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不可靠论文-子慧娟

叙述不可靠论文-子慧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叙述不可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叙述者,霍尔顿,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不可靠论文文献综述

子慧娟[1](2019)在《第一人称叙述——不可靠叙述者——《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一文中研究指出《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代表作,他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青春期的反叛少年——霍尔顿。作品中,作者把这位16岁男孩的空虚、苦闷、彷徨描写得淋漓尽致。文章的开头,霍尔顿被潘西中学开除了,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也许是他真的不适合学校生活,因为他的心思几乎不在学习上,而是老想着一些与他这个年龄不相符的乱七八糟的事情,什么女人、酒、性、打架斗殴等等。(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6期)

王丹[2](2019)在《论韩少功《归去来》中的不可靠叙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少功的《归去来》是他的第一篇寻根小说,其"归乡、寻根"的叙事模式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小说采用了不可靠叙述手法,从费伦提出的不可靠叙述的叁种类型,即"事实/事件轴上的不可靠叙述"、"伦理/评价轴上的不可靠叙述"和"知识/感知轴上的不可靠叙述"来分析,《归去来》中的叙述者并非是完全可靠的,小说不可靠叙述的运用,更彰显了作品主题:知青一代人寻根途中尽管迷茫,却仍不放弃追寻自身价值的坚定决心。(本文来源于《江科学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杨晓璐[3](2019)在《《终结的感觉》对“不可靠叙述”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终结的感觉》改编自英国着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同名小说,该小说曾获2011年布克奖。影片不仅延续了小说中对婚姻、爱情、死亡、友情和道德等伦理问题的探讨,还通过主人公托尼的"不可靠叙述",让个体记忆和历史真相进行碰撞,从而展现面对过去时个体如何进行自我意识的构建,引人深思。本文将运用詹姆斯·费伦的"不可靠叙述"理论,探究影片如何运用叙事技巧延伸影片的叙事空间,塑造叙述者的双重形象,并达到与主题意蕴的完美结合。(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7期)

周宁[4](2019)在《非虚构小说不可靠叙述探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虚构小说"从命名上颠覆了小说的虚构本质,但在叙事模式上却呈现出典型虚构小说的文体特点。围绕这种跨界式的写作,学界一直争议不断,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非虚构小说如何以叙事的"虚构性"表达其主张的"真实"。"不可靠叙述"作为虚构叙事作品的一种重要叙述技巧,不仅营造了曲意幽深的艺术效果,而且体现了文本阐释的开放性、复杂性和多样性。非虚构小说的不可靠叙述从文本内的作者意图、文本外的读者接受和历史化语境叁个层面分析了非虚构小说叙事"不可靠"与"真实"之间的关系。"非虚构"指涉的"真实"是立足于客观真实基础的艺术真实,它不仅包括了叙述真实、情感真实、历史真实等多个纬度,同时也是一种将不同历史背景下社会、思想、经济、政治等因素纳入文学真实问题考量的辨证思维方式。(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9年04期)

