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生成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世界文学新建构,多元主体性,认识论,历史生成论
历史生成论论文文献综述
陈红玉,方汉文[1](2015)在《世界文学史重构中的主体论、认识论与历史生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的"世界文学史重构"突破"西方传统"的文学史模式,意在建立辩证理性的世界文学史理论体系。中国的"多元主体论"首次将中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史的多元主体性进行建构,文章从世界文学史认识论、历史生成论等关键词的阐释中,指出多元主体性的应用价值,提出文学史的生成并非"进化论",而是文学史的多元主体性替代单一主体的历史。这是世界文学史理论体系重建的基本观念。(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5年05期)
李作清[2](2014)在《马克思历史生成论研究——基于实践概念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践构成了马克思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基础和重要视角。实践虽不是马克思的原创概念,但却被他赋予了唯物主义内涵,即实践是属人的感性的物质活动,正因为如此,历史不是向人之外去探究,而是应该向人和人类社会去求索;不是向虚无飘渺去仰视,而是回归现实活动的历史本身。如此,历史才能真实的真正回归属人的世界,成为我们可以了解的历史,人才能成为历史的在场者。总之,实践产生历史,历史在实践中生成和展示。(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4年11期)
李作清[3](2012)在《马克思历史生成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破除以往历史哲学研究领域苏联教科书僵化模式的束缚,突破“经济决定论”和“历史预成论”,厘清马克思历史生成论的基本观点,凸显其理论的人学视角,实践范式、辩证机制的特征,以求“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确立人及其实践在马克思历史哲学中的地位,阐明以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历史生成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正确理解历史主体、历史生成基础、历史生成机制和历史发展变迁的理论基础。历史不是脱离人和人的生活世界的虚幻的存在,历史就是在人的生成过中,各种合力作用下,主体力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历史生成起点是现实的、具体的、能动的人,历史生成论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的、具体的、能动的人。这一系列认识鲜明的展示了马克思历史生成论的人学视角。生产实践活动始终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同时,生产实践活动也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生产实践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实践是历史生成的基础。实践是历史生成的展现,实践是理解历史的钥匙,构成了马克思历史生成论的实践范式。历史的生成虽然建立在人的活动基础上,但人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无视规律对人们的制约。历史生成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在人的活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矛盾运动中,在历史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中实现的。因此,马克思的历史生成论是一种人学的历史生成论、实践历史生成论,辩证的历史生成论。这叁大特征是马克思历史生成论理论的基本观点,叁者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换句话说,马克思唯物史观即历史生成论,是建立在人的具体实践基础上的,以历史生成的主体、历史生成的基础、历史生成的变迁和历史生成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论文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出于学识有限,一些论述和分析比较单薄,个别观点有待于进一步推敲。(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期刊2012-06-30)
王璐[4](2009)在《论语言、思维、文化的关系——自历史生成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历史生成论视角阐释语言、思维、文化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在当今跨文化交际时代,我们不仅要正确理解各民族的语言表象,更要主动去理解语言表现所代表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各种各样的文化冲突,变文化冲突为文化融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同。(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09年11期)
林剑[5](2009)在《论马克思历史观视野中的“历史”生成论诠释及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什么是哲学?换句更明确具体的话语追问,哲学的功能与使命是什么?在哲学发展史上,哲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与阐释确有不同:有人作出知识论的阐释,将哲学视之为一种对各种知识进行反思的学问;也有人作出智慧论的阐释,将哲学视之为一种激发人们对智慧的热爱、帮助人们(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09年10期)
杨艳[6](2009)在《从反身性到衍射:回到生活世界——唐娜·哈拉维历史生成论的科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反身性"问题是当代科学论(Science Studies)中最富挑战性的难题之一。它使强纲领社会建构主义陷入"自反的困境",而随后的实践建构进路虽然放弃了抽象的"利益",但由于符号化与表征主义的局限,使其始终难以摆脱反身性困境。女性主义学者唐娜.哈拉维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了独具特色的研究,用"衍射"隐喻取代了反身性,目的是想使科学研究回到生活世界,显现出一种历史生成论的科学观。(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09年08期)
卢秉利[7](2005)在《面向历史本身——马克思历史生成论的思想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对历史本质问题的解答就是要面向历史本身。历史是人的历史,是人在自己的存在中通过自己的存在性活动(实践)而向人呈现出来的,它具体表现为一种在存在论根基上的历史的生成,即自然、社会、世界历史和人向人的生成。因此,历史是以未来作为时间的构成原则的。(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2期)
吴道毅[8](2004)在《新英雄传奇历史生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英雄传奇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新的小说叙事类型。现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战争、新中国诞生后建构新型意识形态文化的客观需要、工农兵文学思潮的文艺主张等等,为新英雄传奇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生存土壤或必要的生长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历史生成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践构成了马克思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基础和重要视角。实践虽不是马克思的原创概念,但却被他赋予了唯物主义内涵,即实践是属人的感性的物质活动,正因为如此,历史不是向人之外去探究,而是应该向人和人类社会去求索;不是向虚无飘渺去仰视,而是回归现实活动的历史本身。如此,历史才能真实的真正回归属人的世界,成为我们可以了解的历史,人才能成为历史的在场者。总之,实践产生历史,历史在实践中生成和展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生成论论文参考文献
[1].陈红玉,方汉文.世界文学史重构中的主体论、认识论与历史生成论[J].外国语文.2015
[2].李作清.马克思历史生成论研究——基于实践概念的视角[J].世纪桥.2014
[3].李作清.马克思历史生成论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2
[4].王璐.论语言、思维、文化的关系——自历史生成论视角[J].东岳论丛.2009
[5].林剑.论马克思历史观视野中的“历史”生成论诠释及其价值[J].哲学研究.2009
[6].杨艳.从反身性到衍射:回到生活世界——唐娜·哈拉维历史生成论的科学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
[7].卢秉利.面向历史本身——马克思历史生成论的思想内涵[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8].吴道毅.新英雄传奇历史生成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