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阵列接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短波宽带天线,匹配器,合成器,效率
阵列接收论文文献综述
武磊,袁方,邓才全,唐琨[1](2019)在《全向阵列接收天线效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向阵列接收天线通常由天线体、匹配网络、合成器以及传输电缆等组成。对带有匹配器和合成器的一类短波阵列接收天线的效率进行分析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理论和实际需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阵列天线之间加入匹配器和合成器,可极大地改善天线的宽带性能,同时使天线增益在短波全频段上具有较好的宽带特性。这种方法使全向阵列接收天线的效率设计更加符合实际使用需求,是指导全向阵列接收天线实现的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王应[2](2019)在《深空光通信中多像素光子计数器阵列接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空光通信中,脉冲位置调制(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PPM)和光子探测器阵列两项技术因具有能量效率高和探测效率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而激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深空信道中大气湍流、背景光等特性的影响,从而使得接收端的光信号发生扩展、破碎以及强度闪烁等现象。本文针对接收端光信号的特点对接收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首先,针对传统的基于焦平面直接探测接收方案中探测器阵列接收到的光信号分布不均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准直的接收方案。该方案主要在接收天线焦平面处放置一个小孔光阑,激光信号经过小孔光阑后再经准直镜到达光子探测器阵列上。相比于传统的基于焦平面直接探测接收方案,该方案中通过准直镜后到达光子探测器阵列上的光信号更加均匀。另外针对背景光的干扰,本方案中对小孔光阑的孔径大小进行优化,并得到不同条件下对应的最优孔径大小,从而有效抑制背景光的干扰。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准直的接收方案在背景光越大和湍流越强时性能提升更加明显。最优孔径大小也随着背景光和湍流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其次,由于多像素光子计数器(Multi-Pixel Photon Counter,MPPC)是一种具有阵列结构的高性能光子探测模块,能够实现单光子探测,并具有有效探测区域较大的特点。本文针对该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单个MPPC的新型阵列接收方案。该方案主要通过将万向支架上多个天线接收到的光信号经多模光纤共同传输至同一个MPPC的有效探测区域。相比于采用多个MPPC的阵列接收方案,该新型阵列接收方案既极大节约了光子探测器的个数,又有效降低了探测器暗计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背景光较小的情况下,采用该种基于单个MPPC的新型阵列接收方案的系统性能更好。最后,本文搭建了激光通信系统并进行测试。实验中先解决MPPC的光子计数问题,然后采用一种基于频偏和初始相偏直接预测的方法来实现时隙同步。再对加小孔光阑和准直镜的接收方案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PPC能够实现极弱光下的光子计数,并在加上小孔光阑和准直镜后系统性能均有一定的提升。(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9)
梁西铭,李明[3](2019)在《一种长波复合卫星导航接收阵列》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和PNT研究的深入,多个领域对高度集成化、小型化、精细化且能有一定抗干扰能力的设备需求十分强烈。本文研究了一种复合了卫星导航的长波接收磁阵列。该阵列设备可实现多系统卫星导航的自动接收,可实现长波导航全向自动接收,可实现长波导航的定向抗干扰接收,也可以扩展为复合抗干扰接收单元。其核心技术可支撑智能导航传感器设计、支撑自主机器人设计、支撑宽频带通信导航一体化设计,也可支撑干扰条件下自主导航设计。相比传统接收方式,其技术创新性强且体积小、功耗低。文章在理论分析、单元建模、阵列构型、电磁仿真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长波磁单元构阵后有效实现全向接收和定向接收的可行性,提出了磁电一体和异形异构的创新思想,探索了可能的系统架构。文中磁阵列的复合设计思想使无线电导航在许多复杂特殊环境的应用成为可能,其技术创新点具有很强的实用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10 PNT体系与多源融合导航》期刊2019-05-22)
