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间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蔗糖铁,铁缺乏
中间值论文文献综述
甄子英,黄俊豪,林子川,李劲维[1](2019)在《蔗糖铁对慢性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合并铁缺乏患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蔗糖铁对慢性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合并铁缺乏(ID)的疗效。方法 90例慢性HFmrEF合并I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增加蔗糖铁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治疗半年后心功能级别、6 min步行距离、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生活质量和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级别、NT-PROBNP水平、躯体状况评分、情绪状况评分、总体健康评分和因心力衰竭恶化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6 min步行距离、Hb水平、红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蔗糖铁可改善慢性HFmrEF合并ID患者的心功能、贫血、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慧,李彬,李雪松,张瑾,李杰[2](2019)在《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是区别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新亚组,其在人口学、病因学、合并症、生物标志物、超声心动图及预后方面均具有介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之间的独特临床特征,而在治疗方面,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似乎受益于能够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预后的药物治疗,但其获益情况有待进一步证实。现从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面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龚杨,徐敏,黄鹤[3](2019)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直接经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CI)后伴发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 EF)的临床特征及住院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经直接PCI后伴发心力衰竭的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入院3 d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按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射血分数减少的心力衰竭组(HFr EF组,n=32)、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组(HFmr EF组,n=84)、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组(HFp EF组,n=170)。搜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检验结果等,分析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本研究中,HFr EF组占11.2%,HFmr EF组占29.4%,HFp EF组占59.4%。与HFr EF组相比,HFmr EF组的患者年龄偏小,女性较少,B型钠尿肽(BNP)水平较低,左房直径较短;在并发症方面,患者伴有室壁瘤、休克、乳头肌功能失调、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肾衰和死亡的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p EF组相比,HFmr EF组的患者呼吸、心率偏快,冠状动脉狭窄数量、左前降支狭窄程度更重,支架置入数量较少;在并发症方面,患者伴乳头肌功能失调、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肾衰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r EF作为心力衰竭的一个独立类型,其临床特征介于HFr EF和HFp EF之间,在不同方面各有倾斜;在住院全因死亡率上,HFmr EF组与HFp EF相近,低于Hfr EF组。(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任岩春,赵永峰,张晓蕾,王硕,董静杰[4](2019)在《左西孟旦在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左室射血分数在40%~49%之间的心力衰竭患者66例,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33例及对照组33例,测定NT-ProBNP水平,并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治疗组予以左西孟旦静脉泵入,观察1周后两组患者活动耐量提高程度(6 min步行距离)、NT-ProBNP水平及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活动耐量、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西孟旦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活动耐量,并提高心功能。(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9年06期)
韩蒙蒙,王华,王欣,徐晓蓉,侯东燕[5](2019)在《重症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重症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死亡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于2011~2016年连续入选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重症HFmrEF患者113例,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并记录其发生全因死亡的原因及时间,并采用Cox回归对影响患者全因死亡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位随访41个月期间,失访2例,死亡率46.8%(52/11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HR=2.74,P=0.005)、糖尿病(HR=1.84,P=0.041)、既往心力衰竭病史(HR=2.28,P=0.005)、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3 400 pg/ml(HR=3.56,P<0.001)、未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HR=2.18,P=0.006)是影响患者全因死亡的因素;影响预后因素的ROC曲线AUC为0.876(95%CI:0.812~0.941,P<0.001),提示这些因素可以较好地预测患者全因死亡发生情况。结论:重症HFmrEF患者预后差,冠心病、糖尿病、既往心力衰竭病史、NT-proBNP>3 400 pg/ml、未服用ACEI/ARB类药物是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孟丑拴,富路[6](2019)在《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相关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力衰竭是在应激事件之后,发生的一个病理生理失调、不断积累,最终使心脏的泵血能力下降的过程。目前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以冠心病为首,其次为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研究较少,其于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被首次提出,以引起学者对其生理病理研究的重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现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研究进展及其与脑钠肽的关系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赵若寒,罗素新[7](2019)在《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ESC心力衰竭指南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将心力衰竭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及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根据对射血分数保留、中间值及降低的心力衰竭在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可能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及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中间和过渡型。(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毕磊,张瑶[8](2019)在《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指南将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40%~50%范围内的患者归类为一种中间表型,但并无明确定义[1]。2016年5月,新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心衰)指南[2]提出,将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 EF)作为一个独立的心(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悦[9](2019)在《射血分数减低及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异常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由于心衰的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是心血管领域尚未攻克的难题之一。既往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心衰分为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首次提出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的新概念,但目前关于射血分数减低和中间值心衰的临床特征对比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结合心衰患者一般资料,探讨不同射血分数心衰的临床特征及结局差异。研究目的1.比较射血分数减低心衰、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的临床特征;2.分析射血分数减低心衰、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短期临床结局的差异。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将入选对象分为心衰组及对照组。