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论文-姚婷婷,李小婷,宋敏娜,蒲小龙,叶如梦

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论文-姚婷婷,李小婷,宋敏娜,蒲小龙,叶如梦

导读:本文包含了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仙鳞茎,贮藏温度,可溶性糖,淀粉

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姚婷婷,李小婷,宋敏娜,蒲小龙,叶如梦[1](2018)在《贮藏温度对中国水仙鳞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水仙‘金盏银台’品种3年生休眠鳞茎为试验材料,研究在5、15、25、35℃和室温(CK)贮藏下鳞茎内鳞片、外鳞片和主芽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鳞茎内鳞片、外鳞片和主芽淀粉含量变化受贮藏温度的影响显着;不同贮藏温度下内鳞片、外鳞片和主芽的可溶性糖含量都基本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而淀粉含量整体波动较大。在鳞茎贮藏期的叶芽和花芽分化期间,不同温度对淀粉水解产生显着影响,对可溶性糖的影响不显着,淀粉水解跟主芽的发育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淀粉来研究了解水仙鳞茎贮藏期间碳水化合物的变化更适宜。(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运向军,卫智军,吕世杰,杨静,王普昶[2](2012)在《荒漠草原不同利用条件下短花针茅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利用条件下(休牧40d、休牧50d、休牧60d、自由放牧、禁牧)对荒漠草原短花针茅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进行了动态监测,并采用最优母序列关联分析探讨了荒漠草原不同利用条件下短花针茅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年度内及年际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期年度内和年际间不同利用条件下短花针茅还原糖含量波动均较大;休牧40d短花针茅总糖含量较高,休牧60d次之,休牧50d短花针茅总糖含量较低,但还原糖含量较高;还原糖与总糖比值的变化较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稳定;休牧50d有利于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生长发育和种群繁衍。(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张平,佀静雪,王莉,任朝晖[3](2012)在《采收成熟度对不同品种的玉米贮藏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津鲜1号普通玉米、津甜玉米、津白糯糯玉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乳熟期和成熟期)的鲜玉米在0~1℃贮藏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收成熟度对玉米的贮藏品质影响较大,乳熟期采收的嫩玉米比成熟期采收的玉米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小,贮藏品质好,并可延长贮藏时间。因此,鲜食玉米应选择乳熟期采收的嫩玉米进行贮藏。(本文来源于《保鲜与加工》期刊2012年05期)

孙雪梅,王丽慧,钟启文[4](2011)在《贮藏期菊芋块茎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芋2号"菊芋为材料,研究贮藏期内不同贮藏方式下菊芋块茎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贮藏至第15天,总果聚糖含量保持稳定,同时低聚合度果聚糖和单、双糖含量迅速增加;15~56d高聚合度果聚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呈现起伏变化,低聚合度果聚糖和单、双糖含量缓慢增加至峰值;56~113d高聚合度果聚糖和总果聚糖含量迅速下降,低聚合度果聚糖和蔗糖含量保持稳定,还原糖也逐步降低。贮藏结束时,菊芋块茎总体呈现果聚糖聚合度降低、果聚糖总量减少、单双糖增加、可溶性总糖增加的趋势。不同贮藏方式对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很大影响,室外堆放和库藏时,块茎内的果聚糖聚合度降低、含量大幅度减少,单双糖含量大幅度增加。(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1年11期)