叶伟[5](2019)在《谎言之间的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文爵士与绿骑士》是14世纪后期的一部骑士罗曼司。作为亚瑟王传奇最着名的故事之一,诗歌全篇沿袭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传统,讲述主人公为证实自身优良品质而进行追寻的经典故事。本论文从叙事学中“不可靠叙述”概念出发,探究诗中叙述者不可靠性,力图丰富对《高文爵士与绿骑士》的文学批评研究和叙事学中角色人物的不可靠叙述研究。论文首先介绍文本与高文诗人,回顾国内外研究背景,然后将文本中的不可靠叙述从以下章节展开讨论:第一章分析不可靠叙述的来源,指出《高文爵士与绿骑士》作为奇幻文学作品的虚构性和不可靠叙述的绝对性。采用韦恩·布思的观点,判断文本中的隐含作者。就作者的参与而言,隐含作者是高文诗人采用特定写作风格的形式上的作者;就读者的参与而言,隐含作者是读者脑中所产生的吟游诗人形象。第二章是对不可靠叙述的文本分析。根据詹姆斯·费伦划分的事实/事件、价值/判断、知识/感知叁个轴集中讨论高文爵士、绿骑士和堡主夫人的不可靠叙述。事实/事件轴上的叙述不可靠指对客观事实的欺骗或隐瞒;价值/判断轴上的不可靠叙述暴露出叙述者的观念、伦理意识上的缺陷,其言论不为读者可取;而知识/感知轴上的不可靠叙述则是叙述者由于条件所限、对自身和环境理解不足所致。第叁章分析不可靠叙述产生的效果。在二度叙述的框架内,人物叙述与作者叙述的并列形成结构反讽和戏剧反讽,同一时间不同人物的可靠性不同,同一人物不同时间的可靠性也会发生变化。诗人通过不可靠叙述,肯定传统道德与世俗人性的调和,同时堡主夫人的多层次叙述也体现了文章对女性地位和声音的关注。高文诗人借助隐含作者这一形象制定诗歌叙述的规范,在价值观、意识形态和人物行为上都有所偏好。高文爵士、绿骑士和堡主夫人的不可靠叙述为情节发展提供叙述动力,而读者与隐含作者达成默契,通过识破叙述者的谎言获得阅读快感。《高文爵士与绿骑士》作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转折时期的作品,不仅体现早期叙事文学的精神风貌,而且为当今叙事学的应用批评提供了文本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卉[6](2019)在《詹姆斯·费伦的不可靠叙述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叙事学的发展,近叁十年来不可靠叙述理论从提出到专题研究,都已经构建出较为完整的体系,涉及面也非常广泛。但是,在不可靠叙述理论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对不可靠叙述这一概念模式化、程序化的理解,导致将可靠与不可靠叙述看作是绝对对立的。詹姆斯·费伦作为后经典修辞叙事学的代表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次对不可靠叙述理论进行探讨和拓展。本文对费伦不可靠叙述理论的研究就是要回来重新思考不可靠叙述理论中某些早已盖棺定论的问题,以得到新的收获。不可靠叙述理论是从二十世纪进入大家的视野,但是不可靠叙述现象由来已久。本文从传统文学观念的转变发掘不可靠叙述出现的原因,理清不可靠叙述理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所经历的历程,分析、总结不可靠叙述理论从产生到发展高峰所解决的问题以及出现的新顽症。力求对不可靠叙述有整体性的把握,进而深入分析费伦不可靠叙述理论。致力于将费伦的不可靠叙述理论放入他的整个叙事理论体系中分析,并与其他叙事学家的不可靠叙述理论进行比较,力求深入理论,全面了解理论,挖掘理论的创新点,总结理论的不足之处。对费伦不可靠叙述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关联到叙事学理论中的诸多概念和理论,如“隐含作者”、“同故事叙述”、“固定视角”、“双声话语”、“作者的读者”、“伦理取位”等等。本文主要从不可靠叙述的核心概念“隐含作者”,不可靠叙述分类,不可靠叙述实施的策略及其阅读生成等几个方面对费伦的不可靠叙述理论展开论述。费伦不可靠叙述理论首先是强调“隐含作者”存在的必要性,将不可靠叙述策略归为话语层面。但是他突破形式主义的局限,将“作者的读者”、“伦理取位”拉入不可靠叙述,认为不可靠叙述进程表现为动态循环。费伦提出判断叙述者可靠性问题的方法,以及不可靠叙述产生的修辞效果的分析也是颇具见地。(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悦[7](2019)在《《汤姆·琼斯》中的不可靠叙述与早期现实主义语境——一种文化叙事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于不可靠叙述的研究出现了历史文化转向,叙事的(不)可靠性问题不仅被视为一个叙事策略问题,更是一个需要放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考察的叙事现象。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物菲尔丁的代表作《汤姆·琼斯》中存在大量不可靠叙述,这些叙事不可靠的现象与尚未成熟的现实主义规范、古典主义掌控下的传统叙事原则、叙述者表现主体意识的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试图从这几方面出发,探讨《汤姆·琼斯》中的不可靠叙述与18世纪英国小说兴起初期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对叙事(不)可靠性问题展开历史文化层面的追问。(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聪聪[8](2019)在《“不可靠叙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可靠叙述”(Unreliable Narration)是韦恩·布斯(1921-2005)于1961年在《小说修辞学》(The Rhetoric of Fiction)中提出的叙事理论,半个多世纪以来,叙事学界围绕这一理论展开了长期而激烈的、甚至可以说是白热化的争论,至今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本论文试图采用知识谱系学的方法,在梳理该理论近半个多世纪发展流变的基础上,厘清学界对该理论的误读,辨析不同学术流派对这一理论解析的优劣,并从“透视主义”的理念出发,对这一理论进行全新的辩证阐释。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叁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不可靠叙述”理论的研究现状。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不可靠叙述”的理论提出和理论定位。第二、叁章分别梳理了修辞学派和认知学派对“不可靠叙述”的研究历程。第二章主要分析修辞学派对“不可靠叙述”的研究,指出其以“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距离类型和相距程度”作为“不可靠叙述”的判定标准,深入分析了由此引起的各种争议,并将其理论运用于具体叙事虚构文本的解读中进行检验。第叁章则重点讨论认知学派对修辞学派“不可靠叙述”理论的解构,以及其基于读者对“不可靠叙述”理论重新建构的过程,并在具体文本的解读中检验其理论。第四章对目前学界将“不可靠叙述”与“不可信叙述”混淆的现象进行分析,厘清二者的关系。第五章从当代社会知识分子身份由“立法者”向“阐释者”的转变入手,并借用韦勒克的“透视主义”理论,对“不可靠叙述”进行全新的辩证阐释。论文最后的结语部分对“不可靠叙述”理论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8)

