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核糖体论文-陈访访,贾怡昌

多聚核糖体论文-陈访访,贾怡昌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聚核糖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鼠,大脑,抑制性神经元特异性,多聚核糖体结合型

多聚核糖体论文文献综述

陈访访,贾怡昌[1](2017)在《小鼠大脑抑制性神经元特异性多聚核糖体结合型mRNA的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能够高效、快速地从小鼠大脑提取抑制性神经元特异性多聚核糖体结合的mRNA的方法,为进行小鼠大脑抑制性神经元特异性翻译表达谱分析提供材料。方法:依据Cre-loxp系统,将RiboHA标签小鼠与抑制性神经元特异性VGAT-Cre/PV-Cre小鼠杂交,启动抑制性神经元中核糖体上HA标签的表达。后代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获得同时表达Cre和HA的小鼠。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A的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从目标细胞群体中获得HA标记的多聚核糖体。提取多聚核糖体结合的mR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得mRNA的细胞类型特异性。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bioanalyzer 2100检测所得mRNA及cDNA的质量。结果:HA标记的多聚核糖体在目标细胞群体中能够被高效启动表达。抑制性神经元特异性多聚核糖体结合的mRNA能够被特异性地富集提取。所获细胞类型特异性的多聚核糖体结合的mRNA及cDNA的质量足以用来进行高通量测序及翻译表达谱的分析。结论:利用Cre-loxp遗传系统标记,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建立了从小鼠大脑抑制性神经元中高效特异地获得多聚核糖体结合的mRNA的方法,为进一步进行小鼠大脑抑制性神经元特异性翻译表达谱的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7年11期)

林元喜,马志义,尚宁宽,周娟,刘进军[2](2002)在《用垂直转头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快速分级分离多聚核糖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多聚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含量和聚集程度直接反映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和活性,测定它的分布在研究生物组织的生理生化现象和代谢过程有重要意义。离心法常规使用角转头、摆平吊兰转头,但分离样品量少,单次离心时间长。本文旨在采用PRV50T垂直转头,通过变更密度梯度配比,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3个参量,对多聚核糖体的分离时程、样品容量及重现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大鼠断头处死,取肝,迅速置于冰冷的0.9%NaCl中冲洗,滤纸拭干,称重,剪碎,加两倍体积的STKM液(0.25mmol/L蔗糖,50mmol/L Tis-HCl,25mmol/L KCl,5mmol/L MgCl_2),1700r/min匀浆10-15次(上下移动),4层纱布过滤,滤液17000g离心10min。弃沉淀,上清液加0.1倍体积的11%DOC(11%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使终浓度达1%,混匀,0℃放置10min。再将上述溶液加于2.0mol/L和0.5mol/L的蔗糖梯度上,用TFT45.6转头,4℃,40 000 r/min离心4h。沉淀悬浮于0.2(本文来源于《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2-11-01)

林元喜,马志义,尚宁宽,周娟,刘进军[3](2002)在《用垂直转头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快速分级分离多聚核糖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测定多聚核糖体含量及多聚程度的分布。方法 :采用PRV - 5 0T垂直转头 40PA离心管 ,梯度为 15 % - 5 5 %连续蔗糖梯度。离心条件 :温度 10℃ ,转速 40 0 0 0r/min ,时间 9min。DGF -U型梯度仪液面跟踪法收集 ,同时与TH6 41摆平转头进行对比。结果 :采用垂直转头具有分离效果好 ,重现性强 ,操作简单 ,特别是离心管体积大 ,离心过程中产生的重定向作用使梯度容量大大增加 ,分离路径大大缩短 ,时间相应减少。结论 :为快速和大量制备、分析多种多聚核糖体提供一种良好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02年01期)