朱建玲[5](2008)在《贮藏性碳水化合物对苜蓿抗寒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也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重要优良牧草。苜蓿的抗寒性是我国北方苜蓿草地成功建植和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贮藏性碳水化合物作为植物抗寒的主要保护物质之一,是植物体在低温期间积累的重要有机物,一直是苜蓿抗寒生理生态学的研究重点。本文以不同抗寒性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苜蓿品种、低温胁迫处理、刈割处理和不同播种时期处理的苜蓿主根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阐述了各处理条件下苜蓿贮藏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系统分析了贮藏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和苜蓿抗寒性的关系以及碳水化合物指标在评价苜蓿品种抗寒能力上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如下:(1)对38个苜蓿品种越冬状况分数进行聚类分析,将苜蓿品种划分为四个抗寒类型,第Ⅰ类极不抗寒品种为:Durango、WL232HQ、WL252、WL323接种、WL324、WL414、WL525HQ、创新、飞马、亮苜2号、亮苜5号、亮苜601、亮苜702、亮苜900、猎人河、农宝、瑞典、首领和四季旺等19个苜蓿品种;第Ⅱ类不抗寒品种为:驯鹿、WL323ML、巨人、金皇后、Runner、Haygrazer、WL323HQ、青睐、AE621和AE733等10个苜蓿品种;第Ⅲ类较抗寒品种:新牧1号、新疆大叶苜蓿和中苜1号等3个苜蓿品种;第Ⅳ类抗寒品种:草原1号、龙牧801、龙牧803、肇东、敖汉和公农1号等6个苜蓿品种。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与越冬状况分数有较低的相关性或无相关性,并且在抗寒和极不抗寒越冬类别苜蓿品种间差异性不显着,不能用于苜蓿抗寒性的区分。淀粉含量与越冬状况分数有高的正相关性,并且在抗寒、较抗寒、不抗寒越冬类别苜蓿品种间有显着差异,可用于苜蓿品种抗寒性的区分。(2)室外自然降温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苜蓿可溶性糖含量的高低和越冬前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的幅度都对苜蓿能否越冬有影响;淀粉含量下降使可溶性总糖含量上升,低水平的淀粉含量有利于提高苜蓿抗寒力。室内胁迫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和淀粉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对苜蓿进行抗寒性研究时,模拟降温不能代替自然环境温度变化。刈割时间的推迟降低了抗寒品种公农1号苜蓿的抗寒性,对于提高在吉林省西部地区不能越冬的AE702苜蓿的抗寒性无积极影响。各个刈割处理对于公农1号苜蓿主根中可溶性总糖含量没有显着影响,而早期和晚期的刈割处理均可使AE702苜蓿在越冬前积累较高水平的可溶性总糖。刈割处理不影响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3)8月4日之前,播种时间无论早晚,对于抗寒品种肇东苜蓿越冬性无显着影响。之后播种肇东苜蓿越冬性有所下降;而对于不抗寒的WL-525HQ苜蓿品种来讲,播期无论早晚,在吉林省西部均不能安全越冬。肇东苜蓿主根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在7月21日播种的材料中最高,在8月4日播种的材料中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时期正是淀粉含量最低的时期。WL-525HQ苜蓿主根中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在6月17日播种的材料中最高,在8月4日播种的材料中最低。(4)对于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苜蓿种植,选择抗寒性强的品种是成功建植的关键,播种时期和刈割时期是影响苜蓿越冬的次要因素。不同刈割时期和不同播种时期处理条件下苜蓿主根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与翌年苜蓿越冬状况分数无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6-01)

李云飞,王玉圳[6](2007)在《低温贮藏对兰州百合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明确鳞茎的发育规律提供参考。[方法]以兰州百合(Liliumdavidii var. unicolor Hort.)为材料,经(6±0.5℃)低温贮藏67和101 d后种植,在其花蕾伸出顶端2 ̄3 cm时摘花蕾,以后定期检测在鳞茎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结果]母鳞茎和新鳞茎经低温贮藏101 d处理的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含量均高于贮藏67 d处理的。两种贮藏时间处理下,母鳞茎和新鳞茎的淀粉含量都持续上升。总可溶性糖含量在母鳞茎中升高,在67 d处理新鳞茎中下降,101 d处理的先升后降。67、101 d处理的母鳞茎和新鳞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同总可溶性糖的基本一致,鳞茎淀粉酶活性都下降。[结论]贮藏处理的鳞茎内淀粉酶活性显着下降,淀粉含量增加,延长贮藏时间有利于鳞茎中淀粉的形成与积累。(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23期)