胡君丽[4](2019)在《数字阵列接收同时多波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波束形成技术是指相控阵雷达在发射端或接收端都可以通过单个天线孔径实现多个互不相干的波束,这一技术在相控阵雷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多波束技术在雷达接收端进行多信号分离的作用。传统的多波束形成网络是通过模拟方式用硬件实现的,随着雷达的数字化,硬件结构已经不能满足数字雷达对多波束技术的需求,数字多波束形成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数字阵列接收窄带信号和宽带信号的两种情况,对接收端形成同时多波束的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均匀线性阵列,分别介绍了阵列接收窄带信号和宽带信号的阵列信号模型,详细描述了雷达阵列中常用的线性调频信号。阐述了波束形成的原理,对基于数据独立和基于自适应的两大类波束形成算法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做了对比分析。在波束形成的基础上,介绍了数字阵列接受同时多波束技术的原理。2、当阵列接收到窄带信号时,根据波束形成的分类,讨论了常规加窗和波束赋形这两种基于数据独立的多波束形成算法;还讨论了叁种自适应多波束形成算法。通过仿真来比较五种算法的多信号分离效果和性能。3、当阵列接收到宽带信号时,研究了四种基于空频结构的宽带信号多波束形成算法,对于常规的划分子带,采用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MVDR)算法对所有子带进行波束形成处理的算法,仿真验证了对角加载法在实际应用中对其性能的改善效果,同时聚焦和矩阵重构结合的方式效果要优于对角加载法。对于聚焦和基于二阶锥的窄带波束形成算法的结合方法,研究并仿真了其在宽带数据独立多波束形成的运用。4、研究了常用于宽带信号波束形成的空时结构,说明了空时结构较空频结构更具优越性。比较了叁种基于空时结构自适应的多波束算法和一种基于空时结构数据独立的波束图综合算法,其中基于范数边界约束的多波束形成算法利用空间响应变化函数实现恒定束宽,且对导向矢量误差等具有稳健性;基于二阶锥规划的宽带恒定束宽方向图综合算法能够同时实现恒定的主瓣响应和控制旁瓣。(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向海生,杨宇宸,夏润梁,莫骊,万笑梅[5](2018)在《基于多波束网络的宽带阵列接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宽带阵列接收系统因其瞬时带宽大、动态范围大、灵敏度高等特点,在电子战系统中有着重要应用。针对以较小的硬件代价解决宽空域、高灵敏度接收多个宽带信号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多波束网络实现宽带阵列信号接收的解决方案,该系统主要包括射频前端、多波束网络、宽带变频及宽带数字接收机。详细论述了多波束网络损耗模型及级联噪声系数模型,扩展了包含合成器的阵列接收系统噪声系数结论;并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灵敏度指标,对同类工程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灵敏度优于-94 dBm,瞬时动态范围大于40 dB,已在某侦察系统中取得成功应用。(本文来源于《雷达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贺锋涛,石文娟,朱云周,张建磊[6](2018)在《分集阵列式水下激光通信光学接收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下无线激光通信系统中对准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集阵列式光学接收天线,在光学设计软件Zemax中分别设计出了复合光学接收天线和分集阵列式光学接收天线的光学结构,分析了复合光学接收天线和分集阵列式光学接收天线的视场角、聚光效率以及光源移动范围,并且通过实验和Matlab仿真给出两种光学接收天线的聚光效率随光源径向移动范围和光源入射角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光源尺寸10 mm时,复合光学接收天线的聚光效率是0.06%,接收视场角是±6°,光源径向移动范围是±6 mm;分集阵列式光学接收天线的聚光效率是0.06%,接收视场角是±16°,光源径向移动范围是±22 mm。因此分集阵列式光学接收天线更适用于水下激光通信系统。(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石伯翔,黄勇[7](2018)在《用于无人机探测的低成本接收多波束阵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无人机探测应用、低成本接收多波束天线阵列。该阵列天线采用锥台共结构,实现了方位维360°全覆盖。在俯仰维采用模拟波束合成方法,实现了70°空间的波束覆盖。多波束形成通过多层PCB电路板实现,采用相位线为天线单元提供馈电相位差,利用射频开关对波束进行选择,实现了0°~70°空域覆盖,阵列增益13.9dBi。经过仿真及优化设计,对该天线阵和多波束板进行了加工及测试,测试结果满足系统应需求,并验证了波束形成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8年13期)
