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制和内阁制论文-李学智

总统制和内阁制论文-李学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总统制和内阁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临时参议院,临时约法,宋教仁,临时中央审判所

总统制和内阁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学智[1](2017)在《总统制如何改为内阁制》一文中研究指出1912年3月,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原先实行的总统制改为了内阁制。对此,学界似乎已有定论:《临时约法》的制定者要以此限制其所不放心的大总统袁世凯。历史真相是否如此,其实或并非已无探讨之余地。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7-01-05)

陈丹丹[2](2016)在《民初总统制与内阁制论争(1911-1913)——以政界知识分子辩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初年国家草创,秩序的建立成为当务之急,政制亟待脱胎之中。究于共和国建立何种制度,引发政界知识分子的争论。民元的总统制和内阁制的论争,主要分为:各省联合组织政府时代和南京政府时代这两个时期的论争,其论争过程异常激烈。两种政制优劣相较互有长短,从学理、情势、国情叁大要点剖析政制之争相持不下的的原因。政制之争的推朱中国民主政治困境的打开。(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彭平一[3](2013)在《论孙中山和宋教仁关于“总统制”与“内阁制”的分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筹建过程中,孙中山与宋教仁围绕是实行"总统制"还是实行"内阁制"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对于这一分歧,过去"扬孙抑宋"的评价是不正常的。不能认为宋教仁主张内阁制是为了当内阁总理,宋教仁主张内阁制是他重视宪政建设的一贯政治理念的表现。从其思想渊源来看,这一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和政治文化心理对政治制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聂鑫[4](2013)在《内阁制、总统制还是半总统制——民国宪法史上的政体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政体上选择内阁制还是总统制,是民国草创制宪者们热议的重大问题。传统上认为1912年《临时约法》所确立者为内阁政体,但事实上《临时约法》也包含了一些总统制的规定。其后的民国制宪史长期纠缠于总统制与内阁制的两分法。其实,就比较宪法而言,有不少国家在总统制与内阁制之间选择了半总统制(半内阁制)的混合政体,就民国现实政治而言,纯粹的内阁制或总统制是不现实或不可欲的。1946年宪法在很大程度上仍采用了《临时约法》式的半总统制政体,这是基于现实政治的妥协与创造。(本文来源于《法学》期刊2013年10期)

陈国栋[5](2013)在《政治问责制视角下的总统制、内阁制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总统制还是内阁制,都需要向人民承担政治责任。就一般情形而言,内阁制更容易遭受政治问责,而总统制则不容易遭受政治问责。就此而言,内阁制的确在民主性方面强于总统制。然而,因为现代内阁制所基于的多元民主、精英民主体制,内阁制在面对危局捍卫民主体制方面,反而不如总统制;在免受利益集团俘获、更加反映民意方面,反而不如总统制。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更多的角度来反思内阁制与总统制之民主性。(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世界宪政论坛暨议会民主制度比较研究研讨会会议文集》期刊2013-07-01)

莫鹏[6](2013)在《民元时期的总统制到责任内阁制——政体理论在近代中国的文化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元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政党,为了巩固刚刚创立起来的民主共和制度,通过法律移植建立起了现代国家的政治体制。然而,无论是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非但未能起到有效实现国家政权正常运转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法统存废、征战讨伐的理由。从法律文化的视维来看,一元权力观对政体制度的重构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法律文化通过对政体理论进行一元权力的文化解读,开启了对政体制度的文化重构进程。(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梁万艺,奥亚锋[7](2013)在《民国前夕政体之争刍议——以孙中山总统制与宋教仁内阁制争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民国政府成立前,在围绕资产阶级政权究竟采取何种政体上,革命党内部高层产生了分歧,孙中山和宋教仁之间的总统制和内阁制主张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除了最后确定南京临时政府采用总统制之外,其表现出的上层民主主张与底层民众意识的落差,对当今政体改革中重视普通民众政治态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湘潮(下半月)》期刊2013年04期)

袁训利[8](2012)在《内阁制、总统制、半总统制还是议会制共和制?——法兰西第叁共和国政体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即英国属于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德国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美国属于总统制共和制,这基本可以得到一致结论,但是,对于法兰西第叁共和国的政体,表述却有不同,有"内阁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半总统制共和制"(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中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吕宁[9](2012)在《“总统制”与“内阁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总统制引入班委的选举,内阁制引入班级的日常管理,可以形成"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分离,从而解决传统班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机制的问题。该种模式会促使班委合理的行使权力,做出科学民主的决策,提高班级运行效率,实现广大同学的利益,有利于班级与同学个人的长远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期刊2012年13期)

周南蓝[10](2010)在《英国内阁制与美国总统制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实验教材选修3》的专题二和专题叁涉及英国内阁制与美国总统制的比较。在教学中,我通过查找资料,对二者的比较形成以下几点认识,与各位同行交流。一、混合权力和叁权分立:制度间配套运行比较1.内阁制与立宪君主制——总统制与单一(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期刊2010年02期)

总统制和内阁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国初年国家草创,秩序的建立成为当务之急,政制亟待脱胎之中。究于共和国建立何种制度,引发政界知识分子的争论。民元的总统制和内阁制的论争,主要分为:各省联合组织政府时代和南京政府时代这两个时期的论争,其论争过程异常激烈。两种政制优劣相较互有长短,从学理、情势、国情叁大要点剖析政制之争相持不下的的原因。政制之争的推朱中国民主政治困境的打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总统制和内阁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学智.总统制如何改为内阁制[N].团结报.2017

[2].陈丹丹.民初总统制与内阁制论争(1911-1913)——以政界知识分子辩论为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彭平一.论孙中山和宋教仁关于“总统制”与“内阁制”的分歧[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3

[4].聂鑫.内阁制、总统制还是半总统制——民国宪法史上的政体之争[J].法学.2013

[5].陈国栋.政治问责制视角下的总统制、内阁制之比较[C].第四届世界宪政论坛暨议会民主制度比较研究研讨会会议文集.2013

[6].莫鹏.民元时期的总统制到责任内阁制——政体理论在近代中国的文化重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7].梁万艺,奥亚锋.民国前夕政体之争刍议——以孙中山总统制与宋教仁内阁制争论为例[J].湘潮(下半月).2013

[8].袁训利.内阁制、总统制、半总统制还是议会制共和制?——法兰西第叁共和国政体再分析[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

[9].吕宁.“总统制”与“内阁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10].周南蓝.英国内阁制与美国总统制比较分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

标签:;  ;  ;  ;  

总统制和内阁制论文-李学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