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论文-李欣霖,冯明,Bing,He,吴佩玲

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论文-李欣霖,冯明,Bing,He,吴佩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自酸蚀粘结剂,微渗漏,Ⅴ类洞

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霖,冯明,Bing,He,吴佩玲[1](2017)在《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联合自酸蚀粘结剂修复Ⅴ类洞对微渗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联合自酸蚀粘结剂修复Ⅴ类洞时对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颗成人新鲜拔除完整无龋前磨牙,清洁后于所有离体牙牙颈部制备标准Ⅴ类洞型,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洞壁使用自酸蚀粘结剂贺利氏ibond进行处理;B组:不做处理,所有窝洞使用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FujiⅡLC进行充填,光固化后常规修形抛光。利用流动树脂封闭离体牙根尖孔后按照要求涂布指甲油,彻底干燥后置于37℃浓度为1g/L的罗丹明B溶液中侵泡24h进行荧光染色。染色成功后取出冲洗干净并利用慢速金刚砂切片制作成符合观察标准的薄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牙体界面与充填体之间染料渗入情况并摄取图像,图像使用LEICA TCS SP8分析软件测量并记录深度。结果:A组与B组的微渗漏深度值分别为(8.63±0.56)μm、(21.64±1.10)μm,两组间数据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充填牙颈部Ⅴ类洞时结合自酸蚀粘结剂可以明显减小充填体边缘微渗漏。(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7年11期)

雷浪,董敏,许潾于,卢友光[2](2015)在《树脂粘结剂和树脂改良玻璃离子粘结托槽后对釉质颜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在粘结托槽前后,树脂粘结剂和树脂改良玻璃离子粘结剂对牙面颜色的影响。方法:60颗新鲜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树脂粘结剂组和树脂改良玻璃离子组。在粘结托槽前、去托槽后和茶溶液着色后3个时间点,采用松风电脑比色仪测取牙面的L*、a*和b*值,计算牙面粘结托槽前后和着色处理前后的△E*值以评估牙面颜色的变化。结果:托槽粘结前后的△E*值,树脂粘结剂组(3.18±0.27)与玻璃离子组(3.17±0.64)显着高于对照组(1.89±0.16)(P<0.05);着色处理前后对比的△E*值,树脂组和玻璃离子组发生临床可识别的颜色变化,△E*分别为(4.25±0.51)和(4.60±0.52),显着大于对照组(2.43±0.24)(P<0.05);两种粘结剂之间在托槽粘结前后和着色处理前后均未见显着差异。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系统与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结系统均会影响牙面颜色,导致牙面易着色,但二者对牙面颜色影响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戴杰,郭金炉,杨卫江,童永青[3](2014)在《老年人根面龋光固化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充填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光固化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充填老年人根面龋的临床效果。方法:100名根面龋老年患者采用自身左右半口对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光固化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及复合树脂充填,比较二者6个月及1年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根面龋充填6个月后,采用光固化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充填的成功牙数及成功牙面均优于采用复合树脂侧,差异有显着性意义;根面龋充填1年后,采用光固化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充填的成功牙数及成功牙面均优于采用复合树脂侧,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论:光固化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是治疗老年人根面龋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陈春桂[4](2012)在《米诺环素对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抗菌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米诺环素对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resin-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RMGIC)抗菌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米诺环素以不同浓度加入RMGIC中,通过生物膜实验观察材料的抗菌性能;测量材料抗压缩强度及表面微硬度,评价添加抗菌剂对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生物膜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添加米诺环素后能够有效提高RMGIC的抗菌性能,且抗菌性能的强弱与添加米诺环素的浓度成正比。加入较高浓度的米诺环素后,材料的抗压缩强度和表面微硬度降低。结论:米诺环素能有效增强RMGIC抑制变形链球菌的作用,但高浓度的米诺环素可使材料的机械性能受到影响。在对牙科充填材料进行抗菌改性的同时应当考虑材料本身的机械性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浓度,以使材料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2年12期)

郭秀丽[5](2010)在《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正畸托槽的体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用于正畸托槽粘接的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的抗剪切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的理论依据。方法:44颗离体前磨牙分为3组。A组:牙面酸蚀干燥后复合树脂质粘接剂(DM)粘结;B组:牙面酸蚀干燥后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RelyXLuting)粘结;C组:牙面酸蚀后湿润条件下树脂改型玻璃离子粘接。24小时后用材料力学实验机检测两种材料的抗剪切强度,统计牙面上粘接材料的残留指数。结果:两种粘接材料的抗剪切强度和粘结剂残留指数差异显着;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在湿润和干燥的条件下,其抗剪切强度及粘结剂残留指数差异不显着。结论:体外实验研究中,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的抗剪切强度比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的抗剪切强度低,但仍能满足正畸临床要求(6~8Mpa),尤其在湿润条件下,具有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期刊2010年14期)