朱新杰,邓明晰,都东,韩赞东[8](2018)在《接收孔径对超声导波合成孔径阵列成像检测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接收孔径对超声导波合成孔径阵列成像检测的影响机制,提出将接收矩阵作为分析工具对超声导波合成孔径阵列成像原理展开研究。针对板中超声水平剪切(Shear horizontal,SH)导波直线合成孔径阵列,运用波幅接收矩阵和渡越时间接收矩阵对接收孔径进行讨论,分析直线阵列信号所特有的圆锥曲线特征和合成孔径成像算法,重点就满秩接收孔径、半(满)秩接收孔径和单(位)秩接收孔径对超声导波合成孔径阵列成像检测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波幅接收矩阵和渡越时间接收矩阵具有相同的秩,与接收阵元数成正比关系,秩的大小决定阵列成像的信噪比,阵列图像信噪比随秩单调递增;半秩接收孔径图像与满秩接收孔径图像信噪比较为接近,单秩接收孔径图像的信噪最小,图像背景噪声最为强烈。成像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表明接收矩阵是研究超声导波合成孔径阵列成像的有力工具,接收矩阵的秩是接收孔径对阵列成像检测的结决定性影响因素,论文研究工作可为深入开展超声导波非规则阵列成像检测研究与应用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李园诚[9](2018)在《宽带数字阵列接收通道均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天测控任务的日益繁重,传统的采用抛物面天线的单目标测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作为雷达通信领域研究热点的宽带数字阵列正好可以满足多目标测控的需求,且工作的带宽越宽,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越大。宽带数字阵列含有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收发通道,数字端的前移虽说减少了模拟器件的使用数量,收发通道最为主要的T/R组件依旧不可替代。模拟器件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使得各个通道的幅相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在传输带宽较宽时。通道失配会对阵列的波束形成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对宽带失配通道的均衡是阵列天线工作之前必须解决的难题。本论文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通道失配对常规波束和自适应波束主要参数性能的影响。随后,讨论了基于FIR横向滤波器的时域均衡算法和频域均衡算法,并分析了不同均衡参数下对算法均衡性能的影响,对比出最优的均衡参数。其次,对频域均衡算法做了改进:针对直接截断带外频点方法造成频带的不连续性,提出了用带内幅频特性拟合带外幅频特性,避免了直接截断频点的缺点,提高了均衡性能。考虑到FIR滤波器在均衡高次畸变失配通道需要较多阶数的问题,给出了基于Laguerre滤波器的均衡算法,后期还需对其频域均衡权系数的求解作进一步的优化,减少计算量。最后结合具体的宽带接收机参数,将失配通道的幅相误差加在接收机中频频段,得到了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接收通道失配模型。在对比了BPSK和线性调频信号两种校准信号之后,得出后者更适合作为频域均衡算法的校准输入。仿真了8位、16位、32位定点量化滤波器对频域均衡的影响,得出16位的定点量化即可满足对均衡性能的要求。最后,给出了均衡算法实现的框图,并将自适应Frost波束形成和均衡滤波器合并到一起,采用空间重采样,简化了结构,降低了资源消耗。(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期刊2018-06-03)
冯淼[10](2018)在《时变空变环境下水声目标回波阵列接收信号实时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动声纳系统常处于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环境,声纳基阵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呈现出一定的时变特性。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提供逼真的仿真数据,本文围绕主动声纳的工作原理,研究了目标和声纳平台运动的时变空变环境下主动声纳目标回波信号仿真方法,并进行了基于高速信号处理机平台的主动声纳目标回波阵列信号实时仿真实现,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主动声纳目标回波仿真系统的需求和基本实现过程,整个仿真系统包括叁个基本模块,分别为声源信号仿真模块、目标回波信号仿真模块和阵元信号仿真模块。2、提出了基于阵形修正的软性垂直线列发射阵信号仿真方法。利用基于微元法的阵形估计方程和阵元位置误差的高斯扰动模型,研究了阵形畸变对阵列聚焦特性及目标回波仿真的影响;对模拟多声源发射阵列信号的等效模型进行了性能分析。3、声纳平台与目标运动条件下,提出了基于板块元计算的多亮点模型目标回波仿真方法。针对空间位置变化引起的目标亮点特性变化,利用板块元法进行目标散射特性计算,基于不同照射角条件下的散射特性计算结果提取目标亮点强度和分布特征,再依据提取出的亮点信息进行回波仿真;提出了基于叁次样条插值的运动目标多普勒频移回波信号仿真,实现了声纳平台与目标相对运动条件下主动声纳接收信号的实时仿真;通过高精度时延滤波,实现了针对接收阵信号的空间方位特性仿真。4、基于高速信号处理机平台,对主动声纳目标回波阵列信号仿真系统进行了实现。给出了系统总体架构及各模块实现方法,进行了各模块的编程调试,实现了目标相对运动和发射阵形畸变导致的环境时空变化条件下实时目标回波信号仿真输出,并通过仿真数据分析验证了回波阵列信号实时仿真系统的实时性及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1)
