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筛分论文-夏烈银,黄小宇,戴秋菊,刘习奎

分子筛分论文-夏烈银,黄小宇,戴秋菊,刘习奎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筛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均叁水杨醛,叁(4-氨基苯基)胺,共价有机骨架薄膜,界面聚合

分子筛分论文文献综述

夏烈银,黄小宇,戴秋菊,刘习奎[1](2019)在《含非平面结构共价有机骨架分子筛分膜的界面聚合制备及其分子筛分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均叁水杨醛和叁(4-氨基苯基)胺为反应单体,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含有非平面结构单元的共价有机骨架(COF)分子筛分膜,其分子结构、宏观形态和筛分性能经UV-Vis, IR, XRD和AFM表征。结果表明:COF分子筛分膜孔径约1.4 nm,厚度为65 nm,能够在酸碱条件下以及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甲醇等极性溶剂中稳定存在;COF膜对乙腈、乙醇、甲醇、正丁醇、水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的通量分别为31.02, 27.14, 22.24, 14.11, 12.01, 8.12 L·m~(-2)·h~(-1)·bar~(-1); COF分子筛分膜对于大分子体积的甲基蓝截留率达98.1%,对分子体积小于孔径的对硝基苯胺不具有拦截作用,展现了良好的分子筛分属性。(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11期)

吴万豪[2](2018)在《二氧化硅均孔膜的大面积制备、分子筛分和微流控芯片样品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分离应用领域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高效节能分离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大,激发了科研工作者对高性能分离膜的研究兴趣。纳米多孔分子筛分膜因其易操作、低能耗的特点,在海水淡化、样品纯化、药物控释、微/纳流控和生物传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人造薄膜如聚合物材料膜,在选择性和渗透性上无法同时兼顾,即在获取高渗透通量时要牺牲一定的选择性,反之亦然。受到自然生物膜的启发,人们尝试开发新的制备技术并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制备新型高性能薄膜,但许多方法往往需要苛刻的制备环境和昂贵的加工仪器。本文采用基底生长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均孔膜(Silica Isoporous Membrane,SIM),并结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辅助转移到径迹刻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底膜上制备得到大面积SIM/PET复合膜。该薄膜可以基于尺寸、电荷效应实现高通量的分子选择性分离,也可以集成到微流控芯片中进行复杂样品的分离和纯化。本论文分为五个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纳米通道中的传质机理,包括不同驱动力下的溶剂和溶质传输及各自的影响因素,包括尺寸效应、电荷效应和疏水效应等。接着分别介绍了不同种类材质的纳米多孔膜,包括金属氧化物膜、碳基材料膜、聚合物膜、硅基材料膜等,并着重介绍了这些膜的制备方法、分离应用以及优缺点。最后,列举了薄膜微流控芯片在化学检测、细胞研究、电动流体研究以及样品去盐和纯化这四个方向的应用。第二章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分别探索准稳态条件下、纳米多孔复合膜内基于浓度梯度的扩散传输过程中,筛分膜的孔径、厚度和孔隙率,多孔基底膜的厚度和有效面积以及样品体积对分子传输速率以及达到平衡时间的影响,讨论了制备高渗透性-高选择性薄膜的关键因素。第叁章采用Stober溶液生长法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表面生长一层介孔二氧化硅均孔膜(SIM),并采用电镜对SIM的通道结构、孔径大小和薄膜厚度进行了表征。借助改良后的PMMA辅助转移法,将SIM从ITO玻璃基底上剥离并转移到PET基底膜上,制备得到大面积SIM/PET复合膜(2.5 cm × 2.5 cm)。因为SIM具有超小均一的孔径(2.3 nm)、超薄的厚度(90 nm)和极高的孔密度(4.0×1012pores cm-2),可以基于尺寸和电荷效应进行高通量的分子精确筛分,实现了高渗透性和高选择性的结合。通过实验结果与理论公式的拟合,验证了筛分膜对分子传输的空间位阻效应。此外,SIM/PET的分子通量也要优于普通的商品化薄膜。第四章将SIM/PET组装到叁层微流控芯片中,基于透析原理实现了样品的分离和纯化。该装置不仅装配简易操作简单,而且重现性极佳。探索了供样相和接收相流速同步增大时分离效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固定供样相流速时样品纯化率随着接收相流速增大的变化。基于SIM超小均一孔径带来的尺寸效应,该装置可以完整保留蛋白质样品且纯化率高达95%。最后验证了微通道分离体系内,电荷效应依然显着。第五章对以上叁个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SIM/PET膜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4-25)

