理论探讨中国儿童文学的英译。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关注译文接受者的需求,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而中国儿童文学的对外翻译目的明确,即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国门;同时中国儿童文学英译面对的读者群也指向清楚,针对外国的儿童读者。明确的翻译目的和清晰的读者定位这两点都同功能翻译理论所强调的不谋而合,因此功能翻译理论同中国儿童文学英译相结二合有利于译者形成一种全局观,对译者的翻译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主要是结合功能翻译理论从词、句和篇章层面来探讨中国儿童文学的对外翻译。本论文旨在通过案例分析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文化因素是否影响儿童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如果存在影响,如何解决?二是对于儿童文学翻译的建议是什么?通过分析曹文轩作品,研究发现文化因素的确影响儿童读者的理解。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采用异化或者直译加解释的翻译方式,用以保留源语文化并使译作更易被目标语读者所接受。在中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初期和准备阶段,译者应该明确翻译的目的、目标读者以及提前预测翻译中可能出现的翻译问题。根据功能加忠诚理论,译者应该对原文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给予同样的重视。同时功能加忠诚理论也强调了翻译目的的重要性,以此希望提醒译者在进行中国儿童文学翻译时关注其翻译的主要目的。除了功能加忠诚理论,目的论叁原则中的目的原则也同样强调译者应重视并遵守儿童文学翻译的翻译目的。同时忠实性原则和连贯性原则也强调了儿童语言的特殊性,有利于译者以儿童读者的视角去看待翻译。总而言之: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英译,首先要做到让儿童喜闻乐见,其次再是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两个目的的实现不能单纯的依靠异化或是归化策略,应该结合作者的叙事方式,考虑预期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尊重原文,在翻译中尽量保留作者的创作意图。本文希望可以为通过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探讨分析,为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做出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4-01)

沈心怡[2](2019)在《中国儿童文学拟声词的翻译策略——以《青铜葵花》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以《青铜葵花》英译本为例,探讨中国儿童文学拟声词的翻译策略。译本对拟声词的翻译采取两大策略,即删去和保留。笔者进一步将删去策略细分为:"直接删去拟声词"和"删去拟声词并用非拟声词表示其含义";保留策略细分为:"保留原有拟声词"和"译为其他拟声词"。(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07期)

窦全霞[3](2019)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当代跨文化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国力的持续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作为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儿童文学,在与世界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儿童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既能体现出中国儿童文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也能使世界各地的儿童更好地了解中国。自新(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1-14)

谢美[4](2018)在《生成与接受: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史研究(2004-2013)》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文学作为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是文学研究的一个独立门类,其研究内容包括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儿童文学评论和儿童文学史,其中儿童文学史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而儿童文学翻译史的研究又是儿童文学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4-2013年是儿童文学的黄金十年,本研究试图描述这一时期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情况,包括译作、原语国、译者、出版机构等,通过描述参与其中的各个主体,来考察这一时间儿童文学翻译的生成,总结这一时期儿童文学译作的特点,考察这些译作在中国的接受,全面分析影响这些译作生成和接受的原因,以期填补当代儿童文学在翻译史研究方面的空白,本论文主要从叁个层面进行具体研究。第一部分是本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生成研究,基于全国图书市场零售数据连续跟踪监测系统(北京开卷OpenBook)的权威数据,本研究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发现:(1)本时期的译作达10505部/次,涉及58个国家,4167名译者,269家出版社;(2)本时期译作有叁大特点:儿童文学经典的复译,成人文学经典的编译,“儿童本位”译作的涌现;(3)本时期可以分为2004-2008和2009-2013两个阶段,并梳理出2004-2013连续十年被复译和再版的文学作品35部,生成该时期的一份经典书目。第二部分是本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接受研究,主要以此份经典书目为代表和研究对象,通过整体考察和个案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35本经典译作有21本被教育部推荐为课外必读书目,且均被列入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接受度良好;从时间上看,《爱的教育》、《巴黎圣母院》等经典复译及编译作品在春秋开学,寒暑假期间接受度更佳;从题材上看,“儿童本位”译作如科幻类题材《海底两万里》、魔幻类题材《哈利波特》、探险类题材《超级冒险小虎队》常年居于全国畅销书名单TOP 30;特殊情况下,由于畅销书概念的引入,出版社的大力营销推广,一些书如《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接受度尤佳,尤其《窗边的小豆豆》,曾连续八年雄踞全国畅销书名单榜首。第叁部分从文化角度来解读这一时期译作生成和接受的原因,本研究认为:本时期译作的生成和接受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新世纪“儿童本位”论以及“为儿童而译”的儿童文学翻译观对译作的生成和接受起决定性作用,此外素质教育的推行,市场机制的运作与成熟,以及赞助者的操控,如畅销书概念的引入,追看同一本书,也对译作的生成和接受产生着重要影响。此外,本研究还编制了本时期(2004-2013)经典书的复译编目及畅销书编目,为今后的儿童文学翻译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然而,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本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希望能抛砖引玉,让今后的学者们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为书写中国的儿童文学翻译史而助力。(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7)

