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配竞争论文-庞奎海

交配竞争论文-庞奎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配竞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短尾猴,性打搅行为,交配竞争,社会关系

交配竞争论文文献综述

庞奎海[1](2019)在《短尾猴性打搅行为与交配竞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多灵长类动物生活在多雄多雌群体中,群体可为动物带来合作觅食、集体防御等好处,但同时也带来食物、空间和配偶等种内竞争。在多雄多雌灵长类的交配中,经常可见非交配个体对正在进行交配的个体做出某些行为反应,以影响或干扰其交配活动,这种行为称为性打搅行为。通常认为,性打搅行为可能与非交配个体参与交配竞争具有一定关系,但其影响的程度和对交配个体适合度的作用缺乏研究。本研究于交配季节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和非交配季节2017年2月到2017年5月,采用目标动物行为取样法和全事件行为取样法,对栖息于安徽黄山的野生短尾猴鱼鳞坑YA1群进行10个月的行为观察,记录了性打搅行为的模式与影响因素,以探讨短尾猴性打搅行为的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打搅者主要是成年个体,尤其是成年雄性(48%);而打断交配的性打搅一般由高顺位成年雄性发起;占打断交配的86%(43/50);未成年个体占14%(7/50);(2)短尾猴非接触性打搅模式高于接触性打搅模式(P<0.05);成年雄性非接触性打搅模式高于接触性打搅模式(P<0.05);成年雌性非接触性打搅模式高于接触性打搅模式(P<0.05);(3)成年雄性打搅者在交配季节发起的性打搅比率高于非交配季节(P<0.05);成年雌性打搅者在交配季节发起的性打搅比率和非交配季节无差异性(P>0.05);(4)成年雄性打搅者打搅交配中的雄性高于交配的雌性(P<0.05),成年雌性打搅者打搅交配中的雄性高于交配中的雌性(P<0.05);(5)成年雄性性打搅次数与社会向量中心度无相关性(P>0.05);成年雄性之间的相互打搅次数与社会联系程度无相关性(P>0.05);成年雌性的性打搅次数与社会向量中心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成年雌性之间的相互性打搅次数与社会联系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6)成年雌性打搅者打搅亲缘个体的交配高于非亲缘个体的交配(P<0.05);青年猴打搅亲缘个体的交配低于非亲缘个体(P<0.05);少年猴打搅亲缘个体的交配高于非亲缘个体(P<0.05);(7)被雄性打搅的交配时间低于未打搅的交配的时间(P<0.05);被雌性打搅的交配时间高于未打搅的交配时间(P<0.05);被雌雄混合打搅的交配时间和未打搅的交配时间不具有差异性(P>0.05)。综上所述,成年雄性打搅者受季节、性别等自然属性的影响,打搅者通常打搅交配中的雄性,造成交配双方的交配时间缩短(或者高顺位雄性直接打断交配);其支持雄性性竞争假说;成年雌性性打搅受向量中心度、社会联系程度、亲缘关系的影响,雌性打搅者通常打搅交配中的雄性,造成交配双方的交配时间增加,其不支持性竞争假说,雌性性打搅可能与其社会关系相关。(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贺海霞,赵海涛,齐晓光,王晓卫,郭松涛[2](2013)在《秦岭川金丝猴单元内成年雌性的等级关系与交配竞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部分非人灵长类物种中,不仅雄性的等级关系能够反映个体的资源竞争情况,而且雌性等级亦可以如此,且对社会群体的稳定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秦岭北坡中段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玉皇庙村的1个人工投食川金丝猴群作为研究对象,2009年9月~2010年6月对成年雌性个体的取代行为和交配竞争现象进行了野外数据的收集.本研究初次选用取代行为标准对单元内的雌性等级进行判定.研究期间,收集到单元内雌性个体的取代行为共1223次,交配行为316次.结果表明,雌性个体间的竞争性取代行为的发生频率较低(平均发生频率为0.22次h1);目标单元内成年雌性等级的判定结果为:YL>DBC>YCM>XBC>BD(JB单元),XHW>JG>DT(JZT单元),QQ>TM>HF(PK单元),SK>TH>WM(LB单元);并证实在个体的社会性交往中,繁殖雄性更倾向于选取与高等级雌性进行交配;相对于单元内低等级雌性而言,高等级个体在交配竞争中更容易取胜(P<0.05).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对成年雌性个体的社会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对单元内不同等级雌性的交配策略及方式做了初步了解.(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3年16期)