赵宁,钱振超,Yang,Q,Su,Y,Chi,C[3](2018)在《氧化石墨烯薄膜首次实现有机分子筛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石墨烯簿膜作为快速渗透分子筛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其仅对水溶液能够有效筛分,对有机溶剂不具有渗透性,这一现象还未能得到深入理解。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Su和Nair等利用大尺寸氧化石墨烯片(10μm~20μm)构筑氧化石墨烯超薄膜,厚度仅为10nm。该超薄膜中包含平滑的二维毛细管和宽度仅为1nm的小孔,可将99.9%以上的有机染料从甲(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8年01期)

[4](1978)在《分子筛分离异丙基甲苯异构体(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概述异丙基甲苯法合成甲酚,是近几年来国内外合成甲酚的主要工艺方法。国外已有大规模工业生产装置。国内,上海市农药研究所、浙江化工研究所、上海高桥化工厂已于1976年10月通过小试鉴定。其中反应的第一步是甲苯和丙烯在一定的催化剂存在和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烃化反应,生成一定组成的邻、间、对叁种异构体的异丙基甲苯混合物。该叁种异构体由于沸点十分相近,用一般的精馏方法分离非(本文来源于《上海化工》期刊1978年01期)

分子筛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工业分离应用领域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高效节能分离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大,激发了科研工作者对高性能分离膜的研究兴趣。纳米多孔分子筛分膜因其易操作、低能耗的特点,在海水淡化、样品纯化、药物控释、微/纳流控和生物传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人造薄膜如聚合物材料膜,在选择性和渗透性上无法同时兼顾,即在获取高渗透通量时要牺牲一定的选择性,反之亦然。受到自然生物膜的启发,人们尝试开发新的制备技术并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制备新型高性能薄膜,但许多方法往往需要苛刻的制备环境和昂贵的加工仪器。本文采用基底生长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均孔膜(Silica Isoporous Membrane,SIM),并结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辅助转移到径迹刻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底膜上制备得到大面积SIM/PET复合膜。该薄膜可以基于尺寸、电荷效应实现高通量的分子选择性分离,也可以集成到微流控芯片中进行复杂样品的分离和纯化。本论文分为五个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纳米通道中的传质机理,包括不同驱动力下的溶剂和溶质传输及各自的影响因素,包括尺寸效应、电荷效应和疏水效应等。接着分别介绍了不同种类材质的纳米多孔膜,包括金属氧化物膜、碳基材料膜、聚合物膜、硅基材料膜等,并着重介绍了这些膜的制备方法、分离应用以及优缺点。最后,列举了薄膜微流控芯片在化学检测、细胞研究、电动流体研究以及样品去盐和纯化这四个方向的应用。第二章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分别探索准稳态条件下、纳米多孔复合膜内基于浓度梯度的扩散传输过程中,筛分膜的孔径、厚度和孔隙率,多孔基底膜的厚度和有效面积以及样品体积对分子传输速率以及达到平衡时间的影响,讨论了制备高渗透性-高选择性薄膜的关键因素。第叁章采用Stober溶液生长法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表面生长一层介孔二氧化硅均孔膜(SIM),并采用电镜对SIM的通道结构、孔径大小和薄膜厚度进行了表征。借助改良后的PMMA辅助转移法,将SIM从ITO玻璃基底上剥离并转移到PET基底膜上,制备得到大面积SIM/PET复合膜(2.5 cm × 2.5 cm)。因为SIM具有超小均一的孔径(2.3 nm)、超薄的厚度(90 nm)和极高的孔密度(4.0×1012pores cm-2),可以基于尺寸和电荷效应进行高通量的分子精确筛分,实现了高渗透性和高选择性的结合。通过实验结果与理论公式的拟合,验证了筛分膜对分子传输的空间位阻效应。此外,SIM/PET的分子通量也要优于普通的商品化薄膜。第四章将SIM/PET组装到叁层微流控芯片中,基于透析原理实现了样品的分离和纯化。该装置不仅装配简易操作简单,而且重现性极佳。探索了供样相和接收相流速同步增大时分离效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固定供样相流速时样品纯化率随着接收相流速增大的变化。基于SIM超小均一孔径带来的尺寸效应,该装置可以完整保留蛋白质样品且纯化率高达95%。最后验证了微通道分离体系内,电荷效应依然显着。第五章对以上叁个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SIM/PET膜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筛分论文参考文献

[1].夏烈银,黄小宇,戴秋菊,刘习奎.含非平面结构共价有机骨架分子筛分膜的界面聚合制备及其分子筛分性能研究[J].合成化学.2019

[2].吴万豪.二氧化硅均孔膜的大面积制备、分子筛分和微流控芯片样品纯化[D].浙江大学.2018

[3].赵宁,钱振超,Yang,Q,Su,Y,Chi,C.氧化石墨烯薄膜首次实现有机分子筛分[J].高分子通报.2018

[4]..分子筛分离异丙基甲苯异构体(初报)[J].上海化工.1978

标签:;  ;  ;  ;  

分子筛分论文-夏烈银,黄小宇,戴秋菊,刘习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