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培养环境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村镇生活污水,小球藻,环境因子,环境优化
培养环境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时文强[1](2019)在《村镇生活污水高效培养小球藻的环境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生活污水培养小球藻不仅净化处理了农村生活污水,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获得了丰富的能源微藻,推动了微藻能源的产业化发展。然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受环境温度的限制,很难在室外进行规模化培养微藻,从而限制了村镇生活污水规模化培养小球藻的推广应用。因此,本论文针对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气候特征,利用太阳能集热器的经济性集热温度与微藻最适宜生长温度相匹配的特点,研发太阳能恒温培养微藻净化生活污水系统,并设计太阳能恒温培养微藻净化生活污水系统的模拟装置,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微藻产量与培养条件之间的耦合关系,掌握太阳能恒温培养微藻净化生活污水系统的性能及最优环境条件,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村镇生活污水深度净化处理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单因素实验分析表明:各环境因子(初始污水浓度、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显着影响。适宜的环境因子水平不仅能够削弱培养前期生长停滞现象,而且能够提高小球藻的生长速度、增加小球藻的干重。初始污水浓度的优势水平范围是将生活污水稀释2倍、4倍、6倍,最佳水平为稀释2倍;环境温度的优势水平范围是25、30、35℃,最佳水平为30℃;光照强度的优势水平范围是10000、12000、14000Lux,最佳水平为12000Lux;光照时间的优势水平范围是16、20、24h,最佳水平为20h。经对比,小球藻在村镇生活污水和化学培养基生长的最佳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水平有一定的差异。(2)正交实验分析表明:不同环境因子组合对小球藻的生长促进效果具有一定差异。初始污水浓度和光照时间是影响小球藻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小球藻的培养影响相对较小,其影响程度排列:初始污水浓度>光照时间>环境温度>光照强度。村镇生活污水培养小球藻的理论最优环境因子组合是将生活污水稀释2倍,光照时间为16h、环境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10000Lux。经对比,小球藻的干重变化随生长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两者的变化效果一致。(3)对比实验分析表明:正交实验所获得的理论最优环境因子组合对村镇生活污水培养小球藻具有稳定的促进效果。与单因素实验所获得的最佳因子水平组合和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促进效果相对比,理论最优环境因子组合对村镇生活污水培养小球藻的促进效率最高、效果最好。说明村镇生活污水培养小球藻的最优培养环境条件并非是各环境因子最佳水平的简单迭加,而是受环境因子间的交互耦合作用。故村镇生活污水培养小球藻的最优环境条件为将生活污水稀释2倍,光照时间为16h、环境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10000Lux。(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登榜,巨荣良[2](2019)在《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环境优化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关键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培养出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但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过程中仍存在着居民对新型职业农民缺乏了解和认同、认定制度不健全、培养财政经费投入不足、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农业借贷困难、教育的师资队伍建构不合理等问题。由此提出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环境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罗霁[3](2018)在《江苏船舶人才需求与培养环境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国防实力的提升,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造船能力比较强的国家之一,这一核心能力的形成主要是我国近些年来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不断涌现。本文从实际出发,以江苏为主要研究对象,调研了江苏船舶企业人才的相关需求情况,并提出了船舶人才的培养的总体思路,此外,还根据当前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对于该领域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优化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船舶人才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我国船舶行业的总体实力。(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8年25期)
孙亮,胡伟亚[4](2016)在《农林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环境优化研究——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农林院校可以结合教育特色,利用院校教学资源,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本文分析了农林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阐述了农林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的意义,并提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优化农林院校思政教育校园文化环境的措施,旨在促进农林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6年34期)
张心致,牛蕾[5](2016)在《打磨人才“吸铁石” 引来金凤兴鹤城》一文中研究指出事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持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力度,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加大人才发展环境优化力度,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日前,采访了相关部门、企业和市民(本文来源于《鹤壁日报》期刊2016-03-22)
张格儿[6](2014)在《高校社团学生骨干培养环境优化探研》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社团学生骨干作为社团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模范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本文针对优化社团学生骨干的培养环境进行了探索。(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4年26期)
王延喜[7](2013)在《基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高校环境优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力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加速培养创造性与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高校要从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能力为目标,以优化学校环境为抓手,增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环境优化既要以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优化高校硬环境;又要推进高校创新型文化建设为核心,优化高校软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黄佳豪[8](2011)在《环境优化与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型人才是中部地区的第一战略资源,人才战略是中部崛起的第一推动力。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环境,对于有效地开发人才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大学生创新性人才的着力点和突破点首先在于高校、政府、市场、社会四方互动共建和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应用等环节的软硬件环境。(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朱耀斌[9](2011)在《我军心理战人才培养环境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着眼于贯彻落实军队人才战略工程,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研究和回答了优化我军心理战人才培养环境的相关问题。首先,从梳理前人的理论成果入手,总结了前人在心理战人才培养环境优化上的相关研究成果;厘定了与论文紧密联系的的相关概念,即环境、心理战人才、心理战人才培养环境;概括了环境对心理战人才培养影响的特点,即客观实在性、广泛深刻性、利弊两重性、双向互动性;探讨了心理战人才培养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其次,从优化我军心理战人才选用政策制度、考核政策制度、交流政策制度叁个方面入手,对优化我军心理战人才培养的政策制度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首次提出应将心理战岗位任职资格认证制度纳入到心理战人才培养选用制度范畴之内。再次,从改革心理战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完善心理战人才教育培训手段、整合心理战人才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心理战教育培训课程新体系四个方面着笔,对优化我军心理战人才培养的教育培训环境进行了有益尝试。最后,从拓展心理战人才实践锻炼平台、完善心理战人才实践锻炼效果评估体系、完善心理战人才实践锻炼激励机制叁个方面着手,对优化我军心理战人才培养的实践锻炼环境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1-03-01)
朱维琴[10](2010)在《实施生态环境优化 培养全民环保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年来,杭州在城市环境建设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改观,与国内其他省市比较,杭州非常美丽干净。但是,目前杭州在建设生态型城市方面仍需做出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就生态环境优化方面仍值(本文来源于《杭州(下旬刊)》期刊2010年10期)
培养环境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关键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培养出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但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过程中仍存在着居民对新型职业农民缺乏了解和认同、认定制度不健全、培养财政经费投入不足、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农业借贷困难、教育的师资队伍建构不合理等问题。由此提出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环境的对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培养环境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1].时文强.村镇生活污水高效培养小球藻的环境优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2].王登榜,巨荣良.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环境优化问题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
[3].罗霁.江苏船舶人才需求与培养环境优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
[4].孙亮,胡伟亚.农林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环境优化研究——基于创新人才培养[J].长江丛刊.2016
[5].张心致,牛蕾.打磨人才“吸铁石”引来金凤兴鹤城[N].鹤壁日报.2016
[6].张格儿.高校社团学生骨干培养环境优化探研[J].学园.2014
[7].王延喜.基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高校环境优化探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8].黄佳豪.环境优化与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
[9].朱耀斌.我军心理战人才培养环境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
[10].朱维琴.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培养全民环保意识[J].杭州(下旬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