任学军,田德润,郭守祥,李云生[4](2000)在《雌性激素对小鼠下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多聚核糖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电镜观测苯甲酸雌二醇 ( EB)和已酸孕酮 ( HPC)对雌性小鼠下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多聚核糖体的影响。方法 :根据雌鼠的动情周期 ,对切除卵巢的幼鼠 ( OVX)每 5d分别肌肉注射 1次 8μg EB,2 mg HPC,8μg EB加 2 mg HPC。疗程 2个月。结果 :( 1 )神经元胞质中游离型多聚核糖体每 μm2的含量在 OVX组与正常组 ( INT)、OVX+ EB组 ,OVX+ HPC组和 OVX+ EB+ HPC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 ( P>0 .0 5)。 ( 2 )附着粗面内质网膜表面的结合型多聚核糖体每μm含量在OVX组分别比 INT组 ,OVX+ EB组 ,OVX+ HPC组和 OVX+ EB+ HPC组少 2 9.8%、2 6.2 %、35.2 %和 33.7%均有非常显着差异 ( P<0 .0 0 5)。结论 :本实验结果证实雌性激素特别是孕酮在小鼠生育早期使下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结合型多聚核糖体含量增多。(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张西平,黄磊,张楚瑜,王鄂生,夏伏建[5](1998)在《用改进的Mg~(++)沉淀多聚核糖体法分离胞质mRNA》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一种用改进的Palmiter的方法分离纯化胞质mRNA。即利用镁离子沉淀核糖体,提取细胞质总RNA,进而纯化胞质mRNA的方法。该方法得到的mRNA是正在翻译的成熟的胞质mRNA。所得mRNA得率和质量都优于其他方法,便于常规检测,并可用于cDNA的合成和PCR扩增。(本文来源于《细胞生物学杂志》期刊1998年01期)

李云生,田德润,张殿明,郭守祥,张庆长[6](1996)在《雌激素对小鼠下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多聚核糖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镜观测苯丙酸雌二醇(EB)和乙酸孕酮(HPC)对雌性小鼠下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多聚核糖体的影响。根据雌鼠的动惰周期,对切除卵巢的幼鼠(OVX)每5天分别肌肉注射1次8μgEB、2mgHPC或8μgEB加2mgHPC。疗程2个月。结果显示:(1)神经元胞质中游离型多聚核糖体每μm2的含量在OVX组与正常组(INT)、OVX+EB组、OVX+HPC组和OVX+EB、HPC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2)附着粗面内质网膜表面的结台型多聚核糖体每μm含量在OVX组分别比INT组、OVX+EB组、OVX+HPC组和OVX+EB.HPC组少29.8%、26.2%、35.2%和33.7%,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本实验结果证实雌性激素特别是孕酮在小鼠生育早期使下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结合型多聚核糖体含量增多。(本文来源于《神经科学》期刊1996年04期)

张慧,商鸿生,李振歧[7](1994)在《在条锈菌侵染早期小麦初生叶内多聚核糖体水平与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初生叶接种条锈菌毒性生理小种(CY29)及其弱毒突变菌系(CY29-mut3)后,呈不亲和反应的寄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合成能力在接种后24h显着高于未接种对照,但其后逐渐降低,直至接近对照;而呈亲和性反应的寄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合成在侵染早期与对照相近,但与膜结合蛋白质在96h时大大高于对照。对接种叶中核糖体的密度梯度分析证实:呈不亲和反应寄主叶片游离多聚核糖体及亲和反应的寄主内与膜结合多聚核糖体均有特异性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寄主的抗病和感病反应均与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变化有关。(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1994年04期)

魏松德,侯玉泽[8](1994)在《小麦胚在萌发和春化处理过程中核酸含量和多聚核糖体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春化处理过程中,小麦胚的核酸代谢已被研究。核酸抗代谢物抑制冬性禾谷类作物的春化作用。过去我们已经指出,在剥离的冬小麦胚中,两部分提取性质有差异的RNA的比例,在春化处理过程中是不同的,尽管RNA的量没发现变化。Shiomi和Hori已经报道,在春化的大麦苗中,RNA和DNA的含量发生变化。这些结果说明,低温处理过程中小麦胚的核酸代谢对春化进程起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在萌发和春化处理过程中,小麦胚蛋白质的离体合成也被研究,在低温条件下,蛋白质合成下降。此外,在离体系统中,萌发的小麦胚和春化的小麦胚的产物之间也有差异。在小麦胚中,虽然多聚核糖体的快速形成都知发生在萌发初期,但是,在春化处理过程中小麦胚蛋白质合成体系的改变仍待阐明。 本研究在于比较萌发的和低温处理的小麦胚之间不同核酸种类的含量变化和多聚核糖体的形成。低温处理过程中,小麦胚的RNA和DNA含量比萌发期高,而两个时期的RNA/ONA、RNA/DNA和SRNA/总RNA的比率是一致的。在萌发和低温处理过程中,小麦胚的多聚核苷酸含量与曲线图之间的差异已被观察到。(本文来源于《洛阳农专学报》期刊1994年04期)

