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蒿论文-梁俊玉,罗艳,李玲艳,邱越,盛军

牛尾蒿论文-梁俊玉,罗艳,李玲艳,邱越,盛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牛尾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牛尾蒿,灌木亚菊,烟草甲,触杀

牛尾蒿论文文献综述

梁俊玉,罗艳,李玲艳,邱越,盛军[1](2019)在《牛尾蒿、灌木亚菊挥发油对烟草甲防治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防治烟草仓储害虫,本实验通过熏蒸和触杀试验测试牛尾蒿和灌木亚菊挥发油对烟草甲成虫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牛尾蒿、灌木亚菊挥发油对烟草甲触杀活性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9.30μg/头和25.92μg/头,熏蒸作用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50.89 mg/L和31.35 mg/L。牛尾蒿和灌木亚菊挥发油对烟草甲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杨正明,滕云,王景富,李波,刘圆[2](2016)在《藏药材牛尾蒿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分数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牛尾蒿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藏药材牛尾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测定各样品中总黄酮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2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0h,料液比1∶50(g/mL),在此条件下,牛尾蒿中总黄酮提取率为67.88mg/g;不同植株部位总黄酮质量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叶中质量分数最高;煅烧成炭后,总黄酮质量分数明显降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牛尾蒿总黄酮的提取;牛尾蒿炭(闷煅)工艺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有待进一步综合评价.(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刘小珍[3](2014)在《藏药牛尾蒿和臭蒿的质量标准及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牛尾蒿与臭蒿为菊科同属植物,在青海省均称为牛尾蒿,但牛尾蒿藏药名为普尔芒纳保,臭蒿为桑资纳博。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法对牛尾蒿、臭蒿进行同名异物的考证和现代研究的综述,用形态分类法研究牛尾蒿、臭蒿的分类地位,用解剖学法寻找牛尾蒿与臭蒿的组织解剖性特征,用TLC.HPLC方法研究牛尾蒿、臭蒿的指标性成分并建立稳定的分析方法,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萃取与药材药效相关的化学类成分-香豆素类。本文对臭蒿和牛尾蒿进行了本草考证和基源鉴定,并从植物宏观形态、叶和茎的微观组织构造以及粉末特征上对臭蒿和牛尾蒿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鉴定,得到在药材性状上臭蒿叶为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牛尾蒿为羽状5深裂。在解剖特征上,牛尾蒿叶中具明显的分泌腔而臭蒿叶中难以找到。二者均有东莨菪内酯成分,本文对二者的薄层条件进行了考察,得到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为展开剂,温度在4℃-40℃范围,展开距离在8cm-15cm范围,湿度在35%-75%范围内,东莨菪内酯与其它组分很好分离,牛尾蒿和臭蒿的斑点数不一致,能够很好的区别二者。同时本文测定了牛尾蒿和臭蒿样品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结果牛尾蒿水分在6.34%~6.44%之间,臭蒿水分在5.86%~6.23%之间;牛尾蒿总灰分在7.38%~7.53%之间,臭蒿总灰分在5.71%~7.73%之间;牛尾蒿浸出物在8.19%~10.12%之间,臭蒿浸出物在25.74%~27.94%之间。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臭蒿和牛尾蒿中东莨菪内酯含量的方法。首先对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色谱柱均为Agilent TC-C18柱(4.6mm×250mm,5μm),臭蒿和牛尾蒿柱温分别为30℃和35℃,流动相均为甲醇和0.3%磷酸溶液,流量分别为1.OL/min和0.8mL/min,臭蒿两相梯度洗脱,牛尾蒿两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都为344nm。同时对其方法学进行了考察,得出东莨菪内酯质量浓度与峰面积臭蒿在0.004~0.03mg/ml.牛尾蒿在0.005~0.025mg/ml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6.587E+07x+9863.3和y=1.766E+07x-1304.246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4%和99.75%,RSD分别为1.67%和1.90%,表明此方法准确灵敏、简便、快速。运用此方法测定了9批臭蒿和2批牛尾蒿东莨菪内酯的含量,结果臭蒿含量在0.6811-0.8549mg/g之间,牛尾蒿含量在0.3813~0.6146mg/g之间,可做牛尾蒿和臭蒿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牛尾蒿与臭蒿在药材性状上、解剖学特征均完全不同,虽然两者均含有东莨菪内酯,但含量不同,所以两者不能混用,应分别建立药材质量标准。本文初步拟定了两者的质量标准草案,两者水分均应低于6.5%,总灰分均不得超过8.0%,臭蒿的浸出物不得少于25.0%,牛尾蒿的不得少于8.0%。牛尾蒿中东莨菪内酯的含量不得低于0.3mg/g,臭蒿中东莨菪内酯的含量不得低于0.6mg/g。以东莨菪内酯为对照品,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臭蒿中总香豆素含量的方法,东莨菪内酯平均回收率为99.02%,RSD1.25%,结果表明此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运用此方法测定臭蒿中总香豆素的含量在1.205%~2.340%之间。此法不仅作为臭蒿中总香豆素提取工艺评价指标含量的测定方法,同时也为其它药用植物总香豆素含量测定提供可借鉴经验。本文探讨了超临界C02萃取臭蒿中总香豆素的工艺条件,对影响超临界萃取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同时以总香豆素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夹带剂种类及用量、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02流量对总香豆素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较优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为夹带剂,用量为与物料质量比3:1,萃取压力25MPa,温度45℃,C02流量20L/h,萃取时间2h,萃取率为87.3%,浸膏得率为3.66%,浸膏中总香豆素含量平均为51.9%。(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4-05-01)