丁萌[9](2019)在《石黑一雄长篇小说中的不可靠叙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石黑一雄习惯以第一人称叙述者组织小说,“我”主导叙事的同时,也将叙事引向不可靠,如叙述者的“自我欺骗”。不可靠叙述是进行心理防御、创伤修复的途径,也是隐含作者透视创伤个体、人类命运的隐含表达。石黑一雄也习惯以“回忆”架构小说,将人物的感情经历、心理图式、判断感知等,镶嵌至回忆型叙述中,将原本明晰的时空界限、故事原貌打乱与重新组装,在接受体验上设置了障碍,使原本可靠的叙事单元变得不再可靠。“记忆、时间与自我欺骗”是石黑一雄小说的风格,也是不可靠叙述的典型特征。运用不可靠叙述理论,能解释石黑一雄笔下叙述者何以成为不可靠叙述者,能看清以回忆为代表的特定叙述方式如何将文本引向不可靠,更能明晰石黑一雄如何通过不可靠叙述表达对创伤的探索、命运的慰藉以及人类的关怀。引言提出本文的核心问题、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进而在梳理海内外石黑一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阐明研究思路、特色、方法与创新之处,对相关术语进行简要的界定。第一章聚焦叙述者的表现形态。石黑一雄笔下的叙述者多为第一人称叙述者,且“我”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欺骗、隐瞒、伪装等行为,进而混淆文本事实报道,偏离隐含作者的规范,产生不可靠叙述,这与布斯对“不可靠叙述”的判断相吻合,而且石黑一雄也承认,他笔下的叙述者是不可靠叙述者。他的七部长篇小说,有五部是以稳定的第一人称视角来组织小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可靠”,具体来讲表现为四种形态:“错位型”“伪装型”“代理型”与“主体消解型”,在不可靠叙述者背后实则蕴藏着隐含作者的严肃思考。第二章聚焦隐含作者特定的叙述方式。对叙述者的分析,落脚于直观表现形态,聚焦故事层。对叙述方式的分析,落脚于叙述者通过何种手段来展开不可靠叙述,聚焦叙述层。叙述方式一个包含颇广的概念,为避免歧义,我们作以下界定:一、叙述方式是叙述者在叙述行为上必须依托的叙事技巧;二、叙述方式起到了串联故事、支撑文本的骨架作用。叁、叙述方式彰显了石黑一雄本人独特的作家风格。在石黑一雄的小说中,特定的叙述方式是叙述者展开不可靠叙述的工具,是作者谋篇布局不可或缺的手段。回忆就是石黑一雄组织小说必不可缺的叙述方式,回忆会打乱时空与事件的逻辑顺序,将叙述引向不可靠,具体表现为“信息过滤”“对象嫁接”“时空转移”。“回忆型叙述”之外,在叙述方式上还存在“复调型叙述”与“存在主义式叙述”。复调在于声音的多元、对立与交流,具体表现为《被掩埋的巨人》中叙述视角的修辞交流,政治意识形态的对位;存在主义叙述在于叙述方式的荒诞性,荒诞背后却蕴含着对生存、创伤愈合的求索,具体表现为《无可慰藉》中对荒诞的面具揭示:“时间蔓连”“空间缝合”与“狂欢化”,在荒诞背后亦则表达了隐含作者对自我突破与创伤修复的思考。第叁章聚焦文本对理论的拓展。不可靠叙述者、叙述方式的存在,丰富了小说在艺术风貌的呈现、隐含主题的表达,同样,小说也为不可靠叙述理论提供了文本参照。在一二章我们简要分析了叙述者表现形态、特定叙述方式对不可靠叙述理论的拓展,在此我们立足于理论系统中的其他要素,探究石黑一雄的小说对不可靠理论系统进行了怎样的拓展。首先,不可靠叙述的功能是反讽,当不可靠叙述者成为反讽对象,于读者生成审美观照。同时,反讽在指向叙述者时,会发现叙述者的不可靠来源于创伤体验,将反讽指向处于家庭与时代中的个体,审美观照之外,分别获得家庭层面的伦理观照与时代层面的历史观照。其次,石黑一雄的小说在叙述距离上,即作者的读者与叙述者的距离,呈现出一种契约型转向;再次,传统的不可靠叙述,在视角、人称上都是固定的,石黑一雄笔下的叙述者,既有固定的第一人称叙述、稳定的聚焦视角,也有第叁人称叙述、不稳定的聚焦视角,同样产生了不可靠叙述,丰富了我们对理论的认知。结语部分总结了不可靠叙述与石黑一雄之间的关系:一、叙事选择与作家风格的呈现;二、观察世界与体慰生命的方式;叁、地理基因对作家的文化建构。最后得出结论:不可靠叙述是石黑一雄的风格、标签,不探究其中的不可靠,就无法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作家独具一格的叙事特色,也就不能理解作家设置了怎样的一道深渊。同时,不可靠叙述又是作家传递声音的工具,如何聆听作家的声音,感受石黑一雄作为国际主义作家的人文关怀,才是读者从其小说中汲取的慰藉与温暖,才是石黑一雄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沙丹[10](2019)在《马尔克斯的吊诡——论《百年孤独》的第叁人称不可靠叙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年孤独》是拉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巨着。由于《百年孤独》第叁人称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小说中至今还有很多未解其谜悖谬之处。文章通过数字与生活常识的悖谬、作者童年创伤投射下的幸福悖论、马尔克斯的罗生门与弑父情结叁个方面,详细分析小说《百年孤独》中第叁人称限制性视角下的不可靠叙述的表征,试图揭开马孔多未解之谜的谜底,探讨小说不可靠叙事背后隐含的深刻意蕴。(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1期)

