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西沟小学515144
摘要: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爱是学生成长的源泉。爱的情怀是从教师灵魂深处飘散出来的温暖。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老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增添师德的魅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本文拟从教师四个方面的魅力阐述教师的爱。
关键词:影响塑造感染启迪
在人类滚滚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教育是一首永远谱写不完的诗篇。从开始从教的那刻起,教育领域的每一个变动都牵扯着我的心。本人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老师。是的,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如果每一位教师都用爱的阳光雨露去影响、启迪、塑造、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学生,那我们的学生将沐浴在师德的无限魅力中健康地、快乐地成长。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增添师德的魅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本文拟从教师四个方面的魅力阐述教师的爱。
一、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不容忽视。老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对人的真诚和善良上,以及办事的诚实和守信,教师要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会感到教师就是他们的榜样,教师的人格魅力就会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
二、行为的魅力——塑造学生
所谓的行为魅力是指教师要始终把热爱、关怀、理解融于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之中。
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像禾苗需要雨露阳光一样,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才会喜欢老师,亲近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把爱洒向全体学生。爱中意的“王子、公主”无可厚非,但爱看不惯的“丑小鸭”更难能可贵。须知老师一句苛刻的话语,一个“凶狠”的眼神,一顿粗暴的斥责,都可能使学生畏惧不安,紧张无趣,厌恶这门学科,讨厌这个老师,甚至还会毁掉一个未来什么“家”。其次,要严爱结合,恩威并重,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而有格,严而有效。对待学生的错误与缺点,要尽力帮助,对待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要热情肯定,用火热的心肠、满腔的热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到老师胜父母,同学似兄弟。三是在日常生活上对学生友善、温暖和关怀。课后与学生交友,让他们掏心里话,捕捉热点。对于难点话题,日常以礼相待。遇到不顺心的事要能控制感情,不迁怒于学生,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产生前进动力,明确前进方向。
三、情感的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情感魅力的核心体现在爱、体现在尊重。教师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学生通过教师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受到感染。
对学生的尊重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精神交往中放下教师的架子,视学生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隐秘,甚至学会运用他们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语言,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我们应该承认每一个个体与其他人的不同,不去评价孩子的个性,只评价他的做法。尊重学生还意味着为学生的每一点变化喝彩。爱的艺术正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他感到在劳动中、在付出中取得成绩的喜悦。应该个别面对每一个个体的人,不仅指教师的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时间上的耗费,更主要是指“爱”,每一个学生对“爱”的不同需求教师都应尽力满足,充满爱的教育过程才能培养出性格健康的人。
四、语言的魅力——启迪学生
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必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目的。
教师对学生多说一些温暖的话语,使其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因为只有教师得到了学生的尊敬与信任,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帮助。学生病好了,回到学校,见到他,我会走到他面前问候一声;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在座位上坐立不安,我会偷偷对他说:“如果你想上厕所,你就去。”就是这一句句看似平常的话语,好似一江春水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学生不好好站队,小动作太多,我说:“想做挺拔的小树苗,就请把身子挺挺直;想做萎靡不振的枯黄草,就耷拉脑袋扭扭腰。”学生听了都禁不住笑了,马上站得笔直笔直的,谁不想做挺拔的小树苗呢?老师的要求入情入理,富有情味,具有趣味,兼有韵味,定然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锁,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邢素芳现代教育中的师爱[J].新课程(教师),2009年12期。
[2]陈梅用师爱催开艺术之花[J].江苏教育,2009年27期。
[3]邹智云刘银花谭峰师爱,在学子心坎凝聚[N].湖南日报,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