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车辆偏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车辆测试,偏移值测试,GPS与惯导组合技术,姿态校正
车辆偏移论文文献综述
韩瑀[1](2019)在《基于GPS与惯导组合技术的车辆偏移量测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现有车辆偏移值测试的方法及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惯性导航技术相结合的测试方法,在基于GPS技术测试车辆偏移值的基础上增加惯导装置进行姿态校正;介绍了该测试方法的系统组成、关键技术原理及其测试方法详解。对某一车辆进行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GPS与惯性导航组合技术的方法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高智能化、环境适应性强且易于操作的车辆偏移量测试方法。(本文来源于《惯性技术与智能导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曲大义,周警春,林璐,韩乐潍,黑凯先[2](2019)在《考虑侧向偏移的车辆行为特性及优化速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流优化速度模型在侧向偏移方面的尚存缺陷,提出了考虑侧向车影响及侧向偏移的优化速度模型。综合考虑了车辆侧向偏移的影响因素,基于刺激-反应机制和车辆跟驰理论,系统分析车速优化模型,协同考虑换道车辆侧向偏移的影响因素,建立车辆行为特性的优化速度模型,并在典型的减速换道场景中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侧向偏移的优化速度模型能够更加贴合实际交通状况,切实体现车辆驾驶行为特性规律,研究成果为车辆平稳运行和安全换道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9期)
赵鹏,丰大军,徐一凤[3](2019)在《基于改进的CAM偏移算法实现运动车辆跟踪》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无人车驾驶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发展火热,其中车辆识别技术在智能交通监控、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车辆识别包含了运动车辆检测、型别分类、车辆跟踪等内容。对智能车无人驾驶技术中的车辆识别检测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究,采用车辆的图像识别结果,选择用平均值求色差值作为识别基础的CAM偏移算法。该算法采用车辆颜色作为特征进行跟踪检测,不会随着车辆的明暗、形状变化被干扰,在车辆识别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该算法加以改进,实现了对车辆更好的识别。(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郭亮[4](2018)在《车道线识别及车辆偏移距离计算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准确的车道线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被广泛地应用在商业驾驶系统中,而且被引入到军事训练中。当前的车道线识别技术存在准确率低、用时久、受光照影响大等缺点,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本文对车道线识别技术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和改进。首先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然后改进了识别步骤和识别算法,还提出了车辆偏移距离的计算方法,最后将车道线识别技术用在军事应用中,研发了基于车道线识别的阅兵车辆训练及考核系统。下面简要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图像预处理过程中,在研究了经典的二值化算法后提出了新算法,将其称为混合正态分布法。新算法是通过寻找目标和背景正态分布曲线的交点来求取分割阈值,此阈值是自适应的,能够用来分割实时变化的图像。实验结果显示,新方法能够得到良好的二值化效果,其用时比传统算法大约减少了 27%。(2)边缘检测的过程中,首先分析了经典的算法,然后对Canny边缘检测算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Canny边缘检测算法,是在原算法的基础上利用高斯分布求取高低阈值。同时,为了消除更多的背景干扰而增加了高斯平滑次数。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的边缘检测效果更好,其用时跟传统算法基本一致。(3)经过分析,找到了在普通采集距离之下车辆偏移距离的计算公式,偏移距离代表车辆偏离车道线的程度。实验结果证明,在不同的采集距离下,程序都能准确地计算出偏移距离。(4)研发了基于车道线识别技术的阅兵车辆训练及考核系统,此系统主要分为叁部分:识别部分、传输部分和考核部分,识别部分是系统的核心。整个系统在某军事基地进行了现场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本系统运行稳定,功能良好。综合实验表明,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新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车道线,识别率达到了 91.14%,单帧图像的平均识别用时为34.5毫秒。另外,基于车道线识别的阅兵车辆训练及考核系统,提高了军训成果,缩短了军训时间,在阅兵仪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1)