心衰组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因心衰就诊的患者173例,根据LVEF分为HFrEF(LVEF<40%)、HFmrEF(40%≤LVEF<50%)两亚组。对照组选取与心衰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重大疾病病史者36例。2.材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采集详细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心率(HR)、NT-proBNP、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等基本信息,根据公式计算体表面积(BSA)及体重指数(BMI)。2.2超声心动图图像采集所有受检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连接同步肢体导联心电图,采集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每个图像均采集3个心动周期,以DICOM格式存储。2.3.图像测量与分析2.3.1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AD),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测量左房收缩末期容积(LAV)。根据公式计算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每搏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2.3.2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参数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前向血流速度E峰(E)及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A),计算E/A;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瓣环间隔侧运动速度(e'-s)和侧壁运动速度(e'-l),计算其平均值e'及E/e'。2.3.3二维斑点追踪参数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选取心尖两腔心、叁腔心、四腔心切面图像,进入aCMQ模式,软件自动计算后得出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2.4随访以门诊复查、再入院病历记录及每月1次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定义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心血管病死亡及首次因心衰再入院,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2月。记录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随访期间共有16人失访,最终心衰组共纳入157例心衰患者,其中HFrEF组101例,HFmrEF组56例,随访1-29月,中位随访时间9月,随访率90.8%。1.患者基本特征1.1一般资料比较心衰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SA、BMI、HR、SBP及DB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PP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EF组、HFmrEF组与对照组叁组相比,HFrEF组HR较其他两组增快,NT-proBNP水平高于HFmrEF组,HFmrEF组SBP及PP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mrEF组与HFrEF组相比,HFmrEF组NYHA心功能Ⅲ-Ⅳ级例数少于HFrEF组,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比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叁种合并症患病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比分析1.2.1二维超声指标分析心衰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LVPW、LVEDD、LVEDV、LVESV、LVM、LVMI、LAD、LAV、LAVi均增加,且心衰组内上述参数HFrEF组大于HFmr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与对照组,HFrEF组、HFmrEF组与对照组相比,SV、CO、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多普勒超声指标分析心衰组与对照组相比,E、A、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e'减低,E/e'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mrEF组相比,HFrEF组e'减低,E/e'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指标分析心衰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GLS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EF组GLS小于HFmr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结局差异(1)HFrEF组、HFmrEF组累积死亡及因心衰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146);HFrEF组累积死亡率高于HFmr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33);(2)HFmrEF组中,与非事件组患者相比,事件组患者舒张压减小,脉压增大,NT-proBNP高,合并糖尿病比例高,LVMI增大,LVEF及GLS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和GLS是其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3)HFrEF组中,与非事件组患者相比,事件组患者年龄偏高,NYHA分级差,NT-proBNP高,ACEI/ARB使用比例低,IVS小,LVEDD、LVEDV、LVESV、LAD、LAVi、E/A大,LVEF及GLS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GLS是其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1.HFmrEF和HFrEF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HFrEF患者心率高于HFmrEF患者,脉压低于HFmrEF患者,NYHA分级差者占比更高,且心肌重塑更严重,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使用比例更高。2.HFmrEF和HFrEF的临床结局预测因素存在差异。NT-proBNP、GLS是HFrEF短期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脉压和GLS是HFmrEF短期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提示GLS在预测两种类型心衰临床结局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5)
陈建淑[10](2019)在《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临床应用初步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氮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处于灰值区组与升高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灰值区组和升高组HFmrEF患者的临床差异,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HFmrEF和NT-proBNP处于灰值区这一特殊亚型HFmrEF的认识。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3月就诊于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HFmrEF患者98例,根据NT-proBNP分为灰值区组(n=30例)和升高组(n=68例),并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数据及心脏超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结果:HFmrEF患者中男性患者居多,糖尿病、高血压、房颤及缺血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多见,灰值区组a-羟丁酸脱氢酶水平、尿酸水平低于升高组(P=0.01,P=0.004),升高组Tei指数高于灰值区组(P=0.009)。结论:1.HFmrEF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以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等共病多见。2.NT-proBNP处于灰值区组的HFmrEF患者a-羟丁酸脱氢酶水平、尿酸水平、Tei指数均低于升高组,心功能损害程度轻。3.生物学炎性指标a-羟丁酸脱氢酶、尿酸及影像学指标Tei指数对HFmrEF的诊断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中间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是区别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新亚组,其在人口学、病因学、合并症、生物标志物、超声心动图及预后方面均具有介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之间的独特临床特征,而在治疗方面,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似乎受益于能够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预后的药物治疗,但其获益情况有待进一步证实。现从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面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间值论文参考文献
[1].甄子英,黄俊豪,林子川,李劲维.蔗糖铁对慢性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合并铁缺乏患者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9
[2].陈慧,李彬,李雪松,张瑾,李杰.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
[3].龚杨,徐敏,黄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
[4].任岩春,赵永峰,张晓蕾,王硕,董静杰.左西孟旦在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
[5].韩蒙蒙,王华,王欣,徐晓蓉,侯东燕.重症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循环杂志.2019
[6].孟丑拴,富路.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相关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
[7].赵若寒,罗素新.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
[8].毕磊,张瑶.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
[9].李悦.射血分数减低及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和临床结局分析[D].山东大学.2019
[10].陈建淑.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临床应用初步探索[D].兰州大学.2019
标签: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 蔗糖铁; 铁缺乏;