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台湾当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学生态学,台湾,当代文学
台湾当代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葛媛媛[1](2019)在《文化生态学背景下台湾当代文学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两种不同学术倾向。在文化生态学背景下,台湾当代文学要从文学生产过程和文学文本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善于处理好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只有了解清楚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保障传统文化在多元的文化生态系统中保持自身的纯正性,要充分把握文学生态背景下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律动,从多层面对台湾当代文学进行创新。(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08期)
王晶晶[2](2018)在《台湾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有传承关系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方忠教授是研究台湾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学者,出版有《台湾通俗文学论稿》《20世纪台湾文学史论》《多元文化与台湾当代文学》《台湾散文纵横论》等论着十余部。这些着作受到学界好评,如他的《台湾通俗文学论稿》被认为是研究台湾通俗文学的经典之作,贾植芳先生认为(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8-12-12)
王玉琴[3](2018)在《在文脉传承中建构中华文学精神——简评《台湾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华文明进程中,从先秦孔子的"述而不作",到宋儒张载的"为往圣继绝学",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祖述"传统,一方面使得先秦以降的儒道文化数千年绵延不绝,另一方面也使得世界眼光中的"中华帝国",一步步延缓了"民主"和"科学"的进程。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中国饱受东西方崛起大国的欺凌与掠夺。缘此,一大批接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先驱者,面对救亡图存的时代难题,打出"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掀起思想文化界革故鼎新的热潮。胡(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刘玲[4](2018)在《注目细部,走向纵深——读方忠《台湾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1989年,方忠教授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第一篇研究台湾文学的论文,至今从事台湾文学研究已有29年。陆续出版了《台港散文40家》(中原农民出版社1995年)、《台湾通俗文学论稿》(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20世纪台湾文学史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台湾散文纵横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多元文化与台湾当代文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等十余部着作,着作(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王进[5](2018)在《台湾当代文学离散叙事的审美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离散是始终伴随人类生活的一种现实存在,大到民族,小到家庭、个人。离散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不得不离开,二是主动选择离开。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在作家笔下都会演绎出纷繁复杂的故事来。当一个作家提笔创作的时候,常常是思绪万千,五味杂陈的。对台湾作家而言,笔下最少不了的一味,就是因离散导致的曲折人生和复杂心境,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慨与思索。他们所书写的离散人生也是异常丰富的:亲人的离散、族群的离散、文化的离散、心灵的离散。对很多人来(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8年03期)
王美惠[6](2018)在《台湾当代文学离散叙事的审美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的发展,离散是始终是伴随生活存在的一种,而创作当代离散叙事文章的主要原因就是出于两种原因。首先就是不得不离开家乡,其次就是因为一些原因主动选择离开。但是,不论出于哪种原因,这些乡愁都会在作家的笔下演绎出各种悲情的故事来。对于离散叙事与乡愁言说进行比较会发现其记录的事件范围更广,内容更加的丰富。文章中含有的温情和悲情交织的美感,表达得会更加细腻,真正的使故事表现的酣畅淋漓。(本文来源于《东方藏品》期刊2018年02期)
张清芳,李滟蔚[7](2018)在《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文学场域”理论——以海外汉学家张诵圣的台湾当代文学研究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台湾文学研究是其组成部分之一。海外汉学家张诵圣以经过她改造的"文学场域"理论作为视角,来切入研究台湾当代文学。不过她的研究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建构起一套新的台湾文学史分析模式和研究体系,又因"文学场域"理论的自身缺陷而产生某些问题,这说明张诵圣的"文学场域"理论亦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吴鵾[8](2017)在《取宏用精 融通两岸》一文中研究指出方忠教授的《台湾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传统》(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以丰富翔实的文学和文化史料,充分论证了祖国大陆新文学对台湾当代文学的影响,这对于回击“台独”分子“去中国化”的图谋,进而确立台湾文学作为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特殊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7-12-01)
古远清[9](2017)在《台湾当代文学大事记(之叁:1993—2000)》一文中研究指出1993年1月,刘登翰等人主编的《台湾文学史》下卷在福州出版。2月3日,"台湾笔会"等单位主办"第一届台湾文艺营"。2月11日,"行政院"通过"文建会"所提"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设置条例"草案,明定该基金会为财团法人,创立基金为新台币22亿元。2月15日,《台湾文艺》出版"二二八文学特辑"。2月,郝柏村卸任,连战出任"行政院长",宋楚瑜出任台湾省主席。政权全面本土化开始。(本文来源于《新文学史料》期刊2017年04期)
林慧频[10](2017)在《试析意识形态化对台湾当代文学史料演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长期调查发现,一直以来,影响台湾文学史料演进的核心因素,便是意识形态化特色,包括过高的政治化、狭隘的概念化、过度的单一化等特征,一时间竟令台湾和大陆母体文学的距离渐行渐远,如若不能及时加以协调性把控,势必不利于台湾文学的科学和长久化发展。基于此,笔者决定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探讨意识形态化特色,对于台湾当代文学史料演进的主要影响细节,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所参考。(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7期)
台湾当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方忠教授是研究台湾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学者,出版有《台湾通俗文学论稿》《20世纪台湾文学史论》《多元文化与台湾当代文学》《台湾散文纵横论》等论着十余部。这些着作受到学界好评,如他的《台湾通俗文学论稿》被认为是研究台湾通俗文学的经典之作,贾植芳先生认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台湾当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葛媛媛.文化生态学背景下台湾当代文学探微[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2].王晶晶.台湾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有传承关系吗[N].中华读书报.2018
[3].王玉琴.在文脉传承中建构中华文学精神——简评《台湾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传统》[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4].刘玲.注目细部,走向纵深——读方忠《台湾当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传统》[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王进.台湾当代文学离散叙事的审美追求[J].社会科学文摘.2018
[6].王美惠.台湾当代文学离散叙事的审美追求[J].东方藏品.2018
[7].张清芳,李滟蔚.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文学场域”理论——以海外汉学家张诵圣的台湾当代文学研究为中心[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8].吴鵾.取宏用精融通两岸[N].文艺报.2017
[9].古远清.台湾当代文学大事记(之叁:1993—2000)[J].新文学史料.2017
[10].林慧频.试析意识形态化对台湾当代文学史料演进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