包天[5](2017)在《装用转K5型及转K6型转向架的车辆横向振动偏移量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限货物运输是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运量占铁路运量的比重不大,但其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超限设备通常为国家电力、化工、石油、军工、机械、冶金等行业的超高、超长、超宽设备。这些设备生产周期长,担负责任大,如果不能安全迅速地送达目的地,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国家生产建设。因此,超限货物的安全运输具有重要意义。车辆横向振动偏移量是影响超限货物安全运输的重要因素,对超限货物运输的可行性与超限车运行条件均有重要影响。车辆在线路上运行时,轮轨间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转向架振动,进而整个车辆随之振动。装用不同型式转向架的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其振动特性有所区别。因此,货车转向架性能是影响车辆横向振动偏移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对于横向振动偏移量的研究较少,考虑到目前主流转向架型式为摆动式结构的转K5型转向架和下交叉支撑结构的转K6型转向架,本文对下交叉支撑转向架与摆动式转向架如何影响车辆横向振动偏移量进行研究,对超限货物安全运输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围绕转向架对车辆横向振动偏移量的影响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对比下交叉支撑转向架与摆动式转向架主要性能特点与区别;在分析影响车辆振动因素的基础上,设定转K5型转向架与转K6型转向架的Ⅰ级、Ⅲ级线路仿真工况,共计208个;基于SIMPACK仿真实验平台建立NX70型平车与NX70H型平车车辆—轨道模型;分析仿真实验结果,得出转K5型与转K6型转向架对横向振动偏移量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当运行工况与装载工况相同时,装用转K5型转向架的NX70H型平车比装用转K6型转向架的NX70型平车横向振动偏移量大7%~17%;确定装用转K5型转向架的的NX70H型平车横向振动偏移量是确定超限货物运输条件时考虑不利工况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6-01)
惠冰,李甜甜,王迪[6](2016)在《检测车辆横向偏移对车辙深度计算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检测车辆横向偏移对车辙深度计算结果的影响,根据实测13点激光数据构建车辙曲线,运用MATLAB软件编制了相应的横向偏移模拟程序,以偏移前后车辙深度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为指标,分析轻、重2个严重等级车辙在不同偏移距离和左、右2个偏移方向的深度误差变化规律与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检测车辆横向偏移距离越大,车辙深度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均逐渐增大;车辙深度的绝对误差最大低估6.4mm,相对误差达到29.2%,横向偏移产生的绝对误差会造成车辙严重等级的低估,可能导致路况评价与养护决策的误判;车辙深度误差主要受最深辙槽位置、槽壁坡度和隆起高度、宽度等横断面形态特征的影响。检测车辆行驶应偏向最深辙槽和槽壁坡度大的方向以全面获取最深辙槽形态,减少横向偏移对车辙深度计算结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崔金垚[7](2016)在《山区四级公路连续弯道车辆行驶轨迹偏移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中,人们生活更加快捷的同时交通事故迅速增加。相关研究表明,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发生率通常要高于直线路段,从车辆行驶轨迹来看,弯道路段发生的事故主要原因为车辆的行驶轨迹出现了交叉或车辆的行驶轨迹出现较大偏移量,相关研究显示,以上两种事故形态分别占整个弯道路段事故的50%和55%,连续弯道是山区低等级公路中的常见线形,车辆在连续弯道上行驶过程中出现横向偏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然而,目前我国针对低等级公路连续弯道的研究缺乏,因此本文对车辆行驶轨迹偏移量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首先,本文对弯道路段车辆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从车辆的转向原理和轮胎的侧偏性两个方面对车辆在弯道路段行驶时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从侧翻和侧滑两种状态对弯道路段车辆行驶侧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行驶时受力分析和侧向稳定性分析,确定了弯道路段行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其次,基于国内外对车辆行驶轨迹的相关研究,确定研究因素和实验方案。