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网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同粒径,高岭土,水网藻,金属分布
水网藻论文文献综述
胡达理,李智义,邓晓舟,彭亮[1](2018)在《水网藻对不同粒径悬浮态镉的去除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田系统对灌溉水中悬浮态镉的吸附是农田灌溉水中重金属净化的主要过程。从稻田结皮中采集水网藻,研究其对不同粒径高岭土载镉悬浊液的去除动力学过程,并结合重金属的分布形态分析,探讨结皮对不同粒径悬浮态镉的去除机制。结果显示:水网藻对离子态镉的富集作用强于胶体态镉,而对胶体态镉的富集量与胶体的粒径呈负相关。可见,进入水体中悬浮物与重金属结合后,能降低其被藻类俘获概率,增加其迁移能力,导致其污染距离增加。(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吴召仕,王卷乐,夏颖,陈宇炜[2](2014)在《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水华在鄱阳湖的纪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网藻水华在国外出现较多,在国内鲜有报道.2013年5月对鄱阳湖进行采样时首次发现水网藻水华;结合现场观测及遥感影像确定其分布范围为老爷庙至落星墩水域,分布面积约为26 hm2,推测水网藻可能是由上游稻田等静止水体迁移至鄱阳湖,在相对静水区进行聚集生长,加上合适的理化条件(温度及营养盐),从而形成水华.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水网藻水华对鄱阳湖水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傅海燕,柴天,赵坤,刘智峰,张明真[3](2012)在《水网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浓度水网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叶绿素a和抗氧化酶活性(SOD、CAT、POD)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网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明显,20%~80%浓度的种植水第8 d的平均抑藻率达到98.9%,藻细胞几乎全部死亡.在种植水的作用下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迅速降低,叶绿素a遭到破坏.实验前2 d由于受到活性氧的刺激铜绿微囊藻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且都高于对照组,随着抗氧化酶活性达到极限,活性氧开始积累并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抗氧化酶活性迅速降低,80%浓度的实验组至第8 d时SOD、CAT、POD活性分别仅为31、6、5 U.mg-1.水网藻种植水经过高温处理后对铜绿微囊藻基本没有抑制作用,说明种植水中的抑藻物质具有热不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赵坤,傅海燕,柴天,张明真,刘智峰[4](2011)在《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及对氮磷去除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藻液D680和叶绿素a浓度,研究了水网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探讨了在分离培养和共生培养2种条件下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并考察了水网藻对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水网藻种植水作用8 d后,铜绿微囊藻死亡率达92%;不同浓度的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不同,分离培养条件下3 g/L水网藻的抑制作用最强,10 d内D680从0.1下降到0.004,共生培养条件下4 g/L水网藻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96%;比较2种条件下藻细胞大规模死亡的时间发现,分离培养下水网藻的抑制作用强于共生培养.2种条件下培养液中氮、磷浓度都有大幅度地降低,表明水网藻对氮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氮、磷浓度下降速率与水网藻浓度成正比,10 d内氮、磷浓度最大下降幅度分别为93.4 mg/L和4.58 mg/L.(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1年08期)
赵坤[5](2010)在《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全球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水华事件频发,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藻类生长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利用植物化感作用除藻的方法因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备受人们关注,对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成因和危害,以及藻类水华的诱因和危害,阐述了目前主要的除藻和控藻技术。实验部分选取水网藻和水华藻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铜绿微囊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培养和共生培养实验研究了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并考察了水网藻对氮磷的去除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考察了水网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的抑制作用,以证明水网藻的化感抑藻作用。最后通过检测铜绿微囊藻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叶绿素a、培养液的OD260和电导率(EC),探究了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98%;不同浓度的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不同,分离培养和共生培养条件下水网藻的最强抑制作用浓度分别为3g/L和4g/L,化感作用效果取决于水网藻和铜绿微囊藻的相对生物量;相同浓度的水网藻在分离培养条件下的抑藻能力要强于共生培养。水网藻对氮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培养液中氮、磷浓度下降速率与水网藻浓度成正比,10d内氮、磷浓度最大下降幅度分别为93.4mg/L和4.58mg/L。水网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随着种植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水网藻分泌的化感物质能够阻碍叶绿素a的合成进而破坏光合作用,还能够诱导藻细胞产生大量的O2-,当超出SOD的清除能力时,O2-开始积累并破坏细胞膜结构,使得MDA含量增加,引起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细胞质、核酸等外渗,细胞代谢失调,最终使得细胞裂解死亡。(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0-12-01)