李云飞,孙红梅,李天来[7](2006)在《贮藏温度对兰州百合生长及鳞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兰州百合为材料,研究了百合种球经不同贮藏温度处理后,植株生长及鳞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百合各个生育阶段均提前,总生育期缩短,同时百合株高和茎粗的生长加快,叶面积和鳞茎鲜重增加;母鳞茎和新鳞茎淀粉、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蔗糖是百合鳞茎内糖分积累和转运的主要形态,其含量变化与总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淀粉酶活性变化与淀粉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结合鳞茎鲜重的变化可知,在本试验范围内,2℃贮藏百合种球101d有利于鳞茎发育。(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王维,蔡一霞,蔡昆争,张建华,杨建昌[8](2005)在《土壤水分亏缺对水稻茎秆贮藏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转的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两个茎秆贮藏物质利用效率不同的水稻(Oryzasativa)杂交组合(‘汕优63’和‘Pc311/早献党’)为材料,进行土壤水分亏缺处理(Water_deficit),以水层灌溉为对照(Well_watered),研究水分亏缺对水稻茎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运转及其关键酶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水分亏缺促进了水稻茎秆贮藏物质的运转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开花前茎秆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对产量贡献率分别提高了1.9~3.0倍(与水层灌溉相比)。土壤水分亏缺诱导了水稻茎节间α_淀粉酶、β_淀粉酶、α_葡萄糖苷酶、D_酶活性上升,但淀粉磷酸化酶受到了抑制,说明土壤水分亏缺加强水稻茎秆贮藏淀粉水解途径,而不是磷酸解途径。就蔗糖代谢而言,土壤水分亏缺提高了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和活化状态,抑制蔗糖转化酶活性,促进蔗糖合成,加速贮藏物质快速降解和转移,从而调节稻株贮藏碳水化合物向籽粒的分配。(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王维,蔡一霞,张建华,杨建昌,朱庆森[9](2005)在《适度土壤干旱对贪青小麦茎贮藏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转的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春性小麦品种扬麦15 8和扬麦11为材料,设置出穗后高氮(HN)和正常氮(NN)两个施肥水平,以正常浇水为对照(WW) ,研究适度土壤干旱(WS)对小麦茎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运转及有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旱改变了小麦茎中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流向,通过诱导小麦茎节间果聚糖外水解酶(FEH)活性的上升,促进了贮藏果聚糖的降解。适度土壤干旱抑制蔗糖代谢过程中由蔗糖合成酶(SuSy)催化的可逆途径,但加强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转化酶(INV)催化的单向碳流途径,SPS在茎内蔗糖的合成中起主导作用,促进了开花期喂入的贮藏14 C向蔗糖的分配,在茎贮藏同化物快速运转期(10~30DAA) ,土壤干旱处理使小麦茎中蔗糖含量较正常浇水处理分别提高了15 .9%~19. 0 %(NN)和34. 7%~4 0 . 5 % (HN) ,贮藏14 C向籽粒分配的比例显着提高,茎鞘贮藏性糖对籽粒产量贡献分别是对照(正常浇水处理)的2 . 0~2 . 1倍(NN)和4 . 8~5 . 3倍(HN)。与正常浇水处理相比,土壤干旱使正常施氮处理的籽粒产量降低,而使高氮处理的产量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Kristina,Connor,Sharon,Sowa[10](2005)在《顽拗型种子贮藏和脱水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生化变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顽拗型种子通常不能干燥到较低含水量或贮藏较长时间而不受伤害。导致这一问题的生化机制因属不同甚至同一属中的种不同而异。笔者测定了栎属、槭属和七叶树属顽拗型种子在室温下贮藏或干燥过程中的生化变化。虽然贮藏脂肪组成的变化是不确定的,但膜脂肪和蛋白质的结构以及蔗糖含量发生了变化。用两份白橡树种子在室温下贮藏12 d的实验表明,脱水样品的蔗糖含量发生很大变化,而保持水分的样品中蔗糖含量变化很小。因此,保持水分种子的蔗糖用于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而干燥种子的蔗糖则用作糖保护剂。尽管如此,蔗糖的存在也许能保护干燥橡实的细胞膜不致破裂,但蔗糖不能保持橡实的生活力。(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不同利用条件下(休牧40d、休牧50d、休牧60d、自由放牧、禁牧)对荒漠草原短花针茅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进行了动态监测,并采用最优母序列关联分析探讨了荒漠草原不同利用条件下短花针茅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年度内及年际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期年度内和年际间不同利用条件下短花针茅还原糖含量波动均较大;休牧40d短花针茅总糖含量较高,休牧60d次之,休牧50d短花针茅总糖含量较低,但还原糖含量较高;还原糖与总糖比值的变化较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稳定;休牧50d有利于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生长发育和种群繁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姚婷婷,李小婷,宋敏娜,蒲小龙,叶如梦.贮藏温度对中国水仙鳞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8

[2].运向军,卫智军,吕世杰,杨静,王普昶.荒漠草原不同利用条件下短花针茅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对比[J].中国草地学报.2012

[3].张平,佀静雪,王莉,任朝晖.采收成熟度对不同品种的玉米贮藏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2012

[4].孙雪梅,王丽慧,钟启文.贮藏期菊芋块茎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动态研究[J].北方园艺.2011

[5].朱建玲.贮藏性碳水化合物对苜蓿抗寒性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6].李云飞,王玉圳.低温贮藏对兰州百合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

[7].李云飞,孙红梅,李天来.贮藏温度对兰州百合生长及鳞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

[8].王维,蔡一霞,蔡昆争,张建华,杨建昌.土壤水分亏缺对水稻茎秆贮藏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转的调节[J].植物生态学报.2005

[9].王维,蔡一霞,张建华,杨建昌,朱庆森.适度土壤干旱对贪青小麦茎贮藏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转的调节[J].作物学报.2005

[10].Kristina,Connor,Sharon,Sowa.顽拗型种子贮藏和脱水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生化变化(英文)[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标签:;  ;  ;  ;  

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论文-姚婷婷,李小婷,宋敏娜,蒲小龙,叶如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