黄安然[5](2018)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中国儿童文学对外译介探析——以《青铜葵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在中国儿童文学对外译介的过程中,无疑面临着各种困难。而其中各环节间的互相牵扯影响使得这些问题越发错综复杂。生态翻译学认为,译品的成功流通需要充分适应不同"翻译群落"的生态翻译环境,包括译者,原文作者,译文读者,译品评论者,译着出版者,译事资助者或委托者等,"任何翻译活动的发生、发展、操纵、结果、功能、效果等都彼此影响、相互作用"。杨武(本文来源于《教科通讯》期刊2018年01期)

黄安然[6](2018)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儿童文学对外译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作家频频登上世界文坛的奖台,中国文学日渐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曹文轩在2016年获得安徒生儿童文学奖使得中国儿童文学渐渐进入世界儿童文学主流新闻出版媒体的视野。然而,与成人文学相比,中国儿童文学对外译介在中国学界仍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与之相关的研究十分有限。本论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支撑,以中国儿童文学译介的生态现状为论证背景,对生态翻译学中何为“存活、生效”进行深入挖掘,引出对作者和译者的关系、作者和译文的关系、目标语读者和作者的关系的探讨,得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实质是中国作家寻求文本的生态扩张的结论并创新性地构建从原文作者到译者、从译者到读者最后又从读者反馈到作者的生态翻译循环图。接着,通过结合曹文轩《青铜葵花》英译本的生态译介现状,以及参考中国成人文学译介研究的一些成果,进一步论证生态翻译循环图内相关典型要件(作家、原文、译者、译作等)和非典型要件(文学代理人、出版社、国家等)对中国儿童文学的英语译介的影响作用,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此外,本论文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前者体现在对生态翻译学相关理论的阐释和创新性地运用,后者体现在使用大量的线上线下数据资料来对中国儿童文学和代表中国儿童文学最高水平的个案(《青铜葵花》英译本)的生态译介现状进行阐述论证。值得一提的是,本论文跳出以往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中局限于文本内因素的窠臼,利用生态翻译学的注重整体性和联系性的特点,将论证点覆盖到文本内及文本外,尤其是突出儿童文学译介中特有的要素如译者应具有传达童真童趣的翻译技能、插画在译介上不可或缺的作用、双重读者对译作的特殊要求等,可以说,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对中国儿童文学对外译介的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3-01)

舒畅[7](2018)在《2000-2016年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国知网2000-2016年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发现,16年来以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为主题的期刊,博硕士论文增长迅猛,翻译研究类型丰富,但整体研究水平仍略显滞后,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重复性研究过多。今后可开展儿童文学翻译出版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作品译本研究,儿童文学寓言,戏剧,电影研究以及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从而推进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03期)