进而对山区四级公路不同连续弯道路段下不同断面的车辆运行速度、车型、行驶方向和车辆行驶轨迹偏移量等数据进行了采集与分析。同时对车型、行驶方向和行驶轨迹偏移量进行了分类与标定。最后,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下车辆行驶轨迹偏移量的变化特性。在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两种方法,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车辆行驶轨迹偏移量的变化规律与不同因素对车辆行驶轨迹偏移量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断面位置、车型、行驶方向、运行车速和不同半径组合连续弯道对车辆行驶轨迹偏移量影响显着。同时基于试验分析数据和车辆通过弯道时的运动学特性,建立了车辆行驶轨迹偏移量与运行速度、弯道几何半径间的关系模型。(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6-04-01)
寇伟[8](2016)在《二自由度铰接车体车辆越障稳定性分析及偏移饱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多变的路面状况对野外作业车辆的越野性能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二自由度铰接式结构的轮式车辆具有转向半径小、机动性好、地形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复杂地形下的作业活动。本文以铰接式车辆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机器人领域及军用车辆的已有研究成果,设计了具有铰接车体的车辆,通过铰关节连接使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产生大角度的横摆运动及扭转运动,保证了在越障时各车轮与地面的充分接触,能够提供足够的牵引力,使车辆的地形适应能力更强,使车辆的越障性能更优越。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自由度铰接车体车辆路径偏移饱和控制及基于区间法的稳定性分析”资助(基金号51405187)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面向复杂非结构地形具有2自由度铰接车体的轮式机器人”的支持(基金号2007AA04Z208)。在二自由度铰接车体车辆越障性能测试过程中,发现车辆在越障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路径偏移现象,这会极大的影响车辆的操控性,需要不断的转向以调整车辆的运动方向,频繁的转向会使车辆产生很大的侧向加速度和侧向力;且车辆在复杂的地形下运动时,前车体和后车体的位置、姿态不断变化,车辆的受力十分复杂,这会导致车辆的越障稳定性降低,容易造成倾翻事故。为了充分发挥本车的优势,使其深入更恶劣的环境中进行作业,克服人力操纵的局限性,避免车辆倾翻,需将其设计为无人操控车辆,而越障稳定性分析及偏移控制正是实现本车无人化的关键技术。二自由度铰接车体车辆的越障性能是车辆的重要指标,为了分析车辆的越障能力,需要建立车辆越障时的动力学模型,这是车辆性能分析的基础。二自由度铰接车体车辆通常在复杂地形下运动,因此在分析车辆的越障性能中,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车辆在复杂地形下的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且考虑了车辆的液压转向机构柔性和轮胎力学特性对车辆越障时的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使二自由度铰接车体车辆的动力学模型适用性更强、更准确。根据文献资料统计,90%以上的工程车辆倾翻事故是在坡道等复杂地形下运动或作业引起的,因此分析铰接车体车辆在运动或者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于保障操作者的安全、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推导的车辆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采用横向载荷转移率为稳定性判断依据,对车辆越障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首先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别分析了车辆在通过不同的障碍时,不同的转向速度和不同的转向角度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其次,进行车辆的越障稳定性实验,测试了车辆在通过不同障碍地形时,转向角度、转向角速度和姿态角对车辆的稳定性影响等;最后,通过车辆的越障实验测试结果与稳定性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建立的二自由度铰接车体车辆的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采用此动力学模型和稳定性判据相结,可以对车辆的越障稳定性进行分析和预测。二自由度铰接车体车辆在作业中,整车的质心产生变化,会对车辆的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应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车辆在作业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了不同的挖掘物质量、不同的动臂横摆角速度和不同的侧倾角对车辆作业稳定性的影响。