叙述不可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韩少功的《归去来》是他的第一篇寻根小说,其"归乡、寻根"的叙事模式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小说采用了不可靠叙述手法,从费伦提出的不可靠叙述的叁种类型,即"事实/事件轴上的不可靠叙述"、"伦理/评价轴上的不可靠叙述"和"知识/感知轴上的不可靠叙述"来分析,《归去来》中的叙述者并非是完全可靠的,小说不可靠叙述的运用,更彰显了作品主题:知青一代人寻根途中尽管迷茫,却仍不放弃追寻自身价值的坚定决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叙述不可靠论文参考文献

[1].子慧娟.第一人称叙述——不可靠叙述者——《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J].青年文学家.2019

[2].王丹.论韩少功《归去来》中的不可靠叙述[J].江科学术研究.2019

[3].杨晓璐.《终结的感觉》对“不可靠叙述”的运用[J].视听.2019

[4].周宁.非虚构小说不可靠叙述探论[J].当代文坛.2019

[5].叶伟.谎言之间的故事[D].北京交通大学.2019

[6].李卉.詹姆斯·费伦的不可靠叙述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7].王悦.《汤姆·琼斯》中的不可靠叙述与早期现实主义语境——一种文化叙事学视角[J].外国文学.2019

[8].王聪聪.“不可靠叙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9].丁萌.石黑一雄长篇小说中的不可靠叙述[D].华中师范大学.2019

[10].沙丹.马尔克斯的吊诡——论《百年孤独》的第叁人称不可靠叙述[J].青年文学家.2019

标签:;  ;  ;  ;  

叙述不可靠论文-子慧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