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长山方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山方言,轻声,调值
长山方言论文文献综述
艾红娟[1](2011)在《山东长山方言的轻声》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长山方言中轻声可分为两种:第一种,这种轻声音节调值的高低取决于前字的调值,同时前字因协同发音作用也会发生变调,这是方言学中一般意义上的轻声变调;第二种轻声一般是降调,只有在低调特征的去声后,轻声是微升,它前面的音节不变调。(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1年01期)
艾红娟[2](2008)在《山东长山方言语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现代语言学和传统音韵学的理论、方法分析了现代长山方言语音和300年前反映长山方言的韵书《韵略助集》,从共时角度,把现代长山方言和普通话及其他方言进行比较;从历时角度,把现代长山方言和300年前的长山方言进行比较,解释了现代长山方言的成因,描写了长山方言从中古到清代到现代的发展变化,同时在综合研究方面作了一些个案尝试。具体表现为以下七章内容: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长山的历史、地理、人文概况以及长山方言的历史形成、区域归属、研究背景,进而介绍了文章的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等。现代长山方言属于齐鲁官话,它处于西齐区与东潍区的交界处,带有较多的方言过渡特征。明代移民对现代长山方言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长山方言是外部接触和内部演变互相作用的结果。第二章描写了现代长山方言音系,列出了现代长山方言与普通话和中古音的声母、韵母、声调比较表,通过与普通话和中古音的比较得出长山方言的特点,记录了长山方言的同音字汇。第叁章介绍了《韵助略集》音系,《韵助略集》有21个声母,37个韵母,5个声调,我们认为它反映了300年前的长山方言;介绍了在excel表中匹配《广韵》和《韵助》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在半小时内把《韵助略集》的七千多字在《广韵》中的反切和音韵地位准确地查找完毕,查找结果会自动出现在相应表格中。第四章分析了长山方言的语音演变,声母方面分析了疑母和影母的发展演变、日母的发展演变;韵母方面分析了果摄字的发展演变、通摄叁等字的发展演变、二等开口喉牙音字的发展演变、遇摄字合口叁等字的发展演变和入声韵的发展演变;声调方面,分析了长山方言声调的演变规律。第五章动态的描写了长山方言中的语流音变,利用当代语音、语法、语义理论从轻声变调、语法变调、小称变韵、子变韵等几个方面考察长山方言语流音变的特点,认为“我每”有可能是“我们”的小称形式;以闻喜方言为代表的“子变韵”并不是“子”音转变而来,而是“儿化”的一种形式;长山方言的轻声变调存在于词汇、短语、句子等多个语言层面,有叁种表现形式;轻声助词“了”、“着”、“到”省略后,会引起前面动词的语法变调,等等。第六章介绍了与长山方音有关的两种语言现象。指出在强调动作正在进行时,山东很多方言在进行体词语“在那里”及其弱化形式前加上“大样”或者“大喷”、“喷”强化,也有只用“大样”或者“大喷”、“喷”表示进行体的现象,这说明“在那里”已经被更新;总结了北方方言L系“了”变音的弱化类型,认为了的弱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北方各方言中见到的弱化形式其实都只是这一渐进过程中某个片段的情况。第七章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6-10)
王霜[3](2004)在《大长山方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整个胶辽官话的研究中,胶东半岛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从语音、词汇、语法到方言地理,以及山东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等各方面的研究都可谓成绩显着。然而,辽东半岛的方言研究则远远落后于胶东官话的研究,论文专着都很少见。本论文所讨论的大长山方言,属于胶辽官话中的辽东片,与胶东方言关系紧密。研究目的在于全面分析说明胶辽官话中具有代表性的大长山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同时对比普通话及山东方言,以期全面揭示大长山话的特点、推求胶东方言在进入辽东后的发展状况,企望对胶辽官话的研究有所贡献。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描写、对比分析的方法。在方言调查合作人的配合下,对大长山方言的语音、语法、词汇叁方面系统地进行了调查:语音部分以《方言调查字表》为主要依据,词汇部分以《方言词汇调查字表》为主要依据,语法部分主要是对调查中发现的有特点的语法现象进行说明。对大长山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多角度的描写,这在胶辽官话中辽东官话的研究中尚属首次,与山东方言的对比研究,开拓了胶辽官话研究中一条新的思路。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大长山方言的特点,而且更清楚地认识到:大长山方言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山东东莱方言,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4-05-01)
长山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运用现代语言学和传统音韵学的理论、方法分析了现代长山方言语音和300年前反映长山方言的韵书《韵略助集》,从共时角度,把现代长山方言和普通话及其他方言进行比较;从历时角度,把现代长山方言和300年前的长山方言进行比较,解释了现代长山方言的成因,描写了长山方言从中古到清代到现代的发展变化,同时在综合研究方面作了一些个案尝试。具体表现为以下七章内容: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长山的历史、地理、人文概况以及长山方言的历史形成、区域归属、研究背景,进而介绍了文章的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等。现代长山方言属于齐鲁官话,它处于西齐区与东潍区的交界处,带有较多的方言过渡特征。明代移民对现代长山方言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长山方言是外部接触和内部演变互相作用的结果。第二章描写了现代长山方言音系,列出了现代长山方言与普通话和中古音的声母、韵母、声调比较表,通过与普通话和中古音的比较得出长山方言的特点,记录了长山方言的同音字汇。第叁章介绍了《韵助略集》音系,《韵助略集》有21个声母,37个韵母,5个声调,我们认为它反映了300年前的长山方言;介绍了在excel表中匹配《广韵》和《韵助》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在半小时内把《韵助略集》的七千多字在《广韵》中的反切和音韵地位准确地查找完毕,查找结果会自动出现在相应表格中。第四章分析了长山方言的语音演变,声母方面分析了疑母和影母的发展演变、日母的发展演变;韵母方面分析了果摄字的发展演变、通摄叁等字的发展演变、二等开口喉牙音字的发展演变、遇摄字合口叁等字的发展演变和入声韵的发展演变;声调方面,分析了长山方言声调的演变规律。第五章动态的描写了长山方言中的语流音变,利用当代语音、语法、语义理论从轻声变调、语法变调、小称变韵、子变韵等几个方面考察长山方言语流音变的特点,认为“我每”有可能是“我们”的小称形式;以闻喜方言为代表的“子变韵”并不是“子”音转变而来,而是“儿化”的一种形式;长山方言的轻声变调存在于词汇、短语、句子等多个语言层面,有叁种表现形式;轻声助词“了”、“着”、“到”省略后,会引起前面动词的语法变调,等等。第六章介绍了与长山方音有关的两种语言现象。指出在强调动作正在进行时,山东很多方言在进行体词语“在那里”及其弱化形式前加上“大样”或者“大喷”、“喷”强化,也有只用“大样”或者“大喷”、“喷”表示进行体的现象,这说明“在那里”已经被更新;总结了北方方言L系“了”变音的弱化类型,认为了的弱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北方各方言中见到的弱化形式其实都只是这一渐进过程中某个片段的情况。第七章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山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1].艾红娟.山东长山方言的轻声[J].语文学刊.2011
[2].艾红娟.山东长山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
[3].王霜.大长山方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