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国各地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如何实行图书馆开放式服务成为新课题。主要从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网络化服务三个方面,阐述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开放式服务的设想和做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图书馆;开放;服务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实现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基础设施,担负着向广大群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使命,不仅应该面向全社会完全免费开放,而且应该办成开放式的图书馆,更好更便捷地面向全社会服务。
1树立图书馆开放式服务理念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采取办证收费的模式,管理体制对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行为作出了种种限制,其管理是“以书为本”的管理方式,常把书架的整齐度、乱架情况、图书丢失率等作为衡量管理质量的标准,而过少考虑文献的开架率、文献利用率、文献的使用效益和读者的满意程度。因此,图书馆应该树立开放式服务的新理念。
1.1开放式服务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工作上水平、思想要先行。现代图书馆决不再是单一的借还工作,新时代的图书馆建设,不但要求拥有一流的馆舍、馆藏、技术、设备等,而且更要有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服务。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宝库,理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迅速发展的要求。
1.2开放式服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现代图书馆管理体制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论是图书馆建筑设计、书架、阅览座位和咨询台的安排,还是复印机、电话、电脑的布置,都要始终贯彻一条主线,即“人本”思想,一切以节省读者时间、方便读者利用为目的,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提高用户的满意程度,发挥馆藏资源的整体效益,全面提高服务质量,这是一种开放式服务理念。让读者满意,真正落到“读者至上,服务至上”的图书馆服务宗旨,确立“馆员就是书目,馆员就是导游,馆员就是读者的良师益友”的服务。
1.3开放式服务就是全方位服务。图书馆建设中,应当牢固树立“利用第一、质量第一、资源第一、服务第一”的观念,不断完善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调整服务方向。根据图书服务个别化的发展趋势,以现代人应有的时间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全局观念、创新观念和信息观念,要努力做好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等系列化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借阅率、周转率和利用率,使图书馆使用合理化、高效化、优质化,实现人、财、物、力配置最优化。
2建立图书馆开放式服务模式
图书馆的开放式服务,应该创新服务模式,在开放时间和开放馆藏资源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2.1图书馆开放的服务模式。服务模式的界定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即藏书布局和管理方式。根据这个标准,应该采取三种模式:一种是打破传统外借、阅览分离状况,将阅览室与书库合并,模糊书库与阅览室界线,按楼层分科进行藏书布局,管理上分室管理,室内图书布局方式根据馆舍结构进行,阅览座位安排上采用最大便利原则。另一种是取消各室押证、登记手续,各室不设图书监测仪,只在图书馆总进口处设置图书监测仪,读者进入图书馆,只要在总入口处出示本人借书证(或刷卡),便可在馆内任一室内自主使用各室文献,无须再重复办理各种手续,使最大便利读者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三种是在充分实现文献开架基础上,一个馆仅设一个进出口,流通中有阅览,但以流通为主;阅览中有流通,但以阅览为主。读者只要在进口出示本人借书证(或刷卡),便可在馆内各室自主使用各类文献。
2.2图书馆时间的开放服务。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紧张,让读者在规定时间走进图书馆,明显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变通。本着服务读者的原则,图书馆应该实现全开放的服务模式。采用借、阅、藏、管、查合一的新理念,实行动态开放时间制,向读者提供文献借阅、阅览、信息服务等项目,突破全开架借阅的障碍,把一个宽敞、明亮、干净的新图书馆彻底交给读者,让读者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走进图书馆,徜徉书海之中。
2.3图书馆资源的开放服务。一方面,做好图书馆旧资源改造、更新与利用,另一方面,对新资源建设要有新思路、新措施。通过图书馆传播信息资源,解决信息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使广大读者都享有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利,进而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分散无序的信息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建立图书馆信息数据库,直接为读者提供素材,让读者进行最大层面的电子阅览搜索等,缩短本馆与读者的距离,可以广泛听取读者意见,改进管理和服务。
3实现图书馆开放式服务网络化
如何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保持图书馆特有的知识资源的独特魅力,就成为图书馆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实现开放式网络化服务,是图书馆适应新形势的关键所在。
3.1网络化是图书馆开放式服务的必然选择。网络正以几何级数膨胀,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图书馆事业无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震动,建立网上平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显然是图书馆迎接新技术挑战的最佳选择。网络在淡化信息载体收藏功能的同时,使图书馆可能组织到丰富的虚拟馆藏,在无限的网络空间予以开放和展示,使网络读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接受图书馆网上专业服务。图书馆读者数量将达到空前规模,还将使图书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等社会教育职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更好地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网络时代的到来,将彻底冲破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使图书馆真正实现开放式服务,使“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得到最佳体现。
3.2图书馆网络化服务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因特网普及的美国,图书馆仍然是国民的阅读首选。据美国图书馆协会民意测验表明,美国有2/3的人持有借书证。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存在着服务覆盖率偏低的现象,而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公共图书若仍仅以一个阵地的形式服务,显然无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进社会文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图书馆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主动适应发展需要,实施图书馆的网络化布局,不断扩大图书馆的服务面和覆盖率,以此满足广大读者因闲暇时间增多、物质生活富裕而产生的阅读需求,看似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难题,其实却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它不仅顺应了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更为图书馆在提升品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提供了机会。
3.3图书馆网络化服务是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把文献最大限度地提供给读者,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是图书馆服务的本质,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完善服务,壮大行业影响和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图书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地位,必须走联合、资源共建共享之路,以行业整体优势的提升,增强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能力。图书馆一方面应重视传统的馆际互借服务,一方面必须加强网络知识导航服务,实现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尤其是学术性电子期刊的链接及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图书馆的链接;整理各大搜索引擎、相关学科网站,并注意与网上各大文献提供机构的链接。
参考文献
[1]叶继元.图书馆的现状与趋势[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1(1).
[2]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3]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
作者简介:陈呜宇,女,黑龙江省伊春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图书馆员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