李彦刚,陈静,张付斗[4](2012)在《牛尾蒿水浸液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化感作用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而应用植物化感作用防除农田杂草是目前较为新颖的研究方向。蒿属植物早就是我国中医中常用的药用植物,为探究蒿属植物在农田生态除草方面的应用,选择资源较为丰富的牛尾蒿为研究对象,通过用牛尾蒿水浸提液对莴笋、小米菜、萝卜、黑麦草、野燕麦等植物种子发芽率的试验,表明牛尾蒿对这几种植物有明显的化感作用,并且对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化感作用有明显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2年05期)

严林,胡凤祖,吴静,韩福龙[5](2009)在《烈香杜鹃精油和牛尾蒿精油对门源草原毛虫的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叶法和点滴法测定烈香杜鹃(Rhododendrom anthopogonoides Maxim)、牛尾蒿(Artemisa dubiaWall.ex Bess)植物精油对门源草原毛虫(Gynaephora menyuanensis)(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6龄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烈香杜鹃和牛尾蒿植物精油对幼虫具有很强的胃毒、触杀活性和拒食作用,以及生长抑制作用。烈香杜鹃精油对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的生物活性高于牛尾蒿精油。(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黄正胜[6](2009)在《药用植物牛尾蒿和鸡肉参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菊科蒿属植物Artemisia L.全球共有约350种以上,我国有186种,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为我国种子植物中少有的大属,且为民族民间广泛使用的一大类药物,如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前均挂艾蒿,用以驱风避邪。本属植物中的青蒿、奇蒿、茵陈蒿、艾叶等为常用中药,并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青蒿素类药物是目前疗效最迅速的抗疟药物。因此,对蒿属植物的研究和应用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牛尾蒿(Artemisia dubia Wall.ex Bess.),是菊科蒿属植物(Artemisia L.)植物。味苦、微辛,性凉。清热,凉血,解毒,杀虫。主治急性热病,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鼻衄,血风疮,蛲虫病。本文采用系统分离方法研究了牛尾蒿的化学成分,同时测试了部分单体化合物的肿瘤细胞毒活性。本课题以采自宁夏银川的牛尾蒿全草为研究对象,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HPLC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分离技术,从其中分离得到56个化合物,运用光谱分析技术即IR、APCI-MS、ESI-MS、1H-NMR、13C-NMR和2D-NMR等鉴定了其中的56个化合物,分别为:Artemdubolide A (1)、Artemdubolide B (2)、Artemdubolide C (3)、Artemdubolide D (4)、Artemdubolide E (5)、Artemdubolide F (6)、Artemdubolide G (7)、Artemdubolide H (8)、Artemdubolide I (9)、Hydroxydavanone(10)、Tamaulipin B-acetate(11)、Rupicolin B-acetate (12)、Rupicolin A-acetate (13)、Desacetoxymatricarin (14)、Matricarin (15) 8-Epi-isobutyrylrupicolin A (16)、8-Epi-isobutyrylrupicolin B (17)、8-Epi-8-tiglylrupicolin B (18)、Desacetyl-lα,4β-dihydroxybishopsolide (19)、11,13-Dehydrodesacetylmatricarin (20)、lα,4β-Dihydroxybishopsolicepolide (21)、Rupicolin A (22)、Rupicolin B (23)、3α, 4α-epoxyrupicolin A (24)、2α,8α-Dihydroxy-lα,10α-epoxyguaia-3,11(13)-diene-12, 6a-olide(25)、Arteludovicinolide (26)、3β-Acetoxy-1β-hydroxy-arbusculin(27)、Artecalin (28)、(2S,3S,6R)-2,6-Dimethyl-3,6-epoxyocta-7-enoic acid (29)、(4S,6R)-6-Hydroxy-piperitone (30)、8-Hydroxy-p-menth-1-en-7-al (31)、Herniarin (32)、Artemdubin B (33)、Scopoletin (34)、Isofraxidin (35)、Yangambin (36)、Methyl 3-(2-hydroxy-4-methoxy phenyl) propionate (37)、(Z)-3-(2-Hydroxy-4-methoxyphenyl) acrylic acid (38)、(Z)-Ferualdehyde (39)、Caffeic acid (40)、(2S)-1-O-Caffeoylglycerol (41)、C-Veratroylglycol (42)、3-Hydroxy-l-(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l-one (43)、3-Hydroxy-l-(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l-one (44)、2,3-Dihydroxy-3-(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 (45)、Eupatolitin (46)、7,3,3'-Trimethylquercertin (47)、Chrysosplenol D (48)、Tarennone (49)、Artemdubin A (50)、(1R,2R)-methyl-5'-hydroxy jasmonate (51)、(1R,2R)-5'-hydroxyjasmonic acid(52)、5-Heptylrescorcinol (53)、Methyl 6-methoxy-1H-indole-3-carboxylate (54)、7-Epiloliolide (55)、Ergost-6,22-diene-3β,5α, 8α-triol(56)。其中化合物1-9和50为10个新化合物,化合物53为1个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3、35-38、41-45、47、49、51、52、54和56为16个首次从该属植物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32、34、39、40、46、48、55为29个从该植物中首次分得。药理活性筛选:采用四氮唑盐(Methyl-Thiazol-Tetrozolium,MTT)还原法筛选了部分新化合物对A549(人肺癌细胞)、Colo205(人肠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MDA-MB-435(人乳腺癌细胞)等人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论:本文从牛尾蒿中分离得并鉴定了56个,其中10个新化合物,1个新天然产物,16个首次从该属植物植物中分离得到,以及29个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对Colo205(人肠癌细胞)和MDA-MB-435(人乳腺癌细胞)具有显着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3,4,9对Colo205(人肠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和MDA-MB-435(人乳腺癌细胞)均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化合物2对HepG-2(人肝癌细胞)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对Colo205(人肠癌细胞)也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4,9对A549(人肺癌细胞)、化合物8对Colo205(人肠癌细胞)、化合物5对HepG-2(人肝癌细胞)和化合物6,8对MDA-MB-435(人乳腺癌细胞)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9-05-01)

