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寓繁于简的管理法则(论文文献综述)
陈婷[1](2019)在《立体造型向平面图形的转换研究 ——从南京的辟邪标志谈起》文中研究指明标志设计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传达着信息,而且是我们生活环境的映射。随着现代人的审美眼光的提升和经济水平的提升,标志设计越来越趋于精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师应该不断提升对于标志设计的理解和设计水平的提升。对于标志设计的优化是目前不能回避的问题,很多企业也在对标志不断的优化,从很多现实中案例可以发现标志设计的优化存在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平面化。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标志,研究目的是为探讨标志设计的立体造型到平面图形转换方法,展望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逻辑论证法和个案研究法。首先,在选题确定的情况下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总结文献资料,论证标志图形的本文立体造型向平面造型转化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同时在有辟邪相关理论基础的背景下对其进行研究。其次,通过个案分析法,以南京辟邪作为话题的引入,对辟邪的历史和演变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辟邪元素的发展规律。对其表现形式从石刻到标志形态进行分类研究,再对其立体造型和平面图形标志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再次,根据逻辑论证法由此继续展开对具象标志的立体造型和平面图形状态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利用相关设计理论归纳总结立体造型到平面图形转换的过程。最后,总结其方法。并且结合总结的方法和目前标志设计的现状展望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立造型的标志表现方式都是基于光的基础上的。笔者发现所有的立体造型标志,都在极力的体现光的存在。可见如果要将立体造型的标志转化为平面图形的标志就是在设计的基础上减去光的表现手法就可以达到绝对的平面。(二)立体造型向平面图形过渡简约是第一条件。标志设计的立体从视觉上的丰富性可以看出其要比平面化的标志要复杂,为了逐步向平面图形靠近做减法是必须的。(三)平面图形标志的设计手法多元。本文最终是要实现将立体造型转化为平面造型,我们在立体造型的基础上做减法之后,更要考虑到设计的独特性,那么平面化标志设计方法也是多样的。
陈颜[2](2016)在《董湘玉教授情志病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董湘玉教授,籍贯四川省平昌县,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曾师老中医许玉鸣先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师承硕博士导师,是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贵州省第一届名中医。她苦研《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着作,注重前贤医家之说,仲景之学,从“中医基础理论”课、“内经”课教师开始,临证验学。从脾胃病临床入手,渐感所遇脾胃病患者,多为情志所扰。遂逐其奥,探求情志疾病医理,发现运用传统中医心理学理论指导临床,所效者众,但业内实践者少。孜孜以求,近四十载如一日,勤读书,多临证,着书立说,为中医心理学默默奉献,是现今《中医心理学》临床应用的践行者。她开创贵州中医心理学先河,在全国率先创办贵阳中医学院中医医学、心理学双学位办学模式,使中医心理专业学生既有心理学学位又有中医临床学位,将中医心理医生和临床医生二合一,广获赞誉,为中医心理专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桃李满天。侍诊中,感受到董老不仅具有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工作、生活中和蔼可亲,作风严谨,一丝不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三年的侍诊和学习,不仅看到了董老师对中医事业的求索专研,更是感受到董老扎实的中医内涵和独特的诊疗技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方面是对董老学术渊源的概述及归纳董老对于中医心理学的认识及贡献。董老不仅吸纳了《内经》、《伤寒》、《金匮》中对情志疾病有关的理论体系、诊疗特点及情志与五脏关系方面的学说,且对中医心理学思想进行了挖掘和归纳并实践于临床,为中医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及推广、教学默默奉献,成果斐然,饯行“形神合一”思想指导情志疾病临床辨证论治。第二方面是对董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跟师学习三年,随诊和整理董老病案,认为董老学术思想:一是重视中医心理学的临床应用(情志疾病的治疗)。