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苏通商条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苏联,通商条约
中苏通商条约论文文献综述
白晓光[1](2015)在《1939年《中苏通商条约》及其签订原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17—1935年的中苏关系曲折多变,两国贸易往来深受影响。1932年中苏复交后,为发展本国经济,两国都把签订贸易协定一事提上日程。1935年,两国在互换通商条约草案后交涉未果,这一草案在双方数轮谈判中被拖延,直到1939年6月16日才最终签订了《中苏通商条约》。条约迟迟无法签订的直接原因是两国间存在巨大利益冲突,两国在友好合作问题上政治态度均不明确。但时至1939年,国际局势变化与战争威胁使中苏关系进一步密切,两国经济利益的冲突在共同的国家安全危机面前化解了。条约的签订不仅促进了中苏经贸合作的发展、使中苏关系更趋密切,而且加快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步伐。(本文来源于《西伯利亚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白晓光[2](2008)在《1939年《中苏通商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一文中研究指出1917—1935年的中苏关系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变化,两国的贸易往来也深受影响。1932年中苏复交后,为发展本国经济,两国都把签订贸易协定一事提上日程,但因双方都对日本寄予和谈的希望加之国际形势的影响,使两国间的交涉无实质性进展。1935年双方互换了通商条约草案,草案中双方利益相左之处甚多,使交涉未果。1936—1938年中苏双方对商约草案中的利益冲突继续谈判,《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及两次易货贷款合同的签订使两国关系日益密切,为《中苏通商条约》的谈判及签订奠定了坚实基础。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中苏双方为保障本国安全,相互需要对方的援助,终于在6月16日签订了通商条约。可以说,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下,国家间利益的冲突或一致的变化最终促成了1939年《中苏通商条约》的签订。从此,中苏贸易有法可依,两国间的经济合作成为共同抗击德日法西斯的有力保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10)
中苏通商条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17—1935年的中苏关系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变化,两国的贸易往来也深受影响。1932年中苏复交后,为发展本国经济,两国都把签订贸易协定一事提上日程,但因双方都对日本寄予和谈的希望加之国际形势的影响,使两国间的交涉无实质性进展。1935年双方互换了通商条约草案,草案中双方利益相左之处甚多,使交涉未果。1936—1938年中苏双方对商约草案中的利益冲突继续谈判,《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及两次易货贷款合同的签订使两国关系日益密切,为《中苏通商条约》的谈判及签订奠定了坚实基础。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中苏双方为保障本国安全,相互需要对方的援助,终于在6月16日签订了通商条约。可以说,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下,国家间利益的冲突或一致的变化最终促成了1939年《中苏通商条约》的签订。从此,中苏贸易有法可依,两国间的经济合作成为共同抗击德日法西斯的有力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苏通商条约论文参考文献
[1].白晓光.1939年《中苏通商条约》及其签订原因探究[J].西伯利亚研究.2015
[2].白晓光.1939年《中苏通商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D].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