袁崇刚,雕玲[9](1992)在《束缚应激对大鼠下丘脑和海马脑区核糖体多聚态的影响及年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方法分别对青年大鼠(4月龄)和老年大鼠(17月龄)束缚应激0.5小时、1小时、3小时和8小时后海马、下丘脑内核糖体多聚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应激过程中多聚核糖体逐渐解聚,这一现象在海马脑区老年大鼠比青年大鼠出现得早;同时,老年大鼠的寡聚核糖体含量不变或下降,而青年大鼠的寡聚核糖体在应激过程中含量上升。这些结果提示,应激可能引起蛋白质合成活力发生改变,并存在着年龄差异。(本文来源于《老年学杂志》期刊1992年04期)

王至刚,林元喜,毕红[10](1991)在《用垂直转头分离多聚核糖体(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多聚核糖体含量及多聚程度的分布在研究生物组织的生理生化现象和代谢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其定量分离的报道很多。本文利用新型离心转头、通过变更密度梯度配比,离心时间和离心速度3个参量,经过多次实验,获得一个新的制备方法,兹将结果介绍如下。先采用Dupont/Soruall TH641水平转头,离心管加入40%~10%线性蔗糖梯度,再加入粗制鼠肝多聚核糖体,温度10℃,转速3500r/min,离90min。再采用日立scp-85H超速离心机的RPV-50T垂直转头,40PA离心管,管底加20mol/L ST KM,其上是55%~15%(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1991年02期)

多聚核糖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多聚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含量和聚集程度直接反映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和活性,测定它的分布在研究生物组织的生理生化现象和代谢过程有重要意义。离心法常规使用角转头、摆平吊兰转头,但分离样品量少,单次离心时间长。本文旨在采用PRV50T垂直转头,通过变更密度梯度配比,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3个参量,对多聚核糖体的分离时程、样品容量及重现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大鼠断头处死,取肝,迅速置于冰冷的0.9%NaCl中冲洗,滤纸拭干,称重,剪碎,加两倍体积的STKM液(0.25mmol/L蔗糖,50mmol/L Tis-HCl,25mmol/L KCl,5mmol/L MgCl_2),1700r/min匀浆10-15次(上下移动),4层纱布过滤,滤液17000g离心10min。弃沉淀,上清液加0.1倍体积的11%DOC(11%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使终浓度达1%,混匀,0℃放置10min。再将上述溶液加于2.0mol/L和0.5mol/L的蔗糖梯度上,用TFT45.6转头,4℃,40 000 r/min离心4h。沉淀悬浮于0.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聚核糖体论文参考文献

[1].陈访访,贾怡昌.小鼠大脑抑制性神经元特异性多聚核糖体结合型mRNA的提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

[2].林元喜,马志义,尚宁宽,周娟,刘进军.用垂直转头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快速分级分离多聚核糖体[C].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

[3].林元喜,马志义,尚宁宽,周娟,刘进军.用垂直转头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快速分级分离多聚核糖体[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

[4].任学军,田德润,郭守祥,李云生.雌性激素对小鼠下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多聚核糖体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0

[5].张西平,黄磊,张楚瑜,王鄂生,夏伏建.用改进的Mg~(++)沉淀多聚核糖体法分离胞质mRNA[J].细胞生物学杂志.1998

[6].李云生,田德润,张殿明,郭守祥,张庆长.雌激素对小鼠下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多聚核糖体的影响[J].神经科学.1996

[7].张慧,商鸿生,李振歧.在条锈菌侵染早期小麦初生叶内多聚核糖体水平与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变化[J].植物生理学报.1994

[8].魏松德,侯玉泽.小麦胚在萌发和春化处理过程中核酸含量和多聚核糖体的形成[J].洛阳农专学报.1994

[9].袁崇刚,雕玲.束缚应激对大鼠下丘脑和海马脑区核糖体多聚态的影响及年龄差异[J].老年学杂志.1992

[10].王至刚,林元喜,毕红.用垂直转头分离多聚核糖体(摘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1

标签:;  ;  ;  ;  

多聚核糖体论文-陈访访,贾怡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