崇尚仲景学说,“方证相应”、“病机相从”使用经方来治疗情志疾病。二是重视“气机”对于情志疾病的重要性。在辨证中处处以“气机”为核心。三是在具体治疗中,老师注重药疗、意疗、放松疗法相结合,始终贯穿“心身同治”学术思想。四是诊法合参重问诊。形成了对于情志疾病特有的治病求本的辨证论治思想体系。临床用药上讲求“药证相应、依法化裁”,善用“气药”。如重视中医心理学的临床应用(情志疾病的治疗)。她不但在理论研究领域硕果累累,而且勤于实践,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中医心理学的临床实效性,重视“经方”对于情志疾病治疗的有效性研究,并通过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运用“经方”药物治疗情志疾病的理论体系,即“方证相应”、“病机相从”学说,并用大量的实例证明了她理论的实效性。重视“气机”对于情志疾病的重要性。董老认为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特点,凡情志疾病的发生,无论外感或内伤皆源于“气机”失衡,认为情志疾病以“气机调畅”为重。在辨证中处处以“气机”为核心。通过调“气”来调和脏腑阴阳的平衡,达到阴平阳秘,脏腑气血功能和谐的目的。善用疏理气机、滋阴、活血化瘀、调和阴阳法等方法调和“气机”,治疗各种中医情志疾病。在具体治疗中,老师注重药疗、意疗、放松疗法相结合,始终贯穿“心身同治”学术思想,讲究形神合一。所以在辨证治疗上是整体考虑,治疗上也是将药物治疗和情志放松疗法配合使用方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顺情从志、说理开导、情志相胜、移精变气、行为治疗、占梦术、摄心术等等诊法合参重问诊。通过“问诊”与患者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运用询问、引导、舒解、共情等技巧和方法,让患者乐于配合,事半功倍。问诊尤重大便与睡眠。通过询问大便情况来掌握疾病的性质。故通过询问大便性状、频率、颜色可反映脾、胃、肠,气机运转情况,脾、胃、肠气机畅顺与否,对于情志疾病的转归、和预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病情的判断尤为重要;董老问诊,也十分重视询问睡眠情况。因为睡眠与人体卫气的循行和阴阳的气机变化和盛衰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阴阳失调,必然影响心神,神志不安乃致失眠,情志疾病多半都会有睡眠的障碍和不调。而且通过对于“梦境”的分析,也能运用“释梦”的方法,分析出情志疾病的根源,有助于情志疾病的诊疗,所以老师临证时每每重视患者睡眠情况的询问。临床用药上也有独特之处。讲求“药证相应、依法化裁”,善用“气药”。所谓“药证相应、依法化裁”是指经方中的每一味药,常常都有它的位置,它的主治。认识了药物主治,以药测证,才会知道方剂的加减;处方时依据每首“经方”所含的“法”,就是“经方法则”进行化裁。通过对“经方”治疗疾病内含的“法则”的认识,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药物达到治疗的目的。也许药味不尽相同,但是“法则”正确,一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老师在治疗情志疾病时,时刻不忘调理气机,行气导滞,董老认为人的五脏六腑,肌肉筋骨均以气血为纽带相互联系成为整体,如果运行畅顺,没有瘀滞身体就能平和健康,反之则疾病丛生。基于这个观点,老师用药的时候,每首方子都不忘行气药物的运用。第三方面是继承与创新。鉴于董老治疗“不寐”在临床有明显的特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故对临床侍诊时收集的“不寐”病案,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对其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达到深入了解处方人对疾病的认识、组方的思路和用药的特点,对中医药的学术继承与创新有重要意义。采用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出董老治疗“不寐”的新方和用药内在规律,为实现传统经验数据化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贾宝锋[3](2016)在《蒙古族女性盛装的服饰审美特征在工笔肖像画创作中的表现》文中指出中国工笔画在制作程序、表现手法、材料工具、选择题材及审美意趣等方面都有其传承有序、个性鲜明的特性。而少数民族服饰仿佛从诞生之初就与工笔画的表现手法有着某种天然本有的默契。以蒙古族女性盛装服饰为例,夸张饱满的结构、分割有别的线条、华丽堆叠的色彩、丰富多变的材质,这些都是最为适宜工笔画表现的元素,以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特定技法和表现手段加以展现蒙古族服饰的形色特征及材质美感,既可以完整的呈现出服饰本有特质的审美效应,也可以升华服饰艺术的境界高度。同时,中国工笔画较之写意文人画,一大特征就是在细节描绘和精致刻画方面的优势。材料本身可以承载精工细作、多遍刻画的手法,勾勒晕染的技法也毫不违和的可以将至为繁琐的物像予以清晰呈现。而蒙古族女性盛装服饰较之汉族日常生活装束的一大特征即体现在图案元素的繁杂和装饰物品的累加方面,这些特点在工笔画表现领域却成为可以使画面熠熠生辉的绝佳素材。