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棘突间注入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复合液对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温优良[1](2011)在《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稳定性及临床运用规范化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一、模拟临床用量,研究骶管注射疗法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克服临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盲目性和主观性,为临床安全配伍提供理论支持;骶管注射所致并发症多是由于局麻药剂量过大,配伍用药过多,不熟悉局部解剖以及穿刺过深等所致,由此避免此类操作可减少骶管注射疗法并发症的发生率。二、糖皮质激素是骶管注射疗法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也是最易滥用导致诸多临床意外发生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保钠排钾作用,大剂量应用可致血钾降低,导致低钾血症。如果激素用量太大或药物的刺激性太强,易在椎管内形成高渗透压或刺激,对神经根造成化学性刺激和脱水变性,甚至不可逆损伤,还可引起前列腺增生、过敏性皮炎、肝脏肿大和哮喘等。为此,考察糖皮质激素在骶管注射疗法中常用配伍的稳定性,为规范化的药物配伍供依据。三、骶管注射疗法是从麻醉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遍认为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糖皮质激素注入硬膜外腔直接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阻断化学刺激因子对神经根的刺激及抑制无菌性炎症,消除水肿及抑制粘连而达到治疗目的,以致临床上有人随意加大局麻药或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以期增加临床疗效。另外,不少学者认为注入大量的等渗药液,对硬膜外腔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和压力,有可能达到钝性的无创伤性分离粘连,推移对神经根压迫的突出椎间盘,起到所谓的“液体刀”作用。更有甚者声称中药制剂如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在骶管注射疗法中的作用好过糖皮质激素,完全可以取代之!通过观测骶管注射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以期探究通过增加麻醉药或糖皮质激素用量、注入大量等渗性药液或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其疗效是否优于糖皮质激素。方法:一、将骶管注射疗法常用药物配伍按照基本药物组、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医药物组等依次分为13个小组。基本药物组为局麻药(2%利多卡因、2%普鲁卡因)与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注射液)配伍,西药组为基本药物与不同西药(维生素B、碳酸氢钠注射液等)之间的配伍,中药组为基本药物与不同中药注射剂(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之间的配伍,中西医药物组为基本药物与不同西药和中药注射剂之间的配伍。在室温下,分别配制各组药液后,各自在0min、30min、1.0h、2.0h、4.0h时观察其外观、pH值、紫外吸光度及不溶性微粒变化,详细的检测方法及评判标准见2005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附录ⅣA,ⅥH,ⅨC。二、本课题组在进行预实验时,曾选用醋酸强的松龙悬浊液进行配伍,发现悬浊液本身较容易影响到对溶液微粒数等的观察,且考虑到本研究所涉及的配伍组别多,所以全采用水剂的地塞米松注射液进行配伍稳定性研究,且所配伍的地塞米松注射液的剂量也是固定的。为此,参照上述骶管注射疗法中常用的药物配伍组方,把研究对象按照糖皮质激素的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及中西医药物配伍分为7个小组进一步进行专项研究。在室温下,分别配制各组药液后,测定在0min、30min、1.0h、2.0h、4.0h时各组的外观、pH值及紫外吸收度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配伍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变化。三、把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地塞米松低剂量组(B组,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地塞米松高剂量组(C组,地塞米松注射液20mmg)、曲安奈德低剂量组(D组,曲安奈德注射液5mg)、曲安奈德高剂量组(E组,曲安奈德注射液20mmg)和丹参注射液组(F组,丹参注射液5ml);每组各15例,各个组别的性别、年龄、病程、突出部位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各个组别具有较好的均衡性。每组患者均按照各自的组方配制成总液量为20ml的溶液给予骶管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1周和2周均使用改良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M-JOA)腰痛评分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一、骶管注射疗法模拟临床时,13个不同配伍组别在4h内,其注射液的外观、pH值、紫外吸收度均无显着性改变;除基本药物组、西药组和中药组的简单配伍组等共5组别的不溶性微粒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外,其余8组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规定。二、丹参注射液和红花注射液混合配伍后立即(0min)有大量黄白色沉淀物体生成;丹参注射液组和红花注射液组各自配伍后也即有少量黄白沉淀产生,并且随着放置时间延长沉淀物增加明显。其余各组配伍后液体澄明,未见明显变色及沉淀物生成。三、除大剂量曲安奈德组出现较多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及中西医药物配伍组出现肉眼可见的大量棕色沉淀物外,其余各组别在4h内,其注射液的外观、pH值、紫外吸收度及高效液相色谱图均无显着性改变四、用甲醇配置曲安奈德,在13.15处有较大的色谱峰,峰型完美,所以用甲醇配置样品适合于曲安奈德的分析。分别于Omin、30min和1h、2h、4h进样,测得标示量平均值为99.85%,RSD=0.92%(n=5),表明配伍液在4h内基本稳定;但在配伍24h后可见曲安奈德注射液出现少量分解。五、治疗前各组患者M-JOA腰痛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各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5),但M-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骶管注射治疗后,糖皮质激素各组的M-JOA评分与VAS评分比生理盐水组和丹参注射液组降低明显(P<0.01),但生理盐水组和丹参注射液组、糖皮质激素各剂量组之间的M-JOA评分与VAS评分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六、骶管注射治疗后1周,曲安奈德组的M-JOA评分与VAS评分降低程度比地塞米松组明显(P<0.05),但治疗后2周,曲安奈德组与地塞米松组的M-JOA评分与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依据M-JOA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定标准,改善率显示:各个组别改善率均达到优良,尤其以糖皮质激素各剂量组改善尤为明显,这表明经过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疗效确切,腰椎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ving, ADL)改善。