朱嘉珺[6](2010)在《洗必泰/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复合物性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正畸治疗已非常普遍,然而很多患者在固定矫治过程中或结束后,由于牙齿表面釉质脱矿,出现白垩色斑块,甚至龋坏,影响美观。国外正畸患者釉质脱矿的发病率约为50%,国内统计更高达59.4%。变形链球菌是口腔内的主要致龋菌群,研究发现,固定矫治器的佩戴会增加变形链球菌在牙釉质表面的附着,提高患龋危险性。文献报道含洗必泰成分的漱口水、牙膏等制剂,能够有效抑制口腔致龋菌繁殖,具有防龋、抑制牙釉质脱矿的作用。目的:在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RMGICs)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洗必泰成分制备成洗必泰/RMGICs复合粘接剂,通过抑菌试验和抗剪切强度试验等测试,验证复合粘接剂能否保留RMGICs的粘接力,同时具有更有效持久的抑菌能力,为该类型复合粘接剂应用于临床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复合粘接剂的制备与分组将洗必泰粉末以0%,2.5%,5%,10%重量比(wt%)浓度加入RMGICs (Fuji Ortho LC)粉末中,混合均匀,制备成含不同洗必泰浓度的洗必泰/RMGICs复合粘接剂粉。粘接剂依照洗必泰浓度分为以下四组:第一组(GC组):对照组,粘接剂为100%RMGICs,为临床常用树脂改良型光固化玻璃离子粘接剂Fuji Ortho LC,不含洗必泰成分;第二组(2.5wt%洗必泰组):洗必泰/RMGICs复合粘接剂粘固剂粉中含2.5wt%洗必泰成分;第叁组(5wt%洗必泰组):洗必泰/RMGICs复合粘接剂粘固剂粉中含5wt%洗必泰成分;第四组(10wt%洗必泰组):洗必泰/RMGICs复合粘接剂粘固剂粉中含10wt%洗必泰成分。2.抑菌实验将各组粘接剂制成直径为4.5mm,厚度为2mm的圆盘状粘接剂块样本。每组制备21个样本,共84个样本。将粘接剂块分别放入含5 ml蒸馏水的密封玻璃小瓶中,37℃恒温保存备用。1天、7天、14天、21天、28天、35天、42天时,各粘接剂组随机抽取3个样本,琼脂扩散实验测试抑菌性能。变形链球菌为测试菌株,37℃培养48小时后测量每个样本周围的抑菌环直径。3.抗剪切强度测试80颗新鲜拔除的人无龋前磨牙用于本实验,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20颗。实验使用不锈钢直丝弓正畸托槽,托槽底板面积为14.1mm2。各组离体牙标本对应用不同组的复合粘接剂粘接托槽于临床牙冠颊面中心位置。托槽粘接完成后,样本放置于37℃蒸馏水中24小时。各组样本牙根部分用自凝塑料包埋,使牙冠颊面托槽-牙釉质界面与万能测力仪剪切刃平行。测试时,用夹具将自凝塑料包埋的样本固定在万能测力仪上,剪切刃加载速度设定为1mm/min,直至托槽脱落,电脑自动记录下最大剪切力值。根据托槽底板面积计算出抗剪切强度。4.粘接剂残留指数2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抗剪切力强度测试后的牙釉质面上的粘接剂残留量,换算成ARI (adhesive remnant index, ARI)计分。5.数据处理抑菌试验中抑菌环直径数据绘制成抑菌环直径-测试时间点线图。采用SPSS15.0版统计抗剪切强度数据及ARI计分,检验正态分布,进行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卡方检验对4组粘接材料残留指数进行比较。本研究所有统计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抑菌试验各洗必泰/RMGICs复合粘接剂组样本抑菌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强,且增强程度与洗必泰浓度成正比。复合粘接剂的抑菌作用强弱与作用时间关系不明显,随时间递增,抑菌作用未出现显着下降。琼脂扩散实验显示,2.5wt%洗必泰组、5wt%洗必泰组和10wt%洗必泰组的复合粘接剂样本在37℃恒温蒸馏水中保存1天后测得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59±0.32mm,2.93±0.38mm,5.06±0.42mm,42天后测得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2.14±0.25mm,4.41±0.49mm,4.82±0.36mm。2.抗剪切强度对照组及各复合粘接剂组样本的抗剪切强度值均分别呈正态分布。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数据方差齐性。对照组平均抗剪切强度大于各复合粘接剂组,t检验显示对照组与各组复合粘接剂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各组复合粘接剂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粘接剂残留指数各粘接剂组中,ARI计数为3的样本最多。10wt%洗必泰组没有样本ARI计数大于3。卡方检验显示粘接剂残留指数与洗必泰浓度有关(p<0.05)。结论:含2.5wt%洗必泰浓度的洗必泰/RMGICs复合粘接剂在抑菌性能和粘接性能方面体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潜力,改进后的复合粘接剂能增强RMGICs的抑菌作用,同时粘接性能未受较大影响,其抗剪切强度仍能满足临床需要。(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5-01)