工笔较之于写意的另一大优势是可以不受色彩变化的控制,较为自由的将色彩调性的冷暖鲜灰关系准确表达。这一点也使得中国工笔画不受国界、种族、画种类别的限制,而成为可以与东洋、西洋并行不悖且直接对话的绘画语言优势。蒙古族盛装服饰在色彩的变化角度可谓包罗万象、绚丽多彩。以工笔画的表现手法加以描绘,可以最大程度的展现色彩的疆域之广和最多层次的显示色彩的阶梯之妙。再者,中国工笔画是集合多种绘画手法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表现手段,以双勾晕染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工笔画法可以表现和谐舒展的温润之美;以多色接染或水粉对撞的没骨工笔画法可以表现变化多端、肌理丰富的强烈之美;以结合壁画、岩画等艺术特质及表现手法的综合材料和多种手段,可以表现材质多态、对比鲜明的厚重之美。无论是温润如玉、还是厚重如石、抑或强烈壮丽的审美品性,在以蒙古族盛装服饰的肖像人物为表现对象的角度均得以体现。所以本文以蒙古族女性盛装服饰为绘画题材表现对象,印证到工笔肖像画的表现空间,从上述三个方面可以感受到转译的较大可能和结合的默契程度。蒙古族女性盛装服饰的审美特征,在不同的研究学者或艺术家眼中,有不同的见解,是无法统一且难于给出准确答案的关照角度。但是通过大量服饰实物的比较和有关此类题材的绘画作品的解读,笔者得出以下几点共性:首先是对称均衡的庄重性,其次是寓繁于简的统一性,再次是色彩强烈的壮丽性,最后是材质变奏的融合性。基于以上几点的考量,笔者在以蒙古族女性盛装服饰为绘画对象的关注点方面,与其他艺术家和研究者相比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蒙古族盛装服饰的夸张形态、强烈色彩及多变材质,较为适宜以并非写实而强调装饰美感和形式构成的表现角度予以呈现似乎更为妥帖。同时在人物场景以及集群关系乃至动态角度的设定上,笔者也更为倾向背景空旷、单人独立、对称整体的艺术考量。蒙古族既是我国北方一支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又是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不由使人会联想到那些与宗教艺术表达有所关联的艺术样式,如古埃及墓室壁画的群像排列形式和中世纪的圣像画对称均衡形式,人物面部大多安然肃穆,没有明显的喜怒哀乐表情。这样的形式关系及情绪表达,较为适合展现蒙古族盛装少女形象的庄重感觉和神秘特质。同时出于图示及形式构成等绘画艺术主体手法的需要,将蒙古族盛装服饰形态进行二度归纳和再次提炼,这也是以艺术表现转换民族元素的必然手段。所以本文立足点不是再现民族服饰的自然特征,也不是罗列民族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叙事性表达,而是关于以装饰性手法和图示性阐释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民族性艺术创作理念的确立和以民族服饰为源点如何提炼归纳民族元素为绘画语言的转换过程之论证。服饰审美特征成为专题绘画的素材灵感源泉,必然遵循以下几点原则:服饰审美特征与艺术表现手段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并非所有的民族服饰特点都可以成为艺术表达的绝佳元素,只有那些符合艺术表现原则的审美点才会成为艺术家关注的角度。如形式角度是否具有装饰性,色彩角度是否具有关系性,整体角度是否具有图示构成的特性——或曲折迂回、或排列并置、或呈现某种几何矩阵的韵律美感。而蒙古族盛装服饰的审美基点恰好符合这样的审美法则,特别是服饰的厚重与形制的硕大将蒙古族女性的躯体包裹的如同纪念碑般具有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永恒意义和象征经典性。正如美国学者巫鸿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一书中提到的:“一个博大辉煌的古代文明必然会创造出雄伟的纪念碑,因而对古代文明的理解也就必然会以人类的这种创造物为主轴”。①同时巫鸿还指出“纪念碑性这一概念的首要意义就是把艺术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②巫鸿学者指出的“纪念碑性”是一个更为广义的概念,这里引用只是为了强调蒙古族盛装服饰肖像画由于呈现出对称庄严的稳定感和统一均衡的仪式性,因此如同纪念碑一样具有了某种永恒的意义和珍贵的价值。综上所述,本文立足点落实在将服饰审美要素转换为工笔肖像画创作的艺术语言,是一种审美经验的再度创造和对民族艺术的深度挖掘之有效行为。
孙书静[4](2015)在《寓繁于简的管理法则》文中指出"海豚"法则:科学家对海豚的评价是富于智慧、和蔼可亲,是天生的优秀激励者、卓越的社交者与沟通者,这正是企业新管理模式中最需要的品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海豚"法则,要做到信念坚定、追求公平。管理层要胸怀宽广,乐于接受批评;要强调合作和团队精神,给下属更多的自主权、责任和职责。"鱼缸"法则: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
毛志辉[5](2014)在《简单法则》文中提出世人之所以如此努力地扞卫简单,是因为这个世界已变得过于复杂。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教授前田约翰(John Maeda),是当今世界图像设计、视觉艺术、电脑科技等领域公认的权威,被《福布斯》杂志称为"学术界的乔布斯"。在《简单法则》中,前田把实用的商业思维、高效的设计创意、精致的生活美学,用轻松的语言糅合在一起,通过阐述和剖析"化简、整理、省时、学习、差异、环境、情感、信任、失败、合一"等"十
