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蓟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蓟,小蓟炭,抗炎,凝血
小蓟炭论文文献综述
竺静,陈晶晶,姚佳宁[1](2019)在《不同提取方式下小蓟、小蓟炭提取物抗炎、凝血活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煎煮法和超声波乙醇法提取鲜小蓟中有效成分,采用煎煮法提取小蓟炭中有效成分,利用小鼠耳廓和脚爪肿胀炎症模型比较3种提取物的抗炎活性,采用体外凝血时间实验验证3种提取物凝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乙醇法提取小蓟的混悬液的抗炎活性最好,煎煮小蓟提取物次之,煎煮小蓟炭提取物效果不佳。体外凝血实验中,小蓟超声波乙醇提取混悬液的凝血作用时间最短,与小蓟炭粉差异不大(P>0.05)。因此,超声波乙醇提取小蓟有效成分的抗炎、凝血作用要优于小蓟煎煮提取方式。(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祁爱蓉,徐彩,蔡芬芳[2](2012)在《小蓟、小蓟炭的主要成份及止血作用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蓟炭为小蓟的炒炭品种,小蓟有凉血止血的功能,而炒炭后长于收敛止血。小蓟的主要成份为:蒙花苷、芸香甙、芦丁、柳穿鱼等黄酮类物质;原儿茶酸、咖啡酸、绿原酸等有机酸类成分;尚含存氯化钾、酪胺等。常用于治疗血尿,由于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其止血的主要成份较多,对临床药理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2年20期)
王志强[3](2011)在《烘法制备小蓟炭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制备小蓟炭的方法与绿原酸含量的关系。方法:烘法120℃、150℃、180℃烘制10 min制备小蓟炭与炒法制备的小蓟炭比较其绿原酸含量。结果:烘法温度180℃烘制时间10 min时所得小蓟炭中绿原酸含量为5.38%,明显高于传统炒法及其他烘法所得成品中的绿原酸含量。结论:烘法制备小蓟炭成品性能易于控制,可以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1年09期)
陈毓,饶玉鹏,李锋涛[4](2010)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蓟及其小蓟炭总黄酮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蓟及小蓟炭中总黄酮含量。试验得出线性回归方程,线性范围为0.008~0.048mg/mL,平均回收率为98.9%。试验结果说明,该方法可靠,测定结果能反映客观实际,可以作为小蓟及小蓟炭饮片质量标准之一。(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0年08期)
陈毓,丁安伟[5](2006)在《小蓟及小蓟炭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小蓟、小蓟炭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用KromasilC18(46×250mm,5μm)色谱柱,0.5%冰醋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结果:初步建立了小蓟、小蓟炭的指纹图谱,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中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小蓟炒炭前后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崔敬浩,杨星昊,丁安伟,刘海,姜玲[6](2006)在《小蓟、小蓟炭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薄层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小蓟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对小蓟、小蓟炭的总黄酮进行定量性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小蓟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并且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采用甲醇超声提取小蓟中的总黄酮,NaNO2-A1(NO3)3-NaOH为显色系统的含量测定方法,线性范围8.0164~8.096μg/ml,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1.32%(n=6),小蓟总黄酮含量为1.54%,小蓟炭总黄酮含量0.56%。两者的主要黄酮类物质为蒙花苷、芦丁等。结论: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小蓟总黄酮含量高于小蓟炭。(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06年03期)
孙雷雷,陈毓,张丽,丁安伟[7](2005)在《小蓟及小蓟炭止血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 irsium serosum(W il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2000版《中国药典》收载,目前也有以菊科植物刻叶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ge).K itam.的干燥地上部分作为小蓟入药。夏、秋二(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05年12期)
丁安伟,陈毓[8](2005)在《小蓟及小蓟炭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小蓟、小蓟炭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用KromasilC18(46×250mm,5μm)色谱柱,05%冰醋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结果:初步建立了小蓟、小蓟炭的指纹图谱,其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试验中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小蓟炒炭前后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8-01)
蒋纪洋,徐敏友,刘晓,江波,冉玖[9](1997)在《小蓟炭炮制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蓟炭炮制工艺研究蒋纪洋徐敏友(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淄博255207)刘晓江波冉玖(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济南250014)小蓟炮制方法古代有烧灰、微炒、微焙等,近代主要为炒炭。参照1990年版《中国药典》制炭法基础上,本文对小蓟制炭过程中炒制火候、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1997年04期)
丁安伟,戎加红[10](1995)在《小蓟炭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小蓟炭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小蓟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210℃炒制5min,该炮制品的多种微量元素含量明显升高。(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1995年07期)
小蓟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蓟炭为小蓟的炒炭品种,小蓟有凉血止血的功能,而炒炭后长于收敛止血。小蓟的主要成份为:蒙花苷、芸香甙、芦丁、柳穿鱼等黄酮类物质;原儿茶酸、咖啡酸、绿原酸等有机酸类成分;尚含存氯化钾、酪胺等。常用于治疗血尿,由于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其止血的主要成份较多,对临床药理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蓟炭论文参考文献
[1].竺静,陈晶晶,姚佳宁.不同提取方式下小蓟、小蓟炭提取物抗炎、凝血活性的比较[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祁爱蓉,徐彩,蔡芬芳.小蓟、小蓟炭的主要成份及止血作用研究综述[J].内蒙古中医药.2012
[3].王志强.烘法制备小蓟炭的工艺研究[J].河南中医.2011
[4].陈毓,饶玉鹏,李锋涛.分光光度法测定小蓟及其小蓟炭总黄酮含量[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
[5].陈毓,丁安伟.小蓟及小蓟炭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
[6].崔敬浩,杨星昊,丁安伟,刘海,姜玲.小蓟、小蓟炭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薄层鉴别[J].四川中医.2006
[7].孙雷雷,陈毓,张丽,丁安伟.小蓟及小蓟炭止血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5
[8].丁安伟,陈毓.小蓟及小蓟炭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9].蒋纪洋,徐敏友,刘晓,江波,冉玖.小蓟炭炮制工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7
[10].丁安伟,戎加红.小蓟炭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J].中草药.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