张定铭,戴红卫,杨宓,冯刚,吴杨[7](2007)在《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剂抑制正畸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剂在正畸临床应用中抑制牙釉质脱矿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5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粘接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剂(resin-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RMGIC)的438颗牙齿设为RMGIC组,粘接复合树脂(composite resin,CR)的446颗牙齿设为CR组,分别在矫治前与矫治后比较两组牙釉质脱矿率和牙釉质脱矿程度。结果矫治前,RMGIC组和CR组牙釉质脱矿率和脱矿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矿牙EDI值多数为Ⅰ度。矫治后,RMGIC组牙釉质脱矿率低于CR组(P<0.01);RMGIC组脱矿牙EDI值多数为Ⅰ度(66.67%),而CR组脱矿牙EDI值大多为Ⅱ度以上(60.53%);Ⅰ度脱矿发生率RMGIC组高于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度、Ⅲ度以上(包括Ⅲ度)脱矿发生率RMGIC组低于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畸治疗中使用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剂粘接托槽,能抑制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07年04期)

刘春华[8](2006)在《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与自酸蚀封闭剂联合用于托槽粘接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病人中普遍存在着牙釉质脱矿的表现—釉白斑,且随疗程增长而加剧,严重者还可发展成早期釉质龋。据报道,正畸病人釉白斑的发生率约为50-70%。研究表明牙釉质一旦出现较严重的脱矿病损,仅通过唾液系统的再矿化作用不能完全修复病损。因此,预防正畸治疗中的牙釉质脱矿的发生就成为正畸医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是对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成功改进,是在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中加入少量亲水的树脂基质成分,其粘接性能较传统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有明显提高,而且保留了向临近部位缓慢释放氟,并可从外周再吸收和再释放氟的特性,从而促进牙面的矿化,提高牙齿的抗酸性,抑制龋病的发生。因此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越来越广泛的被正畸医师用于托槽粘接。这种新一代的GIC已经被临床实验和体外实验证实能够提供足够的釉质粘接强度。传统的酸蚀技术要求严格的隔湿,否则会影响树脂单体向釉质表面的渗透。粘接时牙面必须进行彻底吹干和严格隔湿,否则会严重影响其粘接性能,粘接强度将平均下降50%左右。而正畸治疗面对的患者大部分是儿童,合作能力较差,加之特殊的操作环境和繁琐复杂的粘接程序,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污染常常是造成粘接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998年Bishara首次将酸性封闭剂(primer)应用于托槽粘接,(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6-03-01)

夜文敏,段银钟,王茜[9](2006)在《正畸粘结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粘结技术已在口腔正畸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成功地矫治了各种牙颌畸形,改变了过去多带环技术所无法克服的操作复杂等缺点,且各种正畸粘合剂也不断地研制成功,推动着固定矫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粘接材料能否应用于临床,关键要考察其粘接强度。以往的研究证实,传统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06年01期)

迟明霞[10](2005)在《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剂和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离子是口腔科常用的粘接材料,其基本成分是聚丙烯酸水溶液和氟铝硅玻璃粉(SIO2—ALO3—CaF2—AL-PO4—Na3ALF6)。其后,人们对这种材料不断改进,生产出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剂,即在粘接剂中加入树脂成分,当玻璃离子粘接剂发生固化反应时(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05年06期)

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在粘结托槽前后,树脂粘结剂和树脂改良玻璃离子粘结剂对牙面颜色的影响。方法:60颗新鲜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树脂粘结剂组和树脂改良玻璃离子组。在粘结托槽前、去托槽后和茶溶液着色后3个时间点,采用松风电脑比色仪测取牙面的L*、a*和b*值,计算牙面粘结托槽前后和着色处理前后的△E*值以评估牙面颜色的变化。结果:托槽粘结前后的△E*值,树脂粘结剂组(3.18±0.27)与玻璃离子组(3.17±0.64)显着高于对照组(1.89±0.16)(P<0.05);着色处理前后对比的△E*值,树脂组和玻璃离子组发生临床可识别的颜色变化,△E*分别为(4.25±0.51)和(4.60±0.52),显着大于对照组(2.43±0.24)(P<0.05);两种粘结剂之间在托槽粘结前后和着色处理前后均未见显着差异。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系统与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结系统均会影响牙面颜色,导致牙面易着色,但二者对牙面颜色影响无显着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论文参考文献

[1].李欣霖,冯明,Bing,He,吴佩玲.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联合自酸蚀粘结剂修复Ⅴ类洞对微渗漏的影响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7

[2].雷浪,董敏,许潾于,卢友光.树脂粘结剂和树脂改良玻璃离子粘结托槽后对釉质颜色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5

[3].戴杰,郭金炉,杨卫江,童永青.老年人根面龋光固化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充填效果观察[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4

[4].陈春桂.米诺环素对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抗菌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2

[5].郭秀丽.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正畸托槽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

[6].朱嘉珺.洗必泰/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复合物性能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

[7].张定铭,戴红卫,杨宓,冯刚,吴杨.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剂抑制正畸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7

[8].刘春华.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与自酸蚀封闭剂联合用于托槽粘接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

[9].夜文敏,段银钟,王茜.正畸粘结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6

[10].迟明霞.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剂和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的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

标签:;  ;  ;  ;  

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论文-李欣霖,冯明,Bing,He,吴佩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