毛志辉[6](2014)在《以简驭繁的艺术》文中研究指明简单不是简陋,更不是刻板,而是一种艺术和一种平衡,在追求简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美,也发现了商业的张力和人性的诉求。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教授前田约翰(John Maeda),是当今世界图像设计、视觉艺术、电脑科技等领域公认的权威,被《福布斯》杂志称为"学
周爱国[7](2007)在《管理法则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文中指出本文选取几条中西方企业家和学者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管理行为法则、定律、原理和效应;先追本溯源,然后借他山之石以攻玉,阐述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以有所启示。
胡忠英[8](2005)在《十则寓繁于简的管理法则》文中研究表明
胡忠英[9](2004)在《几则寓繁于简的管理法则》文中提出 “海豚”法则 科学家对海豚的评价是富于智慧,和蔼可亲,是天生优秀的激励者、卓越的社交者与沟通者,这正是企业新管理模式中最需要的品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运用“海豚”法则,要做到信念坚定,追求公平。管理层要胸怀宽广,乐于接受批评;要强调合作和团队精神,给
祁业[10](2004)在《管理法则寓繁于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南风法则:"南风"法则也称为"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凉洌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领导者在管理中运用"南风"法则,就是要尊重和关心下属,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使下属真正感觉到领导给予的温暖,从而去掉包袱,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二、寓繁于简的管理法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寓繁于简的管理法则(论文提纲范文)
(1)立体造型向平面图形的转换研究 ——从南京的辟邪标志谈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1.6 相关概念界定 |
1.6.1 造型的概念 |
1.6.2 图形的概念 |
1.6.3 立体的概念 |
1.6.4 平面的概念 |
第二章 南京辟邪的历史及其标志图形设计现状 |
2.1 南京辟邪的历史 |
2.1.1 南京辟邪的发展及其现状 |
2.1.2 南京辟邪的外形演变 |
2.2 南京辟邪立体造型向平面图形的转换分析 |
2.2.1 南京辟邪的表现形式 |
2.2.2 辟邪标志立体造型与平面图形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标志设计中立体造型向平面图形转换的代表性案例分析 |
3.1 早期标志的平面化表达 |
3.2 徽标的平面化表达 |
3.3 现代标志设计的立体造型与平面图形 |
3.3.1 动物形态标志 |
3.3.2 人物形态标志 |
3.3.3 植物形态标志 |
3.3.4 景物形态标志 |
3.3.5 人造图形标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视觉要素在立体造型向平面图形转换中的过程探究 |
4.1 色彩要素在立体造型向平面图形转化中的作用 |
4.1.1 单色标志图形分析 |
4.1.2 多色标志图形分析 |
4.2 点线面要素在立体造型向平面图形转化中的作用 |
4.2.1 点元素标志图形分析 |
4.2.2 线元素标志图形分析 |
4.2.3 面元素标志图形分析 |
4.3 空间要素在立体造型向平面图形转化中的作用 |
4.3.1 标志图形的透视关系 |
4.3.2 标志图形的错误透视 |
4.3.3 标志图形的光影关系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标志设计中立体造型向平面图形转换的设计方法总结 |
5.1 立体到平面的简化 |
5.1.1 线条简化 |
5.1.2 形状简化 |
5.2 平面标志的重构 |
5.2.1 图形语义双关 |
5.2.2 多元素组合 |
5.3 平面标志的虚实结合 |
5.3.1 共生 |
5.3.2 反衬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董湘玉教授情志病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1. 董湘玉教授学术渊源概述 |
1.1 中医情志病学术渊源溯源 |
参考文献 |
1.2 董湘玉教授对中医心理学的认识与贡献 |
2. 董湘玉教授情志疾病学术观点 |
2.1 对情志疾病的理论认识 |
2.2 善用经方治疗情志疾病 |
2.3 提倡“心身同治” |
3. 董湘玉教授情志疾病临床经验(情志病用药经验总结) |
3.1 运用经方治疗情志疾病的临床经验 |