袁一平[8](2017)在《1898-1949中国儿童文学翻译选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处在翻译文学史研究和儿童文学史研究的边缘地带,这类研究多停留在对翻译家及代表性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介绍,且将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孤立于其产生时的社会背景之外。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多关注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对儿童文学翻译选材缺乏关注。本论文将儿童文学翻译选材置于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产生时的社会背景之下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将1898-1949年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按照年份进行排列,通过统计1898-1949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单年量、来源国家、体裁及其所占比例、主题特点,发现儿童文学翻译作品选材在不同时间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叁个时间段:1898-1919,1920-1936,1937-1949。1)从来源国家看,1898-1919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来源于西欧和日本。1920-1936世界各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进入我国,苏联儿童文学、弱小民族儿童文学作品受到特别关注。1937-1949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则主要来自苏联和美国。2)从体裁上看,1898-1919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以小说为主。1920-1936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中童话的翻译量是第一位。1937-1949童话翻译减少,科学文艺作品翻译数量增加。3)从源作者看,1898-1919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源作家以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和日本押川春浪为主,1920-1936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源作家有浪漫主义作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社会主义作家。1937-1949我国翻译了一些苏联既是战士又是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4)从主题看,1898-1919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主题以爱国、冒险,科幻、教育为主,1920-1936“儿童本位”主题的翻译儿童文学作品出现。此外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主题还有传播西方思想、反映社会苦难现实、唤醒阶级意识鼓励阶级斗争类。1937-1949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以战争、英雄,给予信心、抚慰心灵,敦促儿童成长为主题。本论文主要结合每个阶段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产生时的社会背景对1898-1949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在来源国家、体裁、主题方面的特点进行呈现与分析。(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5-01)

徐晓敏[9](2016)在《后哈利波特时代的中国儿童文学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作品一般在文学多元系统中处于次要地位,但是中国儿童文学中翻译作品占绝对优势地位。在"哈利波特"之后,中国本土儿童文学在面对市场化和社会转型时步步退让,从而大量儿童读物被引进翻译,但是在繁荣背后,儿童文学翻译实际处于重重困境之中,原作类型单一重复,质量良莠不齐,翻译作品粗糙简单。文章从翻译作品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入手,探讨和反思中国儿童文学面临的诗学困境及翻译困境,以期对儿童文学正常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跨语言文化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金念念[10](2016)在《中国儿童文学地位的变化与翻译策略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形式中的一种,借助翻译可以成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是一种创造新词和新表达模式的方法。所以,这时翻译活动就会占据主要和中心地位,扮演重要的创新角色。相反,如果儿童文学处于强势地位,已经发展完备,翻译便会处于次要地位,翻译文学在文化体系中就会处于边缘地带,其文学模式也往往是次要的了。因此中国儿童文学地位的不同,也就决定了翻译策略与翻译地位的不同。本文重点分析在过去典型时期,儿童文学地位的由"中心"到"边缘"的转换,翻译策略也相应发生了改变。(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6年07期)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旨在以《青铜葵花》英译本为例,探讨中国儿童文学拟声词的翻译策略。译本对拟声词的翻译采取两大策略,即删去和保留。笔者进一步将删去策略细分为:"直接删去拟声词"和"删去拟声词并用非拟声词表示其含义";保留策略细分为:"保留原有拟声词"和"译为其他拟声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1].熊丹.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儿童文学英译研究[D].安徽大学.2019

[2].沈心怡.中国儿童文学拟声词的翻译策略——以《青铜葵花》英译本为例[J].校园英语.2019

[3].窦全霞.中国儿童文学的当代跨文化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4].谢美.生成与接受: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史研究(2004-2013)[D].湖南工业大学.2018

[5].黄安然.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中国儿童文学对外译介探析——以《青铜葵花》为例[J].教科通讯.2018

[6].黄安然.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儿童文学对外译介探讨[D].厦门大学.2018

[7].舒畅.2000-2016年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8

[8].袁一平.1898-1949中国儿童文学翻译选材研究[D].河北大学.2017

[9].徐晓敏.后哈利波特时代的中国儿童文学翻译[J].跨语言文化研究.2016

[10].金念念.中国儿童文学地位的变化与翻译策略的转变[J].企业导报.2016

标签:;  ;  ;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论文-熊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