康乐[3](2004)在《飞蝗在多雄和连续交配下的精子竞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雌多雄交配现象在动物界中广泛存在,但其进化意义尚不十分清楚。本文以飞蝗为材料,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为亲代分析手段,研究了这一交配现象所导致的精子竞争格局和进化意义。4个高度多态和高度杂合的微卫星位点在进行亲子鉴定之前,对所有家族亲本的基因型进行了预先测定,每一家族的没有任意两个亲本在4个位点基因型完全相同,亲本的判属率为100%。在连续交配下,首卵中仅有最先交配的两个和或末尾雄性成功受精,若中断后继交配机(本文来源于《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4-06-30)

朱道弘[4](2004)在《小翅稻蝗的精子竞争及交配行为的适应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昆虫有多次交配行为 ,因多次交配而引起不同雄虫的精子竞争 ,提供雌虫一种有效的性选择方式。小翅稻蝗 (Oxyayezoensis Shiraki)具多次交配行为 ,雌雄交配时间长 ,且交配后常伴有长时间的抱对行为。利用近缘种的种间交配 ,对小翅稻蝗的精子竞争、交配后抱对行为的适应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小翅稻蝗的 P2 值 (最后交配雄虫子代的比例 )达 94 .3%±5 .3% ,说明最后交配雄虫的精子优先用于卵子的受精 ,交配时存在着精子置换。长时间的交配后抱对行为是为了阻止雌虫与不同雄虫个体的再交配 ,保护精子免被置换。(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长有德,康乐[5](2002)在《昆虫在多次交配与精子竞争格局中的雌雄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绝大多数昆虫雌性一生中不但与不同雄性交配许多次 ,而且在其特殊器官中还可长期贮藏雄性精子 ,因此来自不同雄性的的精子在与雌性卵子受精时发生激烈的精子竞争。本文综述了昆虫在多次交配与精子竞争格局中的雌雄对策。雄性对策表现在对自身与配偶身体质量状况的正确评估、精子竞争风险预测、精子异型及延长交配时程和配后保护等 ,雌性对策则表现在对雄性质量状况的正确评估、对精液的主动操纵及精子偏向性等 ,从而很好地适因多次交配和精子竞争而带来的强烈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压力。(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交配竞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大部分非人灵长类物种中,不仅雄性的等级关系能够反映个体的资源竞争情况,而且雌性等级亦可以如此,且对社会群体的稳定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秦岭北坡中段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玉皇庙村的1个人工投食川金丝猴群作为研究对象,2009年9月~2010年6月对成年雌性个体的取代行为和交配竞争现象进行了野外数据的收集.本研究初次选用取代行为标准对单元内的雌性等级进行判定.研究期间,收集到单元内雌性个体的取代行为共1223次,交配行为316次.结果表明,雌性个体间的竞争性取代行为的发生频率较低(平均发生频率为0.22次h1);目标单元内成年雌性等级的判定结果为:YL>DBC>YCM>XBC>BD(JB单元),XHW>JG>DT(JZT单元),QQ>TM>HF(PK单元),SK>TH>WM(LB单元);并证实在个体的社会性交往中,繁殖雄性更倾向于选取与高等级雌性进行交配;相对于单元内低等级雌性而言,高等级个体在交配竞争中更容易取胜(P<0.05).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对成年雌性个体的社会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对单元内不同等级雌性的交配策略及方式做了初步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配竞争论文参考文献

[1].庞奎海.短尾猴性打搅行为与交配竞争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9

[2].贺海霞,赵海涛,齐晓光,王晓卫,郭松涛.秦岭川金丝猴单元内成年雌性的等级关系与交配竞争[J].科学通报.2013

[3].康乐.飞蝗在多雄和连续交配下的精子竞争[C].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4

[4].朱道弘.小翅稻蝗的精子竞争及交配行为的适应意义[J].生态学报.2004

[5].长有德,康乐.昆虫在多次交配与精子竞争格局中的雌雄对策[J].昆虫学报.2002

标签:;  ;  ;  ;  

交配竞争论文-庞奎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