在对二自由度铰接车体车辆的越障偏移现象进行分析时,首先,采用多刚体运动学方法建立了车辆越障时的运动学微分方程;然后,根据运动学微分方程对车辆越障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车辆在越障过程中运动方向存在偏移;最后,通过车辆越障实验进行了验证,证明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的一致性。通过对车辆越障运动学方程的分析可知,前车体和后车体的纵向扭摆是车辆产生运动偏移的主要原因。在铰接式车辆的结构设计中,为了更好的适应地形,大多数铰接式车辆的前车桥和后车桥都存在纵向的扭摆,因此在二自由度铰接车体车辆越障偏移分析时采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结论对摆动式车桥车辆均适用。二自由度铰接车体车辆可以通过无人操控使车辆完成危险环境下的作业或者运动路径精准的作业,而车辆的运动路径偏移控制是实现车辆无人操控的核心技术之一,因此研究车辆的路径偏移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在工程应用中普遍存在控制输入饱和的问题,因此在铰接车体车辆的路径偏移控制中,考虑了控制输入的饱和现象。首先,建立了车辆路径偏移的误差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反步法设计了系统的抗饱和控制器;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的方法可知,当车辆进行圆周运动和直线运动时,设计的抗饱和控制算法能有效的对路径偏移误差进行抑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2-01)
寇伟,刘昕晖,陈伟[9](2016)在《2自由度铰接车体车辆越障偏移饱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2自由度铰接车体车辆直线越障偏移问题,建立车辆越障运动的动力学模型.以后车体绕z轴的角速度、沿y轴速度和前车体相对后车体的横摆角速度作为被控量,建立误差运动学模型,对误差系统进行稳定性和能控性分析.由于净转向力矩有上限,采用反步法设计系统的抗饱和控制器,对运动偏移控制中的液压转向机构输出饱和现象进行抑制.通过计算得到了在偏移控制过程中液压转向执行机构的净输出力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加入抗饱和控制器后,通过前后车体间的转向液压系统控制前后车体相对角速度,车辆越障运动时的y向偏移误差在5 s后收敛至0,前后车体夹角、后车体进方向的偏角也随时间逐渐收敛至0,车辆沿直线路径行进,证明抗饱和控制算法能有效地消除越障偏移误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铮,王明,张厚钧[10](2015)在《碰撞试验中车辆横向偏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碰撞试验时,国家安全法规与C-NCAP都有明确的车辆偏移精度要求,精度可由硬件约束改进,如使用两个小车前后约束,但在现有设备条件下,如何测量及调试更为重要。文章讨论了测量偏移的方法及分析可能造成偏移的原因,并明确了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5年12期)
车辆偏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车流优化速度模型在侧向偏移方面的尚存缺陷,提出了考虑侧向车影响及侧向偏移的优化速度模型。综合考虑了车辆侧向偏移的影响因素,基于刺激-反应机制和车辆跟驰理论,系统分析车速优化模型,协同考虑换道车辆侧向偏移的影响因素,建立车辆行为特性的优化速度模型,并在典型的减速换道场景中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侧向偏移的优化速度模型能够更加贴合实际交通状况,切实体现车辆驾驶行为特性规律,研究成果为车辆平稳运行和安全换道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辆偏移论文参考文献
[1].韩瑀.基于GPS与惯导组合技术的车辆偏移量测试方法研究[C].惯性技术与智能导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曲大义,周警春,林璐,韩乐潍,黑凯先.考虑侧向偏移的车辆行为特性及优化速度模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赵鹏,丰大军,徐一凤.基于改进的CAM偏移算法实现运动车辆跟踪[J].电子技术应用.2019
[4].郭亮.车道线识别及车辆偏移距离计算新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8
[5].包天.装用转K5型及转K6型转向架的车辆横向振动偏移量比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6].惠冰,李甜甜,王迪.检测车辆横向偏移对车辙深度计算误差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崔金垚.山区四级公路连续弯道车辆行驶轨迹偏移量特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
[8].寇伟.二自由度铰接车体车辆越障稳定性分析及偏移饱和控制[D].吉林大学.2016
[9].寇伟,刘昕晖,陈伟.2自由度铰接车体车辆越障偏移饱和控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
[10].王铮,王明,张厚钧.碰撞试验中车辆横向偏移的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5
标签:车辆测试; 偏移值测试; GPS与惯导组合技术; 姿态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