3.1.1 方证相应用经方 |
3.1.2 病机相从用经方 |
3.1.3 经方的具体用法 |
3.2 诊疗特点 |
3.2.1 诊病尤重大便与睡眠 |
3.2.2 辨证论治重“气机” |
3.2.3 善用疏理气机、滋阴、活血化瘀、调和阴阳法 |
3.2.4 用药特点 |
3.3 崇“心身同治”,倡药物与意疗法相伍 |
参考文献 |
4. 董湘玉教授情志病诊疗病案选录 |
4.1 不寐证 |
参考文献 |
4.2 更年期综合症 |
4.3 郁证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董湘玉教授治疗“不寐”病例组方规律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处方来源与筛选 |
1.2 软件的选择 |
1.3 方剂的收录与核对 |
1.4 数据分析 |
1.4.1 提取数据源文件 |
1.4.2 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 |
1.4.3 处方的“组方规律”分析,确定“支持度个数 |
1.4.4 进行“新方分析”前先做“聚类分析” |
2 分析结果 |
2.1 用药频次 |
2.2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
2.3 以熵方法为核心算法的中药处方组方规律分析 |
2.3.1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
2.3.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 |
2.3.3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
3 讨论 |
引用文献 |
小结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蒙古族女性盛装的服饰审美特征在工笔肖像画创作中的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与选题缘由 |
二、论文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动态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相关概念分析 |
六、论文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蒙古族女性盛装的服饰审美特征 |
第一节 装饰与对称 |
一、元代帝后肖像的装饰美感和对称关系 |
二、以头饰为例简析盛装服饰对称美之体现 |
三、盛装服饰的对称性装饰美之特征 |
第二节 繁复与简约 |
一、元代服饰之繁简变化 |
二、不同部落盛装之繁简差异 |
三、服饰图案之繁简关系 |
第三节 色彩与象征 |
一、色彩品相在盛装中的体现 |
二、盛装不同材质所产生的色彩变化 |
三、色彩精神在盛装中的传达 |
第二章 盛装之“形”对绘画创作的启示 |
第一节 盛装形态的叙事呈现 |
一、主题性创作中的形态 |
二、肖像画中的形态 |
第二节 盛装形式的具体体现 |
一、图式的建构 |
二、形式的提取 |
第三节 盛装形式意味的象征性表达 |
一、装饰的形态 |
二、意味的象征 |
第三章 盛装之“色”对绘画语言的升华 |
第一节 盛装色彩的客观表现 |
一、色彩的结构 |
二、色彩的关系 |
第二节 盛装色彩的主观设计 |
一、色彩调性的设计 |
二、色彩情绪的设计 |
第四章 盛装之“质”对绘画风格创新的拓展 |
第一节 质地及质感的表达 |
第二节 材质语言的拓展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6)以简驭繁的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寻找简单中的美 |
简单中蕴含的商业革命 |
四、寓繁于简的管理法则(论文参考文献)
- [1]立体造型向平面图形的转换研究 ——从南京的辟邪标志谈起[D]. 陈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2]董湘玉教授情志病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总结[D]. 陈颜.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3]蒙古族女性盛装的服饰审美特征在工笔肖像画创作中的表现[D]. 贾宝锋.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8)
- [4]寓繁于简的管理法则[J]. 孙书静. 秘书之友, 2015(03)
- [5]简单法则[J]. 毛志辉. 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14(11)
- [6]以简驭繁的艺术[J]. 毛志辉. 中外管理, 2014(09)
- [7]管理法则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 周爱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29)
- [8]十则寓繁于简的管理法则[J]. 胡忠英. 时代金融, 2005(01)
- [9]几则寓繁于简的管理法则[J]. 胡忠英. 车间管理, 2004(03)
- [10]管理法则寓繁于简[J]. 祁业. 乡镇企业科技, 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