赵承海,杨更善[7](2006)在《牛尾蒿治疗家畜咳嗽》一文中研究指出咳嗽是家畜在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因机体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受损影响到肺,致使肺气壅塞,宣降失常而发生。笔者用牛尾蒿煎液治家畜支气管炎咳嗽、喉卡他咳嗽、上呼吸吸道感染咳嗽等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治疗方法取牛尾蒿150~300g,加水适量(淹没(本文来源于《中兽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李维卫,胡凤祖,师治贤[8](2006)在《藏药牛尾蒿油滴丸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方法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牛尾蒿油滴丸中β-蒎烯含量的方法。方法:气相色谱法,采用填充色谱柱(3m×3mm),固定相为8%二乙二醇丁二酸酯,汽化温度180℃,柱温120℃,载气(氮气)流速10mL·min~(-1)。结果:β-蒎烯的理论塔板数为2106,回归方程为 Y=2.705×10~5X-3.544×10~3(r=0.9999),线性范围为0.2163~3.460mg·mL~(-1),平均回收率±RSD 为99.16%±0.59%。结论:以该法测定主要有效成分β-蒎烯的含量,理论塔板数较高、分离度较好。该方法可用于牛尾蒿油滴丸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易平,张起凤,王惠英,范多青,罗仕德[9](1998)在《牛尾蒿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牛尾蒿Artemisiasubdigitata中分离提取了5个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分析确定了4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石竹烯醇(caryophyllenol),(4R,5R)-石竹烯-α-氧化物,青蒿素(artemisinin),β-谷甾醇,最后一个为单萜过氧化物。(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1998年01期)

郑维发,谭仁详,刘志礼[10](1996)在《牛尾蒿两变种精油的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的方法分析了牛尾蒿原变种Artemisia dubia var.dubia及无毛变种A.dubia var.subdigitata的精油化学成分,共鉴定出82种化合物,其中萜类50种,芳香类12种,脂肪族类20种。经比较研究表明,这两变种的精油中有39种化合物(27种萜类,5种芳香类和7种脂肪族类化合物)相同,而它们的差别在于牛尾蒿无毛变种中二环、叁环倍半萜、芳香类及脂肪族类化合物的类型比原变种多。从精油的萜类化学组成特点来看,这两个变种的萜类化合物环化程度比蒿亚属植物高,而与龙蒿亚属植物相近。因此,这两个变种归属于龙蒿亚属较合适。(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学报》期刊1996年04期)

牛尾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牛尾蒿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藏药材牛尾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测定各样品中总黄酮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2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0h,料液比1∶50(g/mL),在此条件下,牛尾蒿中总黄酮提取率为67.88mg/g;不同植株部位总黄酮质量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叶中质量分数最高;煅烧成炭后,总黄酮质量分数明显降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牛尾蒿总黄酮的提取;牛尾蒿炭(闷煅)工艺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有待进一步综合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牛尾蒿论文参考文献

[1].梁俊玉,罗艳,李玲艳,邱越,盛军.牛尾蒿、灌木亚菊挥发油对烟草甲防治作用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9

[2].杨正明,滕云,王景富,李波,刘圆.藏药材牛尾蒿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分数测定[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刘小珍.藏药牛尾蒿和臭蒿的质量标准及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4].李彦刚,陈静,张付斗.牛尾蒿水浸液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2

[5].严林,胡凤祖,吴静,韩福龙.烈香杜鹃精油和牛尾蒿精油对门源草原毛虫的生物活性[J].西北农业学报.2009

[6].黄正胜.药用植物牛尾蒿和鸡肉参的化学成分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

[7].赵承海,杨更善.牛尾蒿治疗家畜咳嗽[J].中兽医学杂志.2006

[8].李维卫,胡凤祖,师治贤.藏药牛尾蒿油滴丸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方法学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6

[9].易平,张起凤,王惠英,范多青,罗仕德.牛尾蒿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1998

[10].郑维发,谭仁详,刘志礼.牛尾蒿两变种精油的化学成分[J].植物分类学报.1996

标签:;  ;  ;  ;  

牛尾蒿论文-梁俊玉,罗艳,李玲艳,邱越,盛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