结论:一、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越简单越稳定,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制剂随着配伍药物成分的增加其稳定性降低,中西医药物更是不宜一起配伍使用。二、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应该严格遵循最低有效浓度和低剂量给药的原则,不宜盲目通过加大药物剂量来增强临床疗效。三、在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中,随糖皮质激素混悬液的剂量增加其药物配伍稳定性下降,不论是水剂的地塞米松注射液,还是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混悬液均不宜与中药制剂配伍。中药成分复杂,从众多中药中选出药效肯定、持久、无不良反应且适宜众多药物配伍的药物,还有待去探索研究。四、在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中,糖皮质激素混悬液之配伍液在4h内基本稳定,但最好现配现用。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骶管注射疗法中,从临床疗效观察中药制剂的作用与生理盐水无异,中药制剂在本病的治疗中仍属一种辅助作用。目前临床上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骶管注射所用中药种类较多,用中药取代激素也是一个思路,但从本课题临床观察发现此类配伍还不够成熟。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骶管注射疗法中,起关键作用的仍是糖皮质激素,且临床临床疗效与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并不明显相关,考虑到混悬液有误注血管的危险和骶管内结晶可引起的组织粘连等意外,建议临床运用中最好遵循低剂量给药和缓推水剂优先的原则。
苗韶华,邹朝晖,戴燕雪[2](2008)在《细针穿刺引导置管腰硬联合麻醉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细针穿刺导丝引导置管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方法的可行性,以减少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法:100例择期下腹、下肢手术ASAI级~II级病人,年龄16岁~60岁,随机均分为两组:细针穿刺导丝引导置管CSEA组(I组)和18#Touhy针CSEA组(II组)。I组用9#8cm长细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26G腰麻针通过细针内穿刺施行腰麻;腰麻成功后退出26G针,从9#针内置入"S"形硬膜外导管导丝后退出细针,导管套入导丝,送入硬膜外腔;II组采用经典的针内针法腰硬联合麻醉。两组所用药物种类、剂量和硬膜外腔留管长度5cm相同。术后用相同药物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2d。观察并记录两组操作所用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有无异感、首次药量、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术后疼痛和手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腰背痛情况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两组操作所用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或置管异感、首次药量、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术后疼痛VAS评分差异无明显性(P>0.05),但手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腰背痛VAS评分I组明显低于II组(P<0.01)。结论:细针穿刺导丝引导置管CSEA不仅减少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而且是安全可行的。
雷光春[3](2003)在《细针硬膜外穿刺用于疼痛治疗的临床报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介绍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 ,患者易接受 ,符合现代医学向微创方向发展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 ASA 、 级需接受下段及中段硬膜外治疗的患者 1187人 ,用 7G腰穿针行硬膜外腔穿刺 ,列为细针组 ;选择上段硬膜外者、年老体弱者及需硬膜外充填者 398人用 Tuohy针穿刺并置管 ,列为 T针组。并比较两组穿刺后情况。结果 细针组穿刺 35 2 7次 ,T针组穿刺 1132次 ,两组穿刺后并发症的阳性率分别为 3.32 %和 4 9.38%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显着 (P <0 .0 0 5 )。结论 细针硬膜外穿刺创伤小 ,操作简便 ,患者易接受 ,减少了置管的烦琐 ,避免了置管引发的并发症 ,并可用一针完成局麻、穿剌、用药、椎间阻滞等多重作用 ,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椎间阻滞更大大降低了穿剌后腰背痛 ,适宜需要多次硬膜外穿刺治疗的病人。在掌握好适应症、具备丰富的穿刺经验及操作技巧的前提下 ,细针可大力在疼痛治疗中推广运用。
仪富霞,纪凡层,邵维忠,张岩[4](2001)在《棘突间注入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复合液对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二、棘突间注入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复合液对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棘突间注入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复合液对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稳定性及临床运用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糖皮质激素在骶管注射疗法中的配伍稳定性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骶管注射疗法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表 |
综述 |
一、骶管注射疗法药物配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研究和非手术治疗进展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统计学证明 |
(3)细针硬膜外穿刺用于疼痛治疗的临床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穿刺用具 |
1.3 操作方法 |
1.4 操作中注意的问题 |
1.5 常见并发症 |
(1) 副反应:最常见于注药太快、精神紧张、空腹或全身情况较差者。处理: |
(2) 刺穿硬脊膜:多因穿剌不熟练或进针太猛所致。处理: |
1.6 结果 |
2 讨 论 |
四、棘突间注入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复合液对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稳定性及临床运用规范化研究[D]. 温优良. 南方医科大学, 2011(04)
- [2]细针穿刺引导置管腰硬联合麻醉的可行性研究[J]. 苗韶华,邹朝晖,戴燕雪. 实用医技杂志, 2008(24)
- [3]细针硬膜外穿刺用于疼痛治疗的临床报道[J]. 雷光春. 颈腰痛杂志, 2003(01)
- [4]棘突间注入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复合液对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的影响[J]. 仪富霞,纪凡层,邵维忠,张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