潘攀,刘德启,陆露璐,张莉,姜凡[6](2010)在《有机酚及光照强度对水网藻的胁迫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有机酚及光照强度等对修复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充足的光照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网藻对水中有机酚的抗性、加速苯酚的降解、增加活性氧产率、降低细胞质膜的电解质透性并且增强多糖的代谢;而高于50 mg/L的苯酚会导致水网藻细胞质膜电解质透性显着增强、多糖含量降低,进而对水网藻产生不可逆性损伤。(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牛明改,汪玲,刘德启[7](2008)在《亚甲基兰对水网藻的光化学胁迫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亚甲基兰对水体修复植物水网藻的光化学胁迫作用.结果表明,在低浓度(≤1μmol.L-1)时,对水网藻有轻微抑制作用.当浓度大于1μmol.L-1时,会对藻产生不可逆的损伤.且随浓度的增大而加重.同时,细胞内N、P含量随浓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而H2O2的含量呈增大趋势.说明了亚甲基兰对水网藻的生理功能及酶系统等都产生了影响.(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李强,王国祥,马婷,王文林,潘国权[8](2007)在《水网藻附着对亚洲苦草光合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附着了水网藻的亚洲苦草(Vallisneria asiatica)叶片的荧光参数和快速光响应曲线.在水网藻主要附着的苦草叶片上部,15 d后F_v/F_m显着下降,光系统(PS)的光化学效率显着降低;附着水网藻的叶片通过热的形式耗散掉的能量极显着增加(P<0.01),有效荧光产量、光化学淬灭系数和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R)、Chl.a、类胡萝卜素(Car)、Chl.a/Chl.b和Car/Chl.a均显着降低;在快速光响应曲线中,当光照强度高于104μmol/ (m~2·s)后,随光照强度的增加,附着水网藻的苦草叶片的rETR显着低于对照,光合作用能力下降;且其饱和光强为248μmol/(m~2·s),显着低于对照叶片的685μmol/(m~2·s),表明水网藻附着苦草叶片后导致叶片光响应能力显着下降.(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07年03期)
黎明,刘德启,姜海燕,陆露璐,蔡晔[9](2007)在《平原河网水中悬浮颗粒物对金鱼藻、水网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水体悬浮颗粒物对修复植物的影响规律,结果揭示了悬浮颗粒物对水生植物影响的两面性以及修复植物对颗粒物胁迫产生自由基进行清除的适应机制。在正常情况下,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 ersumL)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维持在256~280 U/g(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维持在80~90 U/g(鲜重)的水平,保证了细胞膜脂质氧化的分子标志物MDA的代谢水平低于65μmol/g(鲜重)。当金鱼藻受到大于300 mg/L颗粒物的高强度胁迫时,其体内这两种抗氧化酶活性不仅没有维持在很高的水平,反而均呈下降趋势,致使金鱼藻体内的MDA平均值可达79μmol/g(鲜重)以上,形成了对细胞膜相对损伤率达35%以上的氧化损伤结果。在高浊度水体中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内比金鱼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此水网藻更合适作为先锋修复植物。(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07年01期)
范运尧,刘铁成,王明健[10](2006)在《水网藻对富营养水体去氮除磷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环境难题,笔者在工作中接触到大量的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其重要目标往往是降低污水中的氮磷浓度,从而使接受水体避免发生富营养化污染。本试验通过对水网藻除氮、除磷的能力等的研究,以探索出一条解决富营养化难题的途径,笔者测定了水网藻在不同条件下去除N、P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水网藻对N、P去除能力较高,达到30~80%,表明水网藻对解决富营养化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06年09期)
水网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网藻水华在国外出现较多,在国内鲜有报道.2013年5月对鄱阳湖进行采样时首次发现水网藻水华;结合现场观测及遥感影像确定其分布范围为老爷庙至落星墩水域,分布面积约为26 hm2,推测水网藻可能是由上游稻田等静止水体迁移至鄱阳湖,在相对静水区进行聚集生长,加上合适的理化条件(温度及营养盐),从而形成水华.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水网藻水华对鄱阳湖水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网藻论文参考文献
[1].胡达理,李智义,邓晓舟,彭亮.水网藻对不同粒径悬浮态镉的去除机制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8
[2].吴召仕,王卷乐,夏颖,陈宇炜.水网藻(Hydrodictyonreticulatum)水华在鄱阳湖的纪录[J].湖泊科学.2014
[3].傅海燕,柴天,赵坤,刘智峰,张明真.水网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2012
[4].赵坤,傅海燕,柴天,张明真,刘智峰.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及对氮磷去除能力研究[J].环境科学.2011
[5].赵坤.水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6].潘攀,刘德启,陆露璐,张莉,姜凡.有机酚及光照强度对水网藻的胁迫效应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
[7].牛明改,汪玲,刘德启.亚甲基兰对水网藻的光化学胁迫作用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李强,王国祥,马婷,王文林,潘国权.水网藻附着对亚洲苦草光合特性的影响[J].湖泊科学.2007
[9].黎明,刘德启,姜海燕,陆露璐,蔡晔.平原河网水中悬浮颗粒物对金鱼藻、水网藻的影响[J].淡水渔业.2007
[10].范运尧,刘铁成,王明健.水网藻对富营养水体去氮除磷能力的研究[J].广东化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