阵列接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深空光通信中,脉冲位置调制(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PPM)和光子探测器阵列两项技术因具有能量效率高和探测效率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而激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深空信道中大气湍流、背景光等特性的影响,从而使得接收端的光信号发生扩展、破碎以及强度闪烁等现象。本文针对接收端光信号的特点对接收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首先,针对传统的基于焦平面直接探测接收方案中探测器阵列接收到的光信号分布不均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准直的接收方案。该方案主要在接收天线焦平面处放置一个小孔光阑,激光信号经过小孔光阑后再经准直镜到达光子探测器阵列上。相比于传统的基于焦平面直接探测接收方案,该方案中通过准直镜后到达光子探测器阵列上的光信号更加均匀。另外针对背景光的干扰,本方案中对小孔光阑的孔径大小进行优化,并得到不同条件下对应的最优孔径大小,从而有效抑制背景光的干扰。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准直的接收方案在背景光越大和湍流越强时性能提升更加明显。最优孔径大小也随着背景光和湍流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其次,由于多像素光子计数器(Multi-Pixel Photon Counter,MPPC)是一种具有阵列结构的高性能光子探测模块,能够实现单光子探测,并具有有效探测区域较大的特点。本文针对该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单个MPPC的新型阵列接收方案。该方案主要通过将万向支架上多个天线接收到的光信号经多模光纤共同传输至同一个MPPC的有效探测区域。相比于采用多个MPPC的阵列接收方案,该新型阵列接收方案既极大节约了光子探测器的个数,又有效降低了探测器暗计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背景光较小的情况下,采用该种基于单个MPPC的新型阵列接收方案的系统性能更好。最后,本文搭建了激光通信系统并进行测试。实验中先解决MPPC的光子计数问题,然后采用一种基于频偏和初始相偏直接预测的方法来实现时隙同步。再对加小孔光阑和准直镜的接收方案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PPC能够实现极弱光下的光子计数,并在加上小孔光阑和准直镜后系统性能均有一定的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阵列接收论文参考文献
[1].武磊,袁方,邓才全,唐琨.全向阵列接收天线效率设计[J].通信技术.2019
[2].王应.深空光通信中多像素光子计数器阵列接收技术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
[3].梁西铭,李明.一种长波复合卫星导航接收阵列[C].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10PNT体系与多源融合导航.2019
[4].胡君丽.数字阵列接收同时多波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5].向海生,杨宇宸,夏润梁,莫骊,万笑梅.基于多波束网络的宽带阵列接收系统[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8
[6].贺锋涛,石文娟,朱云周,张建磊.分集阵列式水下激光通信光学接收天线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
[7].石伯翔,黄勇.用于无人机探测的低成本接收多波束阵列设计[J].电子世界.2018
[8].朱新杰,邓明晰,都东,韩赞东.接收孔径对超声导波合成孔径阵列成像检测的影响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8
[9].李园诚.宽带数字阵列接收通道均衡技术研究[D].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018
[10].冯淼.时变空变环境下水声目标回波阵列接收信号实时仿真[D].东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